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第1、2个红点——认识整时和半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2、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3、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教学难点】突破半时教学----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想不想猜?(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2、欣赏钟表谈话:“想一想,你们都在哪见到过什么样的钟表?”结合学生回答欣赏各种钟表的图片。“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用到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谜语引出钟表,并通过接受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活动一:初步认识钟面:

观察钟表模型谈话: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交流发现预设:(1)钟面上有12个数字。(2)钟面上有两根针。(3)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4)有圆点或小竖线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总结:时针、分针、钟面上的12个数字,及顺时针方向。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观察小钟表,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唤起学生对钟表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活动二:认识整时和半时。1、自主探索,初步感知整时和半时(1)分钟面图小组合作,根据钟面上的时间或者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将六个钟面图分成两组,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教师巡视,怎么分,为什么)(2)全班交流学生台前交流。谁能代表你们小组上来说一说预设: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a、分针指向12的为一组,分针指向6的为一组b、整时一组、半时一组【设计意图】:在前面认识时针、分针的基础上,通过分钟面图的活动,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整时、半时时分针指的位置不同,为后面的认读做好准备,更好的突破知识重难点。2、认读整时谈话:一起看第一组的3个钟面。(8时、10时、3时),为什么把这3个钟面放一起?那你能说出他们是什么时刻吗?你是怎么判断的?(1)学生自己尝试读预设:a、分针都指在12上。b、时针指着8就是8时,指着10就是10时,指着3就是3时。谈话小结:我们把8时、10时、3时这样的时间,称为整时。大家观察一下,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指着10就是10时,指着3就是3时,如果指着6呢?7呢?有没有什么想说的?你觉着可以怎样认读整时的时刻?(2)学生试着总结(3)教师总结整时的认读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4)练习拨整时,注意强调分针、时针的位置a、老师拨学生说b、老师说学生拨c、同桌互相拨、读【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采用分层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解决重点知识。3、认读半时谈话:同学们真不简单,整时我们会认了,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组。(7时半、11时半、2时半)为什么把这3个钟面放一起?同学们发现他们的分针都指着几?时针指在哪?(两个数的中间)像这样的时刻该怎么读呢?(1)同桌互相交流,试着读一读。你能说出他们是什么时刻吗?你是怎么判断的?(2)全班学生交流(可能出现7时半和8时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发现规律(时针在7和8中间,是过了7,没到8,所以是7时半)其他两个时间也强调过了几不到几。谈话小结:我们把7时半、11时半、2时半这样的时间,称为是几时半。你觉着可以怎样认读几时半的时刻?(3)学生试着总结认读半时的方法。(4)教师总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5)练习拨几时半,注意强调分针、时针的位置a、老师拨学生说b、老师说学生拨(在学生拨半时的时候,容易把时针的位置直接指在几上,教师注意观察,展示错的,说原因展示对的)c、同桌互相拨、读认读半时:重点强调是几时半,过了几,不到几。【设计意图】: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动手体验,进一步理解半时的表示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认读时刻,进一步理解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2、想一想,画一画。3、小故事:小狗和小猪(教育小朋友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4、动脑筋:比较早上10时和晚上10时的不同。教师追问: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小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知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重要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知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四、全课总结,回顾梳理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快乐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1、学生说2、老师总结思维导图3、课后制订时间表,有规律作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培养其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认识钟表》学情分析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孩子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钟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的过程,在体验和感悟中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才是最重要的。《认识钟表》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清楚的认识时针、分针,能快速的说出整时,半时,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会拨整时、半时。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时针、分针不能很好的区分,影响了对整时、半时的认读,尤其是画时刻时,没有从长短上区分时针和分针;或画几时半时针没有画在两个数的中间,而且还有的同学对于半时应该走过几,掌握的还不够准确。出错的孩子应该是上课没认真听讲或生活经验比较少。总的来说孩子们整堂课的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都值得肯定,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在生活中让学生多观察钟表、认识钟表,多拨多读,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继续加强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认识钟表》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是教学时间的起始单元,但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在钟面上看时间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分辨长针和短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和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等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大部分的孩子虽然能认读“整时”。但没有注意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这是认读时间的关键。因此,学生能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儿,就是几时”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常常分不清时针的位置是在哪两个数之间,到底是几时半,容易混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即“大约几时”,学生的经验较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根据这一情况,我把认识“整时”和”半时”放在一节新授;”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放在另一节新授,将难点分散,这样处理感觉孩子们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发现分针、时针的规律,正确探究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读方法。【评测练习】《认识钟表》课后反思《认识钟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本节课通过一组下雨了,老师分别给四位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的画面,借助四个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引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现结合授课情况,反思如下:1、创新使用教材。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交流后,结合教学实际,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将认识整时、半时放在一起新授,将大约几时放在另一节新授,这样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巩固。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兴趣。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兴趣;又通过课件欣赏各种钟表,保持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后面又以小故事的形式,更好的帮学生体会到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3、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拨学具小表盘,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总结,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注意了数学语言的培养,有别于生活语言。例几点和几时,并能让学生勇敢表达,注意表述完整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不足之处是:自我感觉情绪不是很饱满,语言还要精炼;课堂节奏还需更合理的把握。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的还不太够,引领的有点多,老怕孩子出错,自己内心还是有走教学流程的感觉,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磨练。《认识钟表》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