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概念
把握医学微生物学概念
熟悉微生物定义、种类、确定病原体的郭霍法则
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微生物学进展史
一、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一)微生物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
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才能观看到的微小
生物。
特点(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2)繁育迅速、容易变
异;
(3)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在空气、水和土壤中,
甚至在人和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呼吸道、消化道
等)都有微生物存在。
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中的地位
微生物按照其细胞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要紧由单一核酸和
蛋白质衣壳构成,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的核,无核膜和核仁,除
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
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多种细胞器,如真菌、藻类等。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紧密
坚持氮、碳循环,保证自然界食物链的形成。
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材料或模型,基因工程技术中
使用更加广泛。
正常菌群。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和
必要的。
只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或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
生物。
(二)微生物学
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要紧研究微生物的差不多结
构、代谢、遗传与变异,及其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
系的一门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它
要紧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差不多生物学性状、致病
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
等。
医学微生物学进展简史
1.微生物学的体会时期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列文虎克(1632〜1723)发觉微生物的第一人;
巴斯德(1822〜1895)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发
觉发酵与腐败均由微生物引起;
李斯特(1827〜斯12)创建了外科无菌手术;
郭霍(1843〜1910)在确认传染病的病原菌方面做出杰出
奉献;
①发明固体培养基,可做细菌纯培养;②建立染色方法;
③动物实验;
均有利于鉴别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确定新发觉病原微生物的标准一郭霍法则:
①从感染部位取材,分离培养出可疑病原微生物;
②将该微生物接种健康动物,可引起相同症状;
③从感染动物体内分离出同样的病原微生物。
伊凡诺夫斯基(1864〜1920)第一个发觉病毒的人。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目的
1.新的病原微生物相继被发觉,造成新现传染病;
2.原流行的病原体因变异、耐药等缘故重新流行,导致再
现传染病;
3.至今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仍未发觉;
4.某些病原体的致病和免疫机制有待阐明;
5.许多疾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有待加大的研究方向
1.加大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为及时诊
治疾病提供病原学依据。
2.深入开展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为开发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3.研制开发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疫苗。
4.研制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技
术。
摸索题
1.名词讲明:
microorganism(微生物)
2.论述题
(1)列表比较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微生物
的生物学性状。
(2)概述近二十年来医学微生物学的要紧进展。
(3)举例讲明应用郭霍法则如何确定新病原体。
(董晓慧)
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差不多原理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细菌
把握细菌的测量单位,G+、G—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及
意义。
细菌专门结构英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定义及医学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育方式,按对氧需求的分类。
熟悉细菌的大小、形状及结构组成,L型细菌,
细菌形状和结构的检查法,细菌生长繁育的条件,
细菌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人工培养细菌方法及意义。
了解细菌的理化特性、培养基。
细菌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
生物。
广义: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狭义:专指数量、种
类最多的典型代表细菌。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状
(一)大小细菌个体微小,以微米(Pm)为测量单位,大小
约0.5~1.Oum,须用光学显微镜放大1OOO倍左右,即可清
晰地观看到。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
和环境因素的阻碍而有差异。
(二)形状细菌的差不多形状有三种
1.球菌
形状菌体呈圆球形或近似球形(椭园、肾形、豆形、矛头
状等)。
大小直径1Pm0
排列按其生长繁育时的分裂平面不同及分裂后排列方式
不同,可将球菌分为:
(1)双球菌成双排列,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成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四联球菌及八叠球菌成正方形及立方体,如四联加夫
基菌及藤黄八叠球菌。,
(4)葡萄球菌成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2.杆菌
形状直杆形或近似杆形,两端钝园、平截或尖细(梭状、
棒状、球杆状等)。
大小长短、粗细因菌而异,可分
(1)大杆菌长3〜10pm,如炭疽芽胞杆菌。
(2)中杆菌长2〜3um,如大肠埃希菌。
(3)小杆菌长0.6〜1.5um,如布鲁菌。
排列多数分散存在,也有链状排列或栅栏状排列。
3.螺形菌菌体弯曲。
(1)弧菌菌体长2〜3um,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
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体长3〜6um,呈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二、细菌的差不多结构
