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PAGE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姓名:教学目标: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1.应会读字:庐瀑炉疑鹭含岭泊吴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鹭含3.易读错字:疑岭泊4.多音字:行(háng一行;xíng行人)泊(bó泊船、停泊;pō湖泊、血泊)5.应会写字:吴含窗炉岭鸣绝银烟泊流柳(1)写正确:易写错字窗银含柳(2)写美观:按书写规律分类指导吴含窗炉岭鸣绝银烟泊流柳①指导书写的字:鸣、吴、窗、含、岭、炉、烟【教学重点】②指导要点:1.注意“穴”字头写得宽扁一些,盖住下部的“囱”字,注意不要漏了“囱”起笔的一小撇。2.“炉”“烟”:字左窄右宽,火字旁的捺变为点。并和“庐山”的“庐”对比区分。3.“口”在左边高而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4.炉、岭、鸣、绝、银、烟、泊、流、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吴”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窗、含上面的宝盖和人字头,要宽大舒展,盖住下面的字。【教学重点】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庐山、瀑布、香炉、白鹭、翠柳、西岭、东吴(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两首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二、理解运用(一)了解词意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望、紫烟、遥看、川、挂、飞流直下、三千尺、西岭、含、千秋雪2.了解词意的方法:紫烟、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西岭、千秋雪——用想象图画法;望、遥看——表演法;含——查字典、想象诗的意境。)【教学难点】(二)重点问题: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对“含”字的理解。(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运用诗句。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上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2.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三、情感体验: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标注在目标后面。教学准备: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预习提纲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古诗,达到正确流利。(二)生字:识记本课生字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3.趣味识字:我的记字办法多。(可以在课本上标记)①庐②瀑③炉④疑⑤鹭⑥含⑦岭⑧泊⑨吴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能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能用其他办法(编儿歌、猜字谜)记住:(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生、紫烟、看、川、疑、飞流直下、三千尺、西岭、含、千秋雪、泊2.再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义,用“△”标画出来。(可以在课本上标记)(三)尝试背诵:两首古诗二、理解运用(一)整体感知1.《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代伟大诗人()和()。2.诗人写了哪里的景色?3.你喜欢读哪些诗句?(二)文本细读4.《望庐山瀑布》都写了哪些景物?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5.《绝句》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几种颜色?你能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出来吗?6.自主质疑:古诗里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三、迁移运用7.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上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8.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四、拓展延伸9.搜集积累李白、杜甫的古诗句。(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学生:(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二)其它准备:(学生搜集整理自己背过的古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二、成果展示、精讲点拨。(一)日积月累1.指名读两首古诗。【课件】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读音。2.会读字:庐瀑炉疑鹭含岭泊吴【课件】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师适时总结补充:“瀑”最下边不是水;“疑”左上方是“匕”,不是“厶”,右边数笔画;我喜欢质疑,老师夸我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岭”三声,还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3.读词语。老师给生字条里的生字宝宝找了个小伙伴,一起来认识他们。【课件】瀑布庐山香炉怀疑白鹭西岭停泊东吴4.写字。应会写字:吴、含、窗、炉、岭、鸣、绝、银、烟、泊、流、柳(1)写正确,易写错字:窗银含岭【课件】“银”字两个竖提,“艮”中的竖提略微向下。“窗”上边是穴字头,注意不要忘了“囱”上的一小撇,还有里面最后一笔写成点,露头。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2)写美观①指导书写的字:鸣、吴、窗、含、岭、炉、烟②指导要点:“口”在左边高而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炉、岭、鸣、绝、银、烟、泊、流、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吴”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窗、含上面的宝盖和人字头,要宽大舒展,盖住下面的字。5.再次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绝句》,做到正确流利。(二)理解运用一、学习《望庐山瀑布》。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课件】他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瀑布【课件,图片三张】1.你读懂了什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课件】重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课件,三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课件】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指导理解:“飞”:飞快。“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疑”字的意思?(好似、可能是、如同、就像是。)师总结引导: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2.探究: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1)使学生理解到: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2)引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课件】(3)总结: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课件】3.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主要从作者的用词上引导:比如:为什么用“疑”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课件】(1)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2)师总结诗中描绘的情景: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3)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4)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课件】二、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1.自己读几遍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课件】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3.汇报学习情况。(1)说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课件】教师随时点评、激励,引导学生评价同学的描述怎样?重点:“含”的本义是什么(包含)(2)读的方式……引导: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3)诗人在哪儿呢?干什么呢?学生借助画面中作者的位置理解“窗含”的意思。(诗人透过窗子看到远处西岭的积雪。)【课件】(4)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课件】黄、翠、白、青千秋雪、万里船【课件】(5)这首诗出现了几个数量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实指、虚指4.总结: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虚实结合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课件】5.看着图画,练习背诵。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指名、全班齐背。)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上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2)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2.