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预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

A.汞B.铅C.砷D.镉

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下面四种生物属于K型生长的是()。

A.苍蝇B.大象C.稗草D.盐虾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湿度小、蒸发量大的特点

B.南坡较北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瘠

C.南坡的植被多喜暖、喜光、耐旱

D.在水分经常缺乏的地方,南坡树木的生长较北坡好

5.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6.下列关于生态失调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灾害增多B.资源衰退C.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D.污染增多

7.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8.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10.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

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11.下列因素属于非周期因素的是()

A.光B.暴雨C.季节D.温度

12.对于水域环境中的种群来说,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

A.生物间相互竞争B.生物间相互捕食C.水的物理化学特性D.动物社会行为

13.下列群落成层现象多的是()

A.农田B.草原C.落叶阔叶林D.人工混交林

14.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15.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CO2

B.养分C.水分D.光照

16.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17.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8.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19.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A.真菌B.病毒C.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D.工人、农民

20.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1.“三基点”温度是指()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以上三者都是

22.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23.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A.寄生B.竞争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24.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25.蚊子种群数量变动是属于

A.不规则波动B.周期性波动C.季节消长D.种群爆发()

26.对人来说,住址是(),职业是()。

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

27.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28.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原理。

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

29.生物圈内最大、层次最厚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30.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31.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32.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33.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34.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35.下列生物类群属于k对策者的是()。

A.昆虫B.种子植物C.细菌D.藻类

3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37.农业生产中玉米地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38.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破坏

39.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40.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离子水平D.物质水平

41.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42.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43.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44.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45.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46.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

47.生活在强风地区的鸟类的特点是()。

A.羽毛短,紧贴在身上B.羽毛短,蓬松C.羽毛长,紧贴在身上D.羽毛长,蓬松

48.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

49.最易被叶绿素吸收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的光是()

A.蓝紫光B.红光和蓝紫光C.红橙光D.绿光

50.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二、填空题(20题)51.形成生殖隔离的因素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52.长日照植物由南往北移时,发育提前,由北往南移时,则发育______甚至不开花。

53.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______。

54.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55.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56.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57.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58.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____3大类。

59.通常将各种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__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等五类。

60.在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

61.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

62.防风林有三种不同林带类型,即紧密林带、______及通风林带。

63.在生态学研究中,使用最早、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

64.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______。

65.在2001年和2002年共有六位英美科学家因为他们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6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部分。

67.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68.旱生植物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69.根据人工辅助能的来源和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而物质流是循环往复的。

三、判断题(10题)71.

7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A.正确B.错误

73.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

A.否B.是

74.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75.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76.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77.如果种群数量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在同一水平,就说明该种群处于平衡状态。()

A.正确B.错误

78.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A.正确B.错误

79.对于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鹰组成的生态系统进行能流分析,没有被田鼠利用的植物能部分,包括未被取食的和取食含未消化的。[]

A.正确B.错误

80.中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因此,对于生物种群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就是群落生态学。()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4.热带雨林植被有哪些主要特点?

85.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5题)8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87.试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88.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

89.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90.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91.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微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

参考答案

1.A

2.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3.B

4.D

5.C

6.C

7.A

8.C

9.A

10.A

11.C

12.C

13.A

14.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15.D

16.D

17.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8.C

19.C

20.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1.D

22.D

23.C

24.C一般用单位时间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流量或生产力表示的比例关系;由于能量以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总是不断减少的,能量金字不仅表示流经每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各生物在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的实际作用。

25.C

26.B解析:生境是指生活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而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也指某种关系中的位置,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27.C

28.D解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位原理,即物种在生态系统时空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故选D。

29.A

30.A

31.A

32.D

33.D

34.D

35.B解析:k对策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四项中只有B项符合,故选B。

36.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37.A

38.B

39.B

40.A

41.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42.B

43.B

44.D

45.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46.B

47.A解析:强风地区的鸟类应该具有紧贴身体的短羽,以此避免承受强风袭击,并能保持其在强风中的飞行,故选A。

48.B

49.C

50.D

51.合子前隔离;合子后隔离

52.延迟延迟

53.个体论观点

54.【正确答案】:

互利共生

55.驯化生态系统

56.湿润区

57.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58.【正确答案】:

壤土

59.气候

60.边缘效应边缘效应

61.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62.硫透林带硫透林带

63.【正确答案】:

野外调查

64.盖度比

65.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66.物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67.共建种群落

68.少浆植物;多浆植物

69.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

70.单方向的单方向的

71.Y

72.B

73.Y

74.Y

75.Y

76.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77.A

78.A

79.A

80.B

81.相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2.①种类组成。②结构特征。③动态特征。

83.(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4.(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85.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

86.(1)初级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的总量。(2)环境条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①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②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最易成为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③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初级生产力;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因子,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质地、结构、养分等)均影响初级生产力;

87.细胞外被糖蛋白又称糖萼,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是胞外多糖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物,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这类蛋白主要有胶原、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弹性蛋白等。糖蛋白首先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前体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发生糖基化修饰,最终从内质网的TGN以囊泡的形式排出并运送到细胞膜处,将糖蛋白整合入细胞膜。真核细胞中寡糖链一般结合在肽链的四种氨基酸残基上,由此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即N-连接(连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连接(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或在胶原纤维中的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的羟基上)糖基化。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在成分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合成和加工的方式也完全不同。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起始发生在糙面内质网中,一个14个糖残基的寡糖链从供体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新生肽链的特定三肽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因此所有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体,在糙面内质网内以及在通过高尔基体各间隔转移过程中寡糖链经过一系列酶的加工,切除和添加特定的单糖,最后形成成熟的糖蛋白。所有成熟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含有2个N-乙酰葡糖胺和3个甘露糖残基。O-连接的糖基化是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随后由于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依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步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至此完成全部糖基的加工和修饰。蛋白质糖基化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糖蛋白是抗体识别位点,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糖基化增强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所带电荷的性质等等。

88.①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②人类把DDT喷洒在植物上经过植物的茎和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被草食动物吃掉再被肉食动物所摄取逐级浓缩。③在循环过程中DDT的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与分解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DDT的残留浓度越高。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进入人体内DDT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此大量使用DDT这类物质对生态系统构成了明显的危害。①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②人类把DDT喷洒在植物上,经过植物的茎和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被草食动物吃掉,再被肉食动物所摄取,逐级浓缩。③在循环过程中,DDT的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与分解,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DDT的残留浓度越高。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进入人体内,DDT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此,大量使用DDT这类物质,对生态系统构成了明显的危害。

89.虽然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主人但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群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制约如地球、环境和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