(一)细胞壁(cellwall)细菌最外层坚强而富有弹性的
膜状结构。
化学组成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较复杂,其要紧成分是肽聚
糖,为细菌细胞壁所特有,还有磷壁酸、脂多糖、脂蛋白等。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不完全相同。
功能(1)坚持细菌固有外形;(2)爱护菌体抗击低
渗;
(3)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4)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1.肽聚糖又称粘肽、糖肽或胞壁质。
"N一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
e)\
聚糖管架
N一工酰胞壁酸(N斗acetylmuramicacid)
肽聚糖
四肽加链----
五肽交联桥(G—菌没有)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专门组分胞壁较厚(20〜80nm),由
内向外有
肽聚糖含量丰富(15〜50层),多层聚糖骨架通过四肽侧
链、五肽交联桥,组成坚强的三维立体框架,结构致密。
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的专门组分。大量磷壁酸以长链形式
穿插于肽聚糖中,一端结合在细胞壁上的称壁磷壁酸,结合在细
胞膜上的称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LTA),另一端游离于肽聚糖层
外。磷壁酸抗原性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有类似
菌毛样的粘附特性,与致病性有关。溶菌酶可破坏肽聚糖的聚
糖骨架,引起菌体裂解。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
D-丙氨酸之间的连结,导致细菌死亡。
表面蛋白某些细菌表面存在有专门蛋白质,例如:A族
链球菌-M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专门组分胞壁较薄(10〜15nm),结
构较复杂,由内向外有
肽聚糖含量少(1〜2层),无五肽交联桥,由不同聚糖骨架
上的四肽侧链进行交联,呈疏松的二维结构。
外膜8〜10nm,为革兰阴性菌特有,包括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三部分。
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又由三种成分构
成:
脂质A(LipidA)为一种糖磷脂,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
与其致病性有关。
核心多糖是属特异性抗原。
寡糖重复单位革兰阴性菌菌体抗原(0抗原),具有种特
异性。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明显不同,导致这两类细
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敏锐性等方面差异专门
大。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厚度及强度较厚、较坚强较薄、较疏松
肽聚糖含量丰富(占胞壁干重50%~80%)较少(占10%左右)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对溶菌酶、青霉素敏锐性敏锐不敏锐
4.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受到理化或
生物因素(青霉素、溶菌酶)直截了当破坏或抑制时,在一般环
境中会破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它们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胞
壁缺陷型细菌,其特点: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革兰染色
为阴性,生长繁育较缓慢,临床仍可致病,常规培养阴性,除去抑
制仍可返祖。
(二)细胞膜差不多与真核细胞相似。
1.结构脂质双层(磷脂、糖类)十镶嵌蛋白(载体蛋白)
2.功能
(1)渗透和运输作用:选择性通透,主动转运。
(2)细胞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过程,要紧靠酶类产生能
量。
(3)生物合成作用:专门结构的合成,酶类及菌体表层结
构的合成等。
(4)参与细菌分裂: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
的囊状物,多见G+菌,1〜数个/菌。
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纺锤体的作用------端与核质DNA
相连。
拟线粒体作用一一扩大的细胞膜,与细菌产能代谢
有关。
(三)细胞质或原生质呈溶胶状态,是细菌新陈代谢的场
所,其中含有许多重要结构。
1.核糖体细菌唯独的细胞器,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数万
个/菌。由大亚基(50S)和小亚基(30S)构成。
大亚基50S(结合红霉素干审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
菌,I/
沉降系数70s但对真核细
胞的核蛋白体则无作用。
小亚基30S,结合链霉素
2.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带有遗传信息,操纵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F质粒决定
性菌毛的产生,R质粒决定耐药性,Col质粒决定大肠杆菌细菌
素等)。质粒能自行复制,传递遗传性状,与遗传工程有关。
3.胞质颗粒又称内含物,大多为营养贮藏物,其中较常
见的是
异染颗粒一一要紧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嗜碱性强,
染色与菌体不同,可关心鉴别细菌,如白喉杆菌、鼠疫杆菌等。
(四)核质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染色体没有核膜与胞浆
分开,也没有核仁,是由裸露的双股DNA高度盘旋卷曲组成
的松散网状结构,携带遗传信息,操纵着细菌的生长繁育和遗
传性状。
三、细菌的专门结构
(一)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
质,其厚度大于0.2um,边界清晰,光镜下可见者称为荚膜。
1.化学组成因菌而异,大多为多糖,如肺炎双球菌;少
数为多肽,如炭疽杆菌。
2.形成条件
在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
无荚膜菌、、有荚膜菌
一般培养基上
3.功能
(1)抗吞噬作用:表现在抗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
是病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有荚膜的细菌致病性强。
(2)抗有害物质的损害作用:具有爱护作用,抗击体液因
子中的杀菌物质和抗干燥作用。
(3)粘附作用:可使菌与菌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
无生命物体表面,在黏膜细胞表面形成生物膜,是引起感染的
重要因素。
(4)有助于鉴别细菌:形状鉴别荚膜不易着色,菌体周
围有透亮圈。
抗原性鉴定英膜抗原有型的特异性,可依此分型。
(二)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的螺形菌、约半数
的杆菌和极少数球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的弯曲的丝状物,称为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化学组成要紧是蛋白质十少许糖脂。
2.分类按鞭毛的数目,位置可分四类:
周毛菌:周身布满鞭毛,如伤寒沙门菌。
丛毛菌:一端或两端各一丛鞭毛,如铜绿假单胞菌。
双毛菌:两端各一根鞭毛,如空肠弯曲菌。
单毛菌:单端只有一根鞭毛,如霍乱弧菌。
3.功能:
(1)鞭毛是运动器官,有助趋利避害。
(2)有助鉴别细菌,包括形状鉴别、动力鉴
别和抗原性鉴别。
(3)某些菌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
肠弯曲菌等。
(三)菌毛(pilus)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
体上附着的比鞭毛更细、短而直,数目较多的丝状物,称为菌
