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杨双源_第1页
《河中石兽》杨双源_第2页
《河中石兽》杨双源_第3页
《河中石兽》杨双源_第4页
《河中石兽》杨双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临河干:山门圮于河:阅十余岁: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棹数小舟:设帐:湮于沙上:尔辈不能究物理: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溯流逆上:臆断:河岸倒塌经过,经历寻找终了,最后划(船)设馆教书

埋没探求事物的道理。颠倒,错乱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坑洞。逆流主观地判断温故知新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人们)依照他的说法,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走近作者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的知识和管理能力深受乾隆的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自主学习本文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请大家简要概括。(方法提示: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是:主人公+主要事件)人们寻找(十几年前因庙门倒塌而掉到河里的)石兽的故事。

合作探究

仔细阅读课文,请说出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理由和结果,完成下列表格。人物寻找的方法理由结果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原地水中河流下游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原地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实则失败)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互动研讨

影响石兽位置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寺僧、讲学家分别错在什么地方?老河兵为什么是正确的?

石兽、流水、泥沙。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的关系;而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正确地把握了石兽、流水和泥沙的性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畅所欲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主观臆断,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经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