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NUMPAGES10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概述工程背景建桥工业园区是2003年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A、B、C三个分区组成,同年6月18日破土动工。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医药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突出大项目,突出产业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本项目位于大渡口区建桥园C区,华福公路中梁山隧道出口至石林立交区域,具体范围为:西以中梁山,南以快速路二纵线(陈家阁互通式立交至伏牛溪段),东以石林立交,北以石林路、大渡口区界为界。本次设计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南端起点接现状跳红路,北端终点接现状华福路。本次设计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起点位于跳陶路交叉口处,终点位于华福路交叉口处,全长约73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路幅宽26m,为双向4车道,路幅分配为:26m=5m(人行道)+8m(机动车道)+8m(机动车道)+5m(人行道)。设计内容根据建设单位对该地块建设统筹安排,同时结合地勘报告,场平设计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结合填挖性质,地层岩性及边坡高度,共有5处边坡属于166号文件规定的高边坡,其中2处边坡为超限边坡。同时,有1处边坡为深基坑。本次边坡设计即为针对该高边坡及深基坑进行设计。表1.1边坡统计表编号边坡分段立面面积边坡(斜坡)段长度(m)最大坡高(m)岩土性质安全等级1K0+018.392~K0+100左侧2572.1881.628岩质挖方二级2K0+075~K0+131右侧328.0656.010填方边坡二级3K0+240~K0+360左侧3732.47120.030岩质挖方二级4K0+320~K0+440右侧749.17120.012填方边坡二级5K0+420~K0+540左侧2144.16120.021岩质挖方二级表1.2深基坑统计表编号深基坑立面面积深基坑长度(m)最大深度(m)岩土性质安全等级1K0+695363.060.07.5土质挖方二级设计依据、设计规范、计算软件及设计荷载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建设单位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和管线成果表;建设单位提供的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勘测院,2021.11;《大渡口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21.8;《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2021.9;《建桥C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2021.9;甲方提供的其他资料。设计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计算软件及设计荷载计算软件:理正岩土计算软件6.5PB4版,边坡规范公式计算表格。设计荷载:城市-A级。工程建设标准本次设计1~5号边坡为永久边坡,边坡设计使用年限取值为50年;新建雨水管涵施工为临时基坑,边坡设计使用年限取值为2年;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二级永久);1.2(二级临时)。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的回复1、校核各段边坡岩土结构、破坏模式及有关岩土参数,开挖岩质高边坡应考虑岩体裂隙及雨水入渗不利影响情况下的破坏。回复:按审查意见执行,根据地勘报告,已复核各段边坡岩土结构、破坏模式及有关岩土参数,并考虑开挖岩质高边坡应考虑岩体裂隙及雨水入渗不利影响情况下的破坏,详见计算书。2、加强边坡坡面截排水及封闭措施,宜设置坡体深部排水设施,填方边坡坡脚宜设置护脚墙。回复:按审查意见执行,1号、3号、5号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2号、4号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和护脚墙。边坡坡面采用C20混凝土挂网喷锚封闭。详见方案设计说明第3章。3、完善设计图说,增加方案比选。回复:按审查意见执行,完善设计图说,4号边坡增加比选方案,详见方案设计说明第3.4节及图F-J-004。4、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检测和信息反馈。回复:按审查意见执行,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详见方案设计说明第5章。强调边坡检测和信息反馈,详见方案设计说明第5章第6条。5、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按审查意见执行,明确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详见方案设计说明第5章第7条。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详见附表。地层岩性及分段评价(摘抄至地勘报告)摘自《大渡口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21年8月)。气象该项目所在大渡口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2.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2.2.2降水量、蒸发量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2.2.3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2.2.4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2.2.5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d,最大年雾天日数148d。水文拟建线路东侧有一地表河流——跳蹬河,距离拟建跳石路连接道最近距离约190m且标高低于拟建道路标高,对拟建道路影响小,地表水体为2个鱼塘:里程220道路左侧,该鱼塘面积约618m2,勘察期间水面标高约236..24m,现状水深约1m,已废弃;里程桩号360道路右侧,面积3080m2,勘察期间水面标高约224.17m,水深约1.5m,已废弃。地形地貌勘察区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区,地面呈宽缓的沟槽及丘坡相间分布。现状地貌绝部分受人类活动改造为居住区和道路,部分段仍保持原始地貌。拟建工程沿线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总体较平坦,路线沿线最高点高程265.70m,最低点高程221.80m,相对高差约43.90m,地形坡角约5°~35°,局部为陡坎,可达45°。地质构造工程场地所在跳蹬镇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线路主要位于金鏊寺向斜西翼。