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篇_第1页
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篇_第2页
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篇_第3页
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篇_第4页
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篇

掌握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因掌握超温的方式不同,目前主要分为高水气比、低水气比、中低水气比变换工艺[3]。其中高水气比变换工艺又分为全高水气比、高水气比分股变换工艺。对于SE-东方炉粉煤气化制甲醇,经计算,变换水气比0.5左右即可满意制甲醇的部分变换需求,其粗合成气自身所带水气是过剩的。因此,试图通过提高粗合成气的水气比来掌握变换反应温度的工艺明显特别不经济。目前运行的高浓度CO高水气变换流程存在如下问题:①初期开车由于负荷低,第一变换炉超温到500℃,为降低床层温度,水气比要高于1.6,甚至达到1.8,造成了能量巨大的铺张;②由于湿气空速大,变换反应深度增加,因此单炉催化剂用量多;③催化剂使用寿命短,目前运行的Shell和GSP气化高水气比装置,第一变换炉催化剂使用寿命都不超过1a。对于高浓度CO粗合成气,现有高水气比变换纷纷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其水气比,节省能耗。Shell粉煤气化在国内应用较为成熟,与之相配套的变换工艺有全高水气比、全低水气比、低串中水气比工艺[4]。全高水气比工艺为预变换炉前一次性补足水蒸气,如SE-东方炉粉煤气化采纳全高水气比变换来掌握炉温,需要添加大量的高压蒸汽,由于合成甲醇不需要过高的变换率,这些添加的蒸汽最终并未参加变换反应,并且需要通过换热将其冷凝成水,能耗较高。属于改进型的高水气比分股变换工艺,仍需将一股配加蒸汽至高水气比,虽然达到相对节约蒸汽的目的,但造成蒸汽和热量铺张的同时,仍旧增加了后续工段管线设备的投资和冷凝液处理的负担。而全低水气比、低串中水气比工艺则需先降低SE-东方炉粉煤气化粗合成气中的水气比,后续又补充蒸汽或水。明显以上与Shell粉煤气化配套的变换工艺均不适用于SE-东方炉粉煤气化制甲醇。因此,SE-东方炉粉煤气化制甲醇变换工艺技术选择思路为降低其水气比掌握变换反应温度,并且在后续变换炉前不补充蒸汽或水。目前有两种与之配套且先进的变换工艺: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和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以某年产180万吨甲醇装置为例,该装置生产规模日投煤量7500t,生产的粗合成气有效气量为516000m3/h,粗合成气中CO(干基)体积含量70%,水气比0.92,要求变换装置出口变换气中H2/CO为2.26±0.02。因装置规模大,变换设置两系列。以下针对单系列对两种工艺进行比较。

1.1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流程见图2。粗合成气全量进入1#低压蒸汽发生器副产低压蒸汽,同时调整水气比至约0.55后,经气气换热器升温进入第一变换炉进行变换反应,出口气体经换热后,进入1#中压蒸汽发生器副产中压蒸汽,降温后进入其次变换炉连续变换反应,出其次变换炉变换气进入2#中压蒸汽发生器副产中压蒸汽后,与第一变换炉出口跨线变换气混合,调整出装置工艺气H2/CO,混合工艺气依次进入2#低压蒸汽发生器、锅炉给水预热器、脱盐水预热器回收热量。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通过适当削减第一变换炉中的催化剂,即掌握催化剂装填量的方法,能达到掌握床层热点温度从而达到掌握反应深度的目的[6]。但是,由于CO浓度和水气比都高,反应的推动力太大,催化剂的装填量只要有少量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床层的热点温度,因此催化剂的用量必需精确     ,否则会由于反应深度的增加而造成床层“飞温”的不良结果。假如催化剂的装填量固定不变,则在装置开车初期,负荷小或气量波动时,催化剂装填量势必富余,导致粗合成气反应深度加大而超温。运用一种新开发的分层进气变换反应器技术,当生产装置运行负荷低时,气体只经过下层进行变换反应,可以避开由于催化剂装填富余,CO过度反应使床层超温;当生产装置运行正常时,气体可以全部从上段进入或者上段和下段同时进入,以此来满意生产要求。该工艺主要缺点是:变换反应温度掌握的影响因素较多,催化剂的装填量、原料气负荷、水气比的波动均影响反应温度,操作掌握系统设计较简单。

