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人物语言描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菱荡
废名
陶家村在菱荡埒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
一条线排着,十来重瓦屋,泥墙,石灰画得砖块分明,太阳底下更有一种光泽,表示
陶家村总是兴旺的。屋后竹林,绿叶堆成了台阶的样子,倾斜至河岸,河水沿竹子打一个
弯,潺潺流过。这里离城才是真近,中间就只有河,城墙的一段正对了竹子临水而立,竹
林里一条小路,城上也窥得见,不当心河边忽然站了一个人——陶家村人出来挑水。落山
的太阳射不过陶家村的时候(这时游城的很多),少不了有人攀了城垛子探首望水,但结果
城上人望城下人,仿佛不会说水清竹叶绿——城下人亦望城上。
陶家村过桥的地方有一座石塔,名叫洗手塔。人说,当初是没有桥的,往来要“摆
渡”。摆渡者,是指以大鸟竹做成的笺载行人过河。一位姓张的老汉,专在这里摆渡过
日,头发白得像银丝。一天,何仙姑下凡来,渡老汉升天,老汉道:“我不去。城里人如
何下乡?乡下人如何进城?”但老汉这天晚上死了。清早起来,河有桥,桥头有塔。何仙
姑一夜修了桥。修了桥洗一洗手,成洗手塔。这个故事,陶家村的陈聋子独不相信,他
说:“张老头子摆渡,不是要渡钱吗?”摆渡依然要人家给他钱,同聋子“打长工”是一
样,所以决不能升天。
菱荡灯是以这个菱荡得名。
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荡岸,绿
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在这里。
菱荡的深,陶家村的二老爹知道,二老爹是七十八岁的老人,说,道光十九年,剩了
他们的菱荡没有成干土,但也快要见底了。网起来的大小鱼真不少,鲤鱼大的有二十斤。
这回陶家村可热闹,六城的人来看,洗手塔上是人,荡当中人挤人,树都挤得稀疏了。
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
他,尤其是那般洗衣的女人——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竭了到菱荡来洗。菱荡的
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
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捶捣杵的相呼应。野花做了她们
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她们踏成了路。
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
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
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二老爹的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二
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好比他
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
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菱荡灯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这划子一个人背得起),坐划子菱叶上
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聋子到哪里去了,二老爹也不知道,二老爹或者在坝脚下看他的牛
吃草,没有留心他的聋子进菱荡。聋子挑了菱角回家——聋子是在菱荡摘菱角!
聋子总是这样的去摘菱角,恰如菱荡在菱荡灯不现其水。
有一回聋子送一篮菱角到石家井去——石家井是城里有名的巷子,石姓所居,两边院
墙夹成一条深巷,石铺的道,小孩子走这里过,故意踏得响,逗回声。聋子走到石家大
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两匹狗朝外一奔,跳到他的
肩膀上叫。一匹是黑的,一匹白的,聋子分不开眼睛,尽站在一块石上转,两手紧握篮
子,一直到狗叫出了石家的小姑娘,替他喝住狗。石家姑娘见了一篮红菱角,笑道:“是
我家买的吗?”聋子被狗呆住了的模样,一言没有发,但他对着小姑娘牙齿都笑出来了。
小姑娘引他进来,一会儿又送他出门。他连走路也不响。
以后逢着二老爹的孙女儿吵嘴,聋子就咕噜一句:“你看街上的小姑娘是多么好!”
他的话总是这样的说。
一日,太阳已下西山,青天罩着菱荡埒照样的绿,不同的颜色,坝上庙的白墙,坝下
聋子人一个,他刚刚从家里上园来,挑了水桶,挟了锄头。他要挑水浇一浇园里的青椒。
他一听——菱荡洗衣的有好几个。
走回了原处,扁担横在水桶上,他坐在扁担上,拿出烟杆来吃,他的全副家伙都在腰
边。聋子这个脾气厉害,倘是别个,二老爹一天少不了啰唆几遍,但是他的聋子(灯里下
湾的王四牛却这样说:一年四吊毛钱,不吃烟做什么?何况聋子挑了水,卖菜卖菱
角!)。
衔了烟偏了头,听—
是张大嫂,张大嫂讲了一句好笑的话。聋子也笑。
烟杆系上腰。扁担挑上肩。
“今天真热!”张大嫂的破喉咙。
“来了人看怎么办?”
