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1页
《感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2页
《感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3页
《感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4页
《感染病学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的要素I:感染因子病原体(Pathogens)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microorganisms)微生物(Microorganisms)微生物与寄生虫(Microorganisms¶sites)寄生物(Parasites)感染因子(Infectiousagents)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的要素Ⅱ:感染对象人体动物超寄生(Hyperparasites)

宿主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的要素Ⅲ:

感染因子与宿主的相互关系Ⅰ入侵组织?内环境破坏?病理生理变化?免疫应答?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的要素Ⅲ:

感染因子与宿主的相互关系Ⅱ共生(Symbiosis)

互利共生(Mutualism) 共栖(Commensalism)

寄生(Parasites)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的定义

感染因子(寄生物)在宿主体内的寄生和繁殖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疥疮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朊毒体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肉毒中毒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的定义以一个或多个感染因子所致感染为始动因子,继以多因素包括病原体、宿主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参与构成疾病三类感染病

直接因果关系者(如细菌性痢疾)

间接因果关系者(如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

直接加间接因果关系者(如丙肝及乙肝)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与传染病的不同含义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ContagiousDiseases)是由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播散的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应归类于感染性疾病。

感染病(InfectiousDisease)不仅包含了我国的法定传染病,而且涵盖了那些平时不能找出明确传染源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低下人群所引起的感染。因此感染病学包括了任何一种病原体所发生的感染,涉及到医院临床各个科室。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过程的表现表现隐性感染显性感染一过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时间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传染源:受染人与动物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人群易感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基本条件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病原体、粘附、入侵、扩散、生成毒力因子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遗传的改变传染病发病机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期) 受凉感冒为何常无潜伏期?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皮疹、毒血症状、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

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是急性传染病共有的一个主要症状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浪热;消耗热

热程:长期发热2周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皮疹

皮疹种类: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

皮疹出现时间、出现顺序及分布部位:

水痘在发热第1日出疹,猩红热在发热第2日出疹,天花在发热第3日出疹,麻疹在发热第4日出疹,斑疹伤寒在发热第5日出疹,伤寒在发热第6日出疹。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红斑脓疱丘疹瘀点与瘀斑风团

斑丘疹

斑疹与丘疹疱疹与结痂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传染病的诊断

临床资料:实验诊断:-一般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查,机体免疫功能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杂交、PCR方法-其他检查:穿刺引流、活组织病理检查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一般治疗特异治疗对症治疗传染病的治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年代内容

1346黑死病(鼠疫)开始在欧洲蔓延1492Columbus启动欧美接触,从而开始了两个大陆间感染病的相互传播1530Fracastoro揭示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的序幕:梅毒的起因—性的密切接触传播“种子”1627含奎宁的金鸡纳树皮被引进到欧洲以治疗疟疾

1683Leeuwenhoek使用显微镜从牙垢观察到细菌,提出了“传染病具有微生物病原体”的理论1796Edward发展出疫苗技术,最初用于预防天花1848

Semmelweis发展出灭菌方法1854Snow发现了霍乱传播与饮用水供应之间的关系表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一)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年代内容1860Pasteur总结感染病为“细菌”(“germ”)有机物所致1876Koch证明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发现炭疽系由细菌所致1880Pasteur发展出鸡霍乱减毒方法

1881-1885Pasteur研制出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Laveran在疟疾病人红细胞中发现了疟原虫,并显示出 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复制Behring和Kitasato发现并开始使用白喉抗毒素血清1891Ehrlich提出抗体与免疫有关1892Ivanowski在寻找烟草镶嵌病时发现特小病原体(病毒)Maritnus发现了能通过细菌阻留滤器的微小感染因子表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二)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1905Schaudinn发现了梅毒密螺旋体(pallidum)1911Rous报道了癌症的病毒学病因(Rous肉瘤病毒)1918--“西班牙”流感(“Spanishflu”)导致2500万人死亡19191928Griffith在肺炎球菌中发现遗传转化现象

1929Fleming报道在霉菌中发现了青霉素1935Domagk合成抗代谢药偶氮磺胺

1937Ruska使用电镜获得第一张病毒照片

1941Waksman提出“抗生素”(“antibiotics”)一词

1943Waksman在土壤真菌中发现了链霉素

表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三)年代内容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年代内容

1944Avery、MacLeod及McCarty在肺炎球菌转化中鉴定DNA为遗传活性物质

1945Dubos命名“细菌细胞”(“TheBacterialCell”)

1946Tatum发现细菌的“性”接合(“sexualconjugation”)1948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联合国成立

1950Salk和Sabin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

1952Dulbecco发现一种单病毒颗粒能引起鼠疫Wastson和Crick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50‘末Burnet明确提出免疫应答的克隆选择

1960Kornberg在无细菌提取物中显示了DNA合成Jacob和Monod报道酶的遗传控制及病毒合成研究工作表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四)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年代内容1970Temin和Baltimore分别发现某些RNA病毒可使用从RNA到DNA的反转录作为其部分复制周期1975Asilomar会议制订整套有关以微生物进行重组DNA实验可能含有的生物有害物质标准

1979WHO有关根除天花计划顺利完成,从而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1981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率先鉴定AIDS为一种新感染病1982Prusiner发现朊毒体(prion)

1983Montagnier和Gallo宣布发现AIDS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表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五)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年代内容1984Marshall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分离株中包含一种细菌,以后被称为幽门螺杆菌(HP),从而揭示了以病原体为基础的溃疡新病因1985Gallo、Bolognesi及Broder等表明叠氮胸苷(AZT)能在体外抑制HIV作用

