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生态因子不是自然资源因子的是()。

A.光合有效辐射B.水体中的浮游生物C.土壤肥力D.风

2.耐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B.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

D.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

3.下面属于非密度制约的因素是()

A.营养状况B.寄生C.食物D.竞争

4.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5.按照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方法,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

6.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7.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

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

8.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

9.用“生物学的多层蛋糕”来形象地确定生态学在传统生命科学划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人是()

A.林德曼B.奥德姆C.坦斯利D.苏卡乔夫

10.《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11.若缺少一方,另一方不能生存,这样的两个种群间的关系是()。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偏害

12.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13.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14.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1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6.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9.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

A.汞B.铅C.砷D.镉

20.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1.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2.F·E·CIements(1916)提出的演替顶极学说是()

A.单元顶极学说B.多元顶极学说C.顶极格局假说D.三者都是

23.降雨对蝗虫的发生()。

A.影响很大B.影响较小C.无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24.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25.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26.湿土的热容量比干土(),导热率比干土()。

A.大;大B.大;小C.小;大D.小;小

27.夏季炎热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这种适应是()

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28.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

29.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

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30.下列关于生态失调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灾害增多B.资源衰退C.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D.污染增多

31.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32.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包括下列因素中的哪项()

A.群落自身的特点B.群落受到干扰的方式C.干扰的时间D.估计稳定性的指标

33.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34.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35.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36.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离子水平D.物质水平

37.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38.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39.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40.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41.在一定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类组合成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是()

A.种群B.种丛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2.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43.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4.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45.下列植物属于耐阴植物的是()。

A.槐B.红豆杉C.侧柏D.松

46.()是获取原始资料的必要和直接的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

A.实验研究B.系统分析C.野外调查研究D.数学模拟

47.由于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

A.20世纪后期B.进入20世纪后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4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49.对于水域环境中的种群来说,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

A.生物间相互竞争B.生物间相互捕食C.水的物理化学特性D.动物社会行为

50.下列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A.老虎B.大熊猫C.猫头鹰D.蝗虫

二、填空题(20题)51.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___。

5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____3大类。

53.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是______。

54.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_______。

55.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56.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关系是长期()的结果。

57.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58.北方针叶林分布在()。

59.生态位是指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60.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61.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62.草原群落以______占优势。

63.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______。

64.很多鸟类的迁徙都是______的变化引起的。

65.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

66.土壤中某些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______。

67.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68.种群密度有______和______之分。

69.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

70.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三、判断题(10题)7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原生演替。[]

A.正确B.错误

72.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73.金鱼藻→蜉蝣→鳙鱼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A.正确B.错误

74.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推算出昆虫在一年内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从而进行虫害预报。()

75.在微酸性条件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最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76.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A.否B.是

77.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78.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B.错误

79.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A.正确B.错误

80.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82.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8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4.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

85.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

五、论述题(5题)86.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8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88.论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89.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90.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91.下列不属于森林植被净化空气的方式()

A.分泌杀菌素B.吸收、吸附作用C.光合作用D.强大的根系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自然资源,A、B、C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D项风是一种气候现象,不属自然资源,故选D。

2.C

3.A

4.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5.D

6.B

7.B

8.A

9.B

10.A

11.B

12.A

13.C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14.D

15.D

16.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17.B

18.D

19.A

20.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1.A

22.A

23.A解析:蝗虫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一般蝗灾多发生在旱季、旱区,所以降雨对蝗虫的影响是很大的,故选A。

24.B

25.B

26.A解析:湿土比干土含有较多的水分,较少的空气,水的热容量高,导热快,而且散热慢,故湿土中的热容量较高,导热率较快,选A。

27.B

28.D

29.C

30.C

31.B

32.C

33.B

34.D

35.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36.A

37.D

38.D

39.C

40.D

41.C

42.D

43.A

44.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45.C

46.C

47.C

48.B

49.C

50.D

51.生态入侵生态入侵

52.【正确答案】:

壤土

53.自动调节

54.共生关系共生关系

55.遗传特征遗传特征

56.协同进化协同进化

57.净生产量

58.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59.特殊功能和地位

60.温室效应

61.10%定律

62.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6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4.日照长度日照长度

65.春化作用

66.菌根菌根

67.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68.粗密度;生态密度

69.群丛

70.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71.B

72.Y

73.A

74.Y

75.N

76.N

77.Y

78.B

79.B

80.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81.(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

82.(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83.(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4.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光。海洋浮游植物、根生沉水植物等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太阳的日辐射量水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含量与光的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密切相关。除光强以外水中营养物质主要是N和P有时还有Fe其多寡是限制浮游植物叶绿素和生物量多少的重要资源。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限制因素主要是营养物质、光的强度和草食动物的采食。营养物质中重要的是N、P。有研究数据表明世界湖泊的初生产量与P的浓度关系密切。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光。海洋浮游植物、根生沉水植物等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太阳的日辐射量,水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含量与光的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密切相关。除光强以外,水中营养物质,主要是N和P,有时还有Fe,其多寡是限制浮游植物叶绿素和生物量多少的重要资源。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限制因素,主要是营养物质、光的强度和草食动物的采食。营养物质中,重要的是N、P。有研究数据表明,世界湖泊的初生产量与P的浓度关系密切。

85.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86.(1)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逐渐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3分)(2)主要影响因素:①分解者种类和数量;(2分)②待分解物质性质(或资源质量);(2分)③理化环境。(2分)(3)生态学意义:①分解作用使得物质得以再循环;(3分)②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分)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分)④净化生态环境。(2分)

评分说明:生态学意义的各要点需加以论述,没有论述的扣1分。

87.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88.(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纽带(中心环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种养的有机结合农工贸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在合理利用化肥、农药等石化产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作用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投入。(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调整和安排好农业产业结构和各业内部的结构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纽带(中心环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