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818页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818页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汉时期,皇帝的诏书通过御史大夫起草并下发丞相,再由丞相下达地方,重大案件由御史大夫出面组织并处理。汉武帝以后,全国分为十三个州,各州设刺史一名,州刺史凌驾于郡守之上,监督和制约郡守权力。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国家的治理体系有所完善C.-行政决策权力受到制约 D.行政与监察部门相互制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汉时期,皇帝的诏书……出面组织并处理”,可知皇帝诏令需要御史大夫和丞相的分工合作,根据材料“汉武帝以后,全国分为十三个州,……制约郡守权力”,可知汉武帝时期中央加强地方的管理。因此,材料反映西汉时期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行政决策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体现行政与监察部门各自发挥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唐代的吏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是唐朝的最高权力机构,位高权重,宋中书门下亦指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两者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B项正确;东周诸侯国拥有军政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元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排除A项;西汉州刺史负责监察郡国的官员,明朝的监察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裁奏、小事主断,虽位卑但权势重,两者在权力与地位上差异很大,排除C项;宋提点刑狱司负责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唐朝的吏部属于尚书省的下设机构,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两者的地位与职权相差很大,排除D项。故选B项。3.1215年,英格兰国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后,教皇英诺森三世则发布诏书宣布该文件无效。他在诏书中斥责男爵们藐视宗座、侵犯国王,且禁止国王履行文件中的内容,也禁止男爵们要求国王履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A.世俗王权高于教皇权力 B.教廷试图维护封君封臣制C.英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D.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对王权进行了限制。但教皇英诺森三世则发布诏书宣布该文件无效。他在诏书中斥责男爵们藐视宗座、侵犯国王,且禁止国王履行文件中的内容,也禁止男爵们要求国王履行。这反映了教廷试图维护封君封臣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俗王权高于教皇权力,排除A项;《大宪章》虽然对王权进行了限制,但国王仍是最高统治者,英国封建制度并未走向瓦解,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4.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B.“首相民主”说明行政权扩张是当今世界的必然趋势C.上述材料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D.西方民主制度不再遵循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可以看出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C项正确;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排除A项;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是现代西方民主制运动过程中的异化,不是必然趋势,排除B项;“不再遵循”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5.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各省各自为政,中央与地方界限混淆,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中央集权危机。袁世凯上台后,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决定回归帝制。由此可见(
)A.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潮流 B.南方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C.恢复帝制有广泛社会基础 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艰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南北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分歧严重,缺乏有力控制全国局势的中央权威,袁世凯甚至选择以帝制代替共和,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艰难,D项正确;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潮流的说法错误,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南方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排除B项;袁世凯的个人野心不足以说明恢复帝制有广泛社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6.建国初期,政务院设工作部门34个,其中政治职能部门10个,占29%;经济职能部门15个,占44%。1954年,国务院设工作部门35个,其中政治职能部门类下降为23%,经济职能部门类上升为60%。1986年底,国务院设工作部门72个,其中政治职能部门不到10%,其他均为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这说明(
)A.部门设置体现民主集中 B.社会发展影响政府职能C.国家部门执政效率提高 D.政府部门日益精简精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中政治职能部门10个,占29%”、“其中政治职能部门类下降为23%”、“其中政治职能部门不到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政治职能部门占比较高,改革开放后,政治职能部门占比下降,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加强,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要求不同,影响了政府职能,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集中,排除A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部门的精简,排除D项。故选B项。7.有学者认为:“我们一提到戊戌维新,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但其实在当时,有许多人都在变法。陈寅恪先生就曾经提到过,他的父亲陈三立和祖父陈宝箴等人都曾在变法中发挥很大作用。当时朝中一些倾向变法的大臣也曾参与到变法当中,可能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批原先的洋务派官僚在此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的另一种叙事脉络。此外,江浙的士人可能对变法也有自己的一套历史叙事逻辑。”。该学着在此强调了戊戌维新(
)A.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 B.存在失败的必然性C.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 D.中心与路径的多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主导戊戌维新运动的不止是康有为、梁启超,有许多地方的许多人参与了变法,说明戊戌变法中心与路径的多元,D项正确;康梁主导下的变法表述比较片面,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失败的必然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构成,无法说明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列为中国古代“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演变情况。它反映出(
)时间演变情况秦朝位上卿,掌副宰相,负责监察百官,代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末年更名为“大司空”,位列三公之一,主司行政不再具有监察权东汉初年称“司空”,“掌水土事”等唐代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共同设立,唯御史大夫极少除授,仍以御史中丞为长官,专掌监察执法明朝洪武中期,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A.皇权与相权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走向完善C.中枢分层决策的效率提高 D.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表格主要反映了从秦朝到明代,御史大夫不断远离朝廷的决策中心,最终被废除,由此导致皇权趋向集中,说明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御史大夫职责与权力的变化,无法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渐趋激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监察机制的演变,不是中央集权体制的调整完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枢分层决策的效率提高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9.监察体制一直是专制帝王用以控制国家和人民,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一定程度上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折射。下列史料所记载的监察体制,按照其存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陕西,南台建于建康。其余各道设廉访司,隶于三台。”②“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郡监”③“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以六条问事……”④“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由材料“(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可知,①描述的是元朝的监察体制;由材料“郡守掌……尉掌……监御史掌郡监”可知,②描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权力的划分;由材料“刺史班宣,周行郡国”可知,③描述的是汉朝的刺史制和郡国并行制;由材料“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可知,④描述的是唐朝的监察体制;综上,正确排序为③②④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0.1855年、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其中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学等;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等。这表明(