节理(裂隙)发生与构造运动密相关,以构造节理、层面为主,节理走向NEE~SWW和走向NW~SE两组较发育,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场地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80~105∠58~65(优势产状为85∠60),经调查,场地内岩层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60~280,倾角25~35,裂面平直,多闭合,局部张开10~15mm,并见泥质充填,裂隙间距0.7~1.3m,主要出现于页岩层中,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很差。J2:倾向50~60,倾角50~60,裂隙面平直闭合,局部有方解石充填裂缝宽1~10mm,深度上有一定延伸,一般密度约1条/2m,主要出现于页岩及泥灰岩层中,偶有泥膜或方解石充填,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很差。地层岩性拟建线路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l)岩层,现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作简要介绍: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由粘性土和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20~300mm,硬质物含量约25~55%,局部可达500mm以上,结构松散~稍密,为修建临近建(构)筑物时回填形成,多为自由抛填。堆填时间大多为3年以上。钻探揭露厚度0~16.7m。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规定,该素填土的土石等级为Ⅱ级;土石类别为普通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Q4el+dl):紫褐色、黄褐色,可塑状。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少量岩石碎屑,稍有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一般厚度0~3m,在丘顶及斜坡处较薄,丘坡鞍部及冲沟谷地处厚度较大。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l)为一套还原——次氧化环境下的淡水湖相杂色碎屑岩建造,主要分布在场地终点段,呈条带状展布。(1)泥灰岩: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及粘土矿物,隐晶质结构,钙泥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厚一般0.5~1.5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抗风化能力差。泥灰岩为场地内主要岩性之一。中风化泥灰岩室内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5.5MPa,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4\*ROMANIV级。(2)砂岩灰色,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细~中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层厚一般1.0~2.0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硬,抗风化能力强。场地内分布较少,仅在个别钻孔揭示。中风化砂岩室内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16.4MPa,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4\*ROMANIV级。页岩:灰黄色,灰黄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石英、云母,泥质结构,页理构造,层理较发育。中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为场地内主要岩性之一。中风化页岩室内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3.9MPa,属较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Ⅴ级。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勘察场地原始地形主要是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平缓,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水文地质环境总体简单。场区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在雨季松散层孔隙水量相对较大。场地地下水总体贫乏。=1\*GB2⑴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场地原始地貌中的沟槽地带,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动态变化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水量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勘察期间钻孔未见地下水。=2\*GB2⑵基岩裂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分布于基岩顶部强风化带中,大气降水通过裂隙向下渗入,在场地低洼处富集形成。该类型地下水受基岩裂隙控制,分布不连续,含水量小。本次勘察期间,对场地内钻孔进行了稳定水位观测,在终孔后抽干孔内残余水,再经24小时后作水位观测,测试孔均为干孔,表明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水量小,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临近工点资料:场区内素填土的渗透系数约8m/d,属中等透水层;粉质黏土渗透系数K=0.15~0.20m/d,属弱透水;砂岩的渗透系数约0.30m/d,属弱透水;页岩的渗透系数约0.005m/d,属微透水;泥灰岩的渗透系数约0.008/d,属弱透水。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条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判定,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场地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勘察区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未见软弱夹层存在,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区域构造稳定。经工程地质调查、访问,本次勘察范围内未见地下洞室、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特殊性岩土本场地存在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强风化基岩。