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预测卷(五)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精神要求个体超越一己私利的藩篱,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共
事务。公共精神与个体的利益意识并不是矛盾的,公共精神倡导个体对
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对公共利益的重视,并不是要抹去个体利益的独特性,
而是要摒弃对个人利益判断的独占性,主张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要将
整体利益视为个体利益得以满足的前提,重视个体对共同体应当承担的
责任和义务。同时,公共精神的理念与狭隘的自私自利的观念是相对的,
后者关注的仅仅是和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如果参与这些事务
能够给其带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直接利益,他们就会对这些事务保持较
高的积极性。一旦公共事务涉及面广、影响人数众多,人们常常持“搭
便车”的心理,企图通过其他人的参与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坐享其他人
努力带来的好处。至于那些和自己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公共事务,则抱着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意愿。
个体的理念素养是由模式性的社会化过程灌输而来的,公共精神的教育
是克服狭隘自私心理的有效方法。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首要的策略是
通过学校大力加强公共精神的理论教育。社会化过程贯串于每个个体一
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但最重要的是前20年。学校是最为系统、最为有
力的社会化媒介,面对的对象也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群体。因此
可以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融入公共精神教育的内容,将其作为现代
公民素养培育的重要面向。学校阶段公共精神教育的重点是公共精神基
本意识与观念的植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易于接受的知识,帮
助学生正确认识公共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学校公共精神的理论教育应该
依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层次,循序渐进地设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
时避免单纯空洞的说教。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将
公共精神具象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让青少年在社会价值观和政治价
值观的形成阶段就牢牢树立起公共精神的理念。
学校阶段的公共精神教育为民众公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认知方面的基础,
但对个体而言,在学校学习的经历只是整个人生中较小的一部分。对个
体而言,社会化是贯串一生的连续性过程。为此,政府作为民众公共精
神培育的主导性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公共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延续
和强化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成果。
政府的宣传教育是通过制造一种强烈的情绪感召力来达到对公众的思想
进行有意识引导的活动,实质上是通过引导公共舆论来塑造一种社会氛
围,从而达到影响个体的目的。政府对公共精神的宣传为公众提供了一
种倡导和推崇公共精神的社会氛围,能够改变人们对公共精神的看法与
评价。政府对公共精神的宣传教育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宣传
的对象主要是已经生活于复杂社会中个体的现实,宣传的基调应该避免
使用命令式的专断性话语,采用一种平等交流与劝导的态势,将个体利
益与公共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公共利益的实现对个体利益满足的
意义。
相对于以灌输方式为主的学校理论教育和以感召方式为主的政府宣传教
育,现实的参与实践是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公共精神教育形式,也是
公共精神的生长点所在。公民气质的养成最终要在参与实践中才能得到
升华。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的,“政治上的美德实际上就和生活中的技
艺一样,都是通过练习和不断的运用而积累起来的”。公共精神的培育
以学校的理论教育和政府的宣传教育为前提,但通过外界导入的公共精
神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只有在民众参与的自我实践锻炼中才能够得到巩
固,也才能够将外在的规范性要求不断内化为个体的自觉意识。正是在
此意义上,可以说对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是对民众进行公共精神教育最
有效的形式。
当前,可以将民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作为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公共
精神培育的训练场,不断扩大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范围。基层公共事务