“把人热死了怎么办?”
"暧呀——"
"我道是谁——聋子。”
聋子眼睛望了水,笑着自语——“聋子!”
1927年10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家村翠竹绿水,小桥石塔,环境优美恬淡,关于洗手塔来历的神话传说,为此地增
加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B.洗衣女人们的片刻喧闹,不仅搅动了菱荡的水,也搅动了菱荡惯常的深谧、寂静,给
菱荡注入了活泼的生活气息。
C.陈聋子去摘菱角,无人留心他,就像菱荡在菱荡坪不现其水,无声无息,可以看出陈
聋子的平凡渺小,静默无闻。
D.小说结尾张大嫂解褂兜风的情节,有朴实的生活气息,浓郁的人情味,但也反映出农
村的封闭落后,教化不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菱荡所处的地理位置,表明菱荡与陶家村的密切关
系,又自然引出了后文的其人其事,使前后文脉连贯无隙。
B.小说写“城上人望城下人……城下人亦望城上”,与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
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句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
C.小说笔调舒缓自如,情节曲折有致,描绘了一幅中国南方水乡的世俗图,反映出旧时
中国南方农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小说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状物摹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相互晕染,
画面感极强,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乡土意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陈聋子不一定真聋,只是轻易不说话,请结合三处画横线的有关陈聋子的语言描写,
分析其形象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节选)
路翎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
着,传来急促的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
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
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该送到大公路上去排队,
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他听见小王说:“同志,你想想吧,这并不是我们不遵
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
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的非常疲劳的、冷淡的声音:“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小王,回来!”刘强有点烦躁又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的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
来了。这哭声是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
思地、赶紧地拍着孩子说:“别哭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觉地变得非常柔
和,他拍着段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
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
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
女!”随即他又拍着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待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大
哭着的、满脸眼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那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的
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的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请和喜悦而
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不
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待着吧,你待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露
出了笑容。当那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的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兵
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的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得
这么理直气壮了。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
在紧急的情况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着,一
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宝
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
间。上了桥头,工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由地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
中,听着马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和小王的快乐的抚爱声,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
着安静的、满足的笑容。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
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小说中的“工兵连长”“朝鲜妇女”等词语,以及文末标注的创作日期,都指向抗美援朝
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小说中运送朝鲜妇孺的车辆过桥时受到工兵连长的无理阻拦,却在孩子的哭声中被顺
利放行,情节的转折使故事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
D.小说叙述的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虽无意于渲染战争场面,但“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
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等描写仍让人惊心动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绘的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的重要助力,
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B.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
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能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C.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其他司机,
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D.小说以众人“安静的、满足的笑容”结尾,意蕴丰厚,饶有余味,同时也与文中对“微
笑,,“笑容,,的多次描写前后呼应,更显得结构完整。
3.从人物语言描写的角度看,刘强、王德贵和工兵连长这三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
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俄】契诃夫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你被指控于今年九月三日出言冒犯并动手殴打了本县警察日
金、村长阿利亚波夫、乡村警察叶菲莫夫,并且前三人是在执行公务时受到侮辱的。你承
认自己有罪吗?”
普里希别耶夫,一个满脸皱纹和肉刺的退伍中士,手贴裤缝立正,操起沙哑而低沉的
嗓子,回答时咬清每一个字,像发布命令似的:
“长官,调解法官先生!当然,根据法律条款,法院有理由要求双方陈述当时的各种
情况。有罪的不是我,而是另外那些人。整个事件是由一具死尸引起的,三号那一天,我
同老婆安菲莎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走着,一看——河岸上聚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人。我
请问:老百姓有什么权利在这地方集会?难道律书上写着,老百姓可以成群结伙走动的?
我喊了一声:散开!开始推开众人,要他们回家去,还下令乡村警察揪住他们的脖领,把
他们轰走”
“对不起,要知道你既不是本县警察,也不是村长,难道你管得着赶散人群这种事
吗?”
