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长的故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1.gif)
![小学语文-成长的故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2.gif)
![小学语文-成长的故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3.gif)
![小学语文-成长的故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4.gif)
![小学语文-成长的故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0d08f253460f0973c8b63fdec53512d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单元习作提供了三个内容:(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2)写“从《乌塔》想到的。(3)写回信。教材安排学生自主选择一项到两项。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涉及到学生成长的问题,应该让学生都练一练。但由于时间关系,本次习作指导课只集中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习作要求:本次习作内容是在了解他人成长故事的基础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写自己成长的故事,把故事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本次教学在设计上着力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激趣导说——动笔之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回忆并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ppt《成长中对我有影响的那些人,那些事》二是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选择习作素材——有新鲜感的事例,要突出难忘,对自己的有影响的,能够抒发真情实感的事件三是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具体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四是学生完成习作。【教学目标】1.在“成长的故事”交流互动活动中打开思路,激发习作的兴趣,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感悟成长。2.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故事说清楚。3.通过片段的补充添加,让学生在写法上获得启发,从而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教学重点难点: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真情实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打开记忆的闸门,交流成长的故事。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有许多人曾经呵护过我们,影响过我们,有许多事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聊一聊我们成长的故事。聊什么呢?(1)出示PPT:成长中对我有影响的那些人、那些事“有影响”你是怎么理解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那些难忘的、值得回忆的,让你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收获的人和事。这就像在众多的贝壳中捡拾那一颗最美的,在众多的脚印中回望那一个最深的。此时,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2)下面请小组交流,师读:在我的成长中,让我明白了(学会了、懂得了、体验到了)
。选出一位你最想听的成长故事说给大家听。(3)8个小组汇报:师随机板书交流内容。(4)这些故事,你们最想听哪个?为什么想听?板书:新鲜有趣师:我们请这三位同学讲讲他们的成长故事。仔细听,他们成长了吗?怎么成长的?(5)评一评,故事讲得怎么样?(板书:真情实感)过渡:谢谢三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6)谁有比他们更新鲜有趣的成长故事?说给我们听听?小结:我们选择素材,就要勇于选择那些既新鲜有趣又有真情实感的的内容,这样的素材讲出来更吸引人。(板书:新鲜有趣真情实感)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在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二、了解习作要求。1.PPT出示单元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也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请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2.明确要求:写成长的故事;写得清楚具体。过渡:讲到这里,有些同学仍然心存疑惑: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三、谁来帮帮我,落实写具体指导课件出示习作片段——《一把尺子》课间,我在位子底下捡了一把尺子,与我前几天丢失的那把尺子很像,我刚想放进铅笔盒里。我的同桌生气了,说是他的。我俩争执起来。老师看见了,批评我们不该为一把尺子吵架。回到家里,妈妈给了我两把一模一样的尺子,我突然明白了。第二天,我把其中的一把尺子送给了我的同桌。我们又成了好朋友。引导:1.题目简短但不简单,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2.找位同学读读:故事写得怎么样?预设学生的回答:1、语句比较通顺。2、写得不具体。师:这个故事哪里不清楚不具体呢,想想看?(1)到底怎么生气呢?生气时的表情跟平时一样吗?你生气时会怎样?这是一个再现画面的地方,要具体写,把“我”生气的动作神态写出来。(板书神态、动作)把“生气极了”这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变成真实可感的画面写出来。(2)过渡:还有哪个地方能像这样拓展开来写写呢?你一言我一语会怎么说?语言描写可以再现真实可感的画面。(3)还有哪里也可以拓展开来写写呢?(4)听了大家的建议,这位同学将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加入了自己的作文中进行了修改。找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读一读。一把尺子课间,我在位子底下捡了一把尺子,与我前几天丢失的那把尺子几乎一模一样。我拿起来仔细的端详,心想:这不就是我前几天刚刚丢失的尺子吗?那可是我最珍爱的一把尺子啊。我刚要把尺子放进铅笔盒,同桌连忙抢过尺子,生气地说:“这是我刚买的尺子!”于是,我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起来。我俩正吵得面红耳赤,老师走过来,意味深长地说:“一把尺子是小事,影响感情却是大事……”说完,她把尺子收走了。回到家里,妈妈问起这件事,她什么也没说,给了我两把一模一样的尺子。我突然明白了,我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妈妈赞许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把其中的一把尺子送给了同桌。我们会心地相视一笑,和好如初了。
时间过的飞快,两年过去了,我和同桌依然是最要好的朋友。这把“尺子”也一直珍藏在我的心中。每当遇到和朋友闹不和的事情,我总是拿出这把“尺子”,衡量一番。3.最后一段发人深思,令人感动!成长故事在感悟中成长了。你的故事也要像作者一样,有成长也有感悟。4.小结:是不是清楚具体了?四、下节课就请大家写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说话、写话的基础,但是学生还处于习作能力培养的初期;他们表达的欲望强烈,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不知如何运用。一、生活丰富多彩,但是缺乏素材积累的意识。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外部生活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却视而不见,周围的人和事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因此,日常习作中,学生写作思路打不开,选材千篇一律或者陈旧老化,缺乏真情实感和童真童趣。学生不知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具体。所以首先第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的题材,因此作文内容不具体,记叙不生动,缺乏真情实感。因此,要解决学生“选材”这一习作中的最大困难。二、表达欲望强烈但是不知如何把事情写清楚具体。四年级的的学生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成文训练,学生对于完成整篇习作已经不是问题。本次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用笔书写自己的故事,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因此,学生会非常乐意表达,乐意交流。但是如何“写清楚写具体”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普遍疑惑的问题。他们写得故事往往比较“干巴”,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例,口语化也比较严重。三、交流积极性高,善于在交流中学习。