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冲刺预测卷05(新高考专用)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冲刺预测卷05(新高考专用)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冲刺预测卷05(新高考专用)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冲刺预测卷05(新高考专用)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冲刺预测卷05(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冲刺预测卷05(新高考专用)

(满分:150分建议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

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

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

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

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

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

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

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

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

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

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

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

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

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脸“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

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

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

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

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

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

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

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

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

“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

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

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

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

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

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

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

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

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

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

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

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

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

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

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

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

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

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

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

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

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

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

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

“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

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

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

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大力地称赞并主

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力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

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

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

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

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开启远离城市喧嚣、

享受自然美景的山居生活。

4.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5.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

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

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

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

情的冲击。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虚拟美学逐

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错,材料二说“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

等于淡化速度的重要性。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对审美体验的关

注更多”于文无据,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

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说的是审美体验的方

式不同,没有比较哪一个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提倡“慢

速生活”“慢速美学”,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A.

说的是竞速时代,提倡速度;C.说的是工程浩大,历经时间长,与“慢速生活”“慢

速美学”无关;D.说的是远离城市生活,也不符合“慢速生活”的观点。

4.【答案】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

以批评为主。②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之美”,

态度客观中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结合“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

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

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

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

材料二,结合“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人们普

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借用

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

语……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

美”与“虚拟之美”,态度客观中立。

5.【答案】①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

注内心,关注当下;②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

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

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

“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

代生活对亲情的击”,以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

结合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

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可知,这部片子“寒江上鸟群飞过,

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

静”,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

体验。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庄拜谒左宗棠

蔡勋建

雪好像学会了“遁地法”,很快就潜入地下:春却像尚未完全孵化的小鸡,还在硬壳

一般的田野与草丛里挣扎。那天,我们一路追着北去的湘江,行色匆匆来到柳庄。

柳庄,湘江附近的仿古院落,左宗棠早年耕读之地。远处山野披褐、草木凋零,眼前

池塘水瘦、庭院深深。院墙门楣大书“柳庄”二字,是左公手迹。黛青燕子瓦屋顶,

白垩墙面,镂空红窗,古意浸染。岁月倏忽,左公逝去132年矣。

为什么叫柳庄?我有两种解读:柳庄所在的樟树镇巡山村,过去叫柳家冲,柳家冲里

建柳庄,合情合理。再是,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柳庄是他出仕前

的旧居,既为农夫,半耕半读,住柳庄也符合身份。然而我想说的是,左宗棠似乎很

早就对“柳”情有独钟,在他“湘上农人”正房有一副楹联“士运穷时弥见节,柳枝

到处可成阴”,颇值得研究。柳树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精神标志,

一种心灵寄托。我仿佛感到左宗棠没走多远,我依稀看到一个年轻而如柳般柔韧的身

影仍在这山前屋后躬耕陇亩,种稻植茶。

左宗棠是一介书生,但读书并不走运。他生性颖悟,少负大志。道光六年(公元1826

年)15岁时,他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高中第二名,道光十二年参

加湖南乡试是第十八名。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三次不第,就等于

当今学子没有高等学历文凭,可左宗棠与人不同,他博览群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

更涉猎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世致用”的杂书,

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

朴存阁是左宗棠的居室,上有一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

左公23岁成婚时的新房自拟联。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的人格宣言。1857年,左宗

棠蛰伏至45岁时迁居长沙。在他的人生行旅与政治生涯中,柳庄,就是他在湘江边

的一个码头,是苦苦等待时的一艘船。

1849年,时年64岁的林则徐途经长沙,点名要见左宗棠。于诚惶诚恐中,左宗棠面

唔老英雄,将平生所学、毕生赍志尽付一夜长谈。林则徐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

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悉数

赠之。临另L林则徐还将自己的座右铭书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翌年,林则徐回福建后身染重病,临终前竟命次子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极力举荐左

宗棠人才难得。由此,湘江边上留下了一段“左林会晤”的人间佳话。巧合的是,后

来,1876年,左宗棠刚好是在他64岁那年征战新疆。他身虽老迈,但终不负林公所

托,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浴血奋

战,将碧眼儿阿古柏们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听到了

东方睡狮的惊天怒吼。

柳庄不是左宗棠的出生地,而是他梦想高飞之地。左公的书房,极简陋极寻常:破旧

的木柜蜷缩墙角;可能还是柳木制作的桌椅板凳,上得掉渣;桌上的马灯、墨砚,都

有厚厚黑黑的包浆。但这的确是左公用过的原物。踱步陋室,我想到两个问题:其一,

封疆大吏陶尉为什么会那么喜欢他?陶尉不但与左宗棠成为忘年之交,还结下儿女亲

家,年龄悬殊不说,门第也相差甚远。其二,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何也那么赏识他,甚