和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基层公共事务中民众的私人利益和
公共利益形成了直接的交汇点,公共精神倡导公共利益保护的理念在此
能得到最直接的检验。基层公共事务参与中,公共协商与对话的进行使
得对不同意见的宽容和不同利益间的妥协成为一种必要。为了整体公共
利益的达成,诸多个体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私人利益与
公共利益的关系,并对个体的利益主张做出相应调整,基层公共事务的
参与由此为民众公共精神的历练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平台。
公共精神是一国民众道德素养的核心部分,民众具有充沛的公共精神是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教育则是培养一国民众公共精神的有效举
措。其中,学校理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全民众关于公共精神内涵与
价值的理性认知,政府宣传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营造尊崇公共精神的浓
郁氛围,民众自我实践教育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将公共精神理念内化与升
华。三种公共精神教育的形式相互配合、协同增益。
(摘编自唐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公共精神的培育》)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整体利益是个体利益实现的前提,因此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必要提倡摒
弃个人利益。
B.公共精神是指既要重视公共利益,也要重视共同体对个体应当承担的
责任和义务。
C.对个体而言,学校阶段的公共精神教育比政府对民众的公共精神培育
更重要,作用更大。
D.政府公共精神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于复杂社会中的个体,因此要尽量采
用平等交流的态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公共事务采取毫不关心的态度或只关心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
共事务,这都是公共精神缺乏的表现。
B.学校公共精神的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易于接
受的知识,避免单纯空洞的说教。
C.文章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强调公共精神的培育要以学校的理论教育
和政府的宣传教育为前提。
D.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有利于使他们重新审视自身利益与
他人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要超越一己私利的藩篱,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共事务,摒
弃对个人利益判断的独占性。
B.我们要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公共精神的教育,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从
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C.将参与基层公共事务作为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公共精神培育的训练场,
培养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
D.培养公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民众具有充沛的公共精神是国家治
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学校开展公共精神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答案】1D2.C3.B
4.①首先指出公共精神教育的必要性,②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如何开展
公共精神的教育,③最后阐明要使各种公共精神教育的形式相互配合、
协同增益。
5.①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群体;②学校教育是一
个人社会化过程重要的阶段;③在学校开展公共精神教育有利于人们形
成并奠定公共精神认知方面的基础,树立起公共精神的理念。(任答两
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因此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必要提倡摒弃个人利益"错误,原文第1段
说的是"并不是要抹去个体利益的独特性,而是要摒弃对个人利益判断
的独占性"。
B."公共精神是指既要重视公共利益,也要重视共同体对个体应当承担
的责任和义务”错误,根据原文第1段的相关论述可知,公共精神应是
"重视个体对共同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C.”学校阶段的公共精神教育比政府对民众的公共精神培育更重要,作
用更大"于文无据,原文第3段说政府对民众的公共精神培育是学校阶
段公共精神教育的"进一步延续和强化",无法得出哪个阶段更重要、
作用更大的结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强调公共精神的培育要以学校的理论教育和政府的宣传教育为前提"
错误。根据原文第5段的相关论述可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要强调
"公民气质的养成最终要在参与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我们要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公共精神的培育,
