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骨(qudn)恣唯(suD欧斯底里(姬)颦族而居加)
B.寒噤(jin)潮泌(xM)与日俱增(两五彳1缺土(hdng)
C.拮斯(而糟颗td)神色张享(hudng)日摹一日(sh6n)
D..异(zhd)旗褛(Idn)郑重其事(zhOng)拶朦胧胧(m6ng)
2.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祭祀箫索言不及义置之不理
B.应酬栈桥十拿九稳狼狈不堪
C.别C逃蹿急促有力莫名其妙
D.觅食眺望言简意赅辩别是非
3.经典诗文默写。【在⑴〜⑺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⑵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⑶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许浑《咸阳城东楼》)
⑸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欧阳修《醉翁亭记》)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欧阳修《醉翁亭记》)
(8)大雪三日,o(张岱《湖心亭看雪》)
(9),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数风流入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4.[2022•陕西]请根据标明内容,对鲁达做出点评。(3分)
《水浒传》选段点评
鲁达又道:“(1)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
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
“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
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1)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
道理。”(2)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
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
且向店里掇条凳子,(3)半[争个4尽。约莫金
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时代的风
向标。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③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人民离开,文艺
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④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要
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都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
(1)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2)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下面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1分)
A.“文艺”“躯壳”“抒怀”的词性相同。
B.“时代的镜子”“无根的浮萍”的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学习完本单元后,班级举办了以“经典小说有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⑴请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分)
(2)假如让你向班上的同学介绍某部名著,你会介绍哪一部?你会怎样介绍?
(2分)
⑶请补全下面阅读名著的感言,所写句子要与上下句构成排比句。(2分)
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够提升素养;,
;阅读名著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能够塑造性格。
(4)活动中有一个环节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经典小说人物形象”,请你围绕此
主题,设计两项主要活动内容。(2分)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7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2023•咸阳武功县教研室质量调研检测悯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
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
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
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面,他
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
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
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
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
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
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日’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
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承,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
出了无数的注疏。(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
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
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
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
表达了“孝”的德行。
孔子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
在《论语•阳货》第十九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
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
言哉?”从这段对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创造者;第
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
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
“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
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
也是对天的孝。对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
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摘编自余纪元《“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
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钻研这一学问,必然要
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
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
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
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弟子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
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述而不作”中的“述”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理解为
“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C.《中庸》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
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契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
生的基本功。
8.下面的语句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5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
断了精神命脉。
9.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2022•乐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大风
莫言
a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
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
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
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
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
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b我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c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一只长长的蚂蚱蹦到
我的肚皮上,两只五色的复眼仇视地瞪着我。一只拳头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
地里出没着。
d“爷爷!"我惊叫一声。
e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
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F爷爷,那是什么?”
g“风。”
h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i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
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
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
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j“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
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
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的草墩。我觉得自己
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k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
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
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看爷爷和车子。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
是爷爷。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
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
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1我揪着野草往爷爷跟前爬。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额头
上流下来。
m“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n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o“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
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弯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
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
情也没有。
P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
来,河里通红通红的,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
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q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r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
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s“爷爷,你累了吧?”