这个学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他们性格活泼热情,乐于参与各项活动,积极参与课堂探索,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之前,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阅读相关文章,以此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写;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小组交流”“擂台式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带领他们逐一突破习作中的难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写作环境,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同时要注意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勇于写作、乐于写作,在写作中培养信心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效果分析习作优点:因为本次习作教学目标明确,因此《成长的故事》大部分同学写得很不错。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写得相当精彩,他们不但选材新鲜有趣,还能写得清楚具体,有真情实感,在语言上洋洋洒洒,文思泉涌。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同学融入了自己的体会感悟,使语言充满了生命活力。我想,这与老师精心备课,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很大关系。因为老师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将整个单元的教学与本次习作有机融合。老师知道如果一旦让学生任意写“成长的故事”,就会造成选材单一,事例写不清楚写不具体的现象。因此,老师在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本单元学习之初,布置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做Ppt、翻阅照片、观看录像、访问爸爸妈妈、做手抄板等形式搜集自己的童年趣事,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并能将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例做成ppt或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这期间,还发起同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活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这些准备工作为学生积累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写得故事更鲜活,更富真情实感。习作存在的问题:1.少数学生的故事内容不够充实,不够具体。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直接关系。语言水平低下的学生,人物特点不能很好的突出,展开写的能力较差,这是需要多方面提高的。比如:课外阅读、观察习惯等的培养落实到位。2.有的学生的成长故事事例与感悟没有很好的契合,没有体现感悟中成长,成长中感悟的要求,感悟过于言过其词,缺乏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教材分析口语交际·习作《成长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描述,兼有选材与表达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习作内容本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提供了三个内容:(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2)写“从《乌塔》想到的。(3)写回信。教材安排学生自主选择一项到两项。本单元三个主题中的“回信”主题给了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写回信,这对学生的分析事情的能力以及情感和心智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我认为本主题不能很好地达到训练学生习作水平的目标,因此不予考虑。而“从《乌塔》想到的”这一主题,在之前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交流,由于课时所限,本次习作指导课只集中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成长故事。“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习作具体要求解析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也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请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写完之后,可以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要求可归纳为三条:1.内容要求: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讲一讲别人成长的故事。2.表达要求:写得清楚具体。3.读者意识:写好以后,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由此可知,本次习作是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就更好的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习作兴趣的激发。第三个要求“写好以后,和同学交流,还可以编成短剧演一演。”此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给学生创造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这个要求体现了让学生树立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的目标。三、素材的选择与写法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搜集素材,选择素材是首要任务。要想指导学生完成好这篇习作,课前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经历,并选择新鲜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说一说。否则这次习作就不可能完成好。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故事说“具体清楚”,进而写具体清楚,这一写法指导,是重点更是难点,要做到方法得当,指导有的放矢。最后,要让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先说后写,写了再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通常,老师处理本单元习作的教学内容,无外乎这样几个步骤:(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成长的故事”的资料。(二)阅读习作要求,了解习作内容。(三)交流资料,提炼写法。(四)写《成长的故事》。(五)修改、欣赏,教师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的训练点,学生习作的难点没有突破,造成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选材单一,不够新鲜有趣,事例不清楚不具体,更不用说真情实感的表达了。如果没有恰当的写法指导,就失去了作文指导的必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选材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鉴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习作教学的难点在于:1.选择新鲜有趣,印象最深和最受感动的材料说清楚。2.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四、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设计对于以上难点,我的认识是: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有深刻印象,才能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学环节上的安排上,我做了如下安排:1.素材积累环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本单元学习之初,我布置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做Ppt、翻阅照片、观看录像、访问爸爸妈妈、做手抄板等形式搜集自己的童年趣事,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并能将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例做成ppt或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这期间,我还发起同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活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2.课堂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选择新鲜有趣,有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有新鲜感的事例,要突出难忘,对自己的有影响的,能够抒发真情实感的事件。3.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通过一个片段,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可以将事情写得清楚具体的表达方法。配合以上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力求巧妙,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创设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性化表达。