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A.只是对公共精神内涵的阐释。
C.是其中一种公共精神培育的方式。
D.只是强调公共精神的重要性,并没有谈及公共精神的教育问题。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文章共分七段,第一段总领全文,“公共精神要求个体超越一己私利的
藩篱,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共事务”,首先指出公共精神的教育
的必要性。
第二、三、四、五、六段分别从学校教育、政府的宣传教育、参与实践
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开展公共精神教育的具体方法。如第二段“学
校是最为系统、最为有力的社会化媒介,面对的对象也是具有很强可塑
性的青少年群体。因此可以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融入公共精神教育
的内容,将其作为现代公民素养培育的重要面向”,三段“政府作为民
众公共精神培育的主导性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公共精神的宣传教育,进
一步延续和强化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成果”,五段“有现实的参与实践
是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公共精神教育形式,也是公共精神的生长点所
在“。
最后,”学校理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全民众关于公共精神内涵与价
值的理性认知,政府宣传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营造尊崇公共精神的浓郁
氛围,民众自我实践教育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将公共精神理念内化与升华。
三种公共精神教育的形式相互配合、协同增益”,提出几种公共精神教
育形式要相互配合、协同增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对于学校开展公共精神教育必要性,可定位到文章的第2段。
然后提取关键句“社会化过程贯串于每个个体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
段……学校是最为系统、最为有力的社会化媒介”,可得出:学校教育
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重要的阶段;
"面对的对象也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群体”可得出:学校的教育
对象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群体;
"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让青少年在社会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阶段
就牢牢树立起公共精神的理念",可得出:在学校开展公共精神教育有
利于人们形成并奠定公共精神认知方面的基础,树立起公共精神的理念。
由此可知,不管是根据学校的教育对象的特点一一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
少年群体,还是根据学校的特点一一最为系统、最为有力的社会化媒介,
都应该加强学校公共精神教育;此外,这还有利于人们形成并奠定公共
精神认知方面的基础,树立起公共精神的理念。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风
张锐锋
这是一只有着不朽的几何造型的中国北方风箱,它肯定来源于某一古代
木匠的精巧设计,其形体之美与合理性得自神的灵感。否则,它为什么
在时光里渐渐隐蔽起来?那一年夏天,我回到老家,以斧头砸开锈锁,
当那久弃的房屋敞开时,风箱带着满身尘土出现在眼前。
我看着这一时光的遗物,那被多少双手磨细的握柄,那经历了无数次重
复运动的拉杆,它们是一种可靠的生活见证,或者就是生活本身。因为
在这原始的风源里凝聚着最简明的生活原理,并使人的生命消耗于其中。
厚厚的尘土覆盖着它的一切,然而那最基本的外形仍是显而易见的。那
些尘土是那样细腻,让你想到有一种有足够力量杀死爱的伟大感情。风
箱现在是完全静止的,它的风已经窒息在喉咙里。窗外的树叶几乎没有
任何响动,这是一个无风的日子,平时那种树叶窸窣的躁动终止于一个
离我很远的肃穆时刻,仿佛整个宇宙陷入涅槃的极乐。风在生活之中如
此重要,在完全无风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死的恐惧。
风是没有形体的,可它赋予他物以形状。比如说,大树被刮得晃动不安,
小草会弯曲,屋顶的盖瓦发出尖锐的啸声——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生命的
激情吗?风止歇的时候,你能说这不是万物所找寻的一个沉思机会吗?
童年时代,我常常坐在以玉米柔软包叶编织的草墩上,帮着祖母烧火做
饭。我以一双小手握紧风箱的握柄,用力抽动拉杆,入风口的活板发出
清脆的嘀嗒之声,宛如一架走时精确的钟表。这大约是我最初接触到的
劳动,它有着音乐的节拍,并与万物的循环往复相暗合。风箱的节奏与
风的节奏是一致的,风就这样像呼吸一样把自己灌输与渗透到土灶里的
火焰底部,使那明亮的火焰不断膨胀和收缩。从灶口射出的火光,把我
与我坐着的草墩一齐照彻,我的影子被放大,一直投射到门槛之外,这
或许是童话里的巨人的原型。北方的铁锅里沸水翻腾,水汽像烟雾一样
上升,并在我的头顶盘旋。我从这蒸汽里窥视祖母朦胧的脸形,那一呈
现于白发下的幽暗轮廓使人想到人类最初的祖先,因为一切混沌中的都
似于创世之初。
祖母说,使点劲儿,饭就要熟了。我便愈加拼力地拉动风箱。风箱的节
奏变得短促而粗重,火焰发出呼呼的响声,我为此感到惊讶:一只长方
体的风箱竟然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世界的链环如此巧妙,让那有
形的出自无形,无形的又得自有形。我的童年从一开始就坠入了这样奇
特的循环:我的手连接着风箱,风箱以风的形式连接着火,火连接着锅,
锅连接着水并以蒸汽连接将熟的食物,我的生命又必须接纳这些食物。