t“不累,孩子。”
u”这风真大。”
V“唔。”
W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根草夹在车梁的桦缝里。我把
那根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X“爷爷,就剩下一根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y“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z我举着那根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
色中了。(有删改)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3分)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讲述了“我”跟爷爷拉茅草回家的途中遇上大风的经历,“大风”是贯
穿全文的线索。
B.文章第①段通过写“我”看到庄稼叶子与河里波浪的变化,闻到各种气味,
间接表明了大风来临。
C.文中三次写“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运用衬托的手法
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
D.本文语言典雅庄重而富有韵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祖孙二人的形象鲜
明而传神。
12.请联系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
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1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4.如果遇到人生中的“大风”应该怎么做?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5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
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节选自莫言《不被大风吹倒》)
材料二: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
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
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节选自曹文轩《孤独之旅》)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7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3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才啬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
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
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则有去国怀乡(2)而或长烟:空_________________
⑶至于负者歌于途_________________(4)杂然而前朗者
16J2023•原创]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或长烟一空后天下之乐丽乐
B.溪深池鱼肥四时之景不同,画乐亦无穷也
C.画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鸣之画不能通其意
D.望之蔚然加深秀者人知从太守游加乐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
18.范仲淹的“此乐何极”,欧阳修的“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9.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是如何体现“酬和诗”的特点
的。(2分)
20.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不同。(2分)
四、作文(50分)
21.[2022•西安交大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任何人都会从不同的“课”中获得教益,获得成长。这些“课”有
来自学校的,也有来自社会的、自然的……
请你以《一堂好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作,不要抄袭;(4)不得透
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有关信息、。
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AB项中的“行”读“xing”;C项中的“据”读“炉;D项中的“诧”读“chd”。
2.BA项中的“箫”应为“萧”;C项中的“蹿”应为“窜”;D项中的“辩”应为“辨”。
3.(1)蓬山此去无多路(2)成鼓断人行
(3)秋草独寻人去后(4)山雨欲来风满楼
(5)鸡声茅店月(6)在乎山水之间也
(7)云归而岩穴暝(8)湖中人鸟声俱绝
(9)但愿人长久(10)俱往矣
4.(1)直爽,热心(2)爽快,仗义疏财(3)耐心,做事周全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进行点评。
(1)鲁达听说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后又将她赶出家门,还
向金家追要翠莲的典身钱,立即恼怒,且结合“洒家与你些盘缠”可知,鲁达十
分同情素不相识的金家父女并给予他们钱财,表现了他直爽且热心的特点。
(2)“摸出五两来银子”体现了鲁达仗义疏财,很爽快地答应帮助贫苦的金氏
父女。
(3)由“坐了两个时辰”可见鲁达虽然性格暴躁,但粗中有细、有耐心。他害
怕店小二赶去拦截金氏父女,便在店里拿了凳子,坐了两个时辰,估计金氏父
女走远了,方才起身,去状元桥找镇关西,这都表现出他耐心,做事周全。
5.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
用不可替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句子中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
目标”,书名号使用错误,应该用引号。
(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
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语序不当,应将“一旦人民离开”改为“一旦离开人民”。
(3)A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抒怀”是动词,“文艺”“躯壳”是名
I司O
二、综合性学习
6.(1)略。
(2)示例一:我要介绍《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
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这是一部优
秀的神魔小说,鼓舞人们面对困难积极斗争,百折不挠。
示例二:我要介绍《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这
本散文集中有鲁迅先生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忆,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先生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本题为主观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向别人介绍名著,可以介绍名著里吸引自己
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介绍精彩的故事情节或独特的艺术特征等。注
意要抓住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点来介绍。
(3)示例: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能够陶冶情操
本题考查仿写。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内容是阅读名著的感言,所写句子
要与上下句构成排比句,上下句都写了阅读名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按照“阅读
名著既可以……,又能够……”的格式来写即可。
(4)示例:①举办说“丰富多彩的经典小说人物形象”比赛活动。说出的经典小说
人物形象多且准确的小组胜出。②举办“人物形象描写交流”活动。请同学们交
流经典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并进行评析。
