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状况_第1页
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状况_第2页
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状况_第3页
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状况_第4页
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点提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快速开展壮大的同时,农业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必须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速度,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缺乏的严重制约,在综合国力开展壮大的整体过程中,由于资金要素投入缺乏,呈现出国内对农业资金投入缺乏,利用外资偏少或开展滞后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农业的开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持续稳定开展的前提。20多年来,国家在开展农业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这些投入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农业开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农业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资金及劳动积累。1954~1978年,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农业获取的资金达5100亿元,加上1979年以前的29年时间里,农业部门累计为国家提供税收收入978亿元,农业为国家提供资金累计超过6000亿元,而同期〔1950~1978年〕财政支农支出为1577亿元,农业部门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平均每年为155亿元。这种政策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开展......

在1980—2004年的25年里,除1981年和1989年两年投资的绝对量是下降的外,其余各年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004年增加的量最多,增长率到达23.34%。在25年间,农业投资以平均每年9.04%的速度递增。1980—2004年农业投资年增长率虽有所起伏,但除1981年、1989年以外,其余各年根本是上升的,只是增长幅度有所差异,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04年,增长幅度最小的是1985年,为0.51%。在1988年以后,农业投资年增长率的波动情况比前一个时期要大,而且其总体趋势有所下降。在这一段时间里,年增长率在8%以上的有9年,低于8%的只有1990年、1992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年6年......

“三农〞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经济开展的全局。2004年前11个月财政支农到达2000亿,2004年财政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采取“两减免三补贴〞政策措施。二是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开展的投入。此外,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治禽流感、自然灾害救助等方面,财政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初步估算,2004年投入“三农〞的财政资金总量超过2000亿元,大大高于往年。2004年,落实农业“两减免三补贴〞政策,财政多花了160亿元;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城市低保人员的补贴标准,财政多支出150多亿元;增加社保基金投入100亿元。还有本来要靠发行国债来归还的历史欠账,这次也由增收资金解决了。其中,用于解决出口退税陈欠达1000亿元左右,用于解决退耕还林欠账达405亿元。这等于减少了1400多亿元的财政赤字......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中央一号文件及此后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其成效是明显的。一方面,今年全国粮食增产形势已成定局,一举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同时,据权威部门估算,2004年1~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2622.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这是1984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4个百分点,这是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

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表述便已经出现在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演稿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出发点,就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然只是一句话,但落实到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却是一个相当丰富、系统、全面的内容。无论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还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抑或是“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都将围绕这个主题渐次展开......

报告目录:

第一篇国内农业投资市场现状

第一章农业投资市场概述

第一节农业投资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农业投资的行业特征

第三节农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一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奉献

二当前农业领域焦点问题分析

第四节中国农业投资市场开展现状

一当前我国农业投入现状分析

二国家对农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投资规模剖析

第五节国内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资现状分析

第六节近几年国内农业投资取得的成就

一财政支农到达历史最高水平

二2005年:从财政投入错位到财政反哺农民第二章农业投资市场的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农业投资市场的宏观政策分析

一中国的农业财政政策

二中国农业财政投入的目标选择

三中国农业财政补贴

〔一〕我国的农业补贴及农业生产本钱分析

〔二〕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情况与分析

第二节农业投资领域税收政策

一中国农业税收政策的国际比拟

二中国继续调整农村税收政策

第三节财政对农业根底设施投资现状分析

第四节中国农业投融资体制分析

第五节中国农业贷款现状分析

一、国内农业信贷扶持政策

二、金融支农工作根本情况第三章农产品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第一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

第二节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一200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分析

二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三2004年1-11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四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形势展望

第三节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第四节入世后中国农业的“黄箱〞和“绿箱〞政策第二篇国内农业的国际比拟与借鉴

第四章世界农业开展概况

第一节世界农业开展现状

一农产品贸易趋势

二世界农业资源状况与趋势

三世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全球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现状

一世界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第三节世界农业资源状况与趋势

第四节全球农产品消费状况分析

一2005年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分析与预测

二世界粮食库存持续下降的压力分析

三2004年世界粮食贸易量将增长速度

第五节国内农业开展现状

第六节入世以来国内农业开展回忆

一2005年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分水岭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承诺之后的搏击

第七节国内农业与国际之间的差距

一中国农业开展水平的国际比拟

二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美国比拟第五章中国农业投资市场的国际比拟与借鉴

第一节国际农业投资市场开展分析

第二节国内农业投资市场的国际比拟

第三节国内农业投资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三篇农业领域潜在的投资时机分析

第六章农业投资的前景评价

第一节农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农业竞争力的内涵

〔二〕农业竞争力的构成

第二节农业开展潜力的总体判断

〔一〕农产品加工业潜力

〔二〕有机农业开展潜力

〔三〕生态农业开展潜力

〔四〕信息农业开展潜力

〔五〕品牌农业开展潜力

〔六〕农业板块开展潜力

〔七〕西部农业开展潜力

1、资源优势

2、政策优势

3、潜力优势

4、行业优势

5、区域优势第七章农业领域潜在的投资时机

第一节国内重点农业上市公司投资现状分析

一2004年国内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二2005年农业及重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一〕2005年农业投资领域关注热点

〔二〕重点上市公司投资分析

第二节农业上市公司资本效率分析

第三节行业外部环境提供的投资时机

第四节行业内部环境提供的投资时机

第五节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七大农业板块第四篇农业投资领域利用外资现状分析

第八章农业领域近年来利用外资状况

第一节外商投资中国农业回忆与展望

第二节外商投资中国农业的特点

第三节港商在内地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第四节港商投资国内农业的比拟优势和环境分析第九章农业领域分行业利用外资现状

第一节农业开展及利用外资现状

一2002年农业利用外资现状

二2003年农业利用外资现状

第二节林业开展及利用外资现状

一2002年林业利用外资现状

二2003年林业利用外资现状

第三节畜牧业开展及利用外资现状

一2002年畜牧业利用外资现状

二2003年畜牧业利用外资现状

第四节渔业开展及利用外资现状

一2002年渔业利用外资现状

二2003年渔业利用外资现状

第五节国内农业利用国外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一外资投资中国农业回忆与展望

二主要来源、规模领域和范围第五篇国内区域农业投资现状

第十章区域农业投资市场开展状况

第一节东部、中部、西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第二节山东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三节浙江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四节福建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五节广西自治区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六节吉林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七节四川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八节广东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九节湖南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节安徽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一节河南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二节甘肃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三节贵州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四节江苏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五节江西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六节宁夏自治区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七节山西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八节云南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十九节辽宁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节黑龙江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一节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二节青海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四节新疆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五节重庆市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二十五节海南省市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第六篇未来农业开展模式分析

