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1页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2页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3页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4页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一节中国古代官员制度概况一、禅让制二、世袭制三、军功爵制四、察举制五、征辟制六、九品中正制七、科举制度第2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禅让制“禅让”(shànràng)制度,“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公元前2337年-公元前2110年)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尧舜禹“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本姓家族中产生。第3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禅让制第4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禅让制关于禅让制的质疑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早在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禅让”一说提出了怀疑。《荀子·正论》记载了荀子的疑问:“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韩非子·说疑》记载韩非的言论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司马贞引《竹书纪年》在其著作《史记正义》中说:“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第5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禅让制禅让制的变异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第6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由夏启建立,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部落分散统治结束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第7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世袭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此制度是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是王位继承者,称世子;庶子为小宗,周王封其为诸侯,或留在中央为卿、大夫。诸侯、卿大夫或士,各为本支的大宗,其嫡长子为职禄继承者;庶子为小宗,再分封。此小宗又为本支的大宗。如此推演无穷。

例:西周王位世袭制第8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世袭制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多达30余位。年龄最小为东汉殇帝,生下仅100多天就做了皇帝;东汉冲帝和东晋穆帝2岁做皇帝;北魏孝文帝和清宣统帝3岁做皇帝;清光绪4岁做皇帝;5岁者有东晋成帝、北魏孝明帝、南宋恭帝;6岁者有清同治和顺治帝;7岁有元宁帝;8岁有西汉昭帝、东汉质帝、清康熙帝;9岁有西汉平帝、明英宗帝。例:中国历史上的娃娃皇帝第9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军功爵制根据军功来封官进爵,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废除周朝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魏国变法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秦的军功爵制最典型,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在变法运动的推动下,赵、燕、韩、齐等国也实行了新的任官制度。

第10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军功爵制造成了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时代特点。在战国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将、相,大多不是出身于旧贵族,而是出身于微贱者。如著名军事家孙膑是刑徒,吴起是游仕;名将白起、赵奢是田部吏;名相蔺相如是宦者舍人,李斯是郡小吏。其他如苏秦、张仪等,不是鄙人,就是贫人,从而开了秦汉以后的“布衣将相之局”。官员的任用标准开始从宗族关系向功劳成绩转变。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壮大。军功爵制的重要意义第11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最早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科目(分岁科和特科):孝廉:一般入朝为郎官,郡举,人数最多茂才:多起用为县令,州举,人数不多察廉:多为低级官员,被举后,按原职升补光禄四行: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被举者为光禄勋的属官。光禄勋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之事,属官有光禄大夫、大中大夫、谏大夫、谒者等。第12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察举制代表人物西晋李密。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西汉辞赋家东方朔第13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1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

2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3相比军功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4初期“质量”较高5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四、察举制主要优点第14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察举制弊端:这一制度带有举士和举官不分,选举和考课不分,选举与教育分离,没有选官的专职官员,先选后考等特点,给各级官吏在察举和征辟中徇私舞弊留下很多缝隙,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怪现象。第15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征辟制征辟,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为以要职,称为“征君“。辟除制在汉武帝以前就已推行,直到隋朝被废。中央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等官员,可自行征聘僚属,任以官职。东汉时直接征聘名望之士担任中央高级官员。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第16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六、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第17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六、九品中正制设立中正官,负责对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品评办法第18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六、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同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首先,选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担任,而被选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时他们也往往出任高级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第19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七、科举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第20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七、科举制度状元代表:文天祥、王维、郭子仪进士代表:张居正、三苏、王阳明、于谦、范仲淹、王安石同进士出身:曾国藩第21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讨论:科举制度有何利弊?利: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弊: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科举制度产生腐败。第22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二节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一)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根本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直接原因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第23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三个阶段: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123创立和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挫折倒退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法制化建设阶段(1976年10月—1993年8月)第24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第一阶段:(1949年至1965年)这一时期我国在干部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1)总结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累的有关党政军干部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继承适用的方法和原则,摒弃过时的干部管理办法。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等干部标准建立起来。如战时党政军融为一体的领导体制,建国后逐步确定党政军干部分开设立的单独管理体制。第25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干部的实际需要,重新制定一系列干部管理制度和政策,并逐步形成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人事部门具体协助执行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如1949年11月成立的政务院人事局,直属政务院领导,主要负责办理政务院直属政府工作人员的审核、调配、工资、福利、培训等事项。1950年11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负责综合管理全国政府机关的人事工作。还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等法规、制度。第26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决定逐步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的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确立各自管理的范围是下两级机构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1954年9月,根据《国务院组织法》,撤销中央人事部,成立国务院人事局,属国务院领导。由此,政府干部工作成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部门协助组织部门做好管理干部的工作,各级党的组织部门对政府人事部门加以支持、指导。形成了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第27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二阶段:(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我国组织、人事部门成为“重灾区”。党的组织原则、干部路线乃至整个国家的干部管理工作都遭到破坏,并陷入极度混乱之中。第28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阶段:(1977-1992年)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得到恢复与发展。1979年,中央组织部发布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的意见》;1980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规定》;1982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离休制度的决定》,同年劳动人事部颁布了《吸收录用干部的若干规定》1986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等这些规定,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29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我国的干部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弊端也日益暴露,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982年国务院51个部委中,正副部长平均9.5个,最多的达到20来人,正副部长平均年龄达到65.9岁,在57位部长中有28位年龄在70岁以上,有36位达到65岁以上。部级干部大专文化以上的只占37%

第30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得以大力推进,在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九十年代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成就主要表现为:(1)确立并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2)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3)下放干部管理权限;(4)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原则选拔干部;(5)在干部任用方式上,打破单一的委任制,试行了考任、选任、聘任等方式;(6)在管理方式上,破除了人事工作中的暗箱操作,通过民意测评、民主评议来选拔、任用和考核干部。(7)领导干部调动和交流制度;(8)后备干部贮备制度等。第31页,讲稿共3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一)酝酿阶段(1984年—19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