1.2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流程见图3。粗合成气首先分为两路,一路进入1#低压蒸汽发生器副产低压蒸汽,同时调整水气比至约0.25后,经气气换热器升温进入第一变换炉进行变换反应,出口气体经换热后,进入1#中压蒸汽发生器副产中压蒸汽,降温后与另一路粗合成气汇合后经脱毒槽进入其次变换炉连续变换反应,出其次变换炉变换气依次进入中压蒸汽过热器、2#中压蒸汽发生器、2#低压蒸汽发生器、锅炉给水预热器、脱盐水预热器回收热量。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在粗合成气主路设置非变换旁路跨越第一变换炉,再与另一路经第一变换炉的低含水量变换气混合后进入其次变换炉反应,可稳定调控水气比,且无需补充蒸汽调整水气比,节省能耗效果显著。第一、二变换炉催化剂装填量均为足量,都根据接近反应平衡掌握变换深度进行设计,结合粗合成气旁路、主路流量比值掌握及第一变换炉之前设置蒸汽发生器,运行负荷变化时不需要调整;且由于反应平衡掌握的特点,在不同运行负荷下第一变换炉发生甲烷化反应的风险很小。该流程应留意的是,运行过程特殊是开工导气初期,由于操作或调整不当消失水气比过低而简单导致甲烷化超温发生。此时可依据床层温度适当调整第一变换炉水气比,掌握床层热点温度不高于380℃,避开甲烷化的发生。在运行末期,可以通过适当减小进入第一变换炉的气量或者适当提高第一变换炉反应器入口的水气比,来维持较高的CO转化率,使装置仍能够稳定运行。此工艺操作过程简洁,兼顾了第一、二变换炉反应器的温度掌握和水气比要求,既很好地掌握了第一变换炉反应器的热点温度,又使其次变换炉反应器入口气体在降温的同时提高了水气比。

2分析比较

两种工艺有相像之处,即均采纳了降低原料粗合成气中水气比的方法。究其缘由,一方面制甲醇其水气比是过剩的,节能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变换反应的猛烈程度,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是第一变换炉变换反应控温方式的差异,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是削减催化剂装填量,使变换未反应完全即送出第一变换炉,而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是变换反应达到平衡后送出第一变换炉。

2.1技术参数表1是两种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比,从表1中可知,两种工艺均能满意生产要求。两种工艺经废热锅炉后,降低第一变换炉进口的水气比,因各自控温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且2个变换炉进口温度、床层热点温度呈现出不同的凹凸分布。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2个炉进口温度均较高,床层热点温度前高后低。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2个炉进口温度均较低,床层热点温度前低后高。比较而言,较低的进口温度有利于催化剂的升温还原操作和使用寿命的延长,也便于换热流程的组建,而且变换工艺的控温关键是第一变换炉,第一变换炉较低的床层热点温度可以更有效避开甲烷化的发生。由于两种工艺变换炉热点温度的差异,换热流程从热量有效利用的角度考虑,中压蒸汽过热器设置位置不同,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中,中压蒸汽过热器直接设置在了第一变换炉出口,而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则设置在了其次变换炉出口。

2.2能耗表2是两种工艺的主要消耗对比。当生产规模肯定时,不同变换工艺的能耗主要体现在蒸汽和工艺余热上。由表2可知,两种工艺副产的蒸汽基本相当,低温位工艺余热、冷凝液总量、循环冷却水水量,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略多,此结果是由于热力学掌握工艺进入变换系统的总水气比略高于动力学掌握工艺。两种工艺均采纳了前置废热锅炉,并且后续不补充蒸汽或水,变换深度相当,变换产生的整体热量和冷凝液基本相同,只是热量及冷凝液的安排有所不同,故由表2可看出两方案能耗相当。

2.3投资两种工艺主要设备投资费用见表3。可以看出,变换炉费用因两种工艺催化剂装量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各换热设备因两种工艺换热流程、参加换热工艺气气量、平均传热温差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虽然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多设置一台脱毒槽,但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主要设备投资费用比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多。两种变换工艺中,第一变换炉催化剂设计使用寿命均为2a,其次变换炉催化剂设计寿命为4a,脱毒槽吸附剂设计使用寿命为4a。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比较,两种变换工艺均能满意生产要求,能耗相当,在操作稳定性和主要设备投资方面,热力学掌握变换工艺优于动力学掌握变换工艺。

