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2、通过比较、讨论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演示观察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标解读解读课标朗读课标明确目标。导入新课1.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并设问。2.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自主完成题目,并明确概念澄清概念夯实基础1.出示“自主完成”活动题。2.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3.演示动画,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规律并总结方法。1.完成“自主完成”活动题,之后交流答案。2.观点动画,建立空间概念。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读懂图,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动态课件,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课件演示让学生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基础运用出示“基础运用”活动题1.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2.引导并观察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2.线路选择:(确定公路、铁路线、人工河流、引水线路等)(1).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该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
(2).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引导并观察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
1.小组合作完成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2.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
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上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在图示海湾建港。根据图中信息思考:在建港方案中:A、B、C、D四地哪一地点最适合建设海港?说明理由。1.小组合作完成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2.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结合现实,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课堂检测课堂锤炼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9mB.99mC.199mD.259m2)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A.150mB.99mC.210mD.249m3)判断图中ab段的河流流向独立完成之后进行交流检测课堂效果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设计了四组活动题目,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巩固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规范思路和表述,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规律,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同时在课堂进行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组内、在班级前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学生课前活动设计:学生通过课前案(附件1),回顾了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基本地形部位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等基础知识。二、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上设计了“基础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组活动(附件2)。其中“基础运用”设计了“水库的选址”和“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两组活动题目,试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设计了“道路的选线”和“港口的选址”两组活动题目,难度稍大,目的是通过探讨,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并理解课标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涵。三、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基础运用”和”综合运用”以及”课堂锤炼”环节,积极思考、积极讨论、发言,不断整理思路、规范表述并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四、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课堂中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形式有教师奖励与表扬、学生的展示和评价(包括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学生的练习和测试(附件3)附件1:课前案一、基础梳理自主完成1、海拔与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为米,乙地的海拔为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米;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相等同图等距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等高距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处除外)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等高线稀疏,坡度;凸低为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凸高为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为3.地形基本部位的判读写出图中地形部位名称:A;B;C;D;E;4.等高线的判读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附件2.探究活动一、基础运用1.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2.线路选择:(确定公路、铁路线、人工河流、引水线路等)(1).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该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
(2).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二、综合运用上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在图示海湾建港。根据图中信息思考:在建港方案中:A、B、C、D四地哪一地点最适合建设海港?说明理由。附件3课堂锤炼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9mB.99mC.199mD.259m2)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A.150mB.99mC.210mD.249m3)判断图中ab段的河流流向学情分析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野外活动的经验,很难形成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地貌的概念。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的确很难。更何况要具体应用,难度更高。因此应用动画演示、彩色地图、立体地图等形式突破难点。效果分析这节课是复习课,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从课堂的过程来看,课堂结构比较完整,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充分,活动形式比较多样,学生发言和展示机会较多,师生交流自然流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得体。教学中的探究问题的设计贴近实际,比较鲜活,问题的难度除了个别题目难度较大外,其它都比较适中,并且具有层次性,比较符合学情。一、诵读课标,目标明确。课程伊始,教师就引导学生诵读课标,并分析课标,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探究活动紧密联系实际,鲜活生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幅照片和一组简单的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以此为基础,紧跟着呈现出“基础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组探究活动题目,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人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三、注重合作,分层次教学。教师在探究活动设计时,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自主学习”到“综合运用”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全面,做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思维和方法。课堂上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合作的时间,同时学生通过发言、交流和上讲台讲解等途径充分表现自我,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增强了自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显著。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是初中地理中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比较抽象,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又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它体现了三个要求——“识别”、“判读”、“估算”。其中“识别”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课程标准中只列出了山峰、山脊、山谷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如鞍部、陡崖等也应当作为教学要求。“判读”要求学生能简单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这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估算”首先要求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读出或估算出某地海拔,并能根据读出的海拔高度进行简单的计算——即相对高度。在材料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材重视图像的运用,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用图上的优势,图像较多,而且均为彩图,直观性和可读性强。另外,教材中许多难点和重点通过“活动”的形式体现,提倡探索式学习。评测练习【提升训练】1、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B.②处为山脊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树木张势好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A.山谷B.山顶C.陡崖D.鞍部3.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A.750米B.600米C.150米D.1350米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4.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5.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A.高原B.山地C.盆地D.鞍部6.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A.平原B.丘陵C.山地D.高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7~9题。7.ab段河流流向是()A.由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8.一般不能选择①处作为野外宿营地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9.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甲 B.乙 C.丙 D.丁10.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原因。(5)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11.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有关的问题(1)图中南部的河流总体流向是_________,北部的河流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_。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该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课后反思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诵读课程标准,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通过一组“自主完成”的活动题,回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其次,通过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明确基本部位的具体形态,建立空间概念。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综合物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届高三数学“8+3+3”小题期末专项练(10)复数与平面向量(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 2025赠与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租赁合同终止的方法
- 2025年农科院作物学笔试题
- 2025年牙科综合治疗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高、低能校正磁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金融担保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碳纤维预浸布项目合作计划书
- GB/T 18050-2000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
- GB 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 FZ/T 24011-2019羊绒机织围巾、披肩
- 金螳螂企业管理课件
- 炊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 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课件3-成就动机
- 离合器-汽车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完整版PPT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级配碎石旁站监理记录表.模板
- 国电南自PSL 641U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V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