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全省一等奖_第1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 全省一等奖_第2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 全省一等奖_第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 全省一等奖_第4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 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七星岩芦笛岩浙江油桐簇拥浓烈稍微额头蜿蜒石钟乳依据源头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点?整体感知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

2.用横线画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连贯地读一读,体会文章的游览顺序。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孔隙)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出洞)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溪水或泉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体会。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体会:溪水的来路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4.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概括点明游览的时间及地点。第二部分(2、3):写“我”在途中的见闻。第三部分(4):写洞口和外洞的特点。第四部分(5):详细介绍了孔隙的大小,以及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第五部分(6、7):写“我”游览内洞的情形。第六部分(8):写“我”乘船出了双龙洞。1.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沿途景色的明艳美丽。(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和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课文解读

(2)如何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句话?

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而自然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因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3)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形状变化,以及声音的变化?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就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4)读了这两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山中有树有花还有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明艳美丽。(5)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用两个段落来写沿途的见闻了吗?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心情舒畅,表现了作者对景物的赞叹。

洞口:宽。外洞:大。

2.学习第三部分,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1)如果说沿途风光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概括?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这使我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神秘的双龙洞产生一种好奇感。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3)赏析句子。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周围”“头上”说明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外洞的。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外洞的宽敞、空旷,让人如同身在洞中。3.学习第四部分,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1)孔隙又有什么特点呢?

狭窄、低矮。

(2)写船的进出方式“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有何作用?

这种特殊的出入方式,一方面说明了孔隙的狭小,一方面也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引出了下文。

(3)第5自然段第八句话中“稍微”“一点儿”说明了什么?第七、八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这两句话用“感觉……又感觉……”写出了作者通过孔隙进洞时的真实感受,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让我们在惊险的体验中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

4.学习第五部分,了解内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奇”。(1)内洞的特点是什么?

黑、大(宽广)、奇……(2)内洞的黑和宽广从哪里可以看出?

“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在内洞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3)除了黑和大,内洞还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景物多”或“美”或“奇特”。从描写青龙、黄龙以及有四十多名目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句子可以看出。

(4)“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当然”表示理所应当,突出了“双龙”的地位很特殊。这句话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来历,间接点明课题。

4.学习第六部分。文章最后一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文末独句成段,语言简洁明了。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唆。

按游览顺序来描写景物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写法借鉴比如本文有两条顺序:游览的先后顺序:路上→洞口→孔隙→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随山势流下山去。作者在叙述时将这两条线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时,需要注意几点:(1)学习本课的写法,确立并牢牢抓住行文的线索。(2)记叙时做到有始有终,结构完整,如本文开篇就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中间记叙了游览的经过,文末说明游览结束,整个叙述完整清晰,让人印象深刻。运用示例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1.形容变化多或变化大的成语变幻莫测恍如隔世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拓展延伸2.叶圣陶名言(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对这点有所领悟。课下建议大家读一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课堂小结结构图示记金华的双龙洞

开篇点明游览时间、地点——春天、浙江金华曲径通幽奇景天成

沿途见闻——映山红、溪流——春色盎然游览外洞——空旷、开阔像大会堂险过孔隙——低矮、狭小惊险诱人游览内洞——幽深、奇异值得观赏乘船出洞——仰卧小船方式相同当堂测试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特点是(),再写了(),特点是(),然后写了(),特点是()。“孔隙”的特点是()、()。内洞的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