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
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
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ー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诗而言是某ー个字。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
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
于“诗眼”。
考点1:诗中眼
【确定“诗眼”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甄别】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如“愁”“思”
“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
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妙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的地方往
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
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词)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
来写的一般就是“诗眼”。
【常见的提问形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思路】:
1、明确诗眼的价值,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或者统
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2、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
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第1页共15页
3、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
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步骤】:
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例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该字在表达
情感、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江楼タ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タ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ー:(步骤ー)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ニ)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
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
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ニ:(步骤ー)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ニ)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
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ド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
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第2页共15页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ー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
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
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
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春泛若耶溪①
唐禁毋潜②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3。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4,愿为持竿叟。
【注释】1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②藜(qi)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3南斗:
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④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诗人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E.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意境。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能提示全诗主旨的ー个
词语。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ー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的景与情简要
分析。
1.CE【解析】C项中“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的说法不当,“潭烟”,是溪上的水雾:
“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不是“炊烟”。E项,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的
第3页共15页
说法不当,其诗幽意无限,流露出追慕隐逸之意。E项的“激越”用词不当。
2.幽意”。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清幽之景:晚风习习,吹拂着游船,船几任凭轻风吹送,转入
春花夹岸的溪口,南斗星闪耀,水潭上月光溶溶、烟雾茫茫,还有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
退向身后。由夜景的清雅,作者更觉世事纷扰,不如这种幽居独处、不问世事、随遇而安、
放任自适的归隐生活,由此表达自己追慕“幽意”的人生意趣。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
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
同聚ー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抱”字用了比喻的手法,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ー弯清流绕宅而
过,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B.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
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
流畅。
C.颈联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ー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
美好。
D.中间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从景物和人事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幽雅的环
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写足了江村幽事。
E.尾联欢快愉悦,说明作者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完全没有了悲苦之调,
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2.有评论说“幽”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AE
2.诗的前三联紧扣幽字来描写物态人事,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颔联
写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颈联写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
合家怡然。ー个“幽”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的安闲悠然。
清溪行
唐・李白
第4页共15页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〇
A.“清溪清我心”,诗人ー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
名山秀川,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B.第二联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激,“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新安江哪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激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
溪的更清,也表现了对新安江水色的厌恶之情。
C.第三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来侧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
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样一幅美丽的倒影图,
使人身入其境,感受到清的氛围。
D.第四联景物基调发生变化,由清澈的溪木鸟而写“猩猩啼”,氛围变化,进而
由景入情,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
E.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
安徽贵池)时所作。这首《清溪行》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借此寄托自己的
情怀。
2.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BC【解析】B.错在“表现了对新安江水色的厌恶之情”;C.错在侧面描写及感受到
凄清的氛围。
2.同意,①首联:不但写出了清溪的清澈,而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心里感受“清
我心”,颔联颈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溪的清澈美丽。②营造了一种明
净纯澈的意境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③尾联: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
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第5页共15页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塑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
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
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
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
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塑赋诗非复昔”,“横梨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
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
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
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1.【答案】
BE
【解析】
B项,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
E项,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这里没有“议论”。
故选:BE〇
2.【答案】
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
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
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
④尾联追忆“横梨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解析】
首联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颔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
第6页共15页
兴起的失地之愁;
颈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尾联写自己对“横赋诗”往事的追
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
考点2:句中眼
考点梳理:
清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轼说: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说: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说: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一)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
