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纺织品技术标准_第1页
汽车纺织品技术标准_第2页
汽车纺织品技术标准_第3页
汽车纺织品技术标准_第4页
汽车纺织品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围

汽车内饰纺织品材料技术标准运输与贮存。/靠垫、头枕、扶手、装饰性衬板、里衬等装饰用的各类机织织物、针织织物和非织造布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等。标准性引用文件〔单〕适用于本文件。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局部: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局部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4802.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局部:改型马丁代尔法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局部:胀破强度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8427纺织品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灯GB/T13773.1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第1局部: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21196.2纺织品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局部:试样破损的测定FZ/T01085热熔粘合衬布剥离强力测试方法要求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率为±1.5%。路。织物花纹清楚,起绒织物应绒毛饱满,质地厚实无露底。同一批材料色差不低于4理化性能理化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试验方法外观质量一般承受灯光检验,用40W青光或白光日光灯两支,上面加灯罩,灯罩与检验中心垂直距离为80cm±5cm,或在D65光源下。〔或右〕上角,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视平摊产品的外表,目视距离为35cm以上。色差、色花用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进展评定,规格尺寸偏差率承受相应的量具测量,准确到1mm。理化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按GB/T3923.1进展。胀破强力试验方法按GB/T7742.1进展,试验面积为50cm2。剥离强力试验方法按FZ/T01085进展。耐磨性试验方法按GB/T21196.2进展。起毛起球试验方法按GB/T4802.2进展,摩擦次数为2023次。接缝强力试验方法按GB/T13773.1的方法从成品中实行试样进展测试,经〔纵〕纬〔横〕向应各测试5个样,且全部符合要求。耐干摩擦色牢度GB/T3920进展。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3922进展,测试耐酸碱汗渍。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8427进展,仪器承受水冷式氙弧灯,其中:暗处标准温度 〔100±3〕℃试验箱温度 〔65±3〕℃相对湿度 〔20±10〕℃辐射强度 〔波长420nm〕1.1W/m2滤过系统 硼硅酸盐/碱石灰终点以辐射能量为根底,曝晒终点的总辐射能量为300kJ/m2。用变色用灰色样卡进展等级评定。气味试验方法按附录A进展。阻燃性能试验方法按GB8410进展。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试验方法按GB/T17592进展。甲醛试验方法按GB/T2912.1进展,试样取2g,准确到10mg。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试验方法按附录B进展。色牢度评级按GB250、GB251评定。检验规章检验分类成品检验一般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工程按3.1条规定。型式检验工程按3.1和3.2条规定。抽样数量10匹〔件〕时抽3匹〔件〕,总数量在10匹〔件〕及以下时抽取2匹〔件〕。性能试验按同品种交货批原料随机抽取2.5m2件。每个色号抽取0.5m全幅,半成品及成品抽取1件。外观质量判定外观质量应符合本局部3.1条要求,假设其中任两条及以上不符合时,则推断外观质量不合格。理化性能判定理化性能符合表11中任一项时,允许对不合格项加倍抽样进展复检,假设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性能不合格。合格批判定品合格。标志与包装每件产品应附有检验合格证,并具有以下标志:制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注册商标;产品规格;执行标准编号;合格证;产品品号、包号;出厂日期。保证其品质不受影响,用塑料薄膜或编织布作外包装。运输与贮存产品运输应防潮、防火、防污染,运输时要轻装。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枯燥、清洁的仓库内,并实行防蛀、防霉措施。范围

附录A〕气味测试方法本附录适用于各类汽车内饰材料用纺织品。原理1L闻容器中的气味浓度大小。仪器材料〔40±2〕℃。:1L,在60℃加热无味。试验环境试验应在气味自由散发的环境中操作,调整的空间应尽可能抱负。试验人员气味试验人员必需具备以下根底条件和力量:b.试验室内的检验员之间及检验员本人要有全都的和正常的敏感性。c.检验员要具有从事感官分析的兴趣,认真细心。d.检验员个人卫生条件较好,无明显个人气味。e.检验员具有所检验产品的专业学问并对所检验的产品无偏见。f.检验员具有肯定感官分析理论学问和方法学学问。取样和样品的制备取样125mm×100mm。空气调整即可。操作步骤〔包括盖子〕,先用热水冲洗,用适量的试验室清洁剂进展清洗,在用冷水冲洗、枯燥,以保持干净。密闭甁中,盖上盖子。对湿态测试,将试样和50mL三级水一起放在密闭甁中,盖上盖子。用一个空密闭甁做空白比照甁。的烘箱中〔24±1〕h。从烘箱中取出空白比照甁,第一个试验员把头贴近空白比照甁〔距离约15cm〕,并移去盖子,然后用手煽动,引导空气测试甁中到鼻子处渐渐吸入。5s。依据第A.8章的等级,记录下适宜的级别。试验应在保持气味不受污染的自由环境中进展。重复B.7.3步骤对湿态试样进展测试。等级试验报告a.样品来源及描述;b.承受标准的方法和设备;c.试验结果;d.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e.试验日期。范围

附录B〔标准性附录〕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碳含量的测定方法。用于单种有机化合物的散发测定。原理测器(GC/FID〕进展测定,以碳总量计。试剂和标准溶液丙酮(色谱纯)。正丁醇(色谱纯)。仪器与设备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自动顶空进样装臵。微量进样器:10mL。分析步骤样品的制备从待测材料中取出试样。将试样剪碎成质量大于10mg小于25mg的小块。将这些小块放在带有二氯化钙(CaCl2)的枯燥器中预枯燥至少24h。2g,准确到0.001g,放入20mL顶空瓶,将带聚四氟乙烯层的密封片装入小瓶的瓶盖中,并确保其气密性。器条件以下参数已被证明对测试是适宜的。顶空进样器的参数温度a〕加热炉:120℃。b〕定量管:150℃。c〕转移管:180℃。时间,自动计时,但被作为参数输入d〕压力上升:持续19秒。e〕气体压出:持续16秒。f〕进样:持续5秒。压力载气:1.25bar=18.1psi。:1.60bar=23.2psi。气相色谱的参数i〕色谱柱:TR-1MS30m×0.25mm×0.25μm或相当;j〕程序升温:50℃〔3min〕12℃/min200℃(4min);k〕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约:1:20。载气流量:2.0ml/min。标准曲线标准溶液配制),用正丁醇0.5g/L,1g/L,5g/L,10g/L,25g/L和50g/L7种标准溶液。将7种浓度的溶液各分别装入6个小瓶中,小瓶体积为1.5ml42个溶液密封保存。标准曲线的绘制1)拔出针头,抽取2μL±0.02μL的标准溶液。2〕用一张干净滤纸擦净针头外表。将标准溶液射入顶空瓶中。3〕马上用瓶盖和台式压盖机将瓶封住,并检验其气密性。4〕按浓3个小瓶。依据B.5.2的仪器条件进展测试。5)气相色谱图中一个尖端(称为峰)的消灭表示认出一种物质。积分仪或计算时机“丙酮峰”的面积。6〕绘制峰面积—标准溶液浓度关系图,计算出标准曲线的斜率K(G)。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必需大于0.995。结果计算计算总挥发性有机物总碳含量:式中:E —试样中的有机化合物总碳含量,单位:μgC/g;GAi—样液的总峰面积;Ao—空白样的峰面积;K(G)—标准曲线的斜率值;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存至小数点后2位。注1:峰值高度应大于基线噪声值的3倍。注2:峰值面积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