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太在意“星巴克乌龙”_第1页
不必太在意“星巴克乌龙”_第2页
不必太在意“星巴克乌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不必太在意“星巴克乌龙”近日,央视播出了一组批评星巴克咖啡在中国获取暴利的报道,不料却遭遇了今年“3.15”期间批评苹果公司歧视中国消费者一样强烈的舆论反弹。一次监督洋品牌、为国内消费者维权的行为,瞬间演变为一场口水乌龙。

梳理网络上的炮轰,“炮弹”主要有二:一是说央视的批评违背了市场原则,高价的星巴克仍能受到追捧,属于愿打愿挨,嫌星巴克贵,你不去消费就是了;其二,央视是选择性监督,高房价、垄断暴利你不去管,偏揪着一家洋咖啡不放,是不是在暗示“你该投广告了”?

坦率地说,我很同情央视的躺枪。这家国家电视台是不是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的授意,去阻击苹果、星巴克这样的洋品牌,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至少知道,它对国内商家及产品的监督报道是非常多的,而且也不是只打苍蝇不碰老虎,去年和三大通讯运营商的猛烈对掐,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况且,媒体选择报道内容和对象,也是其天然的权利和自由。怎么就成了选择性监督了呢?

“嫌星巴克贵你不去消费就是”,这当然没错。但也需看到,当前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已经极度畸形,崇洋媚贵早已是“时尚”。虽然咖啡不是生活必需品,不喝不会折寿死人的,但一个人总有些会朋友、谈生意的时候吧,按照时下“不贵不足以显诚意”的潜规则,如果你不把女朋友、商务对象约到星巴克等上档次的场所,而是去街边小茶馆,那结果八成是“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了!某种意义上,星巴克也具有了生活必需品的属性。既如此,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履行监督监督权又错在哪里了?

媒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却遭到本国舆论的嘲弄,有人甚至高呼“我们用不着保护”,这委实是一件让人很泄气和叫屈的事。不过,倘若我们对中国民间舆论的现状有所了解,便也会对这样的“奇观”见惯不惊。由于种种原因,当下的舆论场中对立情绪异常突出,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只杀不捧”的定势。对一些正面效应的东西,尤其是具有官方背景的,舆论习惯持逆反态度,不管政府干什么说什么,都是条件反射地质疑、嘲讽,似乎顶就是弱智,唱反调才是时髦。哪怕像央视曝光洋品牌这样明明是帮自己的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啐几口再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民众都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力,都不知好歹了呢?也无需这么悲观。如果去就央视批评苹果、星巴克做一个公众调查,我相信支持央视的人数肯定要远远大于倒戈的,只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到网络灌水的习惯,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网络间的众声喧哗,就轻易制造了一个假象。――再说了,网友这种下意识的对抗行为并不见得就是他们深思熟虑后抱定的立场,很多时候也只是“赶赶时髦”而已。

明乎此,央视无需为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