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押题卷(二)语文试题2023.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结构技巧论是中国古代戏剧诗学和小说诗学中的重要部分,李渔谈戏剧创作,把结构摆在第一位。他说,老天之造人,是先制定全形,而不是由头顶到脚踵“逐段滋生”,否则,人之一身就会有无数断续之痕;作家写戏,和这也类似,首先要谋虑的是“结构全部规模”。结构就是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必然要求全局在胸。对于小说和戏剧,结构最主要的是对情节的安排。中国古代理论家们最看重的是情节进展的节奏感,有快有慢、有冷有热、有紧有松。宋元之际的罗烨在《醉翁谈录·舌耕叙引》中说,小说“靠敷演令看官清耳”,“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这里已经显示出,中国古代叙事技巧理论的着眼点,是稳稳地吸引欣赏者,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而它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情节的编织、情节进展节奏的掌握上。提掇,是提起、振作的意思;敷演,是陈述、发挥的意思。金圣叹在《水浒传》“读法”中说:“《水浒》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起承转合之法。”起承转合是文章作法,提掇敷演是小说作法,两者都要数十回只是一篇文字,整个作品一气贯通。金圣叹认为,《西游记》的作者缺乏结构上的整体观,“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串,便使人读之,处处可住”。为了使小说成为有机整体,在技巧上,就要设法贯串各种人物和情节。用配角、用道具贯串情节,是元明戏曲创作和小说创作常用的技法,以后,《红楼梦》等更纯熟地运用。《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议论说:“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明,则成何文字?”作者在写第一回之时,心中已经有了小说的全局,对于起承转合、提掇敷演,已经有了总体安排。与提掇敷演相关,金圣叹还论及“犯中求避”。《水浒传》第十一回总评说:“吾观今之文章之家,每云“我有避之一诀”,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文也。夫才子之文,则岂惟不避而已,又必于本不相犯之处,特特故自犯之,而后从而避之”“此书于林冲买刀后,紧接杨志卖刀,是正所谓才子之文必先犯之者,而吾于是始乐得而徐观其避也。”写作者要避免与前人重复,要避免与自己以前的作品重复,要避免同一部作品中段落重复。避免的最佳途径不是摆脱表面的相似,而是找出相似中的差别。(摘编自王先霈《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有删改)材料二:在建筑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是“量”的扩大,将更多、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屋里面,由小屋变大屋,由单层变多层,西方建筑和中国现代建筑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数”的增加,将各种不同用途的部分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由一座变多座,由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采取这种方式。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那种所谓的“缀段性”结构。“缀段性”原是西方汉学家依据亚里士多德关于情节有机统一性的观点,而对明清章回小说缺乏艺术整体感的一种讥评:“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缀段性”,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小说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缺乏所谓的整体感。”事实上,叙事艺术对人类经验的“模仿”或“组织”,既可以采用“因果律”和“时间化”的结构模式,也可以采用“关联性”和“空间化”的结构模式。显然,西方叙事文学主要采用的是前一种模式,而中国明清章回小说如《西游记》等则采用了后一种叙事模式。一般来说,西方建筑偏重“内部空间”的创造,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偏重“外部空间”的设计。西方建筑基本上是单体的,所以创设“内部空间”是建筑师们进行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创造了很多强化“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使整个建筑群富有整体感,如建筑方向的确定(主座朝南)、左右对称、中轴线的设置等。章回小说中的诗词其实是具有结构功能的。《西游记》各回中有的以诗开篇,有的以诗作结,中间常是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以诗为证”。这些诗词并不是小说叙事逻辑内在发展所必需,将它们巧妙地用在章回小说中,其实也正是一种对叙事文本的“外部空间设计”。(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渔认为作家写戏,和老天造人类似,刚开始就要全局在胸,谋虑好如何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B.中国古代叙事技巧理论着眼于如何吸引欣赏者,将注意力放在了情节编织和进展节奏的掌握上。C.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对空间内外部设计的理念不同,影响了中西方文学的叙述模式。D.一般情况下,与西方建筑注重“内部空间”设计不同,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外部空间”设计,使建筑群富有整体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情节冷淡处需发挥,情节热闹处有收拾,中国古代小说讲究开阖有度,铺排得当。B.作者认为与《西游记》不同,《水浒》七十回以起承转合之法结构情节,一气贯通。C.材料二的作者并不认同西方汉学家对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缀段性”结构的批评。D.中国建筑讲求“对称美”,文学也是如此,小说中的诗词就具有这种结构功能。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A.甄士隐梦幻识通灵B.刘姥姥三进荣国府C.警幻仙曲演红楼梦D.林潇湘魁夺菊花诗4.