我要凭借食物所提供的力量拉动风箱,并且成长。
在这循环之中,成长是唯一多余的滋生物。它构成循环真正的意义,这
意味着有意义的东西总是存在于那些看似多余的部分里。生命正是一个
圆的光滑边缘的粗糙凸起。光滑是美的,凸起的事物才是悲壮的与不朽
的。我以手中的煤铲添加着火焰,使火焰一直向我的生命累积光亮,在
火焰的胀缩之间我得到了成长所必需的韵律。
我的生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一只风箱。我如同那风本身,来自一只长
方体构形的密匣。有一次,外面刮着大风,我在屋内帮着祖母拉风箱。
土灶里的火舌呈橘黄色,如同剥开的蜜橘渗透着汁液般的晶亮。它从下
向上喷吐着,仿佛它来自这间旧房子的神秘基础。它随着我拉动风箱的
节奏而跳跃,我感到了一个控制者的欣喜。因为火焰成了我力量的间接
证明,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正在增长中的无形的东西。祖母凑过身子,帮
我添一铲煤,欣赏着土灶里耀眼的火苗,对我说:行,比狗强啦。是啦,
我已经长大了,并且仍在成长。祖母说我比狗强,那就是说我的能力已
超过了某些动物,也就是说,我已从原始的动物之愚里提炼了出来,拥
有了人的独特精神!人的自豪竟然从此开始,我的全部基础竟是那被风
扇出的火焰所砌筑。
风通过高贵的或卑下的、强悍的或懦弱的、高尚的或低劣的形状显现自
身。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萧萧兮易水寒,风沙乔木动悲吟,数骑秋烟,
一篙寒汐,苍涯绿嶂,楼外冥冥,江皋隐隐,东风睡足交枝,堪恨西风
吹世换。一切竟是风的呈现,它将人世的冷漠、悲苦、虚幻与幸福纠织
在自己复杂的锦绣里。它的骨骸永藏于暗处,让你在狂沙吹尽时拭目窥
看血泪枯涸的荒野,又让你感到大地之下永埋着一个真理,因而草木在
野火之后再度萌发,四季的循环只给平凡的事物以不朽。
(有删改)
文本二:
我想说的是,散文具有与其他文体的一些重要区别。小说是一个被创造
的虚拟的生活时空,散文则是艺术地呈现一个已有的生活图形。其中可
能也会出现虚构,但这虚构被限制在内心生活和实际生活的真实性框架
里。因为所写的生活既然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真实就必须依赖记忆,而
记忆并不总是完整的。严格意义上,没有绝对完整的记忆,记忆更多以
碎片方式存在。然而,散文叙述中,我们需要将这些碎片黏合、拼接起
来,需要修补缺失的部分,以便还原本真,重获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需要通过基于经验的想象力,以一定的虚构来推演、衔接、填充和还原
记忆中的缺失。散文也有虚构,但它的虚构和小说的虚构有着本质区别。
(节选自张锐锋《文学大坐标上的新散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风箱,赋予它生活的意义,由此引起对风之于生
命和自然等更深层意义的思考。
B.火光放大影子,让“我”想到“童话里的巨人的原型”,这是童年的
真切体验,也充满了飞扬的想象。
C.作者从“风”“火”变奏中思考世界链环“无形”和“有形”的关系,
意在指出人在自然循环中是多余的。
D.文章结尾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呈现人世种种情状,在更为宽阔久远
的文化背景下,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7.下列对文本一中与祖母相关的童年回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关于祖母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她留给“我”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使“我”从小就理解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B.蒸汽里祖母”白发下的幽暗轮廓”让“我”想起“人类最初的祖先”,
迷蒙混沌的情景是引发这一联想的原因之一。
C.”祖母说,使点劲儿,饭就要熟了"看似闲笔,却承上启下,引出下
文"我"拼力拉动风箱以及对成长的思考。
D."行,比狗强啦。"祖母的肯定和鼓舞,唤醒"我"作为人的自豪,
使"我"获得成长为"人"的独特精神力量。
8.文本二中,作者认为“散文具有与其他文体的一些重要区别”,请分
析作者心目中散文的特点。
9.《风》体现了张锐锋在散文创作方面独特的探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答案】6.C7.A
8.①散文艺术地呈现真实的内心生活和实际生活,与小说的虚拟创作不
同。②散文可以有想象和虚构,用来填补记忆的缺失,还原生活的本
真。
9.①用想象联结童年真实记忆的碎片,呈现独特的生活图景。②童年视
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叙述灵活多变。③"童年生活"和"风"交叉
叙述,实现事、情、理的统一。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和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意在指出人在自然循环中是多余的"理解错误。根据文本一第6段
"在这循环之中,成长是唯一多余的滋生物”"它构成循环真正的意义,
这意味着有意义的东西总是存在于那些看似多余的部分里"可知,作者
意在指出人的成长看似多余,却是“循环"真正的意义所在。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A."使‘我’从小就理解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错误。根据文本一最后一
段"一切竟是风的呈现……又让你感到大地之下永埋着一个真理……四季
的循环只给平凡的事物以不朽"可知,使"我"领悟生命真理的是"风
的呈现",而非祖母;且"我"对生命真理的领悟是在成长中逐渐获得
的,而不是"从小就理解了";此外,"生命的终极意义"亦与作者的
领悟不符,有夸大之嫌。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字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心目中“散文”的特点,结合文本二的相关论述可知,
主要有两点。一是散文中生活的“真实性”原则,二是散文的“虚构”。
