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实录】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阮籍其人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意象的深意。【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对比法【知识链接】1、咏怀诗2、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3、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交代“学习目标”)说到阮籍,高中阶段,我们第一次记住这个名字应该是在《滕王阁序》里,其中有这样一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典故介绍,阮籍嗜酒如命,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停,哭罢而返。他如此“猖狂”,你对他的印象如何?会觉得这是神经病的明显特征。但是他不是(找同学读):【知人】他是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诗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咏怀》,共82首,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后世作家如陶潜、鲍照、陈子昂等人产生了重大影响。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有济世之志。对母亲情感深厚,“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不若。”我们现在说的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对世俗之士,他的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他喜欢和佩服的人来了,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现在看来,他有可敬可爱的一面。然而,不清楚魏晋的时事政治,仍然不会明白阮籍的大哭。【论世】魏晋交替时期,公元239年,魏明帝(曹魏第二帝)死,太子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分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后,司马懿杀曹爽,独专朝政。再后,十多年间,司马氏两度废魏帝另立傀儡,大量杀戮异己,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210~263),在感情上是偏向曹魏皇室的,对司马氏的阴谋弄权怀有不满,但深感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借酒佯狂,或者酣醉不醒,保全自己。生于乱世,终日惶惶,阮籍觉得路没有了,希望没有了,于是就大哭一场。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创作的。【学习过程】一、初读,感知要求: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要读懂它的字面意思,朗读全诗,简要说说全诗的内容。提示:统观全诗,诗人写自己夜中不能寐而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听到孤鸿翔鸟,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伤心。小结:简言之,诗人写自己半夜不寐的所做、所见、所感、所闻,表达了忧思伤心的思想感情。字面很简单,关键是透过字面意义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即结合作者生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推敲字面所蕴含的深意。王国维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下面就让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意象的深意。二、再读,探究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①用具体形象语言描述首联内容:一个夜晚,诗人在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披衣起坐,弹响了抒发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②思考:自然之夜有何特点,联系时代,“夜”有何象征意义?象征时代之夜。浓黑的、死寂的、深重的夜色笼罩着的一切,仿佛恐怖险恶的政治形势,重压在诗人心上。小结:血雨腥风的时世环境,令人胆战心惊、彻夜难寐。(此刻,我终于理解了诗人的酣饮宿醉,原来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无处安放的灵魂,只有醉在香醇的酒浆里才能得到片刻的麻痹,只有寄托在悠远的琴声里才能获得一时的放松)。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①用具体形象语言描述颔联内容:明月的青辉透过薄薄的帷幕照进来,夜风吹动我的衣襟。②思考:这两句写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月光明亮,清风凉爽,环境惬意?月光清冷,寒风袭人,气氛凄冷?③“明月”“清风”,多么熟悉的两个意象,让我想到了苏轼《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面对这相同意象,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的心情与阮籍一样吗?小结:“心悦则觉物美,心悲则感事哀”,景象必与情绪浑融一体,以情观景,阮籍那孤独苦闷的心感受到的只有夜景的凄清,视线所至,触目都是忧愁和寂寥。3、“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①用具体形象语言描述颈联内容:在那广袤的原野传来孤单的鸿雁的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北林里惊叫。②思考:何谓“孤鸿”?“良禽择木而栖”,“翔鸟”如何不栖?由物及人,“孤鸿”“翔鸟”有何寓意?小结: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景,同时又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失群无依,无处栖身,只能孤独地飞翔在漫漫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4、“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①用具体形象语言描述尾联内容:夜色茫茫,独自徘徊,没有希望,寂寞悲伤,忧思不已。②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请联系作者和时代,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这是直抒胸臆的一联,究竟是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诗中并没有明说。但是,只要知道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集团消灭异己,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切地理解作者的“忧思”其实是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共有的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忧惧心态。(齐读)三、三读,感悟对比阮籍,我们要幸运得多。生而至今,不愁吃穿,从小只怕考试考砸了被爹妈骂,闲着没事还能喝喝奶茶,看看电影,聊聊对于国家政策的不满……世道从来都不太平,哪怕是进入了21世纪,战争与暴乱也在时刻发生着: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苏丹内乱,叙利亚、利比亚战争……无数战火在新闻联播里播放。而我们这边岁月静好,所以,我们不是生于一个和平年代,而是生于一个追求和平安宁的国家,对于国家的不足我们要包容,更要一起去改善,我们要感恩,我们要祝福,祝福我们百年沧桑的大国迎来今日的崛起与明天的辉煌!《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对于高二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听过作者的名字,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学过作者的诗、词、文,对其生平经历、政治态度、文学风格和时代背景不够了解。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但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即只能读懂字面意思,而不知道如何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意思。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有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和理解文本内容的意识,欠缺的仅仅是通过练习巩固而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班上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朗诵。《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效果分析“导入”环节,由“阮籍印象”引起学生对作者其人、其事、其世的关注,引起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自然推出“知人”“论世”两部分内容,学生了解了作者生平、政治态度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为下面的“知人论世”做了铺垫。“初读感知”环节,特别强调要注意“知人论世”,这是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时注意事项的提醒,也是对本单元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再强化。“再读探究”环节,学生读得少了!俗话说:三分诗味七分读。朗读是读者与作者借助文字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里,我可以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整体把握词意,感悟词作意境,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为下面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打下情感基础。“逐句分析”环节,在设计问题时,我通观全篇,一句一问,逐渐深入,让学生思考问题,也适时适当点拨,尤其是学生几处理解偏差和误区,很有代表性,教师予以合适的引导,使其最终能够由形式到内蕴地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结语”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业”设置,背诵、积累古典诗词不仅是基本任务,必须完成,而且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的第一首。后世的文人都说,能够配得上“真风流”三个字的,唯有“魏晋人物晚唐诗”。唐诗之华彩冠绝古今,其魅力不可抗拒,竟至童叟妇孺皆能吟咏。而魏晋文人才子,特立独行者甚多,风流且具趣味。其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即三国魏末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位名士,合称竹林七贤)。而“竹林七贤”中,性情最真、趣事最多的当推阮籍。阮籍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人物,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学生经过深层次地读课文,进行积极的体验和感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价值观。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抒写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诗旨遥深,隐晦曲折。这首词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实践“知人论世”诗词鉴赏方法。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评练习一、思考并回答问题:1、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3、全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二、拓展阅读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更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参考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向阮籍替武帝司马炎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聊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认别人的好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后反思执教本科课,让我感慨良多。导入部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介绍了作者,使学生对阮籍其人有更多的了解,良好的教学氛围得到“有意”的营造。“初读感知”环节,特别强调要注意“知人论世”,这是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时注意事项的提醒,也是对本单元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再强化。探究环节,学生读得少了!朗读是读者与作者借助文字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里,我可以再增加名家范读、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诵、学生示范、学生点评,最后再全班齐读。相信反复的朗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逐句分析”环节,在设计问题时,我通观全篇,一句一问,逐渐深入,让学生思考问题,也适时适当点拨,尤其是学生几处理解偏差和误区,很有代表性,教师予以合适的引导,使其最终能够由形式到内蕴地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结语也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标分析诗歌的解读虽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其独立的审美特性。在艺术鉴赏中,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那么“诗”这种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