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是指《诗》《词》《礼》《易》《春秋》。B.“格物”和“致知”出自《中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C.《大学》里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D.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热爱祖国

没有准备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D.快乐地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个抉择,是l961年在24岁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搞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就是编译系统——这样一些领域来。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C.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D.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二、现代文阅读6.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⑥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⑧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对选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是非常重要的。B.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C.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D.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2)对选文第⑧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段画线句子为承上启下句。B.寻求真理的途径之一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C.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D.在个人行动上,要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3)对选文第⑤段词语“由此”中的“此”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B.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C.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D.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而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4)结合文本,谈谈你在精神领域的收获。培养自己的“静能量”鲁云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论证方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8.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9.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三、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选自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0.读了上面的选段,小新同学有疑惑,“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实验的精神”具体指什么?请你联系选段为他答疑解惑。11.读了上面的文章,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华说:“我认为理论比实验重要,因为理论知识为实验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少走许多弯路。”小新说:“我认为实践比理论重要,因为实践是我们找出真理的一种捷径,实践出真知。”听了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同意哪一个观点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阐述,不少于100字。参考答案:1.C2.D3.A4.A5.C6.(1)A(2)B(3)D(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7.A8.C9.含义: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途径:①要学会追求安静:②要学会享受安静;③要心无旁骛,处处历练。10.实验精神指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真相的态度。11.示例一:我同意小华的观点,我们应该重视理论学习,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验,当实验中遇到困难,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