毛。一般光镜下不可见。
1.化学组成菌毛蛋白
2.分类
(1)一般菌毛每菌有数百根,具有粘附特性,称为定植
因子。
(2)性菌毛少数革兰阴性菌有,每菌1〜4根,中空管
状,由致育因子(F因子)编码,有性菌毛者,称F+菌,无性
菌毛者,称F-菌。
3.功能
(1)与致病性有关细菌可借助一般菌毛粘附于易感细胞
引起感染。
(2)与传递某些遗传物质有关F+菌和F-菌可通过性菌
毛沟通,F+菌的遗传物质(质粒、核质),输入F-体内,那个过
程称为接合。细菌的毒力、耐药性能够此方式传递。
(3)有助细菌抗原性鉴别,形状鉴别(须在电镜下)。
(四)芽胞(spore)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
为芽胞。
1.芽胞的形成和发芽受遗传因素的操纵和环境因素的
阻碍
动物体外及营养缺乏等
一个细菌繁育体、、•个细菌芽胞
条件适宜发芽
2.特点
(1)坚实无通透性的球体。
结构为芽胞核心(核质、核糖体、酶类等)及芽胞被膜(6层
之多、致密、无通透性)。
(2)代谢相对静止,为细菌的休眠状态。
(3)含有专门的化学组份——叱唳二竣酸钙盐(DPA),同时
含水量少,大大提升了芽胞的耐热性。
(4)抗击力极强,耐热(io(rc水数小时)、耐干燥(能在自然
环境中存活数年至数十年),同时对药物、消毒剂及射线也有较
强的抗击力。
3.功能
(1)与消毒灭菌有关:芽胞的抗击力极强,在消毒灭菌时,
应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121(20分钟)。
(2)与创伤感染有关:例如深部创伤被泥土污染,进入伤
口的破伤风梭菌芽胞,在适宜条件下,就会繁育产毒,引起破
伤风病。
(3)有助于鉴别细菌:不同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因菌
而异,可依此鉴别细菌。
四、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物理性状
1.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亮,故其悬液呈混浊状态;
2.体积微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故代谢旺盛,
繁育迅速;
3.有带电现象细菌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为兼性离子,
等电点较低,G+菌为pl2〜3,G—菌pl4〜5,在近中性或弱碱
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
4.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可直截了
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渗透压细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故
处于高渗状态。
细菌的化学组成
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还有
一些特有的化学成分,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此味二竣
酸等,在真核细胞中尚未发觉。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是:代谢旺盛类型多样
1.细菌的能量代谢
病原菌获得能量的基质要紧为糖类,通过糖的氧化和酵解
开释能量,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储存能量。发酵(以有机物为
受氢体),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
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各种细菌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因而代谢能力和代谢产物
有别,可借以鉴定细菌。检测细菌对各种底物(基质)的代谢作
用及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各类反应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常见的有:
(1)糖发酵试验: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及代谢产物
不同,借此可鉴别细菌,检测的糖有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
如:
大肠埃希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分解乳糖,产酸产
气;
伤寒沙门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
(2)呻喋试验:检测细菌分解色氨酸产生呻喋(靛基质)
能力的一项试验。常用欧立希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
无色的呻味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哼I味来指示。
大肠埃希菌:呻喋试验(+)
产气杆菌:呻喋试验(-)
(3)甲基红试验:检测细菌分解糖,产生丙酮酸,使P
HW4.5的试验。
大肠埃希菌:分解糖,产丙酮酸,PHW4.5,试验(+),红
色;
产气杆菌:分解糖,产中性醇,PH>5.4,试验(-),桔红
色。
(4)VP试验:检测细菌分解糖,产生中性乙酰甲基甲醇
能力的试验。
产气杆菌:分解糖,能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
大肠埃希菌:分解糖,不能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
(5)枸檬酸盐利用试验:检测细菌利用镀盐和枸檬酸盐为
氮源和碳源,能够生长繁育的试验。
产气杆菌:枸檬酸盐利用试验(+)
大肠埃希菌:枸檬酸盐利用试验(-)
(6)尿素酶试验:检测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能力的试验。
指示剂:酚红,红色反应。
变形杆菌:尿素酶试验(+)
(7)硫化氢试验:检测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产
生硫化氢能力的一项试验。
常用铅盐、亚铁盐与硫化氢产生黑色沉淀来指示。
沙门菌:H2s试验(+)
大肠埃希菌:H2s试验(-)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除合成菌体自身成格外,还能合成一
些其他的代谢产物,有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如毒素、侵袭性
酶和热原质),有的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有关。
重要的合成代谢产物有
(1)热原质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多糖类物质,故名热原
质。热原质耐高温,不被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所破
坏。在制备和应用生物制品、抗生素、注射用药液等时,应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2)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
成的对人和动物有毒性作用的物质。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类,
均有强烈的毒性作用,是细菌致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侵袭性酶某些细菌能够产生与毒力有关的酶,有助于细
菌在机体内繁育扩散,甚至能够破坏机体组织细胞。如葡萄球
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链球菌能够产生透亮质酸酶等。也是细
菌致病的重要物质。
(3)色素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不同颜色的物
质。可分两种:水溶性色素,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草绿色色
素,脂溶性色素,如葡萄球菌产生的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
素,均可用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
灭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种类极