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两首,背诵展示给大家!四、限时检测。(限时闭卷)板书设计:17.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唐李白唐杜甫夸张想象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虚实结合庐山瀑布雄奇壮丽喜悦的心情学情分析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的大意即可。教学效果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1.自学时间充分。学生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小组内交流,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2.质疑环节落实。质疑环节落实。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教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诗。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王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我们召开一个赛诗会”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材分析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数天后,师生共同举办一个“李杜”诗歌朗诵会,那将是十分美好的享受。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限时检测题学校:班级:姓名:一、读句子,填空。 1.我们来到江西的庐山,远远望去,山峰就像一个香lú(),一条瀑布飞liú()直下就像天上的yín()河挂在两山之间。2.读着杜甫的《jué()句》,忽然我听到两只黄鹂在liǔ()树间míng()叫,高高的蓝天上,一行白鹭飞着。透过chuāng()户看得见西lǐng()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bó()着即将驶往东wú()的船。二、我会填1.,疑是银河落九天。2.窗含,。三、课文理解填空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写的,被后世尊称为“______”;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时写的。我知道()也是他写的。2、《绝句》是()朝诗人()写的,被后世尊称为“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写到的颜色有()、()、()、()。我还知道()也是他写的。古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古诗教学得好,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多大文化的体味与快感,但是处理起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古诗教学“五步法”——:①课前查询知诗人。②介绍背景解诗题。③质疑讨论明诗意。④想像诵读悟诗情。⑤迁移应用背诗文。许多老师都了然于胸,但是操作起来,并不是很轻松,特别是第四步悟诗情入诗境,总觉得怎么做都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步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当中去。因此,最后落得个读古诗认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的内容说一说,再背一背,默一默了事。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许多问题的:一是没有关注到学情。现在的孩子,在小学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唐诗,唐诗中的名篇总有部分是耳熟能详的,加上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背诵《小学生经典诵读》这一套书,所以入选我们课文的诗歌90%学生已经提前背诵过的。那么朗读、背诵这一关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需要我们老师去思考。二是没有关注到诗的文化内蕴。学古诗与学现代文相同的是,利用教材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古诗为何历经千余年仍然令人传诵难忘呢?这与古诗的语言精练、画面丰富,用词准确、内涵博大、意境深远,读时朗朗上口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能通过一首首古诗让学生逐渐步入古诗的大门,窥取个中的奥秘,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呢?一是要充分了解学情。细到什么程度,学生有多少人多读会背这首诗,有多少人已经能认读诗中的每一个生字。这样,课前的检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或者是似懂非懂的,或者是学生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的知识内容方法。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应该把重点放在“庐”与“炉”两个生字上,这两个生字如果不能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来历与不同,学生是很容易混淆的。教学时,我可以让学生看“草庐”的图片,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庐”就是古代简易的房子,可能是贫困人或隐士居住的,也可能是供过路人休憩的。“广”就是为大家遮风挡雨。这样学生从图从来历从字形上对“庐”字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再教“炉”字就相对简单许多,诗歌中有“香炉”一词,问他“香炉”是怎样的?再问“炉”为什么是“火字旁”,尔后进行扩词,这样学生能从字形字义上较好地区分这两个音近字。二是带领学生评析诗歌。IEA阅读测试时把阅读能力分成四个层面:第一层,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第二层,直接推论;第三层,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第四层,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的要点。我们的阅读教学很多时候更多是关注学生一、二层面的能力,很少关注三、四层面的,导致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评析文章内容、写法、人物特征等等,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比如,我在教授时,当学生已经了解了诗意,会背诵的情况下,我问:“再请细细读这两首诗,你觉得哪里写得特别好?为什么?”学生的发言是能给你意外的收获的。他们谈到许多——《望庐山瀑布》:有的说“挂”字用得好,让人觉得庐山瀑布像画一样美;有的说“飞流”用得好,让人感觉到瀑布水流速度非常快;有的说“直下”用得好,让人觉得山势陡;有的说“银河落九天”比得好,让人了解到瀑布高得望不到顶;也有人说“疑”字用得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绝句》:有的说颜色很美,因为诗歌里写到了四种颜色,黄、翠、白、青,觉得很淡雅;有的说声音很动听,一个“鸣”字让人觉得鸟在唱歌;有的说“飞”字给人动态美,“泊”字给人静态美。当然这一切都在我的预设中,因此,在学生理解诗歌时,我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而王翔的“行”字美,因为“群”鹭是乱的,而“行”是整齐的,这点我备课时确实没有想到,当时真的很激动,可见我们的学生,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时间,设置足够的自由度,他们是能够学好的。“鱼缸效应”说当鱼放在小鱼缸太久了,他的身体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长了,哪怕后来你再将他放回大海,他的体形也不再长。即过度的框架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空间。无论是家长与老师都应给孩子一个宽松、轻松、和谐的环境,多引导,多让孩子去选择去发展,这样孩子将来的路会更宽更广。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分类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具体操作如下:1.指名读两首古诗。【课件】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读音。2.会读字:庐瀑炉疑鹭含岭泊吴【课件】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师适时总结补充:“瀑”最下边不是水;“疑”左上方是“匕”,不是“厶”,右边数笔画;我喜欢质疑,老师夸我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岭”三声,还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3.读词语。老师给生字条里的生字宝宝找了个小伙伴,一起来认识他们。【课件】瀑布庐山香炉怀疑白鹭西岭停泊东吴4.写字。应会写字:吴、含、窗、炉、岭、鸣、绝、银、烟、泊、流、柳(1)写正确,易写错字:窗银含岭【课件】“银”字两个竖提,“艮”中的竖提略微向下。“窗”上边是穴字头,注意不要忘了“囱”上的一小撇,还有里面最后一笔写成点,露头。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2)写美观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危重症患者评估与护理试题
-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竞赛
- 二手房交易居间合同示例
- 2025授权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样本
- 品牌代理合同
- 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租房合同协议范本3
- 2025服装加工定制合同范本
- 2025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知识点抵押
- 《天泽项目营销总纲》课件
- 202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内外科基础护理试题及答案
- 慢性病管理的重要试题及答案
- 销售差价提成管理制度
-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课件-2
- 2025-2030中国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陕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央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