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_第1页
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_第2页
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

踏莎行沈传桂

春尽作

细绿迷鸦,疏红醉蝶,一腔愁倩啼莺说。

东风吹泪过江城,黄昏细雨孤灯灭。

中酒心情,嫩寒时节,踏青人又销魂别。

碧烟如梦不开门,门前千点梨花雪。

春光易逝,人生苦短,乃是词人常咏常新的主题,但世殊事异,歌咏者的情怀也就异象纷呈。沈传桂的这首《踏莎行》虽也是为春尽而作,然而对物象的剪裁别具一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清新幽远的美感。

词一开头便是两个春光将逝的代表性物象:细绿,疏红。虽然红绿相映,但已不是万紫千红展示万般生机,而是"绿肥红瘦'让人感怀。可是鸦蝶浑然不觉春尽之落寞,一"迷'一"醉',几多欢娱。紧接着笔锋一转,"一腔愁倩啼莺说',满腹愁肠请啼莺代为诉说,是因为鸦迷于细绿,蝶醉于疏红,皆不可与言愁,唯莺啼声声似解人意,代传愁绪庶几近情。读词至此,这满腔愁绪好像毫无来由,难道仅仅是因为春之将尽吗?并不尽然。"东风吹泪过江城'是移情也是比兴,春雨霏霏,恰恰似离人点点的泪水,在东风的吹拂下飘过江边,传至遥远的地方,那里正是词人心之所系。"黄昏细雨孤灯灭',三种景象连缀,构成一幅凄苦惨淡的雨夜怀人图。至此,整个词的上片以景语形成无我之境,然而又时时有主体情绪的影子,真正是情景相通,物我为一。

词的下片直抒主体情怀,"中酒心情,嫩寒时节',"中酒'者,酒醉后身体不爽之谓也。醉酒往往是为了遣愁,则此"中酒心情'正是身心皆病的状态。而时节处在虽是暮春却仍觉微寒的转折期,这份微寒便又给中酒心情加了一层凄凉。更何况"踏青人又销魂别'!踏青人是可以同怀视之的知己,还是心有灵犀的佳人,抑或是合而为一的红粉知己,不得而知,可知者是这踏青人在词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位置。"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销魂别'的悲凉意态较之"中酒心情'又深一层,于是即便有"碧烟如梦'(在平日那是令人痴迷的境界)也不愿开门,同时也不敢开门,因为"门前千点梨花雪'会让人心头更生几分寒意。梨花和雪之间在视觉上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曾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拟"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苦寒。然而此处词人以雪比梨花反其意而用之,将豪放转为凄婉,壮丽转为幽美,呈现出另一番清幽淡雅的画境。

整首词精心剪取暮春景物,让"景语'成"情语',细腻生动地传递出词人春尽之时心无所寄的愁苦,而清幽的意象编排给人以愁苦之外的优美感受。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引曾沂语云:"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