《红楼梦》第三回描写王熙凤出场是“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后写“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描写贾宝玉出场是“只听院外一阵脚步响”,之后写“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脂砚斋评点为“与阿凤之来相映而不相犯”。请结合材料一的“犯中求避”,谈谈你对此评点的理解。(4分)依据材料,概括《西游记》的叙事结构特点。(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深处的那些地方李娟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是北面的那条山谷。我妈倒是常常去,从那里进山拾木耳。但是有一次,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快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我们都很着急,外婆催着我去找,可让我到哪儿找去?这深山老林的,搞不好把自己也给弄丢了……但在家里等也不是个办法,总忍不住胡思乱想。于是就一个人踏进了那条山谷。山谷口碧绿的斜坡上扎着一顶雪白的毡房子。有一个女人在毡房门口支着一口巨大的锡锅熬牛奶,不停地搅动着,奶香味一阵一阵荡漾过来。细下一嗅,又无影无踪,只有森林的松脂香气。我本想绕过这个毡房子,却远远地就被那个女人看见了,她对身边的一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那个小孩子就像颗小子弹似的笔直射了过来。我只好站住,等他射到近旁。他在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停住,气喘吁吁,兴奋又认真地大声喊道:“你!干什么呢?”我指一下远处。他又说:“你要喝茶吗?”我说谢谢,拒绝了。他说:“你妈妈都来喝了茶,你为什么不来?”这一带的牧民都认识我们,因为这一带只有我们一家汉人。“她去过你们毡房子吗?”“嗯。”“现在还在吗?”“走了。”“往哪里走了?”他也指一下远处。我对这个小孩笑笑,又冲着毡房子那边正在朝这边张望的女人挥了挥手,转身走了。这个小孩子此后却一直跟在我后面走。但一直没有靠近,始终隔着十多米的光景,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想这个小孩子一定是太寂寞了。放眼望去,整条沟里似乎只住着他们一家人,连个小伙伴都找不到。于是又站住,转过身大声地喊住他,问道:“喂-小孩!你多大了?”一连问了好几遍,他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七岁……”“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他就一个劲儿地笑,再也不说话了。“你过来,让我看一看,就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一听,转身就跑。我也笑着扭头走了。但过了好一会儿,都开始进森林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下面远远地、很努力地跟着。我摸了摸衣兜,刚好揣着几粒糖,便掏出来放在脚边一块石头上,冲下面喊了一声,往地上指了指,使他注意到糖,然后径直走了。果然,这小孩再也不跟上来了。他走到放糖的地方就停下,坐在那块石头上慢慢地剥糖纸,慢慢地吃。从我站着的位置往下看,广浩的山林莽野,只有这么一个小人儿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小小的,单薄的,微弱的,安静的……以此为中心,四面八方全是如同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气象……这孤独会不会有一天伤害到他的成长?那天,我在林子里转了一圈就回去了。那些更深处的地方实在令人害怕……我只站在山谷口上方的森林边踮足往里看了一会儿,山水重重-那边不仅仅是一个我不曾去过的地方,更是一处让人进一步逼近“永远”和转瞬即逝的地方……深山里还会藏着什么呢?有时候我会反复地把玩着一块干净的茶色水晶,举起来对着阳光看。从那里面看到的情景实在没法令人大惊小怪,但实际上真的美丽极了。我看到光在水晶中变幻莫测地晃动,对面山上的森林和群山优雅地扭曲着,天空成了梦幻般的紫色。我又把它对着草原看,看到一个骑马的人从山谷尽头恍恍惚惚地过来了,整条山谷像是在甜美地燃烧。那人歪在马背上,在火焰丛中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地飘荡。我移开水晶,风景瞬时清醒过来似的,那个骑马的人也清晰无比,越走越近,后来像是对我挥了挥手,又像是没有。我把水晶揣进口袋,坐在帐篷外的柴火垛上等了好一会儿。正午的阳光明亮眩目,四处安静不已,每一棵草都静止不动,似乎连生长都停止了。一只小瓢虫俯在一株青草的叶稍尖上,好长时间过去了都不曾移动一下。我伸出手指轻轻把它弹下来。这时风从指尖传来,手心空空的。我抬起头,那个骑马的人已经来到近前。他歪着肩膀,手边垂着鞭子,缓辔而行。这时我突然觉得天空的蓝,蓝得那样地惊人!不远处的森林力量深厚。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我身边的草真的是草,它的绿真的是绿。我抚摸它时,我是真的在抚摸它。我把它轻轻拔起,它被拔起不是因为我把它拔起,而是出于它自己的命运……我想说的,是一种比和谐更和谐、比公平更公平、比优美更优美的东西。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一种幸福。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是的,我没有爱情。但是我真的没有吗?那么当我看到那人向我走来时,心里瞬间涌荡起来的又是什么呢?他牙齿雪白,眼睛明亮。他向我走来的样子仿佛从一开始他就是这样笔直向着我而来的。我前去迎接他,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怎么能说我没有爱情呢?每当我在深绿浩荡的草场上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又突然地转身,总是会看到,世界几乎也在一刹那间同时转过身去……(选自《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牧民热情好客,女人和小孩都热情邀请“我”喝茶的细节,展现了当地的人情美。B.小孩一直跟着“我”走,这反映了他孤独寂寞,渴望与人交流、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C.文中的水晶具有象征意义,它的变幻莫测、扭曲、梦幻,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奇妙无比的世界。D.“我”在这里生活,与人相识,视悲伤为幸福,坦然接受一切,表达了“我”达观通透的人生态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自我经历及对深山的思索架构整篇文章,在写景、叙事中超然中流露出对自我、人生的思考,蕴藉深沉。B.本文细腻地描写阿勒泰地区广阔且苍凉的地域风貌,笔下景物呈现一种孤独、压抑、蛮荒的状态。C.