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

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

闻作品。(重点)单元目标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

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难点)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

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重点)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默读课本第2页和第17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标划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的相关知识。走进新闻概念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和how(如何)(“五个W和一个H”)新闻文体知识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结语:是新闻的结尾。结构标题:引题、主题、副题。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背景和结语常暗含在主体里,不是每一篇新闻都有。消息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与议论。

特征:

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等作为外在标志。1消息二则毛泽东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重点)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难点)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背景链接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渡江战役示意图字词清单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业已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芜湖(

荻港(

)诸城(

歼灭(

)xièdūsàicuīdāngkuìwúdízhūjiān多音字()()()塞sāisèsài塞子闭塞要塞()解放()押解()解数解jiějièxiè形近字kuì()退kuì()赠kuì()乏溃馈匮cuī()毁cuī()促cuǐ()璨qiān()证jiǎn()拾jiǎn()查摧催璀签捡检词语解释【业已】已经。【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读完这则消息,你能找出它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吗?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读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人物及数量结果事件、地点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气势,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醒目传神,精当贴切。读导语二十一日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交代了哪些信息?和标题相比,包含的要素更多还是更少?

标题和导语都概括了消息内容,但是标题更简洁,导语更详细。读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即“已经”,表明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读主体

1.主体是否有导语未交待的要素?相同要素的表述有何不同?体现了主体部分的什么特点?交代了六要素的“如何”,即事情具体的发展。对“何时”“何地”的介绍更加详细,而且描写了战争场景。整篇消息缺了哪一个要素?为什么不交代这个要素?何故因为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玩弄阴谋天下人皆知。特点:主体要素更完整,表述更详细。读主体

2.细读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结合具体用词,赏析其表达效果,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写出了国民党军队准备之充分,与后面国民党军队溃退之快形成极大的反差。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读主体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及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读主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的?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侧面反衬正面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读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含而不露地对整个战役的走向做了预判。关于电头正文开头的黑体字是消息的什么部分?它的作用有哪些?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它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结构梳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概括主要内容——我军胜利渡江主体:阐释具体内容敌军:纷纷溃败我军:直取对岸结语:发出豪迈号召人民必胜敌军必败主旨归纳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露出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第二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根据新闻的结构,分别找出第二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二十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中)无。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消息的内容,填写下表。消息题目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下午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无敌阵业已被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朗读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一部分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渡江三路大军时间兵力渡江人数中路军(安庆—芜湖)西路军(九江—安庆)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21日17时—22日22时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35万三分之二

35万大部分进展:渡至繁昌,鲁港等地已占领广大南岸地区,正向南扩展中摧毁抵抗,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九江江阴安庆芜湖江阴安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九江(35万)芜湖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行文?请具体分析。渡江时间先后中路军最早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战役形势和发展趋向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小结:根据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报道。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读以下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的“不含”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回答这类题,首先,表明态度;其次,说明该词语的词义并结合句子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再次,写明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的意思,与实际不符;最后,点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真实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词句。西起九江(不含)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歼灭及击溃、占领、控制、封锁真实准确凝练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对比:就已经)这一路现已占领(对比:现在已经)至发电时止(对比: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对比:余下的部队)

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你能找到相关词句吗?典雅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口语化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本文有一处语句和“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找到并作赏析吗?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又”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研读课文这种观点正确,因为消息报道用事实说话,字里行间带有感情,就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因而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这种观点不对,因为在写作消息时,总是会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本文在写到人民解放军时,用了“摧枯拉朽”“英勇善战”等词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写到国民党时,用了嘲笑和讽刺的语气就是明显的例子。所以适当地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有助于突出中心。观点一观点二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学做播音员: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节奏播报两则消息。播报新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九四九年四月拓展延伸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歌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作者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1948年10月,党中央驻西柏坡。傅作义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10万大军和骑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