第十一章中国代表性农业开展模式

第一节我国未来农业开展模式

一“精准农业〞开展模式

二“蓝色农业〞开展模式

三“质量农业〞开展模式

四“白色农业〞开展模式

五“都市农业〞开展模式

六“设施农业〞开展模式

七“有机农业〞开展模式

八“订单农业〞开展模式

九“立体农业〞开展模式

第二节WTO环境下农民、农村与农业开展模式分析悼第十奉二章糟我嚼国农蹲业子恩行业侮结构浆变化价分析

诚第一束节亩无公棕害农娃业发脖展状作况分询析

胡第二法节撞生态育农业动开展布现状

省第三刷节煮有机朵农业星开展唉现状

姨第四圈节客绿色青农业降开展博现状剪第十宜三章吼农拉业投担资与鸡农业饲产业扫化结祸构调闲整

洲第一节节叙新阶众段农查业结咏构调宝整的浸战略朗思路

继第二梨节夹农业似产业伶化结阻构调搁整模屿式分框析

掠一远农断业产羡业化浴经营默的多材种模稀式选晕择

毁〔渡一〕观政府章投资擦一政史府管爆理模鲜式

执〔装二〕旱政府抖投资庙一金备融机咳构介达入管需理模刷式

唇〔贱三〕角政府忆补助配一乡向村组股织管炸理模钻式

愿〔歉四〕派政府怠补贴渐一商挠业银菠行介捆入管从理模喂式

哗〔晶五〕话政府奥补贴帜一保续险公话司介舍入管贿理模糠式

绩二咽市陕场化惹运作栽中的默农业额产业饱化种启模式

资〔坝一〕谜龙头园企业架带动局型

渣〔稻二〕呀中介窑组织骂带动钓型

侮〔干三〕石专业跑市场蝶带动壶型随第七踪篇顿WT职O框杰架下担农产槽品国狂际贸礼易市州场分闪析

非第十帐四章划农缘产品脂贸易风对农甲业投鞠资市污场的梨影响

喊第一乒节敌农产辛品市朴场需价求对泊农业傻投资骆市场彩拉动炉分析

尾一沟未牵来农辅产品塘消费丈价格伏指数崭预测

慧二阔中甘国农私产品满生产所贸易膜的政侄策取搞向

引三围农予产品昏价格迅变化抵趋势永分析

壁第二温节抛农产分品价齐格上者涨对底证券惜市场个的影凝响分故析

窗第三守节袍20搬05炒年国弱内外恳农业拘形势峡预测

庙一撕2草00狐4年杂农业桶形势午的主星要特堵点

顷二质2恶00玻5年值农业俗形势饰展望念第八躲篇:桑国内抹农业瞒领域帆的投岗资方瓦向及跪途径

誓第十礼五章屿未貌来几待年国柴内农疤业投隆资重牛点

骆第一即节磨20饭04刘年农纱业基堤本建帽设投驴资重爪点

呼第二灰节掉20终05测年农庙业基租本建仁设投如资布子局

逐第三暂节裤20栋年后笑中国胡农业举开展忌可能禁的格虑局

溉一涛中欺国农马业增薄长的躁源泉膜和动跪力

慢二甩2看0年秒后中知国农兼业发茶展可暂能的立格局衡第九品篇:叹农业递产业系投资洗风险害防范

犯第十迁六章萍农值业的睡竞争戏风险唯分析

启第一秘节谣农业饿投资饰风险甚概述

盯第二由节搜自然盘风险百分析

荐第三提节监市场躲风险僵分析

豆第四如节罚制度川风险猛和政灭策风革险分霞析

晓第五电节扶管理考风险垃分析

悼第六城节收技术也风险闪分析

议第七系节垫投资嚷风险孔分析

放第八裳节蛇农业娇领域洲投资准风险跨防范笔措施

虽一挺

丑政策古风险均防范

腰二怀

狸投融茧资风登险的仿防范

但三喜

拦“道贪德风鸦险〞必的防挺范

娇四苍

客技术虹风险画的防系范

巴五灿

台择业占风险盛防范

遵第九矿节贴投资换建议罪

骑分析幕报告聚图表誓索引表1: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4年1-10月〕

表2:2002-2004东部、中部、西部农业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表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4年1-10月〕

表4: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4年1-10月)

表5: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单位:万吨)

表6:2004年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开展指数前100名县名单

表7:1980—2004年中国农业投资总量及其增长

表8:2002-2004年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表9:2004年度10家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表10:几种投入对农牧业产值的边际回报率

表11:公共投资对农牧户物质投入的边际替代率

表12: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分配比例与增速(1980-2000年)

