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实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课堂实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课堂实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课堂实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课堂实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出城市起源的条件及城市的发展历程。(2)能从所给的材料和图表中,概括出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结合实际,用案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教材图表信息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图表来获取和表达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2)坚持人地关系理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让学生“自读”、“自议”、“自说”、“自评”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2.合作探究法采取异质分组,一般由6名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每次活动推选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地理素养,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运用教学课件、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改变课堂信息环境,真正实现“学为主体”,使学生愿意展示交流成果,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课前准备让学生分为六人一组,设定好组长、记录员。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积极发言。提前熟悉学案,做好知备。通过分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热情,为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做铺垫。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四、【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探究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来理解课文中较为难懂的问题,扫平知识理解中的障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上个月有一条新闻被各大新闻媒体争先报道,它就是有关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新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新闻。播放新闻视频《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结合视频内容,提问学生:我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一些词语:城市化、城市群、城市人口等。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又具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读出来。教师: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请看屏幕,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做。【板书】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展示:探究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活动1【合作探究】:【要求】:前后位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材32页,并讨论,时间2-3分钟【具体任务】:1、结合初中世界,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并说出地区名称2、这些地区的位置有什么特点?3、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师: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学生:主要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归纳总结:北半球中低纬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转承】那究竟城市是怎样产生的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课件展示:活动2【自主探究】:【要求】:阅读课本31页“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思考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具体任务】:1、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比较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归纳每个阶段的特点。填写在学案的表格里。时间特点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规模,功能,多以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规模,功能。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二战以后城市发展,出现了特大城市和,还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城市。教师: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1)农业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2)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出现。教师点拨:基本前提是生于农产品的出现;促进作用是社会分工。小游戏:排一排要求:把农业生产发展、剩余农产品、社会分工、商品生产交换、集市、城市放到下列空格里。【练一练】:牛刀小试1、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需要的基本条件是()①农业生产的发展②社会分工的促进③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④农村人口的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结束至今【承转】请同学们看烟台市的城市用地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图。提出探究二:试从上述材料分析烟台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板书】二、城市化及其特点课件展示:活动1【合作探究】:【要求】:阅读烟台市城区变化图(红色范围为城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下列问题,时间2-3分钟:【具体任务】:1、在1971年,A地区的人口性质、用地、产业活动有什么特点?2004年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2、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城市化的含义教师点拨总结:(1)概念: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课件展示:活动2【合作探究】:【要求】:阅读烟台市城区变化图(红色范围为城区),及教材32页,思考【具体任务】:1、烟台市几十年间城市用地面积、人口数量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城市化主要表现阅读烟台城市资料,思考:材料1、1971年,烟台市城镇面积尚不足16.50km2,至200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已经达109km2,而2004年则更高达190km2材料2、烟台市城市人口数据表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承转】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当代世界城市化表现出许多新特点。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课件展示:活动2【引导探究】:——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教师点击课件,展示“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图”【抢答1】:读图2-1-3:“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趋势”思考: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随时间推移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教师点击课件,展示第一幅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1900年—2000年特大城市数量的变化。接着展示第二幅图: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抢答2】:读全球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数目变化表及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总结城市化的特点学生: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教师点击课件,展示课本33页“知识窗”——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展示图片【抢答3】:读图思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差异?学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承转】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世界城市化水平图”,【比眼力】谁能快速说出哪个地区属发展中国家,但城市化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知识延伸】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逆城市化。【承转】城市规模无限制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会给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板书: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展示:探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自主探究】:阅读课本,总结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教师:主要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总结师生总结:1、土地被占用,耕地减少2、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3、环境质量下降、污染严重4、城市热岛5、交通拥挤6、住房紧张7、就业困难8、社会秩序混乱【练一练】:牛刀小试1.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D、减少就业的压力2、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教师:这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课件展示课堂小结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施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但随着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表明,在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学得怎样呢?我们当堂检测一下。当堂巩固: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此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至t4的发展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3)此过程被称之为。