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区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区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区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区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区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区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A.种植业收益降低 B.当地的产业升级C.城镇建设用地 D.全球气候变暖18.豫南地区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说,出现“白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提高专业化水平C.恢复土壤的肥力 D.提高机械化水平19.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②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④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17.A

18.C

19.B17.A.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最主要因素。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A正确。B.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与当地产业升级无关,B错误;C.如果此地区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应全年都不耕种,而不是变为一熟田,C错误;D.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变长,更适宜一年两熟,D错误;故选A18.A.题干强调“白地”对农业生产的好处,而增加生物多样性不是对农业生产的好处,A错误;B.“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与提高专业化水平无关,B错误;C.“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土地被弃耕后,得到休养生息,能够有效恢复土壤的肥力,C正确;D.“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不能提高机械化水平,D错误;故选C19.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可以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对农民种粮形成激励,能有效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①正确;②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豫南地区不适宜发展基塘生产,②错误;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找到高收益的种植项目,从而激发农民种植热情,③正确;④“白地”的出现主要是人为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无关,④错。综上所述,B①③正确。故选B2.宇宙的基本天体是

()A.彗星和恒星B.星际物质和星云

C.恒星和星云D.流星体和星际物质参考答案:C3.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七”腾空而起,不到半个小时,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神七”发射成功。北京时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据材料完成3~4题。3.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9月28日3时43分

B.9月27日3时43分C.9月27日8时43分

D.9月26日8时43分4.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导致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或衰减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引发极光、流星雨现象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参考答案:C

A4.地球自转产生了(

)A.昼和夜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交替

D.极昼和极夜参考答案:C昼和夜之分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昼夜交替时地球自转的结果;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根源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点睛】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不同的。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使得任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夜之分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出现交替,称为昼夜交替现象。5.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水平温度,从而导致海水剖面水温等温线发生变化,若右图中海水表面水温仅仅考虑洋流影响,读图回答331—32题。

31.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实线所示,且a=20,b=18。该现象发生

在大西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A.南半球大陆西岸

B.北半球大洋东部

C.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洋西部

32.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虚线所示,且c=17,d=15,那么其对沿岸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有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减湿

D.降温增湿参考答案:D

C6.下图为“北京故宫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5.导致故宫和克里姆林宫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历史

C.文化

D.经济26.北京市中心城区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参考答案:25.C

26.A25.北京体现了中国封建文化思想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势。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由此看来,导致故宫和克里姆林宫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域文化,故答案选C项。26.北京是历史古城,历史作为我国最高行政中心,所以现在市中心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CBD)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故答案选A项。7.读下图,完成甲图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乙图中的哪处相似?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B8.日地平均距离约为:(

)

A.34.8万千米

B.120亿千米

C.1.5亿千米

D.1光年参考答案:C9.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问题。23.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4.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参考答案:23.D

24.B2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形成了完善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了扬州与苏南地区的联系,有利于上海地区向扬州地区产业转移。所以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D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是一个方面,并不是扬州再次崛起的全部条件,A错;宁启铁路只是江苏省中部的一段铁路,并不能替代长江航运,也不能沟通扬州与长三角,BC错。故选D。2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交通线路对区域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仔细阅读图示,结合交通线路对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对问题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示可知:目前影响扬州市地域扩展的主要因素是公路和铁路,所以扬州市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沿着铁路和公路线向东西方向扩展,B对;绕城公路对城市地域扩展的影响较小,D错;京杭运河的影响已经很小,不会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的扩展,C错;平原地形对城市地域没有什么限制,可以呈环状向外扩展,A错。故选B。10.下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回答21-22题。21.在上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其中有地基被掏空的可能是A.甲、乙

B.甲、戊

C.乙、丙

D.丙、丁22.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风力堆积

B.溯源侵蚀

C.流水下蚀

D.流水堆积和侧蚀参考答案:21.B

22.D11.印刷工业、炼铝厂、制糖工业、照相机装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消费市场、原料、动力、科技

B.消费市场、动力、科技、廉价劳动力C.消费市场、科技、原料、廉价劳动力

D.消费市场、动力、原料、廉价劳动力参考答案:D印刷工业要接近消费市场、炼铝厂要接近动力基地、制糖工业要接近原料地、照相机装配业要接近廉价劳动力。12.人口转变一般会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即经济体中少儿人口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低于15%的时期。读不同地区人口机会窗口期示意图,完成10~11题10.人口机会窗口期的人口年龄结构是()A.高少儿,低老年型 B.高少儿,高老年型C.低少儿,低老年型 D.低少儿,高老年型11.人口机会窗口期结束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参考答案:CD13.读图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6-19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17.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A.0°