填土主要呈杂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及大量建筑垃圾为主,骨架含量约25~55%,粒径20~300m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堆积时间3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侧砂场及东侧。强风化基岩主要为泥灰岩、砂岩及页岩,岩芯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设计参数根据《大渡口区跳红路与华福路连接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如下表:表2.1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岩土名称填土粉质黏土页岩泥灰岩砂岩裂隙面层面岩土界面强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重度(kN/m3)21*19.5*24.0*26*24*25.6*24.0*24.9*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8.56.322.5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5.53.916.4粘聚力c(kPa)5*20.4428359128835*25*18*内摩擦角φ(°)28*12.131.531.634.315*12*8*抗拉强度(kPa)20514845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20*300*1990250*1410350*5950弹性模量(MPa)170914943371变形模量(MPa)156713443215泊松比μ0.320.330.26岩土体与M30砂浆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330*760*岩土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30*0.35*0.45*0.35*0.42*0.35*0.60*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Pa/m2)10*12*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Pa/m)80*100*320*注: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边坡稳定性问题拟建道路最高挖方边坡约33m,以岩土混合边坡为主,且为顺向坡,在放坡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放坡处理。对永久性边坡,建议放坡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并在坡顶与坡面设截排水措施,坡面进行防护处理。对临时性边坡,建议放坡坡率:中风化岩石1:0.5、强风化岩石1:0.75、土层1:1.5,并在坡顶与坡面设截排水措施,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应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边坡应采取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跳槽开挖,及时支护的施工方式,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不会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陡倾角顺层岩质高边坡可能发生“溃屈”破坏,必要时需要采用喷锚支护。跳红路与跳陶路相交口西侧边坡已喷射混凝土支护,现状稳当。该段道路开挖时应注意已支护边坡的保护,必要时应按坡率法放坡处理。场地内里程KO+360.000东侧的鱼塘在红线范围线上,是废弃状态,建议对其进行回填,以方便边坡支护工作。2)拟建道路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管线设施,沿线修建有电杆等电力设施,施工开挖对其影响大,建议在施工前应先对线路范围内相关设施的进行迁移、改线,对影响范围外的管线设施亦应注意保护。边坡设计设计原则边坡治理以保证边坡稳定,结构安全为目的。边坡治理设计中,根据边坡的坡向、地质条件等因素,分段对边坡进行设计。设计中区分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和有利因素,以及业主关注的造价、土石方平衡等问题,对边坡进行多方案比较设计后,确定最终方案进行设计,以确保设计措施安全经济合理。1号边坡:K0+018.392~K0+100左侧1)勘察评价根据平面图以及2-2'剖面及纵剖面,本段道路长约40m,总体走向350°,设计路面高程230.50~230.86m,地面高程约230.31~252.60m。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0.6m。下伏基岩为页岩和泥灰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挖方道路,道路中线最大填方厚度约15.54m,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33m的岩土混合边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2m的岩土混合边坡。左侧边坡坡向86°,坡长约70m,坡高1.0~8.0m,为岩土混合边坡,边坡上部为厚0.6m的粉质黏土,下部为页岩和泥灰岩,厚度约32m。由剖面图可看出,岩土界面倾向道路内侧,土体较薄,土体沿岩土界面向道路内滑动的可能性小,但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可能局部产生滑移。边坡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与层面及边坡的组合关系见赤平投影图6.2.1-1。图6.2-1-1左侧边坡结构面赤平投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侧边坡为顺向坡,直立切坡后边坡沿层面(页岩与泥灰岩分界面)发生平面滑动破坏,经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稳定系数为0.38。边坡岩体较完整,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岩体破裂角60°,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进行放坡处理,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建议在坡顶与坡面设截排水措施,坡面进行防护处理,采用逆作法施工,及时支护,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尤其是观察岩层面、裂隙面结合情况,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2)破坏模式挖方边坡:边坡沿层面(页岩与泥灰岩分界面)发生平面滑动破坏3)边坡设计坡率法放坡+挂网喷锚+蜂巢格室护坡边坡主要为岩质挖方边坡。左侧边坡具备放坡条件,为确保边坡稳定,整齐,美观,边坡采用统一坡形坡率设计如下:土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1.75,岩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1,每8m一级。中间设置平台水沟,平台宽2m。坡面采用挂网喷锚以及蜂巢格室护坡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2号边坡:K0+075~K0+131右侧1)勘察评价根据平面图、4-4'剖面及纵剖面,该段道路总长约45m,总体走向350°,设计路面高程230.86~231.00m。