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详解_第1页
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详解_第2页
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详解_第3页
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详解_第4页
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优选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一、记忆的基本过程二、记忆的系统三、遗忘的规律四、记忆术第二节记忆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请看以下图片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3–5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3–6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3–7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3–8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3–9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93–10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03–11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13–12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23–13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33–14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43–15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53–16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63–17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73–18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83–19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19一、记忆及其过程(一)记忆与表象(二)记忆的环节(三)记忆的种类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0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操作过的动作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1记忆在头脑中存在的主要形式——记忆表象特点:形象性、抽象性、操作性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事物的形象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2一个简单的记忆实验资料来源:张厚粲:《大学心理学》2001,p159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3记忆记忆识记(编码)保持(储存)再认与回忆(提取)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41.识记(memorizing)(编码)(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目的性(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理解性种类

没有注意,则没有编码,也就没有记忆

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即信息的获取。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52.保持(retention)(储存)

是识记的事物或已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得以保存的过程。保持量上的变化减少——遗忘增多——记忆恢复保持质上的变化合理化概括化扭曲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6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7A图B图C图奥尔波特的实验一个月后三个月后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8巴特莱特的实验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29

再认——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的现象——低水平3.提取(再认与回忆)—第三环节回忆——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的现象——高水平(1)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追忆)——任务、目的(2)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中介物通常认为,能回忆的一般能再认,而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正确再认的条件:1、识记的准确性和保持的牢固性。2、当前呈现的事物与头脑中原来保持的事物的映像的一致性程度。3、当前呈现的事物的环境与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的环境的类似程度。艾德华杰克逊威廉杰克逊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0下面的图片有没有出现过?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13–32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23–33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33–34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43–35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53–36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63–37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73–38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83–39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393–40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03–41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13–42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23–43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33–44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43–45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53–46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63–47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73–48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83–49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493–50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03–51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1记忆的种类

内容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能否陈述

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否意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2环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信息丧失信息丧失复述记忆储存模型注意二、三个记忆系统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3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大约0.25~2秒)记忆。感觉记忆只留存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转瞬即消失。乘车通过街道,视听器官对街边景物,各种声音,正如走马看花般随收随忘,此现象即属感觉记忆。(一)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感觉记忆具有形象性、短暂、容量大和易被新信息替代的特点。感觉记忆的持续时间使我们对世界有一种强烈的连续感。视觉后象听觉后象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4(二)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代表心理上的“现在”。短时记忆所能记的,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情。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被注意就进入到短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还需继续加以处理,否则就会消失。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进入长时记忆。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5例子1:以甲乙两人面谈为例,甲说完第一句话,乙在回应时必须以甲刚说的话为根据,所以甲的话就构成乙的短时记忆。例子2:查字典找到所要查的字,回头要写下意思时,竟然忘记;电话簿上查到所需号码,回头拨号时,竟然忘记。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6

试试看,你能记住多少!

下面给大家呈现的是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很多信息,图片呈现的时间很短,请大家注意观察,尽可能多的识记。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7A朋友瑞星杀毒cococolalenovo联想R统计电子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8回忆一下吧!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59693062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08642075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146328591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2694075362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35032140839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446978521357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5

792346502148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6

7092340874291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758730264309734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8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1956)经过7年反复测定,在一篇题为《神奇的数字:7±2》的报告中总结了用实物、无意义音节、数字、单词、字母等一系列实验材料所作的大量实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地表明:正常成年人短时记忆广度的平均数是7±2个组块。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69组块(Chunk)的作用

12345ABCDE车马兵象将日月水火土学校教师学生作业考试ⅠⅢⅤⅧⅩzhchshyw具有某种意义的刺激组合。USACIAWHOFBINBA1947189820041640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电视机电冰箱

洗衣机录音机欣喜愤怒悲哀快乐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0NLBH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1请连续进行减3计算

358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2实验表明: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

信息得到复述后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否则很快消失。复述还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3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记忆的时间:20秒以内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

短时记忆的特点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4(三)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

长时记忆是指1分钟以上直至终生的记忆。经过短时记忆处理过的信息,将有两种后果:一是停止处理,另一后果是传送到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就象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使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成了一个整体。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能保存至永远。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5长时记忆的编码意义编码:当你听完或看完一个故事,然后凭记忆将故事转告别人时,你所记忆的,不是原来说故事者所说的话,也不是故事书上的文字,而是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要义。情境编码:戏剧正式表演之前,必须在表演场地彩排,运动比赛之前要先到比赛场地做实地练习,正式参加高考之前要先举行模拟考试,实际就是运用了情境编码的原理,以加强将来在现场中的记忆。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61.含义与种类2.遗忘的规律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4.遗忘的原因

三、遗忘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7含义: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与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与再认。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主动性遗忘与被动性遗忘逆时性遗忘与顺行性遗忘1.含义与种类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82.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的目标是研究“纯”记忆,即不受个人情绪干扰,不受以往知识经验影响的记忆。艾宾浩斯首创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是由二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字母串,共2300个。艾宾浩斯首创了节省法对记忆加以量化。即将初学时重复的遍数和再学时重复的遍数之差,作为衡量记忆保持或遗忘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保持和遗忘的信息加以量化。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79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数遗忘的百分数20分58.241.81小时44.255.88-9小时35.864.21日33.766.32日27.872.26日25.474.631日21.178.9

艾宾浩斯遗忘实验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0保持百分数33.21.%0130天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天数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1保持百分数33.21.%0130天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天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比较大,以后逐渐减小。即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2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3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材料的意义和价值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没有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人们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占主要地位的材料。(2)材料的性质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也比较容易记住,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3)材料的数量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4)学习程度实验表明,学习程度在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记忆效果并不随之再有显著增长。(5)识记材料的的系列位置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4(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3)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则所要信息就能被提取出(4)动机性遗忘理论(压抑理论)——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4.遗忘的原因本文档共94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六\11点1分85实验组:学习A……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