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1.gif)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2.gif)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3.gif)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4.gif)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da7d23ba38f95ab9e32b08fe4012e94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初中阶段,11、12~14、15岁,青春期,个体身体发展的加速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因此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高中阶段,14、15~17、18岁,青年早期,个体在生理发育上已经达到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1、身体外形的变化2、体内机能的增强3、性的发育和成熟(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初中: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非平衡状态。高中:思维、社会性逐渐发展并成熟,独立性逐渐增强,个性逐渐定型,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道德观变得成熟。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与怯懦4.高傲与自卑5.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三)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初中生:形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增强,看问题不再那么绝对化(四)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着多方面。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即他们一方面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在这一时期,个体的发展任务就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而主观感受和意识。男女同一性形成过程在大多数方面没有区别,但是女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发展较为突出,女性定义和描述自己的时候更强相遇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男性则更多的地依靠竞争和能力给自己定位。
同一性形成受到至少四个因素的影响1、认知发展水平(自身)2、与父母关系的远近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3、和同伴群体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建立(同伴)4、学校、社会以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学校及更大的文化)情绪特点情绪表现的两极性a、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b、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c、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心境的变化a、烦恼突然增多b、孤独c、压抑反抗心理: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产生原因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3、独立意识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某一方面迁移到全盘否定)什么情况易出现反抗行为?1、独立意识受到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3、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4、当成人强迫青少年接受某种观点时道德发展中学生道德推理的发展趋势是从前习俗思维向更为习俗化的推理水平转变。大多数个体似乎不断超越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考虑,开始对父母与权威任务提供的道德标准表示出一种真正的关注,对确保人类关系和谐与公平的法律作出认真的思考,同时也成为法律的维持者。人际交往同伴关系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中学生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相互排斥→融洽相处)亲子关系1、情感上的脱离2、行为上的脱离3、观点上的脱离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师生关系初中生不再盲目的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老师。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等。(五)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问题是指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成瘾行为:吸烟、游戏、网络内部失调:认知或情绪上的烦恼、压力,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自杀倾向等外部失调:反社会行为、犯罪等。1、心理与行为问题界定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具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学业适应困难。
2、分类发展心理学:发展性问题和偏差性问题;目前分类: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实践分类:品德性问题、心理性问题、学习问题品德性问题1.过错行为2.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3.恐吓、勒索4.参加不良组织心理性问题1.一般适应性问题主要指个体在适应身心变化、学校和家庭环境变化、或经历不同生活事件的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的问题:自我评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和情绪适应问题等。当变化发生时,如何应对?对于自身的变化?对于环境的变化?对于关系结构的变化?如何理解自己与环境的变化、如何在应对时获取支持?阿德勒把行为和情绪障碍看做是“沮丧”,而不是疾病。具体而言,沮丧的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或不足以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沮丧有三个基本来源:(1)野心过大(我必须要比所有其他人都好);(2)缺乏勇气(我无法胜任挑战);(3)悲观(我遇到的事情不会很好)。阿德勒对“精神疾病”的解读这些沮丧的个体面对的主要生活挑战有学校、朋友和家庭。解决这些挑战带来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勇气、乐观、合作和积极的社会情感。心理咨询的本质上是鼓励和再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直接面对生活任务和挑战的勇气,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二、心理行为问题的甄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学生自身的经验感知、咨询者的经验判断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4.