文章结尾用多个问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幸福与悲伤的体悟。D.文章用质朴真诚的语言对阿勒泰地区的人情风物进行描摹状写,营造了和谐、优美而充满生机的氛围。8.与小孩的相遇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9.李娟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组委会评价其散文“以无可替代的个人视觉,抒写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和生之爱恋”。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李勣,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勣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及李密反叛伏诛,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勣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摘编自《贞观政要》)文本二: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上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自,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蠡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禱机、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旧唐书·太宗本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中间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出。(3分)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军缟素”与“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两句中的修辞手法相同。B.“惟远筑长城”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两句中的“长城”含义相同。C.“其见委信如此”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D.“良由遭值之异也”与“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两句中的“良”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勣曾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归降大唐后先后担任并州都督、长史、兵部尚书、太子詹事等职务,并加封英国公的爵位。B.李勣长期镇守边境,曾率兵讨伐突厥颉利和薛延陀、高丽等均获得胜利,唐太宗说他和李靖的能力超过了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将领。C.唐太宗对李勣待遇优厚,李勣重病,验方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医治,太宗就剪下胡须给他和药,李勣醉酒,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D.臣子遇到不同的君王会有不同的结果,相较于马周、刘泊等能被唐太宗重用,而同样贤能的伊尹、吕尚却不能把握时机,实在可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李密反叛伏诛,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2)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14.文本二认为唐太宗“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请以李勣为例,具体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洞庭玩月韩偓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感。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16.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蔽。(3)“樽”是古代盛酒器具,有时也写成“尊”,唐宋诗文中多以此指代饮酒,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或感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全国上下的脱贫攻坚战中,文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艺的优势是什么?是形象生动,接地气,连人心,百姓容易接受。近年来,有许多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创作了不少让老百姓①的歌曲、小品、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让脱贫实践②。如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宣传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巧妙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文艺的力量是什么?是抒发人的情感,提振人的精神。文艺工作者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帮助贫困群体立志向,树理想,也要从文化立人的角度,以③的文艺形式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目前,相当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支教、专业培训、辅导讲座等各类文艺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贫困群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富脑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人应,但响动是有了。B.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C.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快、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称作植物界的“小白鼠”。