3结束语

掌握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现代电气掌握技术快速进展,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同时由于现代众多领域的生产经营都是建立在电气系统上,而电气系统能实现对电气设备平稳掌握,因此该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家庭供电系统和电器使用到中小型企业再到能源、钢铁等重工业生产领域都可见到电气掌握系统的身影。详细来说,现代电气掌握系统主要应用在:环保行业、高炉鼓风机及铁路起重设备等,下面分别绽开论述。

1.1环保工程

随着时展,全球各国都开头注意环境爱护,以降低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危害,因此越来越多环保工程应运而生。中国始终将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在各行各业进展中都将爱护环境作为生产的原则之一。在这个背景下,环境工程成为近年来进展较快的行业。尤其是环保工程经常涉及到燃料脱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电气掌握技术,能提升生产效率,并保障生产的平安性和稳定性。将电气掌握技术运用到煤炭脱硫生产过程中,能有效避开生产过程中的平安问题,且操作人员能采纳远程操作方法来实现脱硫工作,不仅效率得到提升,也避开了有毒物质对人体损害。

1.2高炉鼓风机

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快速进展,对钢材的需求不断提升。而电气掌握技术在高炉鼓风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a)电气掌握技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能更好地防止高炉鼓风机消失运行中的故障,降低运行事故发生概率;b)电气掌握技术能实现高炉鼓风机整体性能的大幅提升。通过电气掌握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改进高炉工作,使整体炼钢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要对鼓风机低电压跳闸的电气掌握技术、二次掌握电源的电气掌握技术及瞬时断电的电气掌握技术进行大力技术改造。

1.3铁路起重设备

在电气掌握技术起步阶段,中国的铁路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局限性,且涉及到许多协调工作,无法满意铁路救援工作需求,而在当时经济条件下无法大量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生产的机械设备,使得起重机掌握工作特别困难。随着电气掌握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中国铁路起重设备逐步向着智能化、高集成度、自动化方向进展,使铁路救援工作更加敏捷,成本低廉且便与修理。其中,PLC技术的消失胜利解决了铁路起重设备中的问题。PLC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它采纳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规律运算、挨次掌握、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掌握各种类型机械或生产过程。通过PLC技术应用,使中国摆脱了国外技术掌握,铁路运输业得到了飞速进展。

2对电气掌握技术将来进展趋势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规律等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相关应用讨论也在不断进行。电气掌握技术涉及内容比较多,不仅涉及到电气原理、线路、系统设计,也涉及到编程方法及生产机械应用等相关内容。同时电力掌握方法也比较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结合电气掌握技术。下面就电气掌握技术将来进展趋势进行展望。

2.1电气掌握技术向着智能化趋势进展

在科学技术进展带动下,中国电气掌握技术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进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技术核心的各种技术目前已应用到电气掌握技术当中,并且与此相关的各种技术也在不断讨论和进展中。从当前讨论成果可看出,神经网络已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神经网络技术使用,可以对各种故障样本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再次消失故障时,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排解故障。通过各种智能技术与电气掌握技术的结合,能将两者优势充分发挥、使用,更好地解决电气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2电气掌握技术向着开放性趋势进展

电气掌握技术当前不断创新和进展,其硬件系统不断更新,新电气掌握技术不但平安性高、运行稳定,并且具有很强的敏捷性和牢靠性,能在生产中供应更多进展平台。在信息技术进展带动下,电气掌握技术也向着开放性方向进展。网络技术创新为电气掌握技术供应了更多沟通和沟通方式,使得电气掌握设计与网络技术结合,不断呈现多样化趋势。电气掌握技术的开放性趋势,也会使电气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特别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开放性趋势已成为电气掌握技术的必定进展趋势。

2.3电气掌握技术向着网络化趋势进展

目前电气掌握技术的优势是强大的自我诊断和修复功能,使其能精准有效地切除故障以防止事故发生。但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系统平安性,就要对系统进行网络化改进,增加系统的数据通信功能。电气设施的网络化能加强对故障位置、故障距离、故障性质的分析和确定,使电气设施能得到更加亲密的爱护,从而提升电气设施牢靠性。在电气设施爱护技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