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赏析_第1页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赏析_第2页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赏析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赏析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陈与义

这首诗是陈与义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在岳阳(今属湖南)度除夕时所作。自从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攻宋,次年,陷汴京,俘徽、钦二宗北去。这时中原大乱,形势危急。陈与义于靖康元年自陈留(这时他正监陈留酒务)避兵南下,经舞阳、南阳、叶县,又经方城(以上诸地均在今河南境内),至光化(今属湖北),又入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建炎二年正月,自邓州往房州(州治在今湖北房县),又至均阳(今湖北均县),度石城(今湖北钟祥),至岳阳(以上据胡穉《简斋先生年谱》)。在这三年之中,陈与义饱经兵乱流离之苦,所以在除夕时作此诗抒怀。

头两句写除夕所闻,城中通宵放爆竹(古人于正月元旦爆竹于庭,以避山臊,以真竹著火爆之。后人卷纸为之,谓之爆仗,见《武林旧事》),已经到残更了,而城外北风吹动江水,涛声澎湃,似有抑愤不平之意。"吹'字读去声。古时音乐之用竽笙箫管者谓之"吹',后来引申为声响之意。"朔'是北方。"朔吹'即是指北风吹动的声响。"翻'字用得很生动。中间两联是抒怀。陈与义这时才三十九岁,并不算老,但是揽镜一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两年多来避兵转徙,艰苦备尝;唯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都是用含蓄之法。"鬓毛随节换'、"灯火向人明',本是平常的诗句,但是加上"多事'与"尽情',就把人的感受注入无知的"鬓毛'与"灯火',显得意思深而句法活了。第五六两句是说,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差足自慰,但是转念一想,"流转殊方',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可惊叹。"聊'字与"又'字互相呼应,表现出忧喜交错之情。末两句换笔换意,宕开去说,预想明天元旦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的来临,寄托对于明年国势好转的期望。前六句情致凄怆,结处转出前景之有望,能有远韵远神。纪昀称赞这首诗是"气机生动,语亦清老,结有神致'(纪评《瀛奎律髓》)。

这首诗不用华丽辞藻,也无典故,平淡自然,清空如话,但是读起来还是觉得韵味醇厚。陈与义作诗是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追杜甫的。杜甫的七律诗,风格多样,其中即有清空如话的一种,黄、陈也擅长此体。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