B.23°26′

C.66°34′

D.90°18.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A.20°N,30°E

B.25°N,25°EC.23°26′S,60°W

D.40°S,120°W19.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参考答案:16.D

17.C

18.A

19.A14.下图示意自然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目中,1kcal=4.2kJ)。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32.图中A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参考答案:31.C

32.A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其分异规律的判读。【31题详解】由题干可知纵坐标反映的是“热量收入”,数值越大说明该地热量条件越好,横坐标反映的是“干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该地水分条件越差。读图,A→B→C→D,横坐标不变,即水分条件相同,但纵坐标由大到小,即热量条件逐渐减少,这种更替是由热量变化引起的,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B错;C→F→G→H,纵坐标不变,即热量条件相同,但横坐标变大,说明水分条件不断变差,这种更替是由水分变化引起的,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故C对D错。【32题详解】读图,A自然带纵坐标读数最大,是图示地区热量条件最好的自然带,应位于热带地区,B、C错;横坐标读数小,说明降水量十分丰富,最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量少,旱季干燥程度高,A对D错。15.下面为副热带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C、①②均向北流动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参考答案:B16.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是(

)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入黄河上游

B、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融水

D、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参考答案:A17.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7.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

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参考答案:C

B18.当地球公转到了远日点附近时,悉尼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参考答案:D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悉尼位于南半球,7月份为冬季,故选D。19.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有专家称地球将会出现“全球变暖”与“全球变暗”现象,上述两种现象分别与图中的哪些环节有关A.①②

B.③②

C.④①

D.③④参考答案:C20.读图回答7-8题7.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8.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参考答案:7.D

8.C

21.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A.煤炭

B.石油

C.风能

D.地热参考答案:D【详解】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是由于地球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而煤炭、石油、风能均有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故D正确,A、B、C错误。22.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已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村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

)A.城市化

B.建设成小城镇

C.发展绿色食品

D.发展生态旅游参考答案:CD略23.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如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2.图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复杂性参考答案:1.C

2.A1.本题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但注意两者间的因果联系。读图分析可知湖泊面积减小,影响的结果是调蓄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因而存在生物多样性受损,而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因此可以判断①为调蓄能力下降,③为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下降直接导致的问题是洪涝灾害加剧,所以可以判断②为洪涝灾害加剧,洪涝灾害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都会导致生物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C正确,ABD错误。2.从上小题分析可知,表中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一个要素的变化其它要素跟着演化,整个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故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的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题中并没有体现,故B排除;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条件发生改变,或人为干扰的场合下,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不会变动过大,或变动后经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使其逐渐恢复原态的性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稳定性”,C排除。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是指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环境也是不同的,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复杂性”,D错。24.下图表示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的大小通常用烈度表示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C.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无关

D.同一次地震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25.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参考答案:24.D

25.A24.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表示,A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以有许多个烈度,B错。地震的烈度与震级一般呈正相关,C错。同一次地震,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D对。25.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西北方向火山灰沉积多,说明火山灰飘向西北方向,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东南风,A对。B、C、D错。25.读图,完成问题。18.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19.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2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C.城市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参考答案:18.A

19.C

20.D18.读图,在城市化第Ⅱ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增加,城市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A对;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没有逆城市化现象,B错;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错;城市化过程将自然环境转变为城市环境,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故选A。19.城市化第Ⅲ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标志之一。选项中发达国家只有英国,A、B、D错,该题C正确。20.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是城市化的表现,A、B、C错,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指标和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Ⅰ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较慢;城市化的Ⅱ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70%,推进速度快,城市化的Ⅲ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发展变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是城市化的表现。

26.“湖广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参考答案:A二、判断题(共10分)27.(判断题)发展中国家是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参考答案:正确28.(判断题)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参考答案:B(错误)29.(判断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则流域汇水速度越快。参考答案:错误地面坡度越大,流速就会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流域汇水速度越快。30.(判断题)一个地点昼长达一年最大值时,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会同时达最大值。参考答案:错误一个地点昼长达一年最大值时,其正午太阳高度不一定同时达最大值,如果该地位于南北回线之间,昼长到达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只有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才最大。三、综合题(共38分)31.读“上海市建筑用地变化图”(如下图),回答:(1)从1911年到1990年上海市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是

地区不断转变为

地区,这就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是

、和

。参考答案:(1)乡村,城市(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2.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AEB为

(选填“晨线”或“昏线”)。(2)图示时刻,E点的地方时为

;D点的地方时为

。图中各点,与D点地方时相同的是

。(3)如图所示,该日的节气是

;日期是

日前后。(4)图中A、D、F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排序

。(5)图中A、D、F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排序

。参考答案:33.下为东经120度经线沿线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统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F自然带的名称是

;D、E、F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F自然带的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比B自然带

(多或少),主要是因为:

。(2)B自然带的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

(高或低)于F自然带,主要是因为

。(3)A处单位面积植物物质量高于两侧,原因是: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