至“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

我知道布衣左宗棠曾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缱城而入”,终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

下。我也知道左宗棠出佐过湘幕,且初露峥噪,引起朝野关注,时人还有“天下不可

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惊天评语。可这都是林公逝世经年后才有的

事……我看到了左公不多的几幅书法作品,无论是集句抑或原创,仿佛雪藏有一种博

大、深邃的宗教情怀。其中有一联,字也俊秀,语也蕴藉:“能当大事时同仰,自极

清修古与齐。”诗言志,歌咏言,谁能说士子出身的左宗棠不是胸有丘壑、志存高远

呢?我看到了左宗棠的自信。

我的同行者正忙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考察,而我则在孤独地寻找,一个理想主义者寻

找一个中国符号的行藏,梦想找到某些破译的“密码”。

离开柳庄,望着院内两株新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左公柳”,我再度想起了左宗棠两

次率部西征,一边浩浩荡荡进军,一边沿途植柳。我仿佛看到西域新疆杨柳成行,绿

阴满地,凡原湘军所到之处所植之道柳,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它还让我想到

而今长沙县的左宗棠墓地两侧华表之联语:“汉业唐规西隆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终于没能见到左宗棠,先生毕竟作古百余年矣。柳庄里,“左公柳”依旧寂然鹄立,

仿若一袭青衫的左宗棠,气象蔼然,笑容可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宗棠故居之所以得名“柳庄”,是因为此地属于“柳家冲”,也因为左宗棠特别

喜欢和推崇柳树,柳树乃是一种精神标志。

B.会试屡屡下第左宗棠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了“经世致用”的杂书,这为他后来带兵

打仗、施政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在左宗棠的为政道路上,林则徐和陶谕堪称伯乐;尤其是林则徐的力荐,使左宗棠

得以挂帅带兵进入新疆,收复广袤土地。

D.作者认为,左宗棠能凭布衣之身而获得两位封疆大吏的赏识,缘于他胸有丘壑而志

存高远,也缘于他才能卓异、充满自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将“春”喻为“小鸡”,把“田野与草丛”喻为“硬壳”,交代了拜谒柳

庄的时节,生动地表现了冬春交接之际的气候特点。

B.第二段按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进行描述,抓住了典型意象,表现了左宗棠故居的古

朴简雅,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敬仰之情。

C.本文多处语言有诗文色彩,如“池塘水瘦、庭院深深”“躬耕陇亩、种稻植茶”,

还多处引用对联和诗句,风格雅致且富有文采。

D.文章以柳庄起笔,详细叙述左宗棠的三次落第,介绍他博览群书、与林则徐会晤、

收复新疆等事迹,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形象。

8.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9.作者在文中说:“柳树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精神标志。或许,还

会有某种精神寄托。”请结合全文分析左宗棠与柳树之间有哪些共同特征。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尤其是林则徐的力荐,使左

宗棠得以挂帅带兵进入新疆”说法错误,林则徐的临终推荐和左宗棠的收复新强之间

并无直接联系,原文“巧合的是,后来,1876年,左宗棠刚好是在他64岁那年征战

新疆”说是“巧合”,所以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详细叙述左宗棠的三次

落第”错在“详细”,文章写左宗棠的三次落第只是提及,并不详细。“介绍他博览

群书……等事迹,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形象”说法错误,“博览群书”不能突出英雄

形象,原文为“他博览群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涉猎有关……的杂书,格物致知,

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可见是表明他坚持不懈地发展自

己。

8.【答案】①把左宗棠称之为“中国符号”,是说他身上有经世济用的民本思想、坚

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这些都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型

特征。②作者希望在左公故居通过左宗棠的事迹探究他伟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

他成为中国人的代表的“密码”。③作者把自己称为理想主义者,来此地追寻左宗

棠的精神,充分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一个理想主义者寻找一个中国符号的行藏”,把左宗棠称之为“中国符号”,结合