作者在文本二中说“小说是一个被创造的虚拟的生活时空,散文则是艺
术地呈现一个已有的生活图形……被限制在内心生活和实际生活的真实
性框架里”,可见,与小说的虚拟创作不同,散文关注的是如何艺术地
呈现真实的内心生活和实际生活。
作者在文本二中还说“需要通过基于经验的想象力,以一定的虚构来推
演、衔接、填充和还原记忆中的缺失”“散文也有虚构,但它的虚构和
小说的虚构有着本质区别”,可见散文虽然强调真实呈现,但仍可以通
过想象和虚构填补记忆的缺失,还原生活的本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作者在文本二中说“需要通过基于经验想象力,以一定的虚构来推演、
衔接、填充和还原记忆中的缺失”,这在《风》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作
者通过想象拼接起童年记忆的碎片,还原了和风箱有关的本真的童年生
活。
文本一中作者既以儿童视角叙写了关于风箱的童年记忆,又以成人视角
呈现对世界链环“无形”与“有形”的关系等的思考,儿童视角和成人
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得散文的叙述灵活多变。
由“祖母说,使点劲儿,饭就要熟了。我便愈加拼力地拉动风箱”“一
只长方体的风箱竟然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世界的链环如此巧妙,
让那有形的出自无形,无形的又得自有形”分析可知,文本围绕“风箱”
与“风”,通过多视角叙述,把童年生活的纯真记忆和对风的深沉思考
结合在一起,既有主观的抒情,又有客观的论述,实现了事、情、理的
统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调南安军学教授。先是周敦
颐、程颖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辟福
建安抚司干办公事。会汀、邵寇作,鹿卿赘画备御,动中机会。一避寇者入城,
多方振济,全活甚众。会都城火,鹿卿应诏上封事,言积阴之极,其征
为火,指言惑嬖宠、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以母丧去。诏服阕赴枢
密禀议。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禄,又帮司农少卿米麦,鹿卿日:“奈
何为一人坏成法。”持不可。迁国子监主簿。入对,陈六事,曰:“洗
凡陋以起事功,昭劝惩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储实才,重藩辅以蔽都邑,
用闽、越舟师以防海,合东南全力以守江。”上皆嘉纳。改枢密院编修官
权右司赘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等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
四贤诗知建昌军,未上,而崇教与铁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驰书谕之,敛
手听命。既至,则宽赋敛,汰赃滥,恤寡弱,训戍兵,择兵官,治行大
孚,田里歌诵。督府横取秋苗斛面,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日:“守
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
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
首二十人,余不问。鹿卿又言当时并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诱鹿卿.退语人日:
“是牢笼也,吾不能为宰相私人。”岁大饥,人相食,遂出本司积米三
千余石减半贾以臬,及减抵当库息,出缗钱万有七千以予贫民,所活数
百人。迁礼部侍郎。累疏告老,授宝章阁待制、知宁国府,而引年之疏
五上,不允,提举鸿禧观,遂致仕,进华文阁待制。卒,遗表闻,赠四
官。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等以言事黜
/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B.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等以言事黜
/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C.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等以言事黜
/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D.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正字王迈等以言事黜
/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宠,原意指宠爱、宠幸,此处特指受君王宠爱的人。
B.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主簿是其主管官。
C.藩辅,封建时代指藩国或比喻辅国重臣,文中指边防重镇。
D.秋苗,古代官府按季节征收的一种田赋名称,指征收秋熟谷物赋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重视教化,恢复理学。他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阐明周敦颐、
程颖和程颐的教义,使儒家经义之学在当地得以重新兴盛。
B.徐鹿卿正直敢言,为官守节。他指陈京城起火是因为皇上被宠爱的人
迷惑、沉溺于宴请私亲和任用小人;拒绝宰相的劝诱,不愿成为宰相的
家臣。
C.徐鹿卿秉公办事,一心为国。他不赞成因已故宰相之子一人而破坏原
先的法令制度;力主清除朝中陋习,昭明奖惩,储备人才,巩固海防。
D.徐鹿卿据理力争,体恤百姓。督府要征收额外的秋苗税,他以辞官相
争;发生饥荒时拿出官府库存粮食的一半,低价出售给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汀、邵寇作,鹿卿赞画备御,动中机会。
(2)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首二十人,余不问。
14.在建昌军任上,徐鹿卿因哪些方面的政绩得到百姓的歌颂?