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6.7~12.0m。下伏基岩为页岩及泥灰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填方路段,道路中线最大填方厚度约7.7m,道路两侧侧将形成最高约1~7.5m的填方边坡。基岩面埋深较深,地形平坦,不会产生滑动破坏,但边坡高度较大,土体呈松散~稍密状,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可能沿土体内部滑塌。建议本段边坡均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采取格构植草的坡面防护措施。本段道路主要位于回填区域,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杂填土、淤泥质土等不能作为路基填料的特殊土,应采用换填处理;一般的素填土可以采用翻挖回填、压实处理)后,可用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规定。2)破坏模式填方边坡: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破坏3)边坡设计坡率法放坡+网格护坡边坡主要为填方边坡。右侧边坡具备放坡条件,为确保边坡稳定,整齐,美观,边坡采用统一坡形坡率设计如下:边坡高度不超过10m时,边坡坡率为1:1.75。坡面采用格构植草防护。坡顶设置人行栏杆,坡脚设置排水沟。3号边坡:K0+240~K0+360左侧1)勘察评价根据平面图、7-7'~14-14'剖面及纵剖面,该段道路总长约220m,总体走向350°,设计路面高程231.82~244.30m。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0.6m。下伏基岩为页岩和泥灰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中线最大挖方厚度约10.4m,最大填方厚度约5.1m,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24.9m的岩土混合边坡,最高约7.3m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4.9m的岩土混合边坡,最高约10.9m的填方边坡。左侧边坡坡向86°,坡长约220m,坡高0~10.4m,为岩土混合边坡及填方边坡,其中混合边坡边坡上部为厚0.5m的粉质黏土,下部为页岩和泥灰岩,厚度约9.8m。岩土混合边坡坡向与里程K0+20.000~K0+89.830左侧边坡评价相似。顺向坡,边坡岩体较完整,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岩体破裂角60°,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进行放坡处理,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建议在坡顶与坡面设截排水措施,坡面进行防护处理,采用逆作法施工,及时支护,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尤其是观察岩层面、裂隙面结合情况,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填方边坡最高约7.3m,基岩面埋深较深,地形平坦,不会产生滑动破坏,但边坡高度较大,土体呈松散~稍密状,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可能沿土体内部滑塌。建议本段边坡均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采取格构植草的坡面防护措施。2)破坏模式挖方边坡:边坡沿层面(页岩与泥灰岩分界面)发生平面滑动破坏3)边坡设计坡率法放坡+挂网喷锚+蜂巢格室护坡边坡主要为岩质挖方边坡。左侧边坡具备放坡条件,为确保边坡稳定,整齐,美观,边坡采用统一坡形坡率设计如下:土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1.75,岩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1,每8m一级。中间设置平台水沟,平台宽2m。坡面采用挂网喷锚以及蜂巢格室护坡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4号边坡:K0+320~K0+440右侧1)勘察评价根据平面图、7-7'~14-14'剖面及纵剖面,该段道路总长约220m,总体走向350°,设计路面高程231.82~244.30m。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0.6m。下伏基岩为页岩和泥灰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中线最大挖方厚度约10.4m,最大填方厚度约5.1m,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24.9m的岩土混合边坡,最高约7.3m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4.9m的岩土混合边坡,最高约10.9m的填方边坡。右侧边坡坡向266°,坡长约220m,坡高0~10.9m,为岩土混合边坡及填方边坡,其中混合边坡边坡上部为厚0.6m的粉质黏土,下部为页岩和泥灰岩,厚度约4.3m。岩土混合边坡坡向与里程K0+20.000~K0+89.830右侧边坡评价相似。反向坡,边坡岩体较完整,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岩体破裂角61°,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进行放坡处理,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建议在坡顶与坡面设截排水措施,坡面进行防护处理,采用逆作法施工,及时支护,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尤其是观察岩层面、裂隙面结合情况,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填方边坡最高约10.9m,基岩面埋深较深,地形平坦,不会产生滑动破坏,但边坡高度较大,土体呈松散~稍密状,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可能沿土体内部滑塌。现拟建议本段边坡均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采取格构植草的坡面防护措施,但由于本段边坡局部地段原始地形坡角相对较大,按建议坡率放坡后填方边坡可能沿原始地面产生滑动破坏,现选取剖面9—9’对该填方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素填土在岩土界面处的抗剪强度参数:天然条件下,重度取21.00kN/m3,C=3kPa、Φ=25°;饱和条件下,重度取21.50kN/m3,C=2kPa、Φ=22°;粉质黏土在岩土界面处的抗剪强度参数取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天然条件下,重度取19.50kN/m3,C=20.4kPa、Φ=12.1°;饱和条件下,重度取20.00kN/m3,C=17.3kPa、Φ=10.3°。