表13:1999年至2004年国内农业利用外资工程

表14:1999年至2004年国内农业利用外资金额

酱表1材5:样主要据农产叔品价伐格的膝国际廊比拟

卫表1俩6:素参加参WT过O后辅国内筑主要冶农产总品生争产减锈少就找业测偷算

三表1队7:撒东中妥西三阴个区功域带隙利用来外资链规模问比拟

右表1浙8:峡20狂02漫-2俱00铜3年涛全国米农业房现代肺化水呀平

尚表1畏9:旨20软03三年国霉民经僚济主顶要指便标统溜计

脾表2伪0:似19创83巡-2育00亏4年厕农村斧经济扛在国住民经缘济中仇的地恩位

蚁表2辆1:趁20违01缘-2展00蛇4年见农村辞经济似收益克分配肉情况

调表2如2:泼20劳03咐年各去地区瓦农业发主要钉能源僻及物醒质消野耗

善表2统3:拆20酱03故年农岔村经波济收株益分颂配情窗况〔垦一〕

泼表2并4:沃20兔03炮年农子村经旧济收朽益分轨配情跪况〔冈二〕

僵表2拘5:辰20滋03昏年各陪地区经粮、谈棉、挑油、犬糖面加积、樱位次便及比旱重

妈表2悉6:发各地丸区农阻村居写民家池庭平狼均每阀人现烧金收巧入〔惭20添04皆年1棍-3爽季度覆〕

叹表2烫7:拉20黑04阁年1倒-9栽月份辛国民笛经济萝主要答指标

哑表2左8:予20吩03水年全百国农嚼村经蜓济收散益分扛配情却况

活表2鸣9:趋19隙80搞—2沫00展4年兔中国扬农业峡投资酿总量包及其各增长

戏表3浊0:凭19阴89送-2腾00厌4年烂主要唐农产说品产育量

季表3须1:削20详02百年国逐家财邻政用倚于农他业的伶支出蓝及财勤政价齐格补得贴

吐表3树2:怕20吨04苹年度罗10暖家农挡业上素市公偏司投栋资价余值分辱析

节表3享3:拒19骨78饰-2孝00撑3年振国家干财政酬用于叼农业座的支栋出

絮表3辉4:穿20粗02蜡年中糟国利站用外雁资统致计简沙表

奇表3子5:止20塔03妻年各慢地区逃粮、板棉、叙油、插糖面欠积、矛位次泳及比衰重

亏表3棋6:絮20循03独年各粒地区淡粮、隆棉、位油、贩糖总权产量抗、位爸次及右比重

丑表3篇7:牛20离03池年各铺地区絮粮、钢棉、多油、正糖亩趋产及叶位次

剪表3秤8:谢20滤03番年各篮地区亡肉、稳蛋、筑奶、糕水产醋品产球量、始位次椅及比仪重

讽表3律9:戒20渣03发年全乡国牲吵畜年增末存到栏头谊数增睛减情丛况

刷表4给0:答20绵03蜓年全俗国水漏产品差产量惰增减樱情况

趁表4捐1:箭20杯03炒年各拍地区口水产纺品产跃量

狱表4辛2:严20注03忌年全漂国畜碰产品谷产量马增减役情况

荐表4最3:祥20庙03漏年各轮地区择粮食而面积穗和产近量增胀减情赛况

末表4抽4:蚊20锅03团年中盛国利爸用外仁资统蚀计简净表

早表4构5:坐20少04裁年中愈国利聪用外惊资统巧计简舅表

罩表4逗6:伍20院03哲年外您商直宰接投袋资产挡业结渡构

浅表4栋7:从20葱03青年外亏商直即接投吼资行基业结遮构

舌表4滥8:摆20铁03斩年外时商投对资企哨业出扒口分搜省、额市情饱况

假表4织9:您20彼03者年东溪部、孔中部湾、西皱部地浓区外寨商直刮接投口资情秒况

莫表5乳0:准20割04宴年外酿商直早接投厦资产押业结晃构

遵表5蚂1:胡20饿03怒年外识商直利接投采资主级要行泼业参鞋考数航据

仿表5樱2:窝20稻03创年外渣商直停接投冒资分皇方式禽统计

生表5幅3:跳20展03漠年中拥国吸舌收外名资几铺项经展济指巴标

矮表5苹4:仰20献03劳年对调华投旺资前夕十五政位国论家/令地区补情况

柄表5忆5:染20华03傲年部瓜分国蕉家/柿地区征对华炭直接层投资剖情况

现表5榆6:块20涛04希年1鲁-8府月农逃产品园分企号业性抢质出钞口情寸况

联表5身7:森20衣03摸-2霜00老8年猎世界式局部盖农产粮品价既格预辱测〔凝一〕

盐表5纹8:模20此03闪-2焦00行8年病世界秋局部茧农产派品价概格预妹测〔环二〕

鲁表5怜9:异20横03兄年外寄商投量资领诸域情佣况

佩表6疯0:根20母04短年1霉-8明月农通产品灯分地压区出别口情崖况

茂表6悔1:况欧盟企企业捏今后敢增加捎对华貌投资爪可能怒选择供的行捉业

连表6恰2:右19匆83盐-2廊00假4年杠外商弃投资竞情况逝表

诞表6龟3:昏20蜻04违年早隶稻生竿产收仙益调两查对三比

姨表6帜4:钞20穷03帝年服奥务贸冒易领厅域吸趣收外誉商直横接投滴资情鹊况

胆表6馅5:伙20葱03肌年外饭商投物资主别要行彻业情械况

虫表6盐6:菌20狐03苏年外紧商投歇资分撤省市逃简况

纵表6练7:梁20肚03两年东跪中西清部地勺区吸代收外咳资情诱况

板表6停8:燥20箭04葵年第朱三批锋农业诊产业拴化龙柴头企误业中练的4忌8家饿上市船公司众一览

皂表6善9:艳19狮95种-2坚00剧2年膜两岸御的农沉产品愁贸易

薪表7北0:透台商睡赴大暮陆投堆资不匪同产披业的雾供销粗结构

瞎表7坟1:量台湾议经济物部核守准的刘赴大连陆投吼资情见况

竹表7形2:震19明85锤-2万00全3年孕主要诸农产辱品产馅量〔遭表1亏〕

增表7榴3:袜19留85期-2厨00掉3年丧主要确农产裹品产执量〔健表2崭〕

载表7绢4:铅19群85你-2家00率3年快主要湿农产傻品产兽量〔困表3兼〕

堂表7图5:嫌水产台领域蜓外商榆直接壶投资裹统计购表(惑截止邀20令03城年1滔2月燥)

坡表7辫6:乐19检78圆-2炮00跃3年测农、夫林、葵牧、兔渔业较总产段值及遮指数

环表7堂7:部19脖96攻-2掘00陶3年袍畜产葬品产太量(傍表1芹)

旱表7况8:抚19胶96接-2浩00利3年求畜产扭品产吃量(夏表2肤)

器表7榆9:兔19长78损-2痰00痛3年排主要铺林产危品产旁量

躁表8铃0:辜19丛89伟-2报00费3海灰关历探年出申口商获品分饲类金冬额(捉表1毙)

娘表8孝1:状19迟89穴-2踪00袭3年吧海关胜历年驳出口谣商品总分值类抓金额摔(表移2)滤

锋表8桨2:的20椒01花-2呢00睡3年洞海关染出口抬主要宁农产宋品商准品数咬量和负金额

更表8漂3:辈19锈85穿-2真00秧3年锅按国乡民经朝济行湾业分尘的基熟本建著设投绪资图1:2002年林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2:2003年林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3:2002年农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4:2003年农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5:2002年畜牧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6:2003年畜牧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7:2002年渔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8:2003年渔业利用外资现状

图9:1999-2003农林牧渔总产值

图10:1999-2003农作物播种面积

图11:2003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

图12:2003年第二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布示意

图13:2004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图14:2004年中央经济调控走势分析

图15:2004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

图16:2004年1-11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图17:2004年局部国家/地区对华直接投资情况

图18: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图1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

图20:农牧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

图21:各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现金收入

图22:绿箱政策分类

图23:中部省份2003年GDP总量比拟2006年中国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研究报告

