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_第1页
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_第2页
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

古诗《刘因·悯旱》原文赏析

农父看云泪亦干,灵湫谁信欲生烟。万金良药汗犹出,一寸丹心天可旋。未便无食思乐土,不禁忧国愿丰年。为占河汉中宵起,独对残灯理断编。

这首七律写大旱不雨的严重灾情,表现了诗人悲悯民瘼,彻夜不眠的忧虑、焦灼之情。

首联写大旱之下农民的痛苦。“农父看云泪亦干”,描绘出农民翘首仰望天空云气,殷切盼望天降甘霖以活禾稼的焦急情状和望眼欲穿、眼枯泪干的生动形象。透过这一雨未降而泪流干的外部动作的对比,自不难想见农夫那焦灼祈祷到痛哭绝望的内心波澜。“灵湫”,意谓藏有神灵异物、终年不涸的深潭。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云:“南有龙兮在山湫”,即其例。这句写诗人和农夫都痛感旱情严重的沉重心情;谁能相信由神灵异物破山而成的深潭如今也干涸发裂,将冒青烟呢?但言灵湫生烟,则沟渠早涸,田亩干裂,庄稼枯死之状,千家万户嗷嗷待哺之情,自不待言而可想见了。写“灵湫”,可谓抓住典型事物,有举一反三,包前孕后之效。

颔联写诗人闷热流汗、虔诚乞雨之情。“万金良药”,典出《汉书·灌夫传》:“夫身中大创十余处,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此句意谓即使服下价值万金的昂贵良药,也止不住汗流浃背,用反衬法来形容暑气薰蒸之烈、大汗淋漓之苦。下句“一片丹心天可旋”,言寸心虽小,但我以一片赤诚之心哀哀乞雨,冀能感天动地,旋乾转坤,以早降甘霖,活我生灵。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有“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此反用其意。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天地之气,无感不应”,故应“因变而克自修省”(《元史·五行志》),以求转灾呈祥,当然这只是诗人的主观良好愿望,但其中希望人力回天的思想,亦足可取。

颈联写大旱中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思:虽然不便因天灾缺粮就想到安乐之地,但值此久旱不雨,田园焦土,饥民成群,饿殍遍野之时,怎能不令人忧国忧民,情不自禁地希望有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呢!“思乐土”,隐含出仕谋生或逃荒外地之意,这对于热爱故乡、不愿仕进、主张安贫乐道的诗人来说,当然是不情愿的,故曰“未便”;而忧国忧民,却是儒家提倡的兼济精神,刘因推崇理学,当然希望国泰民安,故曰“不禁”。

尾联写诗人中宵观天,考察灾祥的生动细节。“占(zhan)河汉”:意谓视银河天象以测气象。《易·系辞》:“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故古人常根据日月之食、五星凌犯及星变之异等天象以测水旱风雹等灾情。“中宵”即半夜。说明诗人为灾情严重而忧心如焚,半夜不寐,起来观星河天象以测灾祥。或许,诗人真恨不能引银河之水以洒人间哩。“独对残灯理断编”中的“理”,作温习解。《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残编”,原意是残缺不全的书籍,这里当指史书中《天文志》、《五行志》之类的书。诗人观察天象之后,又独对残灯翻检对照史书中有关灾祥的记载,以便考察判断眼下灾情的发展变化。为“占”而“起”,独“对”而“理”,四个动词一气贯穿,一个彻夜不寐、胸怀民胞物与之情的诗人自我形象,至此呼之欲出。

此诗没有纯粹写景之句,以叙事起,以叙事结,但能精选典型片断和生动细节,如农夫之泪,灵湫之烟,占天中宵起,对灯理残编。章法上由农父而自己,从白昼到中宵,因而既有叙事的完整性,又富于生动的画面感。中间两联抒情,对仗工稳,感情深沉凝重,而气象博大健朗。前人评刘因:“古、选不减陶、柳,其歌行、律诗直溯盛唐。其为文章……皆正大光明”(《林泉随笔》),读这首律诗,确有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