多,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已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
治疗。
(5)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
还可分泌到菌体外,如大肠埃希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等,被人体利用。
(6)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
质。与抗菌素不同的是抗菌范畴狭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才
有作用。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五、细菌的生长繁育与培养
(一)生长繁育的条件
1.营养物质
水
碳源各种碳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均可吸取利用,病原菌
要紧从糖类猎取碳源。
氮源多数细菌可利用有机氮化物,病原菌要紧从氨基
酸、蛋白陈中猎取氮。
无机盐常用元素要紧有磷、硫、钾、钠、镁、钙、铁等,
微量元素有钻、锌、镒、铜、专目等。
生长因子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
喋吟、咯党等。
2.酸碱度一样为pH7.2〜7.6,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
pH8.4~9.2时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在pH6.5〜6.8最为适宜。
3.温度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与人体相同,为37(
4.气体环境按照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可分为
(1)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等。
(2)微需氧菌氧浓度>10%对菌有阻碍,如空肠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
(3)兼性厌氧菌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有氧
无氧均可生长,大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4)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等。
(二)生长方式和速度
1.生长方式一样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育,大多数细菌
繁育速度极快,一样20〜30分钟分裂一次,但结核分枝杆菌繁
育较慢,约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
2.生长曲线将细菌进行人工培养,能够看到其生长过程
有一定规律性,以培养时刻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
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细菌的群体生长可分四期
(1)迟缓期细菌处于习惯、预备状态,繁育极少,一样
在培养后1〜4小时。
(2)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增长极快,各种性状都具有
典型特点,一样在培养后
8~18小时。
(3)稳固期本期中细菌繁育速度减慢,死亡数逐步上升,
繁育数与死亡数大致平稳。由于条件逐步恶劣,故多发生变异、
产生外毒素、抗生素、芽胞等。
(4)衰退期细菌处于衰退型、难以辨认。
(三)培养
1.培养基
由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育使用的混合营养物配制,
经灭菌后制成。
按营养和用途不同,可分
(1)基础培养基牛肉浸液十蛋白陈十NaCl十磷酸盐,
调pH至7.4即成。此外,蛋白陈和肉膏汤也是常用的基础培
养基。
(2)增菌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添加其他营养物质(生长因
子、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液等)
(3)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促
进目的菌生长,抑制其他菌生长,从而使目的菌从混杂的标本
中分离出来,如SS琼脂。
(4)鉴别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特定的作用底物十指
示剂,从而鉴别细菌。如EMB琼脂。
(5)厌氧培养基用于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按物理性状分
(1)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量纯种菌的繁育,也可用于增
菌及生化反应。
(2)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加入1.5%〜2.5%的琼脂,
凝固即成固体培养基。常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和纯种菌的储
存。
(3)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加入0.3%〜0.5%的琼脂,
呈凝胶状态,常用于生化反应和细菌动力的检查。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形
(1)在液体培养基中情形
①混浊生长大多数细菌为此种状况。
②沉淀生长专性厌氧菌及少数链状排列的菌为此状态。
③表面生长专性需氧菌往往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
膜。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形
①有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生长;
②无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生长。
(3)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形
菌落将细菌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经18〜24小时
培养后,由单个细菌生长繁育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称为菌落。
菌落常表示纯种菌,其特点具有鉴别意义并与致病性有关。
一样分为三型:
光滑型菌落(S型)表面光滑、潮湿,边缘整齐。
粗糙型菌落(R型)表面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
粘液型菌落(M型)表面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
3.培养方法
送检菌标本或细菌接种于适宜培养基,置37P培养箱内,
一样菌18〜24小时观看。
4.应用:
临床上培养细菌要紧是做病原学诊断,通过药敏试验来选
择用药;
基础研究方面要紧是鉴定细菌,研究其生物学性状、致病
性和开发生物制品。
摸索题
1.名词讲明:
bacterium(细菌)plasmid(质粒)capsule(荚膜)
spore(芽胞)pyrogen(热原质)mesosome(中
介体)
L-formofbacterium(L-型细菌)periplasmicspace
(周浆间隙)
2.简答题
(1)试比较G+菌与G-菌肽聚糖的结构。
(2)何谓质粒?列举常见的质粒及其操纵的性状。
(3)何谓荚膜?简述其产生条件及医学意义。
(4)何谓芽胞?简述芽胞的结构特点和医学意义。
(5)简述革蓝染色的步骤、结果及医学意义。
(6)细菌群体生长繁育可分几个期?每期的重要特点是什
么?
(7)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
(8)何谓菌落?如何样通过菌落鉴别细菌?
3.论述题
(1)试比较G+与G-菌细胞壁在结构、功能上的差异。
(2)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在医学上有何意义?
(3)试述细菌的专门结构及医学意义。
第二节病毒
把握病毒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亚病毒种类和玩粒的概念。