1988Mullis报道将多聚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单一DNA分子的原理1996发现牛海绵状脑炎即“疯牛病”(“madcowdisease”)和人类疾病综合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对英国牛的大规模控制纽约发生鸟和蚊传播的西尼罗河脑炎(WestNileencephalo- pathy)的爆发2000抗生素耐药病原体正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蔓延表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六)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明显降低,传统传染病逐渐减少部分传染病“回潮”:霍乱、伤寒、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少数传染病呈增加趋势:梅毒、淋病等STD发现较多新传染病:艾滋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军团病、螺杆病菌感染、弯曲菌感染、Lyme病、猫抓病、疯牛病….现代感染病的特点: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由于儿童预防接种,部分传染病发病年龄上移非传染性感染病相对增多医院感染问题突出感染病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感染病确诊率增高细菌对抗生素及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现代感染病的特点(续):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学科发展:适当扩大业务范围将传染病科/学改成感染病科/学感染病和传染病的专科基础一致感染病和传染病之间实无绝然界限与国际学科接轨更名有利于增加学科完整性更名有利于消除社会公众的偏见与误解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学科发展:健全预防工作体系I发现快速检测-病例报告-网络联系控制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防治预防花费-效果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学科发展:健全预防工作体系II最有效控制感染病爆发的手段前沿通讯技术(cutting-edge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网络(Internet):用于全球新发疾病的快速报告

(osi.oracle:8080/promed/promed.home)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宏观与微观过去:微观现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基因结构与进化发病机理与免疫反应群体生物学病因学医疗保健干预对病原的影响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感染因子在NID中的作用感染因子在“非感染病(NID)”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单纯疱疹病毒和博氏疏螺旋体-面神经麻痹-大肠杆菌O157:H7-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巨细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冠心病所有的疾病都是感染病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耐药菌膜菌膜(bacterialbiofilm) 细菌在不利于其生长环境下产生藻酸盐多糖使细菌相互粘连形成膜状物附着于病灶的表面或导管内菌膜病(biofilmdiseases) 菌膜释放浮游菌→慢性感染急性发作(顽固性、难治性感染) 藻酸盐导致变态免疫性疾病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未明病原体关键方法分子生物学与培养方法主要措施广谱PCR(broad-rangePCR)代表性差式分析(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analysis)表达库筛选(expressionlibraryscreening)宿主基因表达模式(hostgeneexpressionprofiling)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

未明病原体的鉴定体系找到病原体特异性的核酸片段通过随机引物向两端延伸、探针杂交找出病原体的某个或某些基因把所得到的序列与现有的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该病原体与哪些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同源性最大确认新的病原体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病毒17种1973年以来发现的新病原体细菌11种寄生虫6种国外发现32种国内发现2种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宿主遗传学的研究当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微生物的致病性上有关宿主体内平衡生理学研究相对滞后宿主可能更为重要:宿主和寄生物的相互适应的压力主要在寄生物而不是宿主造成以寄生物而不是宿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寄生物变化相对较快-对寄生物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与热点:宿主遗传学的研究血红蛋白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可能是机体抵抗疟疾的结果异合血红蛋白病(镰状细胞病)对非洲间日疟具有保护作用免疫学不能圆满解释感染病发病机理有关宿主的研究转向遗传学已开始AIDS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与热点:感染实验模型

目前的模型大多数以人为的动物传染病为基础,即寄生物从传统宿主转移到另一种系大多数模型以鼠为对象以其模拟人类疾病无疑是荒唐的,它与日常人类疾病无甚关联天然的动物感染病转归与人类感染病大不相同少数引起严重疾病或死亡:由于缺乏原先与新宿主的共进化发展,失去正常的限制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感染病研究前沿与热点:感染实验模型应能保持长期持续感染寄生物只显示那些能刺激宿主发生免疫应答的抗原表位这种免疫应答呈中等度,而不致清除原发感染寄生物应能抑制同一种系和不同种系的其他菌株感染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不稳定性的两种因素:生态和进化

全球人口从1900年的16亿增长到现在的60亿居住拥挤、常规远距离旅行:人—人传染“地球村”现象:不同种族、文化、免疫性、遗传诱因及病原体重新分布和混合森林毁坏:动物—人的传染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人类与微生物:对付病原体的最佳长期策略

驯养宿主(domesticatingthehost)发现并借鉴其他种系对抗感染的方法摒弃那种对待微生物的狂躁观点:“我们好,它们坏。”(“Wegood,theyevil”)宿主及其寄生物:基因组相互共轭嵌合

(chimera)

的超有机体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人类与微生物:共生进化学说

需氧菌侵入厌氧性生物,构成共生关系并演变为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产生氧化的动力其他细菌采取相似途径进入植物细胞,发展为叶绿体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人类与微生物:斗争的结果微生物与人体斗争的结果微生物战胜宿主:微生物和宿主的终结宿主战胜微生物:微生物常为一时的压抑而非彻底消灭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人类与微生物:最适关系

短时间内被感染的宿主处于亚稳态平衡这种平衡可致有益或有害的转归宿主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可致自身免疫损害微生物的过分积极可导致自我毁灭高毒力变异株可占领并杀死宿主,但同时埋葬了自己多数成功的寄生物走的是中间道路:见好就收,与宿主和平共处

最适当的关系:共生关系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人类与微生物:生态学说的利用I寻找微生物相互依赖的交叉保护因子螺杆菌可分泌能抑制其他肠道感染抗菌多肽HIV及其相关病毒的包膜可生成抗微生物物质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23点57分人类与微生物:生态学说的利用II10年中大量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已被分析清楚无数基因的功能性分析已成为新治疗目标的处女地宿主和寄生物间致病通路(pathogenicpathways)的研究可发展出对多种感染病的应答方法疫苗、抗生素及免疫调节物质系借助于基因组资料而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