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美”食、“美”人、“美”景导入本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二)、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u)其奇者。

(1)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多种形式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3、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解释下列词语(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

(三)、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五、研读书信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六、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八、作业布置

1、品读赏析本文语言美、意境美。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总------共谈山水特色:美

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

总------感慨收束,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

抒发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古今知音共赏惬意之情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主持人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参与对象全体语文教师活动主题听评课——的《答谢中书书》活动内容及进程

一、听课1、在录播室讲授新授课《答谢中书书》2、各语文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填写好听课评价表。二、评课任务:全体语文老师对于听评课进行交流探讨并及时做出反思总结。1、老师对前一阶段的语文教研活动进行总结,针对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拨,并对于本次听评课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各个老师就冯老师这堂课有一个明确地评价,从优点和不足这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冯老师首先就这堂课说课,设计思路和环节展示,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简单地总结和反思。3、全体教师对于本次听课进行交流。A、优点:①首先是课件做的非常实用,图片选择非常美观适合本节课的内容,提纲的设置也非常用心、精美。②导语很吸引人。借助于美食美人美景,吸引学生的审美眼球。③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环节的设置步步深入,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接受。④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这一环节设计的很巧妙,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到的审美情趣。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讨论热烈。B、缺点:①教师相对来说讲的还是有点多。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②授课过程中,对于作者陶弘景的介绍忽略了,虽然并不是名家,但对作者的介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借此了解写作背景,对文章的学习极有帮助,现在想来,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够得当,成为一处“败笔”。

总结反思1、注重对学生文本知识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文学知识的积累。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心语如果说是热爱教育让我成为一名教师,那么是一种责任一直推动着我在成为一名好教师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我认为作为教师更多的是一分责任和爱心。现在我已把教育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如既往地耕耘和奉献,用心去教诲每一位学生。学生的进步,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这是一篇很好的课文,对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读”的方法来使学生体会,以“读”赏“美”,以“美”品“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在教授过程中注重了学法的指导,比如品读四美。在课上师生共同品读了结构美、情感美,学生感悟颇深。让学生在课下品读语言美、意境美,估计学生在课下完成不好,不如在课上有实效。

再有课堂进程慢,课堂效率不够高,课堂容量低。本节课在设计时是打算当堂成诵和巩固练习的,但是课堂效率远不如预计的高。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答谢中书书》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一年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山水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想象丰富。学习本文时,适宜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景物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进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用于自己的写作。《答谢中书书》效果分析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文言文教学应立足吟诵,形成立体情感体验。根据《答谢中书书》的特点,精心设计好了读的形式。但感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读顺,就是朗读时读清它的节奏,注意停顿。我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这一点学生领会的还不错。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会结合注解翻译文章。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区位的同时,给学生引见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也是增强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本节课拓展不够。文言文博大精深。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怕学”变“乐学”,

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答谢中书书》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答谢中书书》课堂评测一、解释加点词:⑴答谢中书书书:⑵五色交辉辉:⑶四时俱备。时:⑷晓雾将歇歇:⑸夕日欲颓颓:一、⑴书信⑵辉映⑶季⑷消散⑸坠落二、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5、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四、简答题1、“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1、跳山川之美景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阅读下列文段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信给谢中书的信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3.(1)对偶(2)对偶,借代4.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5.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课标分析《义教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文言文学习当然有自己的规律,根据我们的认识,要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词汇是重点。文言文教学,老师的“言传”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意会”所得更宝贵;一定的“认知”手段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