(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板书设计: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的条件2、发展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含义及表现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探究】面对城市化带来诸多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此次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地理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已经已掌握了初中地理“聚落”和必修一“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所以本节设计从学生身边的烟台入手,设置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烟台城市的变化”等案例来分析城市化的概念及特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目的。地理课程标志提出的“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学习地理”“接受知识”的束缚,鼓励教师“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中,我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从这个理念出发,每一个知识都给学生材料和问题,避免直接传授知识。最后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1.目标一:了解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与发展史。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两个方式进行小组活动“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与发展阶段”,根据“要素寻找的准确性、多样性”等评价因素评价学生发言;通过课堂师生间问答,90%的学生能够归纳出城市起源的条件,100%以上的同学能够说出城市发展阶段及特点。2.目标二: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特点。通过分析珠烟台城市变化发展的相关材料,根据“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规范性”等评价因素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生评,师评。95%以上的学生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及特点。3.目标三: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探究和小组讨论,根据“要素寻找的准确性、多样性”等评价因素评价学生发言;通过课堂师生间问答,95%以上的同学能够说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有三部分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起源,主要介绍了城市产生的基本条件:二是城市的发展,教材将其分了三个历史阶段可对比说明。第二目是本节的重难点内容。首先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然后图文结合讲述了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可为学生搜集材料,提高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第三目主要介绍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突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利的影响。并通过知识窗和活动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城市化的特点解决措施:课堂联系实际,穿插了较多的影音文件、图片、图表、曲线图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利用课本及课外的图片及数据材料探究解决。课时安排1课时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B.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C.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所致D.专业化城市如“科学城”“大学城”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解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所致。答案:C2.所给四幅图中,黑点表示乡镇、圆圈表示城市,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解析:城市一般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先是小的乡镇,不断发展变大成为一个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后又可能在郊区出现卫星城镇,以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和人口。故A图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答案:A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20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甲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因此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20世纪以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的为丙国。第4题,图中四国,甲国城市人口比重略有降低,出现了逆城市化。答案:3.D4.A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A.①时期 B.②时期C.③时期 D.④时期6.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解析:第5题,直角坐标系图中,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变率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时期曲线斜率最大,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第6题,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和进程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和高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地区发达,所以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答案:5.C6.B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完成第7~8题。7.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的是()A.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B.城市化和郊区化C.郊区化和逆城市化D.城市化和再城市化8.有关两图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落的现象B.乙图中城市人口增长迅速C.乙图中城市内部建筑稀疏D.甲图中表示的现象是城市化的倒退解析:第7题,甲图表明市中心和乡村人口都迁往郊区,是郊区化的表现;乙图表明市中心和郊区人口都迁往乡村或小城镇,是逆城市化的表现。第8题,甲图由于人口外迁,导致市中心区衰落,但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质”的提高;乙图中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市中心区甚至出现“负增长”,乙图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答案:7.C8.A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完成第9~10题。9.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10.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人居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解析:第9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第10题,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由人口过快增长,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的。答案:9.B10.B读某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1)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图2),完成第11~12题。图1图211.该国丙至丁时期,出现或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是()A.社会生产力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不断减轻 D.出现逆城市化12.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A.甲时期——B B.乙时期——AC.丙时期——B D.丁时期——B解析:第11题,根据图1得出,甲至丙时期,该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并且达到高水平,丙至丁时期,城市化水平出现降低,但水平仍较高,说明该国出现逆城市化。第12题,根据各城市化阶段对应的产业结构特点,结合两图得出,丁时期——A、甲时期——B。答案:11.D12.A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据图完成第13~14题。甲图乙图13.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4.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3题,从甲图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越大,城市温度越高,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从乙图可以看出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温度越高。第14题,图示信息反映出城市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因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气温升高,城郊间必然形成热力环流。答案:13.A14.D15.下图正确反映1950~2010年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A.城市化水平低B.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多C.城市化速度快D.城市人口净增加量少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1950~201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直比发展中国家高,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就超过了发达国家,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净增加量明显比发达国家多。答案:D二、综合题16.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从图中找出其中的两项吗?(3)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效应和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

解析:第(1)题,上海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第(2)题,建设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等措施,可以缓解上海的城市问题。第(3)题,乙图主要表现了两种要素,即气温和降水,并且反映出城区与郊区数值的明显差异,体现出了城市的热岛和雨岛效应。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