“他管不着,管不着!”审讯室里各个角落里的人齐声喊道,“他搅得人不得安生,
大人!我们忍了他十五年了!自从他退伍回乡,从那时起,弄得人简直想从村里逃走。”
“正是这样,大人!”村长作证说,“全村人都在抱怨。真没法跟他在一起生活!前
几天,他挨家挨户下令不许唱歌,不许点灯。他说,没有法律规定可以唱歌的。”
“请等一下,待会儿您再提供证词,"调解法官打断他的话,“现在,让普里希别耶
夫继续陈述。”
中士操着哑嗓子说,“您,长官,刚才说到,赶散人群不关我的事。可要是民众闹事
呢?哪一部法典里写着,可以放纵百姓,听其胡来的?我绝不许可,先生。要不是我赶散
人群,给他们点厉害瞧瞧,谁又能挺身站出来?谁也不懂现行的规章秩序,可以这么说,
长官,全村只有我一人知道,怎样对付普通老百姓,而且,长官,我什么都能弄懂。我不
是庄稼汉,我是中土军官,退役的军输给养员,在华沙当过差,还在司令部呢,先
生。……所有的规章秩序我都知道,先生。可是庄稼汉都是粗人,啥也不懂,就应该听我
的,因为——那也是为他们好。……可是本县警察日金满不在乎,只顾抽他的烟。他还
说:'这人是谁,怎么跑来指手画脚的?'我就说:'既然你只知道站着,不管不问,可
见你这个傻瓜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说:'我昨天就把这事报告了县警察局长。'我请
问:为什么报告县警察局长?根据哪部法典的哪一条?可是他,这个本县警察,光是听着
笑。那些庄稼汉也一样。大家都笑,长官。我说,你们都舐牙咧嘴做什么,可是县警察开
口了:'这类案子调解法官管不着。'我一听这话就冒火了。县警察,你是这么说的
吧?”中士转身问县警察。
“说过。”
“我火冒三丈,长官,我甚至吓着了。我说:'你再说一遍,'他又重复了一遍……
我跑到他跟前。我责问:'你怎么能这样说调解法官先生?你是本县警察,怎么反对官
府?'我还说,'你知道吗?调解法官先生只要他愿意,凭你这句话就可以把你这个不可
靠分子送交省宪兵队!你知道吗?凭你这些政治性言论调解法官先生可以把你发配到什么
地方去?'可是村长说话了:'调解法官超出权限的事一样也做不来。他只能管管小
事。'我就说:'你怎么敢蔑视官府?嘿,你可别跟我开玩笑,否则,老弟,事情就不
妙!'想当初我在华沙当过差,在男子中学当过门卫。那个时候,只要我一听到这类不成
体统的话,我就朝大街上张望,看有没有宪兵。'老总,'我喊,'你上这儿来!'于是
把事情原原本本都报告他。现如今在乡下你跟谁说去?我气愤极了。一想到如今的老百姓
放肆得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服从命令,我心里就有气,我抡起拳头……你要是见蠢
人不打他,那就昧了良心了。”
“可是你要知道,这不关你的事!”
“什么,先生?这怎么不关我的事?……有人胡作非为,还不关我的事!莫不是还要
我去夸奖他们?刚才他们向您诉苦,说我禁止唱歌……这唱歌又有什么好处?他们放着正
经事不干,就知道唱歌……如今还时兴晚上点着灯闲坐着。该睡觉了,他们却闲聊,还嘻
嘻哈哈。这事我都记下来了,先生!”
“你记下什么了?”
“哪些人点灯闲坐着。”
说罢,普里希别耶夫从衣袋里摸出一张油污的小纸片,戴上眼镜,念道:
“点灯闲坐的农民计有:伊凡•普罗霍罗夫,萨瓦•米基福罗夫,彼得罗夫。伊格纳
特•斯韦尔乔克大搞妖术,他的老婆玛芙拉是巫婆,每天夜里跑出去挤人家的牛奶。”
“够了!”法官说完开始询问证人。
普里希别耶夫把眼镜推到额头上,不胜惊讶地望着调解法官,显然这位法官并不站在
他一边。他那双瞪大的眼睛发亮,鼻子变得通红。他望着调解法官,望着证人,怎么也弄
不明白,为什么审讯室里各个角落一片不满的埋怨声和压抑着的笑声。他更是弄不明白最
后竟是这样的判决:拘禁一个月。
“什么罪?”他大惑不解地摊开双手问,“我犯了哪条王法?”
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这世界变了,变得简直没法活下去了。种种阴暗、沮丧
的念头困扰着他。但是,当他走出审讯室,看到一群乡民聚在一起谈论什么的时候,他积
习难改,不由得手贴裤缝立正,操起沙哑的嗓子,生气地喊道:平民百姓,散开!不准聚
会!都给我回家去!”
