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渡荆门送别》古诗全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古诗赏析

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发清溪'、"下渝州',胸怀四方之志,离开蜀中,直奔长江中下游的楚地漫游,在渡荆门之际,写下此诗。或谓诗中无送别友人的内容,题中"送别'二字为衍文;或谓"送别'乃指与故乡蜀中恋恋惜别。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古来称为"楚之西塞',是蜀、楚交界关隘。越过荆门,意味着告别巴山蜀水,进入楚国境内。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点明行踪已抵荆门,并交代此行是出远门,首次出蜀往楚地远游。开门见山,表达了青年诗人进入新天地时难以抑制的欢快之情。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抓住舟过荆门后呈现的特有景象,极写顿然开阔视野的感受:群山随着迎面扑来的平原沃野迤逦退去,江流也挣脱了山峡的束缚,铺展在莽苍的原野中。明胡应麟赞此联为"太白壮语也'。杜甫《旅夜书怀》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丁龙友认为"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翁方纲认为"此等句皆适兴手会,无意相合,固不必谓相为倚傍,亦不容区分优劣也'。《石洲诗话》)此联极写江山荒野之形势,真乃绛云在霄,卷舒无迹,天然佳句。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江行夜景。长江流过荆门以后,江面开阔,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团团月影映入江中,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而舒卷变幻的云彩结成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在碧蓝的夜空筑起了座座琼楼玉宇,诗人天真而丰富的想象,使诗情充满了奇幻美丽的色彩,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瑰丽世界。此联上句反衬江水的平静,下句衬托江面的辽阔。颔、颈两联所写景色,在崇山峻岭的蜀中和两岸连山的三峡是见不到的,故诗人于景中流露出初次出蜀的真切新鲜感受和青春勃发朝气。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紧扣题面,"送别'之意始出。诗人面对从故乡流下来的滔滔江水,不禁兴起了对故乡无限依恋之情,一个"仍'字,承上启下,是"乃'、"因此'的意思。诗人在蜀中度过二十个春秋,一直把蜀中看作是自己的故乡,如今向故乡告别,实在是依依不舍。想到送他万里远游的长江流水,正是从故乡流下来的,于是对江水也充满了感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故王夫之《唐诗评选》云:"结二语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群,唯此当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