《教学参考》中明确指出:本学期的习作要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研读过程中我想到,指导学生制作视频或ppt,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借此激发学生的表达的欲望;通过小组交流,推荐交流,擂台式交流等形式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的素材。同时,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清楚具体,可以创计“片段修改”“小作家实战演练”等环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从而激发表达兴趣,创新表达内容。五、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以上研读,我制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成长的故事”交流互动活动中打开思路,激发习作的兴趣,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感悟成长。2.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故事说清楚。3.通过片段的补充添加,让学生在写法上获得启发,从而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教学重点难点: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评测练习我手写我心根据课堂交流的内容,写一写自己成长的故事,把故事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课后反思根据《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描述,兼有选材与表达两个方面的要求。教学这篇习作,我做了如下尝试与思考。一.素材的积累与选材的指导。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我力求让单元学习与学生生活对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素材。在本单元学习之初,我布置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做Ppt、翻阅照片、观看录像、访问爸爸妈妈、做手抄板等形式搜集自己的童年趣事,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并能将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例做成ppt或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这期间,我还发起同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活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课堂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选择新鲜有趣,有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有新鲜感的事例,要突出难忘,对自己的有影响的,能够抒发真情实感的事件。二.指导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在教学之前,播放学生制作的视频,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以此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写;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小组交流,推荐交流,擂台式交流等形式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新鲜有趣的素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带领他们逐一突破习作中的难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写作环境,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同时要注意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追忆,去想像,去下笔成文。三.本堂课的成功之处1.本次习作教学能够做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台阶。从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导学到课外阅读再到生活实践,所有的步骤都指向今天的习作教学。我相信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习作素材。而这些素材的积累过程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2.过程真实,教学过程删繁就简,直指教学目标。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确定了将教学目标指向选材和写清楚具体上。整堂课就围绕这两个点进行扎扎实实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3.本课使用了务实而且能够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板书小标题提炼故事内容这个教学策略,我觉得非常实用,不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倾听故事,交流故事的欲望,也引导学生在选材上勇于选择新鲜有趣、有真情实感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更吸引人,打动人。另外,在指导学生写清楚具体的环节,我采用片段修补的策略,点拨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将事情写清楚具体。有一句说: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与点燃。我想,在习作指导策略的恰当运用方面,还是应以实用为主。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个别环节的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达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推荐交流”这一环节,本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的一个训练点。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受表达能力和语言积累的限制,课堂上并没有出现教师所希望的创意表达。2.教师教学机智的欠缺。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缺乏应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出现的思维火花,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回应,以至于许多精彩的思维碰撞没有在课堂上出现,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比如,学生在交流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的时候,有的语言及内容不够清楚完整,老师没有及时点拨引导,让课堂留下了遗憾。总之,作文课是语文教师心目中最具挑战性的教学,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素材积累是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素材积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成长的故事》课标分析《成长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获得要比听、说能力的难度更大些,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这就要求老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还要在引导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克服畏难情绪,乐于写作,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泥于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从以上引述的新课标中关于作文目标的说明中,我归纳出以下特点。1.习作教学应特别注重习作兴趣、习作自信心的培养。作文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写作兴趣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盐城市房屋租赁合同
- 小学生品德教育读后感
- 2025年饮料及冷饮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妊娠纹的专业知识
- Isonicotinam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Direct-blue-6-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鞋用乳液胶粘剂项目建议书
- 5-Oxorosuvastatin-methyl-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
- 智能科技与制造业合作协议
- 2025年热管换热气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2024
- 2025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401一516) - 副本
- 2024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华为采购质量优先及三化一稳定推进
- 职业学院学生晚出、晚归、不归管理办法
- 2025年高三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梳理中国史部分复习提纲
- 《安利蛋白质粉》课件
- 2025年蒙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护理三基三严习题+参考答案
- 椎间孔镜的手术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