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知识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知识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知识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知识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占据关键位置,是因为它是秦汉一统天下后出现的各族立国纷争时期,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统天下前的第一轮列国争雄,那么,经秦汉统一后出现的这一轮列国争雄,则是第二轮,它完全不同于战国时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从后唐时代开始形成的五代正统观,是把朱梁排斥在外的,直到后周太祖才宣称承认朱梁正统。宋人对于五代正统的认识,因应着时代的需要,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变化过程。北宋前期,宋人对五代的历史地位总体上倾向于肯定,但在如何看待朱梁的正闰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历时仅半个多世纪的五代,是一个在中国史学上充满争议的时代。自宋以后,如何看待五代的正统问题,成为历代史家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五代史观的流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测史学观念、正统观念和华夷观念动态衍化过程的视窗。——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第二单元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素养达成目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如何理清本讲主要政权的更迭,把握其发展脉络?(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和江南区域开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知识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1.三国鼎立:2.西晋3.东晋(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分析、总结】魏晋士族的主要特征4.十六国5.北朝6.南朝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大批内迁,在北方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联合斗争魏晋时期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及连年战乱,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交融进程加快民族战争魏晋各民族的征战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布局,有利于民族交融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借鉴和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分析、总结】列表说明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时间2.内容3.影响5世纪后期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内容?目的是什么?其本质上体现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拓展提升】少数民族政权的华夏认同提示:内容:改姓氏。目的: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本质: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现象。3.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思维导图】归纳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与经济发展史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①。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②。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优秀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③。——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二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上门闩),盖东西之极盛也④……会土(钱塘江下游)带海傍湖,良畴(良田)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关中地区)之间,不能比也⑤……扬部(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⑥。——摘编自[梁]沈约《宋书》(1)根据史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南朝刘宋时期的南方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对标训练】归纳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三、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地方行政制度:2.官员选拔与管理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1)选官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管理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官员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三、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律令儒家化4.户籍制度重建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黄白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土断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经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你如何认识“春秋决狱”的影响?提示:(1)积极:①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有重大推动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统一;③在量刑上改重为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④对中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起到重大推动作用。(2)消极:扩大了断案者的主观判断对案件的影响力,使断案产生了一定的随意性,从而给最终的断案结果带来负面影响。【思考提升】春秋决狱——律令儒家化的起源四、经济与社会生活1.江南开发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表现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影响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1)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3)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的发展。(4)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地貌及气候(水、热)条件优越,而黄河流域因过度砍伐,生态环境恶化。(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分析、总结】思考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江南经济开发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陷入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建设中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我们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色彩。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灌溉工具(2)冶炼技术(3)陶瓷业(4)庄园经济四、经济与社会生活两汉尤其是东汉时期,庄园经济已经出现,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兼并更加大肆的扩张,导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豪强手中,使得这些大地主手中掌握有数量庞大土地,而土地被夺走后破产不得不远离祖辈挥洒汗水地方而逃亡的农民们却是无立锥之地。为了得以继续生存,他们只得投靠依附于大地主。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大动乱的年代,大地主们为了保护自己掌握的土地免受战争的洗劫和乱兵的掠夺,开始建立有着高强堡垒的大庄园。曾有人形容大庄园经济“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大地主们的庄园经济大概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发展模式具有规模化、综合性和独立性大地主们的庄园经济是建立在大量地产私有化的基础上之上的,这就决定了这些大庄园具有成规模化、综合性强的特点,而大地主们为避兵祸往往闭门自保,因此独立性、封闭性、自主性也是其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二是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经济组织地主豪强们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因此地主豪强们为了维护住自身的利益,使其离世后这份厚重的家业不会被剥夺,必然会要求土地继承的合法性,而实际上他们通过自己的政治经济优势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为了维护大家族的利益,宗族内部形成了比较严密的、长幼有序的宗法关系三是武装性生于乱世,庄园内部又物资充足,为避兵祸仅仅闭门不出是不够的,因此大部分地主豪强在自己的大庄园中配置一些武器装备,武装包围家族利益。【概念辨析】庄园经济形成发展及特点3.古代的商业信贷四、经济与社会生活当铺兴起于南北朝4.中医药成就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提示:(1)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多发生在北方,且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的突出特点。(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膨胀。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对土地和劳动力的争夺非常激烈。(3)商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又为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条件。【归纳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五、文化交流与传播学校教育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政治局部统一多次出现,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经济江南的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民心所向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痛苦,人民渴望统一民族关系民族交融不断深化,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以儒治国,使华夏认同意识日益增强【思考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1.《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 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 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之间为了争夺中华正统地位,纷纷采取措施树立自身的正统观,东晋则利用礼仪规范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D项正确;东晋时期玄学盛行,所以东晋重视礼仪,不是为了解决佛道对儒学的挑战问题,排除A项;南北方文化交流不是东晋“极为重视礼仪”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巅峰,排除C项。故选D项2.前秦宰相王猛曾对苻坚留下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王猛去世多年后,苻坚对群臣说:“今奉命于天,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四方略定,为(唯)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对此解读正确的A.中央集权加强有利于统一 B.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开发C.南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D.正统观念影响政治决策【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