)A.英国文官选拔重视应试者的综合素质 B.英国文官考试程序比较烦琐C.高级文官考试的难度比较大 D.当时英国自然科学发展显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学等;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对专业化管理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英国政府对于必考和选考科目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文官选拔重视应试者的综合素质,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考试程序繁琐,而是注重人才的素质,排除B项;单纯从必考和选考科目难以判断考试难易程度,排除C项;材料是文官考试规定,与自然科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这种做法(
)A.进一步完善了文官制度 B.摒弃了政治中立的原则C.意图加强对文官的控制 D.消除了官员任免的弊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英两国政府首脑打破“政治中立”原则,根据政治倾向选择、任命文官的做法,意在加强政府对文官的控制,C项正确;进一步完善了文官制度与“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任命(文官)”等不符,排除A项;摒弃了政治中立的原则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便于安插亲信,不能消除官员任免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12.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
)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 B.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C.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 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举人面对科举制度被废除时的焦虑,该举人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很多读书人因此而失业,表明科举制的废除会导致读书人另找出路,即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举人面对科举制度被废除而失业的焦虑,学堂选官制度是否建立不是题干中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废除科举制度导致读书人失业的现象,没有体现大众对新式教育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13.民国时期实行公务员甄别,规定:审查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可任用公务员。但凡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亏欠公款尚未清结者,曾因贪污处罚有案者,吸食鸦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为公务员。这表明民国时期(
)A.公务员甄别只关注政绩 B.甄别合格的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C.公务员考核注重德才兼备 D.科举制度依然存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公务员甄别既关注审查成绩,又关注其德行,即注重德才兼备,C项正确;公务员甄别需要关注个人政绩、品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内容,排除A项;虽然公务员甄别注重德才兼备,但不能保证合格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1905年,科举制已经废除,材料也不能体现科举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曹魏时期修律,废除自商鞅变法时确立的以法律形式强制父子兄弟分家析产的规定,鼓励父子兄弟不分家而共享财产;又仿《周礼》,以“八议”入律,即给“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官僚以法律特权,有罪先请,议而从轻。这些法律规定(
)A.彰显法律与伦理的根本对立 B.适应了门阀士族的发展壮大C.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 D.维持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稳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废除父子分家不利于小农经济,而有利于世家大族的发展;“八议”也有利于世家大族的利益,可见曹魏时期的法律规定适应了门阀士族的发展壮大,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实际上也能体现伦理对法律的影响,而非对立,排除A项;八议不能体现公正,排除C项;废除父子分家不利于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15.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 (
)A.官府取代了儒学士人的教化作用 B.乡约被政府利用而具有法律效力C.乡约、法律合流的儒法结合的特点 D.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可知乡约从儒士倡导逐渐到政府推广,手段从主教化逐渐到主训诫,带有强制性,内容也从规范乡民道德行为到宣扬君主圣谕,从强调互勉到强调顺从,逐渐带有专制主义色彩,可见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D项正确;“官府取代了儒学士人的教化作用”此说法并非乡约演变的实质,排除A项;乡约被政府利用而具有法律效力的背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项;乡约、法律合流的儒法结合的特点并非材料的实质,排除C项。故选D项。16.《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两部法律的相同点在于(
)A.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 B.《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C.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武器 D.两者同属大陆法系【答案】A【解析】两部法律都保护私有财产,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本质上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只是对二者相同点的表面概括,没有反映其本质,排除B项;资产阶级不是直接“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只是对二者相同点的表面概括,没有反映其本质,排除D项。故选A项。17.“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致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A.突出法官作用 B.以成文法为主 C.强测法律至上 D.以判例法为主【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议会制定法律,依法行使行政权、司法权,体现了法律至上,C项正确;突出法官作用和以判例法为主的是英美法系特征,排除AD项;以成文法为主是大陆法系的特征,排除B项。故选C项。18.“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定适应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需要,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A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其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19.秦汉王朝采取以徙民实边、屯田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政策,秦朝给徙民予拜爵一级奖励,汉朝则免除所有田租和人头税,并赐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农具、牧畜和籽种.这些政策(
)A.促进了经济的均衡发展 B.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统治C.加剧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D.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王朝采取奖励措施推行屯垦戍边政策,这有利于调动徙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边疆的开发,进而有利于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秦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无法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排除A项;秦汉王朝采取以徙民实边、屯田,会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秦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0.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文化遗产。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实行“改土归流”。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的演变,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B.地方行政制度开始推广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D.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的演变,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地方行政制度开始推广”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国家相互之间横的关系所构成的。在那里并没有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一个强大的中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形成了主权国家平等原则 B.削弱了欧洲统一的观念C.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发展 D.奠定了欧洲均势的基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的国际体系中,国家间呈现的是横向并列关系,“没有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一个强大的中心”,说明其树立了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A项正确;削弱了欧洲统一的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外交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欧洲均势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3.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宋(960—1279年间)明(1368—1572年间)钱币铸造量(全国)26,000万贯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技术劳动力(月工资)约4500钱加9斗米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士兵(月工资)约3000钱加15斗米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金、银、钱米、谷、银、布A.粮食产量增加替代部分货币职能 B.商品经济发展缺乏活力C.白银大量流入推动市场发展 D.民众生活困难导致以物易物【答案】B【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与宋代相比,明代在钱币铸造量、劳动力价格上都有明显下降,而且多用粮食等实物发挥货币的作用,说明明代前中期江南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B项正确;明代前中期粮食替代部分货币职能并非由于粮食产量增加,排除A项;白银大量流入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也即明朝中后期,排除C项;以物易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导致的,并非民众生活困难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4.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这主要表明了(