【答案】10.B11.B12.D
13.(1)恰逢汀州、邵州盗贼兴起,徐鹿卿辅佐谋划准备防御,往往切
中要害。
(2)(徐鹿卿)被召令奔赴皇上所在地,将要动身,强盗在南丰起事,
他抓捕并斩杀强盗首领二十人,其余强盗都不追究。
14.①在治民方面:放宽赋税,抚恤势孤力小的百姓。②在治吏方面:
清除贪官冗官。③在治军方面:训练守卫士卒,选拔军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改任枢密院编修官,权摄右司,辅佐谋划两府(的事务),通达
且遵守法令,恰逢正字王迈等人因为论说事情被贬黜,徐鹿卿用诗相赠,
言官一并弹劾了他们,太学学生们作《四贤诗》。
"枢密院编修官"为官职,中间不断开,排除AD;
"劾之”为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据此排除
Co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国子监主簿是其主管官"错误,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国子监祭酒,而
非国子监主簿。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拿出官府库存粮食的一半"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减半贾以案",
可知"减半"说的是减价一半。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会”,恰逢;“赞画”,辅佐谋划;“机会”,事物的关键、要
害。
(2)“行在”,皇上所在地;“渠首”,强盗首领;“问”,追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在建昌军任上”“得到百姓的歌颂”,可确定答题区间为
“知建昌军……田里歌诵”这部分内容。
结合“宽赋敛”“恤寡弱”分析,可概括为在治民方面:放宽赋税,抚
恤势孤力小的百姓。结合“汰赃滥”分析,可概括为在治吏方面:清除
贪官冗官。
结合“训戍兵,择兵官”分析,可概括为在治军方面:训练守卫士卒,
选拔军官。
参考译文: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广泛地通晓经史,调任南安军学教授。
在此之前周敦颐、程薮和他弟弟程颐都在这里讲学,徐鹿卿阐明他们的
教义,从此儒家经义之学重新倡明。辟举为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恰逢
汀州、邵州盗贼兴起,徐鹿卿辅佐谋划准备防御,往往切中要害。躲避
盗贼的人进入城中,(徐鹿卿)想方设法救济,救活了很多人。适逢国
都起火,徐鹿卿应对诏书上密封奏章,论说阴气积累到极点,其征兆是
起火,指说(皇上)被宠爱的人迷惑、沉溺于宴请私亲、任用小人三件
事尤其恳切直率。因遭母丧离职。(皇上)诏令(徐鹿卿)服丧期满前
往枢密院禀报议事。已故丞相之子凭借集英殿修撰(的身份)享受俸禄,
又依傍司农少卿的俸粮,徐鹿卿说:“为什么因为一个人破坏原先的法
令制度。”坚持认为不行。升迁国子监主簿。(徐鹿卿)入朝奏对,陈
述六件事,说:“清除一切陋习以兴起功业,昭明奖罚来收回属于君主
的权力,清理朝位班序来积聚真才,重视边防来捍卫城邑,以闽、越水
军来防卫海上,集中东南全部力量来守卫长江。”皇上全都赞许并采纳。
改任枢密院编修官,权摄右司,辅佐谋划两府(的事务),通达且遵守
法令,恰逢正字王迈等人因为论说事情被贬黜,徐鹿卿用诗相赠,言官
一并弹劾了他们,太学学生们作《四贤诗》。(徐鹿卿)任建昌军知军,
还没有上任,崇教和铁城的百姓结怨交战,徐鹿卿急速写信告诫他们,
百姓停战听令。到任以后,就放宽赋税,清除贪官冗官,抚恤势孤力小
的百姓,训练守卫士兵,挑选军官,治理政绩为人信服,百姓歌颂。督
府强行征收额外的秋苗税,建昌是大米五千斛。徐鹿卿争辩说:“知州
可以辞去,粮食不可以得到。”百姓担心失去徐鹿卿,请求徼纳税收来
完成指令。徐鹿卿说:“百姓替知州考虑是很好。难道知州不替百姓着
想吗?”终于争取得以免税。(徐鹿卿)被召令奔赴皇上所在地,将要
动身,强盗在南丰起事,他抓捕并斩杀强盗首领二十人,其余强盗都不
追究。徐鹿卿又指出当时多人任宰相的弊害。宰相用动听的话劝诱徐鹿
卿,(徐鹿卿)退下后对别人说:“这是牢笼,我不能做宰相的家臣。”
当年饥荒严重,人吃人,(徐鹿卿)于是拿出本司储存的三千多石大米
减少一半价钱出售,并减少抵当库的利息,拿出一万七千缗钱给贫民,
救活的有几百人。升任礼部侍郎。(徐鹿卿)屡次上疏请求退休,授宝
章阁待制、宁国府知府,告老退休的疏章递上去五次,没有得到允许,
提举鸿禧观,于是退休,晋升华文阁待制。去世,遗表奏上,赠四级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选自《退休集》,南溪是诗人故乡村前小溪,诗人筑室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春容”既呼应标题中的“春”,又引发“病翁”的叹老而不
服老之情。
B.颔联承上文以高低、颜色等多角度描摹春景,“下来”“上去”奇语
造出新境。
C.诗人静居亭馆中,光线昏暗加之老病颓唐,于是出门漫游溪山,感受
春日之美。
D.整首诗歌情景交融,尾联既有对今春新雨的描绘,又有对去年景况的
感慨评价。
16.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相比,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