一八八五年十月五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开,在人物对话中既全面细致地描述主人公的形
象,又使故事的节奏变得更紧凑。
B.小说注意前后照应,如前文有“在华沙当过差,还在司令部呢”,后文有“想当初我在华
沙当过差,在男子中学当过门卫”与之照应。
C.“普里希别耶夫从衣袋里摸出一张油污的小纸片,戴上眼镜,念道……”这一情节的出
现,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D.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这篇小说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根本目的
是嘲讽像“普里希别耶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2.“法律”“规定”“秩序”频频出现在普里希别耶夫的语言描写中,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
失了手跌在地下。宝玉因叹道:“蠢才!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
的?”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寻
我的不是。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宝玉听了这些话,气得浑身乱战,因说
道:“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袭人在那边早已听见,忙赶过来向宝玉道:“好好的,又怎么了?一时我不到,就有
事故儿!”晴雯听了冷笑道:“姐姐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
爷的,因为你服侍得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服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
呢!”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又见宝玉已经气得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
子,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她说“我们”两个字,自
然是她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醋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明公正道,连
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得脸紫胀起
来,想一想,原是自己把话说错了。宝玉一面道:“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她!”袭人
忙拉了宝玉的手道:“她一个胡涂人,你和他分争什么?”晴雯又冷笑道:“我原是胡涂
人,那里配和我说话呢!"袭人听说道:“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夹枪带
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我就不多说,让你说去。”说着便往外走。宝玉向晴雯道:“我也
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见这话,不觉又
伤起心来,含泪说道:“我为什么出去?”宝玉道:“我何曾经过这么个吵闹?一定是你要
出去了。”说着,站起来就要走。袭人忙回身拦住,笑道:“往哪里去?”宝玉道:“回太太
去。“晴雯哭道:“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宝玉一定要去回。袭人见拦
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
宝玉忙把袭人扶起来,叹了一声,在床上坐下,不觉滴下泪来。袭人见宝玉流下泪来,自
己也就哭了。
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
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
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
我。”宝玉道:“你何苦来替她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得住你来说
她。”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
玉笑道:“你死了,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林黛玉将两个指
头一伸,报嘴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
了,一笑也就罢了。
黛玉去后,有人来说“薛大爷请”,宝玉只得去了。晚间回来,带了几分酒,踉跄来至
院内,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有个人睡着。宝玉只当是袭人,一面在榻沿上坐下,
一面推她,问道:“疼得好些了?”只见那人翻身起来说:“何苦来,又招我!”宝玉一看,
原来却是晴雯。宝玉将她一拉,拉在身旁坐下,笑道:“你的性子越发惯娇了。早起不过
说了两句,你就说上那些话。袭人好意来劝,你又括上她,你自己想想,该不该?”晴雯
道:“怪热的,拉拉扯扯作什么!我这身子也不配坐在这里。”宝玉笑道:“你既知道不
配,为什么睡着呢?”晴雯没得说,嗤的笑了,说:“你不来,使得;你来了,就不配了。
起来,让我洗澡去。”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
洗。”晴雯摇手笑道:“罢,我不敢惹爷。我倒舀一盆水来,你洗洗脸通通头。才刚鸳鸯送
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宝玉笑道:“既这么着,你也不许洗去,只洗洗手
来拿果子来吃罢。'‘晴雯笑道:“我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
盘子,更了不得了。”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
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
气时拿它出气。”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
听了,便笑着递与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
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
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
笑。晴雯笑着,便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
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一面说着,一面叫袭人。大家乘凉,不消细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矛盾因晴雯跌扇产生,由晴雯撕扇结束,构思巧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
- 幼儿园祖国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五篇
- 零件买卖合同协议书
- 未来养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全球民用航空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 物品运输合同协议书
- 建设工程基本建设贷款合同
- 2025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图像叙事的跨学科视野-洞察分析
- 2025年中考英语总复习:阅读理解练习题30篇(含答案解析)
- 陕西省英语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基于OBE理念的世界现代史教学与学生历史思维培养探究
-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巡查记录
- 2024年列车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中南大学《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机测绘技术》项目3任务2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处理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B0)-121-24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