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小棒、直尺、题卡。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你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阿福的新衣》。1、引导学生看图听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小徒弟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师傅手大,徒弟手小)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用尺子量一量。)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二、探究新知(一)、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认识1厘米长。2、找直尺上的1厘米: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3、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4、生活举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三)、认识几厘米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一拃的长。2、估计、测量小棒的长。3、测量线段长。三、巩固练习1、测量长方形边长2、测量花边、羽毛的长度。3、判断测量对不对。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习了什么?下课后,试着以厘米(cm)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厘米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而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是学习测量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让学生通过比划、感受、并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因此基于学生的学情,本节重难点是,帮助孩子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厘米的认识》效果分析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时,老师先再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紧接着,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个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感受1厘米怎么样?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厘米的认识》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通过创设“阿福做上衣”的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大量的操作、体验和交流,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厘米,体会1厘米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随后又安排了实际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发展学生的估测和测量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为以后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厘米的认识》评测练习测量长方形边长2、测量花边、羽毛的长度。3、判断测量对不对。《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自经历了认识、体验、感悟1厘米的全过程,理解了所有的知识点。纵观全过程,本节课反思如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课标》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果把一堂课化做一首优美的乐曲,那情境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旋。因此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串”,让学生从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自主探究,合作获取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尺子上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借助学具感知1厘米有多长,到生活中找一找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三)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空间观念。估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估计小棒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然后量一量,验证一下。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和能力。(四)布置作业,延伸新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布置的作业是:回家后以厘米(cm)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这一设计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总之,本节课我努力将《课标》精神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