D.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藏高原不仅是雪山王国,①,在地域辽阔的青藏高原,白色的雪山总是与蓝色的湖泊相伴。这里孕育着中国最为密集的湖泊群。在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在西藏的许多地方都有带“错”字的湖,如纳木错、色林错、班公错等等。②,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聚合分不开。伴随着印度板块的一路“北漂”,远古时期的特提斯洋被一步步压缩,最后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慢慢消失,留下一个个相对低洼的大小盆地,蓄水后便有了“一错再错”的湖泊群。在青藏高原,③。在藏语中,“雍”是绿松石的意思,因此,“雍错”即为碧玉似的湖。普莫荬雍错就是躺在宁金岗桑和库拉岗日两大高峰的怀抱中仿佛一颗绿松石镶嵌在山南地区的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删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北宋的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朝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后来王安石变法受挫,被免职,司马光重新为相,但他们对对方的评价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王安石说,他和司马光之间“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和而不同”的思想既适用于人际交往,也适用于国际外交。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C(原文在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上,是将“西方建筑、中国现代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并置,并且“文学”这个概念有所扩大,原文指“长篇小说”;另外,原文并未提及中西方文学的叙述方式是受到了建筑方面的影响)2.C(A原文“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意味“冷淡处需提起、振作”而非“发挥”,同时“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意味着“热闹处开阖有度,能放能收”。B并非作者认为,是金圣叹认为;其次,《水浒》七十回中间许多事体运用了起承转合之法,并非全书。D章回小说中嵌入诗词,是结构整体感的一种追求,而非对称美)3.D(A通灵宝玉是道具,与下文诸多情节关联,“通灵宝玉”贯穿着宝玉的一生;B刘姥姥是配角,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情节前后有关联;C警幻仙是配角,其红楼曲点出书中重要人物并暗示了其命运,关涉下文情节;D林黛玉不是配角,并且“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突显的是林黛玉的人物形象)4.①所谓“相映”,就是“犯”,即宝玉与凤姐的出场有相似之处(1分):都是先由幕内传来声音,再出场(1分)。②所谓“不相犯”,就是“求避”,即相似中有差别(1分):一个围拥前来,一个单独而来(或答“一个随意说笑,一个只有一阵脚步响”)。(1分)5.①采用“缀段性”结构,各章回故事相对独立,不以因果律组织情节。②采用“关联性”和“空间化”的结构模式进行叙事。③诗词具有结构功能,以诗开篇,以诗作结,中间以诗为证,使整部小说富有整体感。(答任意两点给满分)6.C“它变幻莫测、扭曲、梦幻”错误,根据文中的“我看到光在水晶中变幻莫测地晃动……天空成了梦幻般的紫色”可知,具有“变幻莫测、扭曲、梦幻”这些特点的,不是水晶,而是通过水晶所看到的世界。7.B“笔下景物呈现出一种孤独、压抑、荒蛮的状态”错误,作者笔下阿勒泰地区的景物是美丽、安静、力量深厚、奇妙真实的。8.(1)相遇前,“我”在孤独中仔细倾听,享受孤独带给“我”的丰富的体验;相遇与交流后,我认识到孤独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成长。(2)我与孩子的相遇与交流,使我对孤独的认识超越了个人主观的体验,有了哲学的意味,孤独即渺小,是个体在宏阔自然面前的孤弱;孤独又是在时间一般荒茫的风景与气象中呈现的永恒。9.(1)本文以“我”的亲身经历写“我”最原始的独特的感受;(2)“大地肌肤深处的秘密”,指作者发现阿勒泰的广袤山川的美丽、深厚和奇妙无比;(3)“生之爱恋”指在广袤山川下更真实、直接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以及幸福。10.【答案】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于并州”是介宾短语,放在“李勣”后,表示“处所”,另外“遂得突厥畏威远”是“委任李勣于并州”的结果,“并州”后面断开;“塞垣”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是以“岂”引导的反问句,“岂”前面断开。11.【答案】BA项,两句均运用借代的修辞;B项,前者指具体的长城,后者运用比喻义,指守护国家边疆的将领;C项,前者表被动,译为“被”,后者放在动词前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前者是“确实”的意思,后者是“好”的意思。故选B。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伊尹、吕尚却不能把握时机”错误,原文“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是说“伊尹、吕尚不能辅佐夏桀、殷辛而使国家昌盛”,根据文意是没有遇到好的君主,并不是“不能把握时机”。故选D。13.(1)等到李密反叛被杀,李勣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完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2)凭借房(玄龄)、魏(征)的才智,不超过孔(丘)、孟(轲),但能够遵从皇上庇护民众,这是遇到好的时机啊!14.①李勣初仕李密,归降后得到重用;②太宗认为李勣的作用超过万里长城,让他镇守并州十六年;③太宗认为李勣不抛弃李密,也不会辜负他,因此托孤,让李勣做太子詹事。答题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然后归纳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句子的含义是“选拔人才不结党,托负大业都人尽其才”,然后用文本一中李勣相关的事例概括即可。