统计学标准:符合统计上的正态分布注意事项(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行为表现;(2)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3)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表现;(4)防止判断偏差。问卷调查在心理与行为问题测量中的使用——以焦虑、抑郁的测量为例1.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工具;2.问卷的测量学特征和适用范围;3.问卷施测准备、过程、结果分析;4.对调查结果的解释说明。资料链接1.寻求关注成为他人关注的中心是寻求关注者最大的追求目标,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他们可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目标。积极的行为:如取得成功、施展才能、外表好看等;无用的行为:如调皮、炫耀卖弄、毁坏东西等。阿德勒“个体不良行为的目标”2.权力以争辩、反驳、发脾气、对立等方式来反抗成人或者其他权威人物的控制。他们不愿受成人规则的限制,也不会屈服于被处罚的威胁。3.报复对伤害自己的成人或者成人所代表的社会群体作出反击。受报复驱使的个体最喜欢采用的行为包括撒谎、偷盗、欺骗、咒骂老师和父母、破坏行为和暴力行为。
4.假装无能如果报复行为没有达到目标,他们就会停止针对父母和老师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不活跃的消极行为,他们放弃斗争,不关心学校、家庭和朋友,很少写作业或不写作业,不再参加课外活动。在家的时候多数时间待在卧室里看电视或听音乐,他们放弃了一切,也想让人们放弃自己。他们的生活变成了一系列的失败、挫折、羞辱和伤害。阿德勒: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指向具体目标的。目的才是引起行为的最终“原因”。“如果我知道一个人的目的,我们就能够解释和理解他的心理现象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内在构成、人为什么做这样的行为,而不是做出与此不同的行为;人的人格特征、情绪情感、逻辑思维、品德、审美是如何构成的以使他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的行为发生于社会情境,行为的评价是在社会情境中进行的。每个人的生活都需面对的三大主要任务:友谊和社会关系、工作和职业、爱和亲密。这些任务都要求个体能够与他人合作、协商、分享、形成积极的关系,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人类发展的生态学模型36宗教环境(religioussetting)中间系统家庭(home)外层系统地方工业(localindustry)
教育部(schoolboard)父母工作场所(parent'sworkplace)地方政府(localgoverment)宏系统社会机构的组织和意识形态(dominantbeliefsandideologies)媒体(massmedia)学校(school)邻居(neighborhood)微系统宗教环境(religioussetting)家庭儿童兄弟姐妹父母儿童同伴成人学校儿童教师同伴邻居儿童同伴成人时间系统三、心理与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系统的影响家庭结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家庭系统中各因素的交互循环作用父母对学历和成绩的高期望、高要求让不少青少年感觉压力较大。另外,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渲染了压力和恐慌氛围。不少父母对教育规律知之甚少,教育方式简单,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将成人的恐慌心理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调查发现,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8.4%的父母会直接警告孩子将来没有好前途。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健康积极发展是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前提。2.学校教育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教师教育行为:态度、个性和情绪、压力、教育过失师生关系:无形的意义障碍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互循环模式对学生的影响3.个体自身原因思维发展自我评价挫折承受力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
少年的数字化消失2005年10月,国内出现首起以“网络游戏致人成瘾”为名提起的民事诉讼,鼎鼎大名的美国游戏开发商暴雪公司的一款《魔兽争霸》游戏,被指控导致了天津一位十三岁的网瘾少年跳楼自杀。一场网络游戏受害家庭的集体诉讼也在酝酿之中,诉讼对象是游戏公司、游戏的设计者和经营者。资料链接关于所谓“数字化的土生土长者”(digitalnatives)和“数字化的移民”(digitalimmigrants)的分别。前者是与科技一起诞生的,也一起长大,而后者对数字科技却必须经历截然不同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他们好像现实世界中新到一地的人,必须想出各种办法来适应面前的崭新数字化环境。4.同伴关系因素“帮团”时期同伴接纳友谊异性同伴学校——同伴关系——家庭的交互循环作用同伴群体的接纳为个体提供了重要的归属感,同龄人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能够彼此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情感支持,尤其是积极的朋友群体对个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样,消极的朋友群体是个体问题行为产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要关注青少年有没有朋友,有什么样的朋友。5.社会文化的催化作用时代背景或年代特征媒体对特定行为个体范例的宣传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导向资料链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干货食品购销合同书
- 高考艺术类考生数学考前突围专题 算法初步与复数基础篇 原卷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住建部模板
- 灭火药剂与泡沫灭火
-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三篇 推理证明、算法、复数第5讲 复 数
- 《交通工具的使用》课件
- 预约合同司法认定的解释论重述
- L12相强化定向凝固高熵合金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研究
- 油垫结构参数对静压推力轴承油膜刚度及形貌影响研究
- 暖气清洗合同(2篇)
- 《立体仓库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4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江苏省四校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玩手机的危害》课件
- 《社区康复》课件-第二章 社区康复的内容
- 约束带的健康宣教课件
- EAM资产管理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 向流程设计要效率
- 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要点
-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 GMP-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