“更涉猎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世致用’的杂书,

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他身虽老迈,但终不

负林公所托,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

浴血奋战,将碧眼儿阿古柏们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

听到了东方睡狮的惊天怒吼”“左公的书房,极简陋极寻常”,是说他身上有经世济

用的民本思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这些都代表着中国文化

中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

“梦想找到某些破译的‘密码"仿佛雪臧有一种博大、深邃的宗教情怀”“谁能

说士子出身的左宗棠不是胸有丘壑、志存高远呢”,作者希望在左公故居通过左宗棠

的事迹探究他伟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他成为中国人的代表的“密码”。

“一个理想主义者寻找一个中国符号的行藏”“‘左公柳’依旧寂然鹄立,仿若一袭

青衫的左宗棠,气象蔼然,笑容可掬……”,作者把自己称为理想主义者,来此地追

寻左宗棠的精神,充分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

9.【答案】①都有坚韧自强的特征。柳树扎根在荒凉的边疆,顽强生长;左宗棠屡

试不第,仍刻苦读书,坚持不懈地发展自己。②均泽被后人。柳树成荫,带给后人

美景;左宗棠勇于担当精神,收复边疆,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都有坚韧自强的特征。“我仿佛看到西域新疆杨柳成行,绿阴满地,凡原湘军所到之

处所植之道柳,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柳树扎根在荒凉的边疆,顽强生长;

“三次不第,就等于当今学子没有高等学历文凭,可左宗棠与人不同,他博览群书,

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涉猎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

世致用’的杂书,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左

宗棠屡试不第,仍刻苦读书,坚持不懈地发展自己。

均泽被后人。“'左公柳’依旧寂然鹄立,仿若一袭青衫的左宗棠,气象蔼然,笑容

可掬……”,柳树成荫,带给后人美景;“他身虽老迈,但终不负林公所托,力排李

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浴血奋战,将碧眼

儿阿古柏们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睡狮的

惊天怒吼”,左宗棠勇于担当精神,收复边疆,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更始时,大司马朱筋在洛阳。光武帝欲南定河内,问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禹日:“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洛阳,非寇恂莫可使也。”

上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

万。上传闻朱朝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目:“吾知寇子翼可任也。”恂

同门生董崇说恂口:“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以此时据大郡,此谗人所侧目,怨

祸之府也,宜思功遂身退之计。”恂然其言,因病不视事。

建武二年,寇恂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

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口:“吾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

相见。恂日:“昔蔺相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令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

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

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目:“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

于是受赐,极欢宴,遂同载车出,相与结厚。

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遣恂降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

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目:“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

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日:

“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降。诸将皆

贺,因日:“敢问戮其使而降城,何也?”恂口:“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

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诸将皆日:“非所及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

i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

闻/上乃征恂

B.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

闻上/乃征恂

C.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

闻上/乃征恂

D.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

闻/上乃征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是玄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玄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

创年号。

B.“行”,古代用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这类词语还有“权”“署”“转”“迁”

“补”等。

C.“一人皆兼二人之馔”的“兼”指同时拥有,与《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

之“兼”同。

D.“玺书”,以印信封记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光武帝写给高峻的劝

降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为河内太守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

是不二之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B.寇恂功高位崇,行为谨慎。他战功卓著,统领大郡,曾听从同窗茂陵人董崇的建议,

称病不到职办公,以免为谗人嫉妒,为君猜忌。

C.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时,寇

恂仍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

D.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先。在因公与执金吾贾复结怨后,寇恂效仿战国蔺相如屈于

廉颇之举,刻意回避贾复,不欲与之发生冲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

(2)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14.“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历代战争规则。文中寇恂却为何不顾诸将阻拦,坚

持杀掉敌军使者皇甫文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原因。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假

称有病而回。贾复想率兵追赶,而官吏兵卒们都喝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谷崇

向帝说明情况,帝于是召见寇恂。“于道”表示“迎”的地点,作“迎”的状语,中

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称疾”和“还”因果关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B.“这

类词语还有‘权'‘署''转''迁''补'等”错误。“转”“迁”“补”不是表

示兼任官职的词语。C.正确。“二者不可得兼”中“兼”解释为“同时拥有”,句意:

这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当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

在颍川杀了人时”错误。由“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

于市”可知,并不是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而是贾复的部下

在颍川杀了人。

13.【答案】(1)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

制成一百多万支箭.