【答案】15.C16.同:两首诗歌都有游赏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
异:
①对雨足年丰的期待;
②对民生关切之情。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光线昏暗"错。酣酣,在这里是日光旺盛的样子。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
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
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南溪早春》为诗人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
五年来的景况;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
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联转笔,以春雨兆丰年收结,进入新年之
后,新雨下得很足,看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虽丰
收,恐怕还算不上最好的年景。这个结尾,说明“衰翁”所醉心的并不
仅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关切着民生荣悴。
所以两首诗歌都有游赏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但本诗更有对雨足年丰的
期待,对民生的关切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学习比思考更有助于我们进步,如《荀子•劝学》中说:
(2)衬托可以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如李白《蜀道难》中的
"",就借助对鸟、兽困窘的描
写,使蜀道之难更加突出。
(3)往事旧情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有诗词为证,如""。
【答案】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③.黄鹤之飞
尚不得过④.猿猱欲度愁攀援⑤.小楼昨夜又东风⑥.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臾、猱、援、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阻止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经过三代人的___①
在沙地南缘"种"出一道绿色长城,51岁的刘军就是"林二代"。
他1993年开始在检查站值守,重要任务是防火。1998年,地处偏远但
___②的四道沟梁头检查站成立,刘军主动请缨,身为临时工的王娟
和他一起上岗,一直坚守到2002年。2012年,刘军、王娟夫妇被调到
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这里先后打过3口井,出水都不太好,
也没能找到稳定水源。他们只能先保障做饭、喝水,洗菜、拖地就用雪
化的水。在望海楼瞭望、报告,是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可是,假如没
有这个岗位,没有众多普通的瞭望员,没有他们的___③这片林海
的安全便难以保证。60年,三代人,百万亩林海,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
筑牢生态屏障。栽树不易,成林更难,守护也绝非简单的事。多少年来,
刘军、王娟夫妇周而复始地默默守护,最终成就不平凡的坚守。这种简
单和平凡背后,是责任,是奉献,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段使用第三人称,刘军、王娟夫妇的一切,均由全知视角叙述,
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案】18.①艰苦奋斗②举足轻重③坚守不渝
19.①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将刘军、王娟夫妻守护林海的场景
全方位展现出来,让我们能直接客观地认识他们的生活;②反映现实更
加灵活自如,让我们能迅速在场景中跳跃,突出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
生共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文"在沙地南缘‘种‘出一道绿色长城"以及"60年,三
代人,百万亩林海,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筑牢生态屏障。栽树不易,成
林更难,守护也绝非简单的事”可知,强调的是在塞罕坝种树的艰难,
此处应填写表示不怕艰难困苦的成语,故可填“艰苦奋斗”之类的成语。
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
②处,根据前文"地处偏远"和"但"字可知,此处应该与"地处偏远"
之间有转折关系,再根据前文"重要任务是防火"可知,检查站的作用
十分重要,故可填"举足轻重”之类的成语。举足轻重:形容所处的地