)A.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 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C.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D.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在复电中指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为战胜外来侵略、建设富强国家提供了力量。其中“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点明了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D项正确;材料未能说明参加抗美援朝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排除B项;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但并非根本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25.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 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强化与东盟的关系,这有利发展和改善睦邻友好关系,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B项正确:中国至今都没有融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A项;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是一种态度或策略,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中国在此之前已经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26.为了防止黄金储备外流,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其“新经济政策”时,停止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美元实际上与黄金完全脱开挂钩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这种现象A.导致美元丧失了储备货币功能 B.是国际经济格局变动的结果C.符合汇率由浮动到固定的趋势 D.推动世界贸易规模日益萎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其他国家和集团经济发展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B项正确;A项所述违背史实,排除A项;C项所述颠倒了事实,排除C项;影响世界贸易的因素不只是国际货币金融状况,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日益萎缩,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7.对下列《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历代户籍制度只有创新没有继承 B.元朝时期的地税完全取代了丁税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D.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丁税为主逐渐演变为地税为主,说明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D项正确;A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材料表明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丁税为主逐渐演变为地税为主,说明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松弛,排除C项。故选D项。2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唐朝两税法中“,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增加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征税标准,并未体现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两税法并未完成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完成过渡的是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排除B项;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29.中国古代社会自秦代实行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则长期维持“乡绅自治”,即“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据此可知,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
)A.得益于家族制度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是封建割据政权长期存在的基本因素C.有效制衡了皇帝和中央政府的权力 D.降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效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可知,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家族制度与儒家思想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割据政权,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C项;中国的基层自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30.1981年,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五国签署通过了《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内容涵盖残疾与养育子女救济金,残疾、老年与死亡救济金,工伤救济金,失业救济金,儿童普通现金津贴,社会医疗等。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A.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B.提高人们生产积极性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内容涵盖残疾与养育子女救济金,残疾、老年与死亡救济金,工伤救济金,失业救济金,儿童普通现金津贴,社会医疗等。”的内容可以看出,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民众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A项正确;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降低生产积极性,产生“懒人经济”,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开支,会增加财政负担,排除C项;西方国有仍然是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答案】(1)程序: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
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3)内容:建立共和政府;实行五权分立。评价: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方法论意义)。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解析】(1)程序:根据“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得出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等。(2)特点:根据“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得出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根据“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得出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根据“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得出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概括得出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3)内容:根据“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得出建立共和政府;根据“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得出实行五权分立。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积极与局限两个角度概括,可得出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材料三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状况,说到底是如何实现农民和城市居民平等的问题。使城乡居民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逐步实现一元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不平等,这是我国现阶段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2)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功能:A、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B、限制人口流动;C、维护社会治安;D、控制职业,固定身份;E、维护等级特权。因素: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②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③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2)特点: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作用:A、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B、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C、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D、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3)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解析】(1)根据材料一“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进行概括即可;二问结合所学经济上从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政治上从集权体制、等级制度进行分析阐述。(2)根据材料二“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可知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功能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二问根据材料二“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从服务民主政治、福利政策制定、经济决策及社会管理进行阐述。(3)根据材料三“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状况……使城乡居民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逐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