(2)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移书”,下达文书,发送公文;“肄射”,演练射箭;“治”,制作。

(2)“降”,使……投降;"反”,反而、反倒;“无乃……乎”,恐怕……吧。

14.【答案】①皇甫文倨傲无比,根本没有投降之意;②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

的计谋都取之于他;③杀了皇甫文,能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投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今来不屈,无心降耳”可知,皇甫文倨傲

无比,根本没有投降之意,所以寇恂不顾诸将阻拦,坚持杀掉敌军使者皇甫文。

由原文“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可知,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

谋都取之于他,所以寇恂不顾诸将阻拦,坚持杀掉敌军使者皇甫文。

结合前文分析,可知寇恂洞悉高峻不降是其心腹皇甫文的主意,也深知皇甫文故意倨

傲不过是其谋略而已,是想试探朝廷的态度,因此力排众议,诛杀皇甫文,威慑高峻,

最终使其投降。

参考译文:

更始时,大司马朱^占据洛阳。光武打算南定河内,问邓禹说:“诸将中有谁可使守

河内的呢?”邓禹说:“寇恂文武备足,有治理百姓驾驭众人的才能。河内户口殷实,

南面迫近洛阳,非寇恂不可守此地。”光武于是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兼领大将军事。

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支

箭矢(转运到前线)。(不久)光武传闻朱脑破了河内,没多久寇恂的檄书到了,光

武大喜说:“我知道寇子翼是可以胜任的!”同门生茂陵人董崇对寇恂说:“皇上新

即位,四方尚未平定,而君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大郡,这是奸谗之徒侧目筑视产生怨

祸的原因哩!你应该考虑功成身退了!”寇恂认为他说得对,假称有病不到职办公。

建武二年,寇恂被拜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被逮

捕入狱,寇恂就将他斩首于市。贾复以此为羞耻,他路过颍川,对左右说:“我今见

寇恂,我必亲手杀了他!”寇恂知道他的计谋,不想与他相见。寇恂说:“以前蔺相

如屈让廉颇,是为了国家。”于是命令各属县大张供具,储足酒醪,(执金吾军队入

界)每人都可以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假称有病而回。

贾复想率兵追赶,而官吏兵卒们都喝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谷崇向帝说明情况,

帝于是召见寇恂。寇恂到洛阳被引见,当时贾复先在座,准备起身回避。帝说:“天

下还没有平定,两虎怎能够私斗呢?今天我为你们和解。”于是共承赐宴,极为欢快,

就共乘车出城,结成好友。

高峻拥兵占据高平县,帝入关,准备亲自征讨。寇恂当时跟从光武。帝商议派遣使者

去说服高峻投降,就对寇恂说:“你以前制止我这次行动,现在为我走一越。如高峻

不立即投降,我将率耿弁等五营发起攻击。”寇恂奉玺书来到高平县,高峻派遣军师

皇甫文出来谒见,言词礼节都不屈从,非常倨傲。寇恂怒,准备杀皇甫文。诸将劝谏

说:“高峻精兵万人,有着许多强弩,连年都没有攻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掉

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皇甫文,让其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

“军师无礼,已被杀了。要投降,请赶快;不想投降,就固守好了。”高峻惶恐,即

日开城门投降。诸将都庆贺,趁机说:“请问杀了他的来使而高峻以全城投降,这是

什么原因?”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谋都取之于他。现在他来

了,言词不屈,必无归降之心。”诸将都说:“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高楼夜弹筝

常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狄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前两句写听筝前的悠闲情绪,常诗写的则是弹筝之处的高远空阔。

B.张诗中“岂是”与“那复”相呼应,开阖自然,情感表达得曲折有致。

C.常诗中“玉筝”与“明月”都有明澈清冷之感,色调和谐,意境清幽。

D.张诗尾句直抒胸臆,常诗则以破晓时分霞光初现之景收结,含蓄蕴藉。

16.这两首诗的五、六句以不同方式描写筝乐,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悠闲情绪”错,“端居正无绪”

说的是闲居时的百无聊赖。

16.【答案】张诗描写筝声的悠扬和低沉,直接描写弹筝的艺术表现力。常诗通过环

境的衬托、猿猴与鸿雁的哀鸣,从侧面描写筝乐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张诗“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悠扬”是说筝声悠扬,“思欲绝”传达出哀思

欲绝的情绪;“掩抑”是弹筝的指法,声音低沉,“态还生”表现筝乐传达的哀伤情

态,这两句直接正面描写弹筝的艺术表现力。

常诗“山高猿犹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