本报告旨在为国内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决策及有意投资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投资商效劳,通过对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现状及开展趋势的描述和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新的开展趋势,并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提出投资建议。报告并没有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有关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本报告共77页,4.2万字,表19个,图33个,6月份完成。报告共八章,分四局部。其中第一局部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开展概况、特点和趋势等;第二章到第五章为第二局部,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生产规模、地域分布、原材料供给状况,以及各子行业的运行情况;第六章和第七章为报告的第三局部,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政策及对行业开展的影响,并展望了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市场前景;第八章为报告的第四局部,主要是根据上述各章的描述与分析,得出我国投资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建议和银行信贷建议。

本报告的主要观点有:

我国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到达4.18万亿,比上年增长16.2%。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已突破1.1万亿元,约占国民经济GDP的8%。

近5年来,各类农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除03年由于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减产外。在主要粮食类农产品当中,稻谷产量所占比例最大,根本保持在37%以上。油料产量从01年的2864.9万吨,增长到了05年的3078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9%。

05年全年粮食产量48401万吨,比上年增加1454万吨,增产3.1%;棉花产量570万吨,减产9.8%;油料产量3078万吨,增产0.4%;糖料产量9551万吨,减产0.2%。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根底上平稳开展。

在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当中,蔬菜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3.51%;其次是粮食为31.48,其中稻谷占14.07%,玉米占10.36%,小麦占7.50%;然后是水果,占12.43%,再次是糖料,占7.38%。其他农产品产量所占比例均低于3%。

2005年1-12月,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从行业分类看,排在前几位的仍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10604.64亿元)、造纸及纸制品(4178.71亿元)、食品制造业(3701.04亿元)、饮料制造业(3075.85亿元)。

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主要子行业大都进入壁垒比拟的低,竞争相比照拟剧烈,除烟草制品业外,各个子行业的亏损企业数占总数的比率都在5%-30%左右,比率最高的为食品加工业达29.69%。

今年以来农产品出口呈现出良好势头,1-10月,我农产品出口217.9亿美元,增幅达21.4%,为近年来罕见。其中,园艺、水海、畜禽产品出口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保持较快增速;玉米出口758万吨,同比增长292%,实现恢复性增长。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6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仅449家,出口额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总数的70%以上。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差,是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建议对国家重点鼓励、优先开发的工程,优先提供贷款;对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的企业或工程,也可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工程一般规模不大,投资数额有限,为减少贷款风险,应重点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及资信水平进行调查。

1

3

表目录

6

图目录

7

第一章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状况

1

第一节主要国家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概况

1

〔一〕荷兰

1

〔二〕英国

1

〔三〕法国

3

〔四〕美国

6

〔五〕加拿大

13

第二节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特点

15

第三节世界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展趋势

17

第二章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生产状况

19

第一节

“十五〞农产品深加工业特点

19

第二节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生产规模分析

21

第三节农产品深加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22

第四节农产品深加工业原料生产状况

23

第三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和技术状况

26

第一节兴旺国家农产品加工装备开展概况

26

第二节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与兴旺国家的主要差距

27

第四章农产品深加工主要原料供给状况

30

第一节近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状况

30

〔一〕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30

〔二〕油料产量小幅增长

31

〔三〕糖料产量逐渐步入稳步增长阶段

32

〔四〕其他农产品产量情况

34

第二节2005年主要农产品供给情况分析

35

〔一〕总量增长情况

35

〔二〕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构

36

〔三〕主要农产品地区生产分布状况

37

第五章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子行业运行状况比拟

42

第一节产业规模比拟

42

第二节盈利状况比拟

43

第三节市场竞争情况比拟

47

第六章我国关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政策及影响

50

第一节我国政府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相关政策

50

〔一〕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的意见?

50

〔二〕农产品加工业开展行动方案

53

第二节相关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57

第七章农产品深加工业开展趋势预测

58

第一节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开展趋势

58

〔一〕精深型加工

58

〔二〕注重质量与平安

58

〔三〕全球化规模型开展

59

〔四〕食品加工业成为农产品加工业最活泼的领域

59

第二节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业市场前景

60

〔一〕国内市场前景预测

60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制品出口市场现状及前景

62

第三节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展展望

64

第四节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业开展存在的问题

65

第八章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

67

第一节投资时机分析

67

第二节投资风险分析

67

〔一〕原料风险

67

〔二〕储藏风险

68

〔三〕技术风险

68

〔四〕竞争风险

68

第三节信贷投资建议

68

表目录

表1-1法国农产品贸易结构

5

表1-2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地位

6

表1-3美国不同规模农场的收入分布

7

表1-4美国主要种植业产品的销售收入

8

表1-5美国农牧业销售收入最大的10个州

9

表1-6美国主要畜牧业产品的销售收入

11

表1-7美国农产品的出口指数

12

表2-1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工程一览

23

表4-1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35

表5-1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行业产销状况

44

表6-1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50

表6-2

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那么和重点领域

50

表6-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的重点工作

51

表6-4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52

表6-5具体开展目标和原那么

53

表6-6具体重点开展领域

54

表6-7具体行动领域

55

表7-1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出口金额及增长

63

表7-2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之比地区分布

66

图目录

图2-1农产品加工业历年实现增加值变化

21

图2-2农产品加工业占全部出口交货值比重

22

图2-3历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变化

23

图2-4农林牧渔分类产值变化

24

图2-52004-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比例变化

24

图2-6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结构

25

图3-1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地区分布

28

图4-12001-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

30

图4-22001-2005年主要粮食产量增长

30

图4-32001-2005年全国油料总产量增长

31

图4-42001-2005年油料各产品增长

32

图4-52001-2005年我国糖料总产量增长

33

图4-62001-2005年主要糖料产量增长

33

图4-72001-2005年其他类农产品产量增长〔1〕

34

图4-82001-2005年其他农产品产量增长〔2〕

34

图4-9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构

36

图4-10华北各省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37

图4-11东北各省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38

图4-12华东各省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38

图4-13中南各省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39

图4-14西南各省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40

图4-15西北各省〔自治区〕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40

图5-1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子行业总资产

42

图5-2农产品深加工业子行业企业数比拟

42

图5-3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结构

42

图5-4子行业利润总额比照

43

图5-5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照

45

图5-6各子行业工业本钱费用利润率比照

46

图5-7各子行业亏损状况比照

47

图5-8各子行业企业亏损数比例构成

47

图7-1“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60

图7-2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测

61

图7-32005年农产品加工制品出口企业规模比拟

62以下是中国海关总署公布1-5月谷物、大豆、橡胶、棉花和糖等进出口初步统计数据。本月后期将公布详细数据。

5月

1-5月

〔吨〕

〔吨〕

同比变化〔%〕

进口量:

小麦

60,000

280,000

-88.7

大麦

90,000

1,010,000

-5.9

大米

30,000

330,000

68.2

大豆

2,410,000

10,390,000

9.6

豆油

20,000

700,000

5.8

棕榈油

300,000

1,300,000

41.8

豆粕

52,579

550,691

1871.3

鱼粉

90,000

410,000

-22.3

棉花

460,000

2,070,000

236.2

天然橡胶

100,000

600,000

12.1

合成橡胶

123,303

545,099

27.1

出口量:

大米

100,000

520,000

59.6

玉米

20,000

2,260,000

-24.9

大豆

40,000

160,000

-17.6

豆油

10,902

39,103

532.1

棉花

935

3,422

95.7农业信息: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分(2002-12-718:24:46)

迄今为止,我国参加WTO已经一年了,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看,并没有出现如国内大多数农业经济学者预期的、我国农产品市场将会受到相当程度冲击的现象。相反,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下降。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许多具有比拟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却严重受阻于欧盟、日本等兴旺国家的技术壁垒,这也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些情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

一、200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今年1—9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其中,出口额到达了12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1.5%;农产品进口额为8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3亿美元,下降幅度0.4%。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了3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3亿美元,增幅为52.3%。

1.我国粮食出口增加,粮食进口减少

今年1—9月,我国粮食累计出口了93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90.4万吨,增幅为44.7%;进口为21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0.8万吨,下降幅度为9%;粮食净出口为728.3万吨,增幅为74.6%。我国粮食出口额为11亿美元,增长39%;进口额为3.6亿美元,下降14.3%;粮食贸易顺差7.4亿美元。其中,大米出口131.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万吨,降幅为1.5%;进口为16.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万吨,降幅为8.8%,净出口115.5万吨;玉米出口7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61.2万吨,增幅为57.6%;进口0.7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万吨,降幅为76.4%,净出口714.2万吨;小麦出口79.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3万吨,增幅为64.8%;进口5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6万吨,增幅为92.1%,净出口21.9万吨;大麦进口135.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5.5万吨,降幅为25.1%。

2.我国油料进口大幅下降、出口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那么大幅增加

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油料(主要是大豆和油菜籽)818.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50.5万吨,降幅为35.5%;累计出口80.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1万吨,增幅为11.2%。进口额为1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6亿美元,降幅为33.2%;出口额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5%;贸易逆差13.2亿美元,下降39%。其中,大豆进口761.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55万吨,降幅为31.8%;出口2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万吨,增幅为40%;油菜籽进口56.7万吨,减少95万吨,降幅为62.6%。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205万吨,增加80.3万吨,增幅为64.4%,进口额7.8亿美元,增长119%;出口8万吨,减少2万吨,降幅为20.5%,出口额0.46亿美元,降幅为10.6%。

3.我国棉花、食糖进出口均有增长

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3万吨;出口棉花1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万吨。进口食糖1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7万吨;出口食糖2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3.5万吨,食糖出口增幅远大于食糖进口增幅。

4.我国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幅度大于进口增长幅度

5.我国畜产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水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

一、2003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体情况

2003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71.1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7

.6%,其中出口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进口额50.1亿美元,

同比增

长84.2%,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贸易逆差29.1亿美元,较2002年增加18

.7亿美元,增幅为55.6%。

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6%。其中,农产

品出口额占我向美出口总额的2.27%,农产品进口额占我从美进口总额的14

.8%。在我对美贸易顺差586亿美元和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的背景下,29.

1亿美元的对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令人瞩目。

二、2003年从美进口农产品情况及2004年形势分析

〔一〕大豆

1、中国大豆进口形势的变化已成为中国农业开展进程中标志性事件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豆生产

和国际贸易一直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以前,

我国大豆有出有进,

总体上是大豆的净出口国。1996年第一次由净出口变成净进口,

以后净进口

量逐年加大。1995年我国进口大豆29万吨,

1996年进口量猛增到111

万吨,

增长2.82倍,占当年粮食进口的9.25%,1997年进口量为273万吨,占当年粮

食进口的39.5%。随后几年,大豆进口持续增长,1999年到达432万吨;1999

年7月我国开始实施豆粕进口征收增值税政策,2000年国内沿海地区新建的大

型油脂加工厂相继开工,油料加工需求放大,大豆进口激增,2000

年进口突

破1000万吨,达1042万吨,2001年进口达1394万吨;2002年减少到1132万吨;

2003年突破2000万吨,达2074万吨,比2002年增长83.3%,

进口量第一次超

过生产量。大豆进口占我国粮食进口量的90%以上,

占当年国际市场大豆贸

易总量的32%。1996-2003的八年间,我国大豆进口增长了19倍,

现已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这对大豆原产国和主要生产国来说是值得加以深

入研究的。

我国对大豆进出口贸易已经取消了专营、配额或关税配额管理,

进口关

税也不高,目前是3%左右,豆粕为5%。

2、从美国进口持续增长,已成为美大豆最大进口国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年产大豆8000

万吨

左右,产量的35-40%用于出口,年出口量在2400-2800万吨之间,其中

50

%左右出口到我国。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从美进口大豆数量较少,1996年只有86

万吨,

金额为2.5亿美元,占当年我进口大豆总量的77.6%。2001年自美进口大豆达

到543万吨,金额10.1亿美元,占当年进口大豆总量的41%。

2002

年下降到

486万吨,金额9.6亿美元。2003年进口美大豆1100万吨,金额29亿美元,

当年大豆进口总量的53%,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主。排在我国之后的是欧盟,

平均每个销售年度〔9月1日-次年8月31日〕600-700万吨。第三和第四位的

是墨西哥和日本,分别为410万吨和370万吨。

我从美进口的大豆95%是转基因品种。

培育转基因大豆的技术主要来自

总部设在密苏里州的孟山都公司。

该公司研发的抗病虫害和除草剂的大豆、

棉花等农作物新品种,使产量提高5-15%。

经营美大豆出口的公司主要有:邦基公司〔Bunge)、托福公司(Toepfer)、

嘉吉公司〔Cargill,

Incorporated〕、路易.达孚公司(Louis

Dreyfus

Co.)、

全农公司、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ZEN-NOH公司(

本农协经营的国际贸易公司)、CENEX

HARVEST公司、CONAGRA公司、

FGDILLC

公司。

3、从美国进口大豆持续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是国内对大豆需求的增加。

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开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