位很重要,一举一动都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③处,根据前文"这里先后打过3口井,出水都不太好,也没能找到稳
定水源”可知,在这样的岗位上当瞭望员十分不易,此处应填写表示瞭
望员始终坚守不变的成语,故可填"坚守不渝”之类的成语。坚守不渝:
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视角叙述的能力。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灵活地反
映客观事实。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结合文本分析可知,语段描写了刘军、王娟夫妻在“四道沟梁头检查站”
“月亮山望海楼”两处艰苦环境中值岗守护林海的场景,使用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可以将刘军、王娟夫妻守护林海的场景全方位展现出来,让我
们能直接客观地认识他们的生活;
”2012年,刘军、王娟夫妇被调到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这
样的客观描写让我们能迅速在场景中跳跃;"他们只能先保障做饭、喝
水,洗菜、拖地就用雪化的水""多少年来,刘军、王娟夫妇周而复始
地默默守护,最终成就不平凡的坚守”使用第三人称更好地展现了刘军、
王娟夫妇艰苦的守林生活,反映现实更加灵活自如,突出文章的中心,
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咸作为"百味之首",①人们在尽情享受美味佳
肴的同时,高盐饮食却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隐匿杀手",带来高血
压、心脏病、肾脏病、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
峻的挑战。
高盐饮食排在第一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显示,我国每日烹调用盐人均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
生组织的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
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同时,
钠离子的大量摄入,会促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因子。在
这种因子的"煽风点火"下,血管细胞兴奋性容易"失控",结果表现
为动脉收缩,血压增高。钠摄入量每增加1克,收缩压随之平均增高2.86
毫米汞柱。而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冠心病和
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根据语段内容,简要分析“隐匿杀手”和“煽风点火”所用修辞手
法及其含义。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①让人们的一日三餐变得有滋有味②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③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
21."隐匿杀手"运用比喻,将高盐饮食比作隐匿的杀手,"煽风点火"
运用拟人,将因子拟人化,突出体现了高盐饮食对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课件
- 《生物质碳化技术》课件
- 2025年宇宙生命之谜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员工管理篇】
-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之常用逻辑用语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职工管理十篇
- 2024春节放假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32篇)
- 《穴盘育苗技术》课件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国际私法》历年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
- 机器人机构学基础 部分习题及答案(于靖军 )
- 教科版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八套题)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承建红砖烧成隧道窑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 拌和站危险源清单及控制措施
- 沈晴霓《操作系统与虚拟化安全》courera课程答案总结
- 工程挂靠协议书模板
- 上海1933老场坊项目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龙门式数控火焰切割机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