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内容。解题要求:活动设计要围绕“丰富多彩的经典小说人
物形象”的主题,活动设计要切实可行,符合班级活动特点。
三、阅读
(-)7.CC项不正确,原文为“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
的…述俵达了哮,的德行”,而非“,述,与哮,是统一的”。
8.可以。材料二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化传
统和历史传承。而题目中的语句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的重要性。因此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本题考查给出的语句能否作为材料的道理论据。作答此类题,首先要弄清楚给
出的语句的意思,然后概括出题中材料的主要观点,最后再看给出的语句能否
佐证该材料的主要观点,判断作答即可。
9.“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
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但在教学中偏重继
承,根据材料三中的“'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学生
的基本功”可总结出“述而不作”的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三中的第二段可总结出
“述而不作”的消极方面。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二)10.爷爷和“我”割完茅草回家,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最后风把茅草刮得只
剩下一根了。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本文开端部分写爷爷和“我”割完茅草回家,发展部分写“我们”遭遇大风,
高潮部分写“我们”与大风搏斗,结局部分写风把茅草刮得只剩下一根了。
11.DD项,“本文语言典雅庄重而富有韵味”错误。这篇小说的笔调极其细腻,
几乎通篇运用了细节描写,把人物、环境刻画得出神入化。写人,神情毕现;
写景,细致入微,语言风格并非“典雅庄重”。故选D。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堤下的庄稼比作接到命令的士兵,把水中跃起的红
鲤鱼比作一道道闪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风袭来时庄稼迎风倒伏,河里水飞
鱼跃的情景,突出了大风的猛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答本题,先要判断句子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3.①沉着冷静,在与大风对抗的过程中,爷爷表情不变,语气淡然。②生活经
验丰富,从爷爷在对抗大风时“弯下了腰”“攥着车把”可以看出这一点。③坚强、
有韧劲儿,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在大风中坚强挺立。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步骤是先审清题干,再找与人物相关的
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
析。
由第①段中的“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第
⑧段中的“爷爷淡淡地说”可以看出爷爷的沉着冷静。
由第⑧段中的“他弯下了腰”,第段中的“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
一张弓”,第段中的“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弯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
住了”,可以看出爷爷时常遇到这种情况,生活经验丰富。
由第⑯段中的“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可以看出爷
爷坚强、有韧劲儿。
14.面对困境要从容镇定,勇于对抗。在大风袭来的艰难时刻,“我”受到爷爷言
行的激励,变得勇敢、坚强、机智,最终和爷爷一起渡过难关。杜小康因为家
庭变故辍学后跟随父亲去放鸭,一场暴风雨后,他变得坚强、成熟。由此可见,
如果人生中遇到“大风”,我们要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最终获得胜利与成长。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由文章内容可知,“我”跟爷爷在拉茅草回家的途中遇上
了大风,但“我”并没有选择退却,而是在爷爷的激励下勇敢地面对它。结合链
接材料一中的“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面对困境
不能轻言放弃,要敢于对抗。链接材料二写杜小康在暴风雨后没有哭泣,“他
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由此可知,如果人生中遇到“大风”,要迎
难而上,不言放弃,这样最终才能获得胜利与成长。
(三)15.⑴离开(2)全(3)背着东西(4)陈列,摆开
16.CA项,连词,表示上下文的承接关系,无实际意义/连词,表示顺承,译为
“才”;B项,连词,表示并列,不译/连词,表示因果,不译;C项,连词,表
示转折,译为“却,但是”/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但是";D项,连词,表
示并列,不译/连词,表示顺承,不译。
17.(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句中的重点词语:微,如果没有;(2)句中的重点词语:而,去|3,但是;第
一个“乐”,以……为快乐。
18.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与游人之乐。客体不同,前者
是写观赏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写观赏四季山水之乐。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
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按对比阅读技巧作答即可。
(四)19.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虽然令人感到惆怅,但是眼前的景象却充
满生机,新事物不断出现,诗人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跖而忧伤,
面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诗人表现出了豁达乐观的胸襟。
“酬和诗”,即以诗回赠应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刘禹锡接过白居易赠诗的
话头,对身处特定环境中的自己的情感抒写,表现出了他豁达乐观的胸襟。
20.【甲】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乙】诗语
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诗人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甲】诗,“怀旧空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机相关主题名称再次续篇考核试卷
- 灌溉自动化系统在精准灌溉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果蔬产品质量分级与包装规范考核试卷
- 工艺品与收藏品综合知识竞赛考核试卷
- 电子宠物智能穿戴技术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行业的市场渠道与销售网络考核试卷
- 文具用品行业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考核试卷
- 《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课件-1
- 2025届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5一月份智能仓储系统对接购销协议技术条款
- 《塑料材质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可可西里》电影赏析
- 问卷调查法完整版本
- 脚内侧运球变向教案
- 光疗法的课件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 国开(甘肃)2024年《安全系统工程》形考作业1-4答案
- 凝胶微柱法介绍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安全和隐私
- 社会组织负责人备案表(社团)
- 教育学面试常问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