高,对商品化生产的饲料需求增加,使国内豆粕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豆油和

食用豆制品消费也大幅度增长。二是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

近年对大豆新

品种的培育和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受耕地资源制约,

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

度增加,大豆总产维持在1600-1800万吨,

根本无法满足每年成倍增加的国

内需求,只能依靠进口。三是美国等国家大豆的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

美国

大豆的平均到岸价格为2650-2670元/吨,而我国大豆现货价格在3000元左右,

大连大豆期价也远远高于2650元。进口大豆比我国市场价格低5-8%,

且含

油率高,一般都在20%以上。我国的大豆大局部含油率只有17-18%。

四是

平衡贸易的需要。我国对美贸易连年巨额顺差,我国对大豆有巨大需求,

美国又有充足的供给能力,增加进口美国大豆是明智的选择。

五是我国加强

了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在实施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管理条例>>

和与之配套的三个管理方法过程中,农业部发布了<<

转基因农产品平安管理

临时措施的公告>>,于2002年10月和2003年7月两次将实施临时措施的期限延

长,最后期限为2004年4月20日。在最后期限之前,我农业部于2004年2月

22

日批准了美国孟山都公司10个品种的转基因大豆平安证书,

结束了长达数年

的中美转基因农产品问题的争执。

我国进口大豆需求持续增长的时期正值贯

彻实施转基因农产品平安条例,由于加强了平安管理,使转基因农产品平安、

有序地进入我国。

〔二〕小麦

1、我国小麦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小麦的主产国,年产小麦9000万吨左右,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

15

%,是小麦第一大生产国。但由于产量和品种的原因,

优质专用小麦主要靠

进口。近年来,我国培育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广泛种植,产量增加,

逐步

替代了进口,到2003年我国小麦进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1997年前,小麦是我国粮食进口的最主要品种,年进口量超过1200万吨。

1995和1996年小麦净进口量分别为1157万吨和831万吨,占我国进口粮食的55.

89%和69.75%。1997年以后小麦的进口数量和所占比重急剧下降。1997年进

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重下降为27.38%。1997--1999

年,

净进口量分别为

186万吨、149万吨和45万吨,

1999和2000年全国共进口小麦132万吨。

2000年以后,我国对小麦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大幅度压缩东北、

南方普

通小麦,逐年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

使优质专用小麦短缺的状况明

显改观。2000和200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继续下降,分别为87万吨和69

万吨,

其中硬粒小麦占75%。2002年我国进口小麦60.5万吨,出口68.7万吨,

首次

成为小麦净出口国。2003年我国小麦出口进一步扩大,进口减少。

当年进口

只有42.4万吨,而出口达223.7万吨,同比增长2.3倍,净出口181.3万吨。

2、从美国进口小麦的情况与总进口趋势相一致

美国年产小麦6000万吨左右,生产量大大高于国内消费量,约50

%用于

出口。2001年美国小麦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26.1%,2002年升至27%,

目前

处于31.2%的水平上。2003年出口量为2443万吨,占当年产量的48.7%,

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7%。

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来源于美国,其次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从美进口占

进口总量的40-50%。1998年以来我国从美进口小麦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1998年为31.6万吨,

1999年为25.8万吨,占当年总进口量的57%。

2000

2001年均为13.6万吨。2002和2003年从美进口的绝对数量略有增加,为

16.9

万吨和23.5万吨,分别占当年进口总量的28%和55%。

经营向我国出口小麦的较大型跨国公司有美国嘉吉公司〔

Cargill

〕、

ADM

公司〔Archer-Daniels-Midland

Company)、LDC公司(

Louis

Dreyfus

Corporation)和ZEN-NOH

公司。嘉吉公司〔Cargill〕是一家私营公司,

营的小麦出口占美小麦出口总量的20%。LDC是欧洲的跨国公司。小麦进口占

世界小麦贸易量的比重很大,最高的1989年为13%。

我国对小麦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根据WTO农业谈判的结果,目前我国

每年发放的小麦关税配额为1000万吨左右,每年1月由国家发改委通过授权的

各省有关部门将关税配额直接发放给各申请单位〔终端用户〕。2003

年发放

905万吨,2004年为963.6万吨。其中国营企业比重90%,

配额内进口关税税

率1%,私营配额90.52万吨,获得小麦私营进口配额的企业数目在200家以上。

3、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作为小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在9000万吨以上,年消费量在1

亿吨左右。1996-2003年从美进口小麦一直是下降趋势,究其原因,

一是我

国从1996年以后,由于国内生产增长和需求稳定等原因,进口小麦急剧减少,

从1995、1996年的近千万吨减少到100多万吨,2000年以后的个别年份只有几

十万吨,在此背景下,从美进口小麦也是逐年减少,

趋势根本与我国减少进

口的趋势相吻合,占进口总量的比例根本稳定在30-50%。

二是一直困扰着双方贸易的小麦TCK问题。小麦TCK

即小麦矮星黑穗病,

是世界公认危害极大的小麦病害,发生率等于损失率。

主要发生在美国太平

洋地区西北部的小麦主产区,我国目前没有这种病害。1973年以后,

我国一

直禁止美太平洋西北部蒙大拿、华盛顿、俄勒冈、爱达荷、怀俄明、

科罗拉

多、内华达等七州的小麦进入我国市场。1999年11月,<<中美农业合作协议>>

签署,我国承诺放宽对这一地区小麦进口限制,只要产于该地区的小麦每

50

克TCK孢子含量不超过3万个,便可以进入我国。2002年5月,中美植物检验谈

判在中国成都举行,根据双方科学家联合试验的结果,决定将TCK容许量降低

10倍,即每50克小麦TCK孢子不超过3000个。此后美方不认可双方科学家的试

验结果,坚持3万孢子的容许量。双方在此问题的争执,影响了美局部地区小

麦进入中国。

〔三〕棉花

1、从美国进口棉花的情况

美国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产棉国,2002年棉花产量388万吨。但由

于纺织业规模逐年缩小,美国内用棉量逐年减少。近4年来国内用棉量已减少

了40%。2002年美国棉花出口量第一次超过内销量。2003年出口303万吨,占

当年生产量的75%。

在我国棉花进口中,美棉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1998和1999年,

分别

进口9.5万吨和3.6万吨,分别占当年进口总量的47%和72%。2000和2001

均为6万吨左右,2002年有了较大增长,为16.5万吨,占当年进口量的90%。

2003年我国棉花进口急剧增加,其原因是从美国进口量激增,

全年从美进口

60万吨,同比增长2.6倍。

2、我国棉花进口总趋势的变化受进口美棉的影响最大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年出口金额达269亿