一、炼字表达效果
1、动词ーー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2、形容词ーー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数词ーー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
4、叠词ーー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1)炼动词
1、示例: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
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
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
境,。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2)炼形容词、副词
1、示例:
第7页共15页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ー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
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
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一个“复”字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
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炼数词
妙用数量词不仅能令你的语言形象生动,引人联想,而且常常牵系着整篇文章的
意境与主旨,所以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
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ー枝孤梅迎寒怒放,更富意境,同时还能表现出诗
人的惊喜之情。因此,郑谷被称为“一字师”。
2、示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山村咏怀》邵康节)
提问:体会诗中的数字之妙。
解析: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形象、真实展现出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
景图。。
小结: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
4)炼叠词
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表达。
1、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解析:寻寻觅觅:动作,写出词人心中无定,如有所失,反复寻找。
第8页共15页
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寂寞。
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经历不幸遭遇后的飘零、孤寂心态。
小结: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2019中考题】
赋得暮雨送李冑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
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
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
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
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
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ー起,
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11.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4分)
1.【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能力。
第9页共15页
A.有误,本诗没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D.正确;
D.有误,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
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的场面;
E.有误,尾联采用的是直抒胸臆。
故选;BDo
2.【答案】
“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
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品析炼字类题冃,一般从以下几方
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
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
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
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漠漠”ー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渲染了一种ー种
迷蒙暗淡的景色,“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
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这两个词又运用
叠音又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5)炼“拟声词”
妙用拟声词不仅能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还可以形象地描摹人物的心
情或情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使事物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6)炼“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
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千里黄云白日喋,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ー种悲怆、苍凉、空
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第:10页共15页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
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三)、技巧点拨ーー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ー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四)、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有运用修辞。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①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②遇春日,垂鞭出禁闱③。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④新绿微。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注】①曲江:在西安城南,为游览圣地。②直:通“值”,即值班。③禁闱:
古时帝王所居之处。④水文:即水纹。
10.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由诗题中的“酬”字可知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人感谢朋友陪他同游,就写了
此诗送给朋友作为酬谢。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于立春日同游曲江的情景,全诗清新自然,感情真
挚。
C.“垂”字既是实指,宫禁之地不能扬鞭而行;又表示出诗人轻松惬意的心情。
第11页共15页
D.“风光向晚好”令人联想到“タ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联系下句“车马
近南稀”的冷落,可知诗人此时因美景易逝而产生了惆怅之情。
E.倒数第二句中,“笑相顾”写出了好友之间的不必明言的默契,读来情趣盎
然,清新雅致。
10.【参考答案】AD(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A项,酬和诗的意思是诗人朋友写了一首
诗给他,诗人再回赠一首诗给朋友。相类似的课内诗题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D项,这ー联中,诗人写接近傍晚时的景色格外迷人,车马渐渐稀
少,タ阳西照,晚霞给春色更添ー丝妩媚与绚丽。联系全诗内容可知,诗句中
并无惆怅之意。
11.诗歌的第五、六句中“浅”和“微”颇值玩味,请作简要赏析。(4分)
11.【参考答案】“浅”和“微”都是指只有一点点。诗人写刚刚返青的柳树,
新吐露的枝叶呈现出浅浅的黄色,初化的河水荡漾着细细的波纹,泛着微微的
绿色。诗人抓住典型景物春水初化和细柳吐芽的特殊清浅之色,来突出早春的
特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在具体作答时,要抓住景物的明显特征进行描
绘,关键是要突出早春的特点。答题时不能就字论字,一定要结合整句诗的内
容来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9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注①安禅: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错误的ー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去探访香积寺,却不知寺的具体位置,行不数里,便来到云
雾缭绕的山峰之下。诗人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
B.颔联写山行中所见所闻,古木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耳边传来
第12页共15页
隐隐的钟声。“何处”ー词,巧妙的写出了诗人在寻觅山寺过程中的急切心情。
C.尾联写诗人在日暮时分终于找到了香积寺,宁静幽寂的环境,让人息心
绝虑,不生世俗杂念。
D.这首诗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静迷人,营造了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全诗
采用由近及远,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
最后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
解析D项,“由近及远”错误,从诗中来看,应是“由远及近”。ー开始
不知香积寺在何处,“数里入云峰”,这应是远看,接着写“径”“钟”,镜头
逐步拉近,再到“泉声”“青松”等,这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故选D。
(2).请赏析第三联诗中“咽”“冷”二字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中,首先要明确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咽”,呜咽,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
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呜咽”本是人的情态动作,而此处用
以形容泉水的流淌声,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冷”,
阴冷,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
实在太妙了。タ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
“冷”。如果说前一句描写泉水的声音是动态画面的话,那么此处“日色”“青
松”呈现出的则是静态的画面,动静结合,写出山中的幽静孤寂。
答案①“咽”,呜咽。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②“冷”,阴冷。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入手,运用拟人(或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干眼症患者管理制度
- 种用雉鸡的饲养管理
- 酿酒用水供应合作协议
- 科力达全站仪培训
- 音乐班培训班房屋租赁合同
- 钢结构工程安装分包合同
- 2024灵丘天骄高级职业中学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食品直销渠道运输挂靠合作协议
- 酒店装修施工合同
- 租车行业标准合同模板
- WMT8-2022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
- 30题质量检验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痛经(中医妇科学)
- 智能灯具故障排除方案
- 汽车租赁服务投标方案
- 20道瑞幸咖啡营运经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教师调课申请表
- 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申请表
- 颅骨修补术后护理查房
-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二选厂技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四川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舞龙舞狮比赛竞赛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