熟悉病毒体及病毒的化学组成、增殖方式,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阻碍,
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了解病毒的大小与形状、病毒分类原则。
病毒:是一类形体极微小,结构极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
NA或RNA),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与人类关系专门紧密:①人类传染病75%由病毒引起;
②有些病毒传染性极强,可引起世界大流行;③有些病毒可引
起连续性感染;④有些病毒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紧
密有关;⑤新的病毒还持续地被发觉。因此病毒是专门重要的
致病性微生物,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状:
病毒体:指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形体:专门微小,可通过滤菌器。(与其他微生物大小比较,
见教课书图2-19)
测量单位:纳米(nm),病毒大小为20~300nm范畴之间。
观看工具:电子显微镜,需放大数千、数万倍来观看。
病毒差不多形状有五种。
球形(近似球形),如人类及动物病毒
杆形(丝状),如植物病毒
弹形,如狂犬病毒
砖形,如痘病毒
蝌蚪形,如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病毒结构
病毒体要紧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有些病毒还有
包膜。
1.核心位于病毒体中心。
化学成分:要紧为核酸(DNA或RNA),构成病毒的基因
组。
功能:携带遗传信息,操纵生命特点。
2.衣壳,核心外围的一层结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差不多结构单位:壳粒由一些多肽分子构成,多肽分子又
称结构亚单位,或化学亚单位。每个壳粒称为一个形状亚单位。
壳粒有几种排列方式:
①螺旋对称型:壳粒沿螺旋形的核酸链外侧对称排列。
②20面体立体对称型:核酸浓集于中心,外周由一定数
量的壳粒组成具有20个面(每个面呈等边三角形)、12个顶、
30个棱的立体结构,呈20面体立体对称。
③复合对称型:其衣壳既有螺旋对称部分,也有20面体
立体对称部分,如痘病毒和噬菌体等。
功能:①爱护核心。
②介导病毒吸附细胞,与感染有关。
③具有抗原性,是重要的病毒抗原。
④衣壳所含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可作为病毒鉴别和分类
的依据。
3.包膜有些病毒体最别处还有一层膜包绕,称为包膜。
据此能够把病毒干为无包膜病毒:只有核心和衣壳部分,
亦称“核衣壳”。
有包膜病毒:有核心、衣壳和包膜。
包膜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以出芽方式向细胞
外开释时获得的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其上镶嵌有病毒基因
组编码的蛋白质,呈刺状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
化学成分:脂类(磷脂,胆固醇及少量甘油三酸酯)及多
糖,均来自宿主细胞。包膜蛋白多为病毒基因组编码。
功能:①爱护核衣壳;
②介导病毒吸附宿主细胞,与感染有关;
③构成病毒表面抗原,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④包膜的有无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依据。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1.核酸位于病毒体的核心,且仅含一种核酸(DNA或
RNA);
(2)决定病毒的特性: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如核酸
链上的基因密码发生改变,病毒也就发生变异。
(3)具有感染性:应用化学方法除去病毒衣壳蛋白后获得
的核酸,可增殖、具有感染性,易感细胞范畴较广,称为感染
性核酸;但感染性比病毒体要低。
2.蛋白质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均由病毒基因编码,
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可分:
结构蛋白构成病毒衣壳、包膜和基质;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但不参与病毒体构成部
分的蛋白多肽,可存在病毒体内,也可存在感染细胞中,包括
多种酶类(如蛋白水解酶、DNA多聚酶等)和具有专门功能的
蛋白(如抑制宿主细胞生化合成蛋白)。
3.脂类和糖要紧存在包膜中。
三、病毒的增殖:
特点:①必须在易感的活细胞内进行。由宿主细胞提供病
毒缺乏的酶系统、能量及原料等物质条件。②以自我复制方式
进行。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基因。
(一)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细胞开始,经基因组复制,
到许多子代病毒开释出来的整个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
可分为四个步骤(见教科书P80图5-5):
1.吸附
指病毒与易感的宿主细胞结合。病毒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
与细胞接触。病毒体表面配体位点(蛋白质结构)与易感细胞
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这种特异性的结合,决定
了病毒嗜组织特点。吸附过程大多在数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
2.穿入病毒进入细胞内,可通过数种方式穿入细胞:①
吞饮:无包膜病毒吸附细胞后,由细胞膜内陷而被吞人细胞内。
②融合:有包膜的病毒多数通过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
衣壳直截了当进入细胞浆内。
3.脱壳进入细胞的病毒体必须脱去蛋白衣壳,使病毒基
因组发挥指令作用。不同病毒脱壳方式不同,多数病毒在穿人
过程中已在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少数病毒需要二次脱壳,先
由细胞酶脱去部分衣壳,再由病毒特有的脱壳酶脱去其余衣壳
(痘病毒);有的病毒甚至在蛋白衣壳内即可开始转录过程(如
流感病毒)。
4.生物合成病毒的基因组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条件和物
质,指令合成大量的子代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一样分两个
时期,①早期基因转录、翻译,产生必须的复制酶和非结构蛋
白;②开始病毒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翻译产生病毒结构蛋白。
按核酸类型将病毒的生物合成分为六大类型,即:双链D
NA病毒,单链DNA病毒,正单链RNA病毒,负单链RNA病
毒,双链RNA病毒,逆转录(RNA)病毒。
5.装配与开释装配是指将生物合成的核酸与蛋白质,组
装成子代病毒的过程。病毒种类不同,装配部位不同:DNA病
毒都在核内装配(痘病毒除外),RNA病毒多在胞质内装配。
病毒核衣壳装配好后,即以不同的方式从宿主细胞内开释
出去。方式有①溶细胞开释:无包膜病毒多以此方式开释,宿
主细胞被破坏后开释出大量子代病毒,如腺病毒。②出芽开释:
有包膜病毒多以此方式开释,在出芽过程中,带上核膜或细胞
膜,以促成病毒结构的完整性(如流感病毒)。出芽开释一样对
宿主细胞的损害较小,病毒可持续地连续地开释出来,但最后
仍可造成严峻后果。
(二)专门增殖与干扰现象
1.病毒的专门增殖
(1)顿挫感染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宿主细胞缺
乏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导致不能复制出子
代病毒,称为顿挫感染。该细胞亦称为该病毒的非容纳细胞。
(2)缺陷病毒指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峻改变,不
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该病毒在复制时,由于
转录和翻译功能受阻碍,子代病毒蛋自质不完善,需要相伴着
另一种病毒的复制过程,以补偿缺陷病毒的不足,使之增殖出
完整的病毒体。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例:
缺陷病毒辅助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腺病毒相伴病毒腺病毒
2.病毒的干扰现象:
(1)干扰现象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
病毒复制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殖的现象。多数病毒之间
都会显现干扰现象,甚至灭活病毒也能干扰活病毒。
①病毒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进行的干扰,干扰素是一种能
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内容见以后章节)
②病毒间竞争性干扰,如占据或改变细胞表面病毒受体而
产生干扰;病毒改变宿主细胞代谢途径产生干扰;甚至能阻止
另一种病毒mRNA转译而产生干扰等。
③缺陷干扰颗粒(DIP),即缺陷病毒的干扰。病毒复制亦
可产生缺陷病毒,若产生的量多,可竞争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
而发生自身干扰。
(3)干扰现象的医学意义:
①干扰现象能中止病毒感染,导致宿主康复,是机体非特
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在使用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要注意疫苗病毒间的干
扰和与野病毒之间的干扰,幸免阻碍疫苗的免疫成效。
四、理化因素对细菌的阻碍
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灭
活的病毒仍可保留其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和细胞融合等
活性。
物理因素
1.温度病毒耐冷怕热。
大多数病毒于50〜6CTC30分钟或10(TC数秒钟内即被灭活
(少数如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比较耐热)。热对病毒的灭活作
用,要紧是破坏病毒的衣壳蛋白、糖蛋白刺突,也能破坏某些
酶活性,因而阻止了病毒的吸附和生物合成等。反复冻融也能
使病毒灭活。
2.酸碱度(pH)大多数病毒在pH5〜9范畴内稳固,强酸
或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但肠道病毒耐酸(pH2可保持24小时),
披膜病毒在PH8以上的碱性环境能保持稳固。因此,病毒体对
PH的稳固性常被用于鉴别病毒。酸、碱溶液也常用于消毒病毒
材料。50%中性甘油盐水常用于储存含病毒的组织块。
3.射线X射线、Y射线、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要紧
是导致病毒核酸链发生断裂,紫外线则使病毒核甘酸结构变化,
阻碍核酸复制,但有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易复活,故不宜用
此法制备灭活病毒疫苗。
化学因素:
1.脂溶剂乙酸、氯仿、去氧胆酸盐等能溶解脂质,故能
破坏病毒包膜,使病毒失去吸附能力而失活。因脂溶剂对无包
膜病毒几乎无作用,故乙醛灭活实验可鉴别病毒有无包膜。
2.粉类(苯酚)、醛类(甲醛)为蛋白变性剂,可作为
病毒的消毒剂。
3.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镒酸钾、漂白粉等)、卤素(碘
及碘化物)、醇类(甲醇、乙醇等)均能使大多数病毒灭活。过
氧乙酸,次氯酸钠可灭活乙肝病毒。
4.抗生素与中草药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或灭活作用。中
草药如板拦根,大青叶,大黄,贯众等,对某些病毒有一定抑
制作用。
五、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分类见教课书表2-4。
亚病毒是近年来发觉的比一样病毒更小的传染因子。包
括
1.类病毒均为植物病毒。仅由200〜400个核甘酸组成,
为单链杆状RNA,不含蛋白质,无胞膜和衣壳。要紧依靠宿主
细胞RNA多聚酶II进行RNA合成。
2.卫星病毒多数是植物卫星病毒,少数与噬菌体和人类
病毒有关。也仅有单链RNA组成,可分两大类:①可编码自
己的衣壳蛋白。②RNA分子(曾称拟病毒virusoid),必须靠
辅助病毒的蛋白衣壳。两者均需相伴辅助病毒才能增殖。
3.杭粒结构仅由一种耐蛋白酶K的蛋白分子组成。具
有传染性,也称蛋白侵染颗粒。腕粒能引起羊瘙痒病、疯牛病;
人类的克雅病、库鲁病以及慢性退化性功能紊乱病。人类的老
年痴呆等可能与其感染有关。
摸索题
1.名词讲明:
virion(病毒体)virus(病毒)prion
(肮粒)
defectivevirus(缺陷病毒)abortiveinfection(顿
挫感染)
inclusionbodies(包涵体)interference(干扰现
象)
2.简答题
(1)举例简述病毒的形状。
(2)简述病毒的差不多结构。
(3)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
(4)简述理化因素对病毒的阻碍。
3.论述题:
(1)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
(2)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病毒的基因组有哪些特
点?
第三节真菌
把握真菌概念、真菌的种类
熟悉真菌形状与结构培养特性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能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大部分为多细
胞,能够有性或无性方式繁育,有典型的细胞核和较完善的细
胞器。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关系专门紧密。种类繁
多,仅少数能引起人类疾病。
一、真菌的形状与结构
形状多样,比细菌大得多。
(一)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1.酵母型真菌不产生菌丝,芽生方式繁育,菌落同细菌。
2.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育,可产生假菌丝,培养基
内可见假菌丝体。
(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泡子两大差不多结构组成。
有些真菌在体内或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
母菌,在一般培养基25(培养时呈丝状菌,这种因环境条件的
改变,而发生两种形状互变,称为真菌的二相性,如球泡子菌
等。
1.菌丝抱子出芽,称为芽管,芽管延长成丝状,称为
菌丝。菌丝产生分支且交错成团,称菌丝体。显微镜下不同菌
丝形状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按结构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功能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生殖菌丝。
3.按形状分为:球拍状、螺旋状、结节状、梳状和鹿角状
等。
2.抱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分有性抱子和无性抱子,有
性泡子是由二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袍子是菌丝上
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病原性真菌只有无性抱子。抱子形状
与结构各不相同,是真菌鉴别和分类的要紧依据。按照形状可
分为分生抱子、叶状抱子和袍子囊袍子三种。
(1)叶状抱子:由菌丝细胞直截了当形成。包括芽生泡子、
厚膜泡子、关节泡子等。
(2)分生抱子:生殖菌丝细胞形成。包括大分生抱子、小
分生泡子。
(3)抱子囊泡子:菌丝末端膨大成抱子囊,内含许多泡子。
二、真菌的繁育与培养
1.真菌的繁育方式
真菌依靠菌丝和抱子繁育,无性繁育是要紧繁育方式。特
点是简单、快速、产生的新个体多。要紧有
芽生酵母菌和类酵母菌以此形式繁育;
裂殖二分裂法进行繁育,不多见,少数两相性真菌在体
内以此方式繁育。
萌管抱子萌管,芽管延伸后行成菌丝。
隔殖在分生泡子梗某一段形成隔膜,随之原生质浓缩形
成新泡子。抱子再独立繁育。
2.真菌的培养
营养要求不高,病原性真菌常用沙保培养基,要紧成分是
蛋白陈、葡萄糖、氯化钠和琼脂等。由于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形状差别专门大,故鉴定真菌时均以沙保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为准。
因生长慢,培养时刻长,1〜4W才能形成菌落,故在分离