计算简图见图6.2.2-1,计算结果见表6.2.2-1,经计算,该段土质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为1.25,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为1.0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35,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段土质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边坡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本段边坡采用放坡+挡墙进行支护处理,放坡坡率取1:1.75,坡面采用格构植草防护,坡脚挡墙采用重力式挡墙,选择中风化基岩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另外本段边坡坡脚分布有鱼塘,存在软土,建议清除软土进行换填处理。本段道路的回填区域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杂填土、淤泥质土等不能作为路基填料的特殊土,应采用换填处理;一般的素填土可以采用翻挖回填、压实处理)后,以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规定。2)破坏模式填方边坡: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破坏3)边坡设计坡率法放坡+网格护坡边坡主要为填方边坡。右侧边坡具备放坡条件,为确保边坡稳定,整齐,美观,边坡采用统一坡形坡率设计如下:填方前清除岩层面上土体后,开挖2m宽台阶并铺设2m厚块片石,石料浸水抗压强度≥20MPa,并且回填夯实,且压实度达93%以上。换填范围详见道路工程。第一级边坡坡率为1:1.75,高度为8m;第二级边坡坡率为1:2;中间设置平台水沟,平台宽2m。坡面采用格构植草防护。坡顶设置人行栏杆,坡脚设置排水沟。5号边坡:K0+420~K0+540左侧1)勘察评价根据平面图、7-7'~14-14'剖面及纵剖面,该段道路总长约220m,总体走向350°,设计路面高程231.82~244.30m。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0.6m。下伏基岩为页岩和泥灰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中线最大挖方厚度约10.4m,最大填方厚度约5.1m,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24.9m的岩土混合边坡,最高约7.3m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4.9m的岩土混合边坡,最高约10.9m的填方边坡。左侧边坡坡向86°,坡长约220m,坡高0~10.4m,为岩土混合边坡及填方边坡,其中混合边坡边坡上部为厚0.5m的粉质黏土,下部为页岩和泥灰岩,厚度约9.8m。岩土混合边坡坡向与里程K0+20.000~K0+89.830左侧边坡评价相似。顺向坡,边坡岩体较完整,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岩体破裂角60°,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进行放坡处理,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建议在坡顶与坡面设截排水措施,坡面进行防护处理,采用逆作法施工,及时支护,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尤其是观察岩层面、裂隙面结合情况,及时清除坡面松动易落块体。填方边坡最高约7.3m,基岩面埋深较深,地形平坦,不会产生滑动破坏,但边坡高度较大,土体呈松散~稍密状,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可能沿土体内部滑塌。建议本段边坡均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采取格构植草的坡面防护措施。2)破坏模式挖方边坡:边坡沿层面(页岩与泥灰岩分界面)发生平面滑动破坏3)边坡设计坡率法放坡+挂网喷锚+蜂巢格室护坡边坡主要为岩质挖方边坡。左侧边坡具备放坡条件,为确保边坡稳定,整齐,美观,边坡采用统一坡形坡率设计如下:土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1.75,岩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1,每8m一级。中间设置平台水沟,平台宽2m。坡面采用挂网喷锚以及蜂巢格室护坡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深基坑:新建雨水管涵施工1)勘察评价根据平面图、15-15'~17-17'剖面及纵剖面,该段道路总长约170m,总体走向330°,设计路面高程244.100~249.769m。沿线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0~12.3m。下伏基岩为页岩及泥灰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填方路段,道路中线最大填方厚度约4.6m,道路两侧侧将形成最高约1~5.2m的填方边坡。基岩面埋深较深,地形平坦,不会产生滑动破坏,但边坡高度较大,土体呈松散~稍密状,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可能沿土体内部滑塌。建议本段边坡均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采取格构植草的坡面防护措施。本段道路主要位于回填区域,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杂填土、淤泥质土等不能作为路基填料的特殊土,应采用换填处理;一般的素填土可以采用翻挖回填、压实处理)后,可用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规定。2)边坡设计坡率法放坡边坡主要为土质挖方边坡。临时基坑具备放坡条件,为确保边坡稳定,整齐,美观,边坡采用统一坡形坡率设计如下:边坡临时坡率为1:1.5。边坡设计措施汇总根据分析,对边坡设计措施汇总如下:表3.1高边坡支护工程统计表编号边坡分段边坡(斜坡)段长度(m)最大坡高(m)安全等级方案设计1K0+018.392~K0+100左侧81.628二级坡率法放坡+挂网喷锚+蜂巢格构式护坡2K0+075~K0+131右侧56.010二级坡率法放坡+挂网喷锚+蜂巢格构式护坡3K0+240~K0+360左侧120.030二级坡率法放坡+网格护坡4K0+320~K0+440右侧120.012二级坡率法放坡+挂网喷锚+蜂巢格构式护坡5K0+420~K0+540左侧120.021二级坡率法放坡+网格护坡表1.2深基坑统计表编号深基坑深基坑长度(m)最大深度(m)安全等级方案设计1K0+69560.07.5二级坡率法放坡边坡土石方本工程必须按设计采用逆作法施工。土石方挖方从上往下进行,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严禁爆破开挖,挖方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严格做好防护网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边坡岩体坠落。边坡分部开挖高度不大于4m,各级边坡可分段进行开挖,分段长度不大于30m。边坡开挖做好土方开挖及转运施工组织。工程施工前先做堑顶截水沟,以有效拦截坡后来水。对于设置锚杆挡墙的段落,必须采用逆作法施工,先支护后开挖。填方边坡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边坡影响范围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得低于0.93。路基范围内填土压实度同道路压实度。填土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对横坡较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