注意抓住文中的“李勣……初仕李密……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体现“选拔人才不结党”;“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改置大都督府,又以勣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体现“托负大业人尽其才”。参考译文:文本一:李勣,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归顺唐朝。李勣仍占有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到李密反叛被诛,李勣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预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埋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以为李勣真讲道义。贞观元年,李勣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随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望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勣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勣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十六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勣有次忽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身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勣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勣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往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托信任。李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勣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文本二:史臣道:臣看文皇帝,聪明神武,得志不同一般。选择人才不偏袒同党,托负大业都人尽其才。所以屈突通、尉迟敬德,从仇敌转而倾心交结愿作心腹;马周、刘洎,从疏远的关系而终于委任他们评量人才,终于平定国家,确实是由于这些用人之道。现在我试着论述一下:石基润湿,白云兴起;虫子鸣叫,蝗虫跳跃。即使尧、舜这样的圣人,不能用木寿杌、穷奇这样凶恶的人治理平定天下;伊尹、吕尚的贤能,不能辅佐残暴的君王夏桀、殷纣而使国家昌盛。君臣的良好关系,遭遇是这样难啊!以至于挖眼、剖心、抽筋、喂蛇,确实是由于遭遇的君王不同啊。凭借房玄龄、魏征的才智,不超过孔丘、孟轲,但能够遵从皇上庇护民众,这是遇到好的时机啊!15.C(“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错误。“寒惊乌鹊离巢噪”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并非是因天气寒冷。)16.①本诗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②《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表达了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解析】本诗写洞庭湖写景的侧重和用意: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五、六两句以“乌鹊离巢噪”,“蛟龙换窟藏”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美好。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念奴娇·过洞庭》写景的侧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头三句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静谧、开阔的画面,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恬宁。“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二句就隐约地暗示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水般的无比欣喜,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露得更加充分。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碧粼粼的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此时的天穹地壤之间,一片空明澄澈——就连人的“表里”都被洞照得通体透亮。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张孝祥此行,刚离谗言罗织的是非场不久,他有高洁的人格,有超旷的胸怀,跳出“小我”的圈子而悠然心会此间的妙处和出此潇洒超尘的词篇。他的“悠然”是在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8.①喜闻乐见②如虎添翼③丰富多彩第①空,语境指文艺作品受老百姓欢迎,可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第②空,语境强调文艺对脱贫实践的重要作用,可用“如虎添翼”。“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第③空,语境用来修饰“文艺形式”,可用“丰富多彩”。“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品种繁多,形式多样。19.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宣传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句式杂糅,改为“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二是语序不当,可将“巧妙”放在“宣传”前面;三是“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主客体颠倒,可改为“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20.C“富脑袋”的引号作用是表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特殊含义;D.表讽刺否定。故选C。21.①更是湖泊世界;②青藏高原湖泊的形成;③还用“雍错”来指湖泊。