真菌经常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放线菌酮和氯霉素,用于抑
制污染真菌和细菌。培养真菌的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
感染真菌则在37。(2生长最好,最适酸碱度为pH4〜6。
沙保培养基上,一样真菌可形成以下三种类型菌落:
①酵母型菌落菌落特点类似细菌,但较大而厚,不透亮,
圆形,光滑,潮湿呈蜡状,柔软致密,多为乳白色,是多数单
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
②类酵母型菌落与醉母型菌落相似,但有假菌丝伸入到
培养基中。如白假丝酵母菌。
③丝状型菌落比细菌、放线菌都大,质地较疏松,呈棉
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等。菌落中央与边缘出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常作为鉴别真菌的重要依据。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
三、变异性与抗击力
培养时刻过长或传代次数较多时,真菌的形状、菌落特点、
电子数目及色素、甚至毒力都可能发生变异。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样消毒剂有较强抗击力;不耐
热,6CTC1小时菌丝和抱子均可被杀死,对抗生素不敏锐;灰
黄霉素、制霉菌素B等对多数真菌有抑制作用。
摸索题
1.名词讲明:
fungus(真菌)真菌的二相性菌丝抱子
2.简答题:
(1)简述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及培养后的菌落特点。
(2)简述多细胞真菌的结构。
(董晓慧)
第三章感染
感染是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育、开释毒性物质与宿主
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引起宿主感染的微生物
可来自宿主体外,也可来自宿主体内。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
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体,引起的感染称传染。
能引起感染或宿主疾病的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
生物,亦称病原体。
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微生物的毒力。各种微生
物的毒力常不一致,即使在同一种微生物内,也有强毒株与弱
毒株之分,因此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
示。即在一定时刻内,通过一定接种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
令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微生物数或毒素量。
第一节细菌性感染
把握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区别,
细菌全身感染类型及各类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细菌致病性。
熟悉细菌感染的发生与进展,传染源,传播方式。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
ogenicity)包括细茵对宿主引起疾病的性能和对宿主致病能力
的大小两方面的含意。而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人数量
及侵入机体的部位等因素有紧密关系。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表现在两个方面: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备体系,在体内定
居、生长繁育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
和侵袭性酶类。
毒素损害宿主机体组织细胞、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
乱的大分子成分。
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表层结构物质、
侵袭性蛋白和毒素。
(-)侵袭力
1.粘附与定植粘附细菌表面具有粘附功能的专门结构
及有关物质,与致病性关系紧密。
(1)粘附现象:有多种方式,均有利细菌在宿主体内生
存。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不同感染条件下,黏附方式和部位可
不同。
微菌落单个散在的细菌集落,多为一个克隆,通过细菌
表面黏附性结构物质,使菌细胞粘连在一起。
生物膜以微菌落为差不多结构单位的有序性“社区”结
构,可由不同种属的细菌共同组成,
细菌的微菌落和生物膜的功能:
①抗击不利环境,营造合适的微生境。是有利细菌的一种
黏附定植式群体生存方式。菌细胞之间可自动感应周围环境变
化,调整菌群密度、代谢及生长速率等。
②抗吞噬、抗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更易于抗击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及药物的攻击,克服液态流的冲击而连续生存。
③可通过接合机制快速传递耐药基因,是医源性微生物耐
药性倍增的重要缘故。
④与许多慢性难治性细菌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关系紧密。一
是慢性感染与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有关;另一方面是现代医源
性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2)黏附性结构物质:黏附素要紧为蛋白质、糖蛋白或多
糖、脂多糖,均系细菌体表结构成分,如一般菌毛、荚膜、微
荚膜、支原体顶端结构。细菌这些黏附结构物质作为配体,与
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介导黏附作用的发生(见课本图
3-3)o
①菌毛粘附素要紧存在于革兰阴性菌。通过菌毛与宿主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细菌吸附而立足,获得定居机会,故又
称其为定居因子。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这种选择
性决定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
②非菌毛粘附素要紧见于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毛发样
结构,如膜磷壁酸(LTA);还有细菌的多种表面成分,胶原粘
附素、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FBP)等。
③荚膜(微荚膜)细菌的微菌落和生物膜,多以英膜多糖
(CPS)为基质相互吸附形成。
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后,配体与受体分子会发生构向变化,
引起双方生理变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育和扩散。
细菌方面的变化有:
①启动载铁蛋白基因,上调载铁蛋白的合成;
②加速生长繁育;
③产生和分泌有利于入侵的蛋白;
④诱导黏附分子的表达。
宿主细胞的变化有:
①有的会发生形状改变;
②加速细胞凋亡;
③细胞因子合成与开释;
④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
(4)组织趋向性:
①不同种的细菌以不同配体与不同种的宿主结合。例如梅
毒螺旋体只能感染人。
②同一宿主中,微生物只能黏附于某一特定组织靶位。例
如流感病毒只能黏附呼吸道上皮细胞。
③病原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具有种属特异性,由基因
操纵。
2.侵入指某些病原菌主动侵入非吞噬细胞(黏膜上皮细
胞)的感染过程。
侵袭素细菌的侵袭由基因操纵,称为侵袭基因(inv基
因),inv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即侵袭素,存在于细胞表面。
3.繁育与扩散
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抗体液中有害物质(如补体、抗体)的损