美元。同时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2年产棉花480万吨,2003年

增加到506万吨,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生产和加工的需求。每年都需从国外进口。

我国进口棉花的数量近年来一直波动较大,1998年进口20万吨,

占当年

棉花产量的5%。1999年仅进口5万吨,占当年产量的1.3%。随后两年进口量

都在6万吨左右。2002年进口大幅增长增长,为17.67万吨,同比增长2倍,占

当年棉花生产量的3.7%。2003年棉花进口再度大幅度增长,全年共进口95.4

万吨,同比增长3.6倍,占当年棉花生产量的19%。我国棉花进口波动大、近

年成倍增加的原因都是因为突然从美大量进口棉花。

我国对棉花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2002年发放进口棉花关税配额81.85

万吨,占中国国内棉花消费量的15%左右。2003年为满足进口需求,在原81

.85万吨的根底上,增发了100万吨的配额,主要用于进口美国棉花。

我国农副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但2002年江苏农副产品出口却获得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据统计,江苏省全年共出口大米、蔬菜、水产、动物源性食品等农副产品18.9万批,货值60.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53%和76.42%。

江苏农副产品出口缘何能逆流而上创新高?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建东分析认为,过硬的质量和平安卫生是成功的关键。

2002年是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第一年,农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翻开了,但进入门槛却依然“居高不下〞。我国出口的许多农产品一度因产品质量、平安卫生等指标不合进口国标准,受到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加严检验〞对待,甚至被处以全面禁入限制。面对严峻形势,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时加大了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建立ISO9000、HACCP等质量控制体系。全省有4家企业出口日本蔬菜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到这4家企业逐一进行专门调查,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经过努力,2002年,江苏全省有203家企业通过了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其中27家企业获得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阿根廷、欧盟注册,有7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和HACCP质量认证。全省140家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出口稳定增长,创汇总额同比增长14.3%。

为了确保出口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平安卫生,江苏省还建立起政府与企业间的协调机制,努力从源头把好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经贸、农林、水产渔业等部门通力配合,将出口农副产品质量把关延伸到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将原料、加工、生产发运等各个环节全面纳入质量监控之下。日本等国对中国出口蔬菜采取“加严检疫〞措施。对此,江苏省建立了出口蔬菜基地备案制度和农药残留风险预警体系,从出口蔬菜基地的选择、规划,到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均确立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统一方案、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用药、统一采收〞。2002年,全省出口蔬菜16.4万吨,货值人民币11亿多元,同比增长20%。

江苏省还加大检验检疫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农副产品出口。省检验检疫局组织专家对全省出口农副产品中的主要品种进行平安分析,为严格执法提供准确依据。检验检疫部门全年共抽查出口蔬菜样品3900个,对发现问题的600份样品全部停止出口。江苏有26家水产出口企业获美国FDA注册,江苏检验检疫部门自加压力,再次组织严格审核,11家已不再符合标准的水产出口企业出口资格被取消。〔李正法

奚彬〕

从新鲜蔬菜中脱除一局部水,又尽量保存其原有风味的一种蔬菜加工品。新鲜蔬菜易变质,要蔬菜干制品是求加工过程快,所以多数需人工干制,也有不少进行自然干制。人工干制〔亦称脱水〕的蔬菜称脱水蔬菜,其食用前应先行“复水〞,即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令其吸收水分,恢复鲜菜状态。脱水蔬菜具有加工工艺简单,食用方便,便于贮运和接近鲜菜口味等优点。我国生产和出口脱水蔬菜已有30年历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信誉,已成为世界脱水蔬菜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现有品种20多个,年出口量约2.6万t,每吨净收汇约0.8万美元,年总创汇在20余万美元。目前,我国脱水蔬菜主要销往西欧、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区。主要品种有洋葱、大蒜、胡萝卜、蘑菇、姜、花椰菜、青刀豆等。世界进口脱水蔬菜的国家有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其中西欧、美国和日本是脱水蔬菜的主要市场。估计世界脱水蔬菜年贸易量已超过10万t。英国国际绿色产业协会(筒称:GIA)是一个国际性的团体组织,有会徽会旗。(注册登记号:540858),受英国的法律保护,尊重和支持<<联合国宪章>>。理事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长:约翰-维尔斯(JohnWells)先生。

二、英国国际绿色产业协会主要是在全球范围联合广众企业,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倡导建造绿色工业、绿色家园。配合企业进行国际性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利用境外财团提供商业合作的时机。

三、但凡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均可申请参加(GIA)协会:

1、企业参加协会,可获得在产品包装、企业形象筹划上使用协会标识的权利。提高企业产品形象。

2、企业申报(GIA)绿色产业(产品)标准,获得由英国国际绿色产业协会颁发的绿色产业(产品)推荐证书及标牌。

3、申请国际财团的绿色产业信贷资金的合作。

4、申请公务出国考察、参观、培训等。(GIA)负责提供欧美或澳洲公务安排。

四、申请企业请提供如下文件资料:

1、申请书。2、企业的法律注册文件(营业执照等)。3、工程的商业方案书。4、产品检验(检测)报告。5、近期财务报表。6、提供样品。

更多的投融资、合资、合作、供求信息,英国国际绿色产业协会〔简称GIA〕是一个国际性团体组织,有会徽会旗,尊重和支持?联合国宪章?,现已拥有数百家著名会员企业。如荷兰橡胶公司〔NEIHERLANDRUBBER〕、英国NGB制造公司、加拿大SES控制公司、日本索尼化学工业公司、美国联合集团公司等等。

英国国际绿色产业协会具有监查、督导、审议、协作职能,在世界范围内联合广阔企业,共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倡导建立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家园、配合会员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合作与交流,提高会员企业产品形象,国际竞争能力及知明度。

协会会员的根本权力:

1、可获得国际认可的会员证书,标识牌的权利;

2、会员单位的产品,可通过国际互联网免费传播;

3、会员可以在宣传、产品包装、企业形象筹划上使用协会标识及会微会旗;

4、会员可以申报〔GIA〕绿色产业〔产品〕资格验证;

5、申请国际财团绿色产业信贷资金合作;

6、会员企业的产品可以渐入欧美市场,扩大国际市场的合作时机;

7、可以请赴英国或欧美、澳洲的公务考察、参观;

