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筷子“折”了》学情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并对生活中的此类现象做出解释。二、教材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对这些现象,很多学生已是见怪不怪,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凭借经验在心中似乎明白,但对其中的科学道理却说不出所以然。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难点]: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四、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水、硬币、烧杯、筷子、纸杯、抹布等。2、教师课准备:演示实验材料及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以实验法为主。六、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1、小组实验:把筷子斜插入烧杯里,倒水后观察筷子变化。。2、观察现象:仔细观察筷子,发现了什么?3、指名汇报:4、引出课题:教师板书。二、合作探究:魔术一:“消失”的硬币实验。1、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将硬币放在桌子上,把烧杯压在硬币上,从侧面观察。(2)组长向在烧杯中到约四分之三的水,其他同学保持原位置观察。(3)换其他人倒水重复两三次。(4)交流你们的发现,副组长将交流结果填写报告单上。(5)实验结束后,将水倒回原处。2、分组实验。3、小组汇报:4、精讲点拨: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及结论,并适时板书。魔术二:“升高”的硬币实验。1、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小组长将硬币放在纸杯的底部,把纸杯放在桌子中间,其他同学移动身体的位置,使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2)小组长拿起水瓶,沿着纸杯的一侧,缓缓倒水,其他同学保持姿势不动,仔细观察现象!(3)换其他人倒水,再重复做两三次。(4)小组完成任务后,收好器材,迅速做好,准备汇报。2、分组实验。3、小组汇报:4、精讲点拨: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及结论,并适时板书。三、学以致用1、课件出示图片:把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为什么“折”了?2、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筷子“折”了现象。3、漫画:看上去很浅的池水,为什么变深了?学生解释现象。四、生活中的科学1、学生汇报: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教师课件展示:折射现象图片。五、闯关练习:(一)我能行。1、筷子折了是因为()的原因。2、光从一种()以一定的()进入另一种()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3、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景物的()。(二)我会说。用所学的知识解释:1.铅笔为什么折断了?2.怎样做才能叉到鱼?六、总结:1、这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2、学生汇报。七、课后拓展:1、出示刘谦照片2、教师讲解: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观众的好奇。其实,魔术师有时也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骗我们的眼睛。到网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学一档魔术节目?板书设计:13、筷子“折”了(硬币反射的)光——水——空气发生偏折——光的折射(透明物质)滕州市界河镇丁庄小学王婷《筷子“折”了》学情分析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很感兴趣,但理解折射规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了解”而不是“理解”的层面上。只是让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在所了解,能尝试运用光的折射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解释。但要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折射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折射现象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探究时空有效的延伸到课下,如果课下孩子们能主动的去收集资料,设计实验继续探究折射现象,那才是我们期待的效果。《筷子“折”了》效果分析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始终处于一种探究的氛围当中,能够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对这些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筷子“折”了》教材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果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对这些现象,很多学生已经是见怪不怪,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凭经验在心中似乎明白,但对其中的科学道理却说不出所以然。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筷子“折”了》评测练习(一)我能行。1、筷子折了是因为()的原因。2、光从一种()以一定的()进入另一种()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3、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景物的()。(二)我会说。用所学的知识解释:1.铅笔为什么折断了?2.怎样做才能叉到鱼?《筷子“折”了》课后反思《筷子“折”了》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出问题,结果遇到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的情况。这说明学生在动脑筋,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提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而无关的弃之时只字不提,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学生。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优选出最有科学探究意义的问题,并巧妙的运用语言淡化其他问题。逐步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质。

例如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自然就会总结出光会发生偏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掌握的很好。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很感兴趣,但理解折射规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而不是“理解”的层面上。只是让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能尝试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解释。但要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折射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折射现象的认真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探究时空有效的延伸到课下。如果课下孩子们能主动的去搜集有关资料、设计实验继续探究折射现象会更好。《筷子“折”了》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