害作用,称为爱护因子,可爱护细菌,有利细菌的繁育。链球
菌的M蛋白,伤寒杆菌的Vi抗原,某些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
等,也有相同功能。
(1)局部扩散
①表层扩散仅对某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有组织趋向性,初
步黏附定植后再向周围扩散;例如细菌性痢疾、白喉等。
②深层扩散侵入皮下或黏膜组织的细菌被阻挡于局部
淋巴结,并通过淋巴系统使感染向纵深及全身远端扩散;例如
肺门淋巴结核。
③侵袭性酶类病原菌在感染中开释有助于扩散的物质,
促使局部感染的扩散。例如:A群链球菌的透亮质酸酶、链激
酶、链道酶等——有助细菌扩散。'
(2)全身扩散细菌突破机体防备体系,要紧通过血流扩
散到特定的靶位的感染。
(二)毒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和开释的毒性物质,
称为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分为两种
(1)外毒素要紧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并
开释至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也有存在菌体内,细菌裂解后开
释出来,如产毒性大肠杆菌和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属此。其特
点:
①差不多上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蛋白质由A和B两
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活性部分,决定毒素的致病作
用。B亚单位无致病作用,能与易感细胞膜受体结合,介导A
亚单位进入靶细胞;各亚单位单独对机体无致病性,完整的毒
素结构是致病的必要条件。
②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肉毒梭菌外毒素纯品lmg
可杀死2亿只小鼠。外毒素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
起专门临床表现。
③对理化因素不稳固:绝大多数不耐热,60—80℃30分
钟即被破坏。
④抗原性强:爱护性抗原在B亚单位。可经甲醛处理脱
毒成类毒素,用于人工主动免疫预防相应疾病。也可免疫动物
制备抗毒素,用于人工被动免疫防治相应疾病。
⑤种类繁多:按照外毒素对宿主靶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机
制不同,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外毒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见教课书表3-4)
(2)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结构组分,细菌死
亡裂解后,才开释出来的毒性脂多糖(LPS)。螺旋体、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类似的LPS。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
要紧毒力因子。其特点:
①来源产生于革兰阴性菌。
②化学本质脂多糖(LPS),要紧毒性成分是脂质A,
对理化因素稳固,可耐热,加热16(FC2〜4小时或用强酸、强碱、
强氧化剂煮沸30分钟才被灭活。
③毒性作用相对较弱致病需要的量大,且无选择性。
④抗原性较弱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但无爱护作
用,不能脱毒成类毒素。
不同细菌内毒素的致病作用大致相似:①引起发热反应;
②使血循环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甚至微循环障碍;③充满
性血管内凝血;④内毒素血症与休克;⑤免疫调剂作用:小剂
量内毒素能刺激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导
致对机体有益的免疫爱护应答;大剂量内毒素诱生的细胞因子,
常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
(三)超抗原与疾病
超抗原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不同于常规抗原的高活性毒
素蛋白分子。
其特点:
(1)可激活具有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VP链的T
细胞;
(2)不需要抗原递呈细胞的胞内加工;
(3)一个超抗原分子能够不同部位同时与TCR和MHC
II类分子的外侧结合。
由于多种T细胞TCR外侧结构相似,故一种超抗原可引起
多种T细胞反应,且极微量就能激发大量的T细胞活化增殖,
开释多种细胞因子,造成免疫病理损害,与多种急性和慢性疾
病有关。
二、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一)细菌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
传染源
(1)病人经常排出病原菌,污染周围环境,传播给他人。
(2)带菌者包括健康带菌者(健康人携带病原菌但不产
生临床症状)和复原期带菌者(有些传染病患者复原后在一定时
刻内仍连续排菌),差不多上重要的传染源。
(3)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可由病
畜和带菌动物传给人。
2.内源性感染
正常菌群I
在一定赢下造成感染
隐伏病原菌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由病人或带菌者的痰液或咳嗽、喷嚏时排出含
菌的飞沫,经呼吸道途径而感染他人,如白喉、肺结核、百日
咳等均为呼吸道传染病。
2.消化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等排泄物污染食物或水,
经口食入而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
3.皮肤细菌经皮肤粘膜的细小破旧或外伤进入机体引起
感染,如皮肤化脓、破伤风病等。
4.血液通过输血、注射器及污染的血制品感染。如乙型
肝炎病毒、HIV等。
5.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经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如鼠疫、
乙型脑炎、出血热等。
6.性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厦长期保洁服务合同
- 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书
- 工程修路合同
- 广告牌场地施工租赁协议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讲练)(8大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重要考点(人教版)
- 顶管法通道技术指引
- 浙江省绍兴市2024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2
- 桥梁养护工程师培训题
-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2
-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无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数学试题01(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三章)(全解全析)
- 广东省东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 东方财富在线测评题答案
- 分布式光伏合同小E施工版(个人学习参考模版)
- 2024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新版北师大版
- 湘潭、成都工厂VDA63-2023审核员培训考核附有答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北京版)作业
- 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素材)-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医院项目EPC示范标杆打造交流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