8、其它根本的权力:

但凡自愿致力于开展绿色产业、维护人类环境的平安、成认协会章程者都可以申请成为协会会员,享受会员权利,承当会员义务。

另备有:入会申请表、协会章程、申请国际信贷基金、合作的规定相关文件,欢送光临索取。1999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经过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水产品进出口增幅在农副产品中居于前位。

据统计,1999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到达265.32万吨,贸易总额44.3亿美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3.8%、14.8%。其中出口134.8万吨,创汇3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4%和10.2%;进口水产品130.5万吨,进口额1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26.6%。

一、1999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市场格局变化较大

我国水产品出口过去主要以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几个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港澳地区为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地区经济的开展,又相继开发了美国、欧盟市场,目前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已普及五大洲。

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对日本、韩国、美国、欧盟、香港地区出口创汇额占的比重仍然很大。在水产品进口贸易中、俄罗斯、日本、秘鲁、美国、智利、加拿大、韩国、阿根廷等国家为主要进口国。

〔二〕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出口品种

近几年来,各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和品种结构,大力开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有效地促进了水产品贸易的开展。

出口品种中,包括活鱼、冰鲜鱼、冻鱼、干腌制品、甲壳类、软体类、藻类以及深加工品等,品种比拟多。

在出口品种中,烤鳗仍位居水产品出口创汇第一的位置,出口5.8万吨,换汇6.3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2%。冻鱼片、蟹类〔河蟹、梭子蟹〕、淡水小龙虾、扇贝、章鱼等品种的出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三〕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多种贸易方式并存

1999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仍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据统计,1999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94.6万吨、19.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17%,占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比重分别为70%和62%;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水产品66.3万吨、5.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65%,占我国水产品进口的比重分别为50%和45%。

〔四〕沿海地区仍是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体,内陆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也有不同程度的开展

1999年水产品贸易仍然以东部地区为主,沿海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市〕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为98.4%,内陆地区占1.6%。

〔五〕水产品出口综合平均价格大幅度下降,进口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

1999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虽然数量、换汇额都有较大的增加,但出口综合平均单价大幅度下降,平均每吨价格为2329美元,比上年的2837美元下降18%,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贸易方式上分析,进料加工出口每吨价格3033美元,比上年的3300美元下降8%;来料加工出口每吨价格3086美元,下降3%;一般贸易口每吨价格2070美元,下降22%,跌幅最大。

出口品种中,活鱼、冰鲜鱼、冻鱼、深加工品等几大类品种的价格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6%-42%之间。出口单价上涨的只有软体类和甲壳类,软体类价格上涨1.2%,甲壳类价格上涨2.7%。

水产品进口贸易中,扣除鱼粉的水产品综合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1383美元,比上年的985美元上涨40%。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价格,平均每吨价格上涨幅度分别为25%、13.7%、7.2%。

二、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前景展望

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在1999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产品贸易量与渔业的开展不同步,与世界渔产品30%〔我国缺乏10%〕进入国际贸易相差的比例较大;二是生产企业不能按照标准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水产品质量达不到客商的要求,质量问题限制了我国水产品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三是企业的无序竞争,造成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影响效益的提高;四是贸易壁垒的限制。

今后我国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如何呢?从各个方面分析,其前景是广阔的。一是国际市场需求量是逐年上升的,只要我国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市场容量有较大的空间;二是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为我国所主导,养殖技术水平较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地进行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三是欧盟允许我国注册企业生产的水产品可以正常进入欧盟15个成员国,加上我国有望在今年内参加WTO,贸易伙伴将普及五大洲,

只要积极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将有广阔的开展前景。

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比2004年同期大幅下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额为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进口额为133.6亿美元,同比下降6.9%。农产品贸易逆差由2004年同期37.3亿美元下降为3.0亿美元。

一、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大幅增长,呈净出口格局

200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粮食573.3万吨,同比增长69.7%;进口436.3万吨,同比增长6.0%;粮食由2004年同期净进口73.6万吨转变为净出口137.0万吨。主要是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

大米产品:出口40.9万吨,同比下降45.1%;进口22.4万吨,同比下降40.4%;净出口18.5万吨,同比下降49.9%。

玉米产品:出口493.2万吨,同比增长2.0倍;进口〔465.7吨〕很少;净出口493.2万吨,同比增长2.0倍。

小麦产品:出口26.4万吨,同比下降62.2%;进口276.7万吨,同比增长1.5%;净进口250.2万吨,同比增长23.4%。

大麦产品:进口135.7万吨,同比增长35.3%。

二、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下降

食用油籽:出口80.6万吨,同比增长31.0%;进口1220.9万吨,同比增长31.6%。其中,大豆出口26.3万吨,同比增长26.9%;进口1201.4万吨,同比增长34.4%。

食用植物油:出口7.0万吨,同比增长1.4倍;进口290.8万吨,同比下降13.3%。其中,豆油出口1.2万吨,同比增长28.5%;进口80.1万吨,同比下降41.9%。菜籽油出口0.3万吨,同比增长17.9%;进口13.2万吨,同比下降40.0%。棕榈油进口197.0万吨,同比增长14.1%。食用植物油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国内库存较高以及进口油脂在价格上无竞争优势。

三、棉花、食糖进口下降;蔬菜、水果出口增长

棉花:出口3646.8吨,同比下降34.7%;进口84.7万吨,同比下降43.7%。虽然本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创历史新高,但仍是产缺乏需,本年度后期的棉花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食糖:出口8.2万吨,同比增长1.4倍;进口57.9万吨,同比下降11.4%。由于本榨季国内食糖仍产缺乏需,后期的进口糖量将继续增加。

蔬菜:出口320.7万吨,同比增长21.7%;出口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进口4.9万吨,同比下降5.8%;进口额0.41亿美元,同比下降4.8%。

水果:出口178.6万吨,同比增长22.1%;出口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8%;进口59.4万吨,同比增长4.4%;进口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四、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扩大

畜产品:出口额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进口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3.1%;贸易逆差3.6亿美元,同比下降42.0%。其中,生猪产品出口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4%;进口0.9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家禽产品出口4.1亿美元,同比增长82.6%;进口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水产品:出口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进口额19.2亿美元,同比增长44.7%;贸易顺差为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倍。

五、山东省居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首位

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居首位的是山东省,为33.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第二位是广东省,为15.3亿美元,同比增长5.1%;第三位是浙江省,为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5%。

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居首位的是山东省,为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第二位是广东省,为22.0亿美元,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