①和前面“不仅是”相搭配的连词是“更是”;根据后文“这里孕育着中国最为密集的湖泊群”分析可知,该句形容这里湖泊很多,可填“更是湖泊世界”;②前面说青藏高原“孕育着中国最为密集的湖泊群”,根据后文“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聚合分不开”可知,这是在说青藏高原湖泊的形成原因,可填“青藏高原湖泊的形成”;③前面有“除了用……”可知这里应用“还用”照应,根据前文可知,在青藏高原用“错”来指湖泊。而根据后文“在藏语中,“雍是绿松石的意思”,因此,“雍错即为碧玉似的湖”可知,“雍错”也是指湖泊,可填“还用雍错来指湖泊”。22.普莫荬雍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大型淡水湖,它躺在宁金岗桑和库拉岗日两大高峰的怀抱中,仿佛一颗绿松石镶嵌在山南地区。长句变短句,首先要找准长句的主干,将这一主干句作为一个句子。本句话的主语为“普莫英雍错”,谓语为“就是”,宾语中心语为“一个大型淡水湖”,因此第一个分句可以为:普莫荬雍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大型淡水湖;然后将修饰成分“躺在宁金岗桑和库拉岗日两大高峰的怀抱中”“仿佛一颗绿松石镶嵌在山南地区的”分别变成独立的句子,可用“它”做主语,后句承前省略。在变换的时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3.参考立意:1.美美与共,和而不同2.世界因“和与不同”而绚丽多彩3.相辅相成,和谐共荣4.团结合作,共创人类文明成果5.学会尊重,和谐共赢。6.合作创造和谐世界7.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的责任例文1:和而不同,天下大同春秋时期,梁丘据善于迎合景公,景公便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与他“和”。晏婴不以为然,便提出了为国应“和而不同”,强调臣民的反对声是“和”的重要表现,“不同”有利于君主施政的合理性。这里的“和”与我们今日提倡的“和谐社会”之“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思想的探索上,我们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时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倡“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所以当时的北大成为了中国前沿思想的集中地。那里有辜鸿铭这样的保皇派;有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更有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各种思想齐聚一堂,那些大家们虽百家争鸣,相互论辩,却又能惺惺相惜,求同存异。这正是“和而不同”思想的重要体现。正因为蔡元培先生对自己治学理念的坚持,当时的中国才能在思想上进行各种实验探索,最终优中择优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从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才有了今日。可见,思想探索需要和而不同。在国家的发展上,我们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很快为亚非各国所认可,最终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强调世界各国命运的统一性,但同时我们本着和平、独立的精神,支持各国按照自己的方式治理、发展自己的国家。无论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还是新时代的理念,我国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上都本着和而不同的精神,彰显着我们的大国形象。可见,国家发展需要和而不同。思想探索和国家发展属宏观的层面,而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青年也需要细细领会和而不同的精神。和而不同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尽管有时候他人的意见并不好听,与我们“不和”;要求我们能够包容不同的观念,尽管有时候这些观念与我们的三观“不和”;要求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这个多元的世界,尽管有时候我们与这个世界“不和”。一个事实是:那些学识越好、眼界越高的人,他们的宽容度也就越大。哲学上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不同是世界的常态。正因为不同是种常态,那不同中的“和”才显得弥足珍贵。而这几十年来,正因为人类对那点弥足珍贵的“和”小心呵护,才有了我们所说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这种主题的延续,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要坚持“和”,允许“不同”,和而不同,才能天下大同。例文2:“党同”不“伐异”中国确实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变局下的一些现象令我吃惊。尤为吃惊的是互联网上的党同伐异之风,这种风气大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决然。想想,看看,就觉得戾气很重,这终非社稷之福。而身处这种变局下的中国青年还能做的,我觉得应该是“党同”不“伐异”了。“党同”就是与能和我们说得来的人交朋友,追求思想上的“门当户对”。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山中抚琴,樵夫钟子期却能听出俞伯牙“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志向来。果然,俞伯牙大为感动,认为二人同心,引为知交。后子期去世,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惋惜于他们的知交零落,也不禁感叹他们的运气真好!在那样一个“音信不通”的时代,他们却能在山中相遇。幸运的是,今天的我们要找个知音应该比他们要容易。我们有各种社交软件可以找到与我们志同道合,心意相通之人。我们可以尽情对外展示我们的文学观、消费观……,“党同”这件事变得比以前容易多了,互联网为“党同”大开方便之门。但同时,那些与我们“三观”不一致的观点也更容易被我们看到了。我们很容易受到不同观点的刺激,激起我们战斗的勇气与激情。这个时候,记得告诉自己不要“伐异”。不“伐异”意味着我们要有包容心。首先,我们要尝试理解他人。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遭遇的人生不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