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妈妈的唠叨”变形记-如何描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妈妈的唠叨”变形记-如何描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妈妈的唠叨”变形记-如何描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妈妈的唠叨”变形记-如何描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妈妈的唠叨”变形记-如何描写人物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妈妈的唠叨”变形记——如何描写人物对话【学习目标】掌握描写人物对话的三个技巧——显现对话,单独成段,有“声”有“形”;恰当改变“说”字的名称、位置,美化形式,突出感情;描摹细微的神态、动作,营造画面感,增强感染力。【评价设计】通过“三次变形”“视频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品析——掌握对话技巧;通过“巧妙提问”“小练笔”“评价量表”检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能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这节作文课,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故事——“妈妈的唠叨”变形记。提到妈妈的唠叨,你的记忆沸腾起来了吗?来跟老师说说,你的妈妈平常都唠叨些什么?(生答)从小到大,我的妈妈“唠叨”最多的是“好好吃饭”。设计意图:以教师自身的故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一)“混沌篇”1.出示一段“妈妈的唠叨”——妈妈让我好好吃饭,大口吃。可我觉得自己在大口吃呀。妈妈让我多吃肉,嫌我瘦得皮包骨头。我不想吃。妈妈又让我多吃菜,说是菜有营养,吃了不发胖。说完她又让爸爸给我倒点热水,跟爸爸说我吃饭像吃药一样,咽不下去。又嫌我每次吃几口,胃怎么受得了,胃糟蹋坏了,就有罪受了。思考:会得到怎样的点评?2.播放一段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视频,引导思考,找出对话的缺点。明确对话要“说”出来。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和视频的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这段对话的缺点。(二)“整形篇”1.出示修改后的对话——妈妈说“好好吃饭,大口吃。”我说:“很大口了。”妈妈说:“看你瘦得皮包骨头,多吃点肉。”我说:“我才不要变胖猪呢。”妈妈说:“那多吃菜。菜有营养,吃了不发胖。”接着,她对爸爸说:“他爸,倒点热水,你看你闺女吃饭像药一样,咽不下去。”接着,她自言语地说:“每次吃几口,胃怎么受得了?胃糟蹋坏了,就有罪受了。”2.引导思考:你能看出我做了哪些改变吗?你觉得我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呢?明确:把隐匿在一大段叙述里的对话用“某某说”的形式显现出来,并且让每条对话单独成段。3.总结方法:(妙招一)显现对话,单独成段,有“声”有“形”。4.指出这段对话的不足之外:“你说……我说……他说……”堆叠起来,形式单调,情感平淡。表明自己再一次修改的过程,引导学生留心课本和名著中的对话描写,注意学习、积累。设计意图:通对与上一条对话的比对,让学生发现修改后的妙处,习得对话描写的技巧一,并指出对话的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再思考。(三)装饰篇1.出示再一次修改的对话——“好好吃饭,大口吃。”妈妈责怪道。“很大口了。”我应和着。“看你瘦得皮包骨头,”妈妈抱怨,“多吃点肉。”我反驳:“我才不要变胖猪呢。”“那多吃菜,菜有营养,吃了不发胖。”妈妈脱口而出。“他爸,倒点热水,”她又抱怨,“你看你闺女吃饭像吃药一样,咽不下去。”“每次吃几口,胃怎么受得了?”她喃喃自语,“胃糟蹋坏了,就有罪受了。”2.引导思考:你能看出我做了哪些改变吗?你猜这次我会得到什么样的评语呢?3.讲评这段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改变后有何好处。(改变了“说”字的名称和位置,一改往日的单调,使对话变得错落有致了。可是做这样的改变,并不仅仅为了追求形式美,更重要的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4.引导学生明确改变“说”字的名称和位置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的方法。——妈妈说“好好吃饭,大口吃。”妈妈责怪(命令、埋怨)道:”好好吃饭,大口吃。”“说”字是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词,单从“说”字来看,我们根本看不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可以把“说”改成能够表现出妈妈说话语气的词语,比如责怪、命令、埋怨,情感立刻鲜明了。“说”字放在哪个位置合适呢?同样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看你瘦得皮包骨头,”妈妈抱怨,“多吃点肉。”妈妈端详着瘦得皮包骨头的我,不禁怜惜,怎么这么瘦!可…..越瘦越不吃肉真愁人,所以“说”放中间,隔开对话,把妈妈由怜生怨,转而又为我着想的心理巧妙地表现出来。——我反驳:“我才不要变胖猪呢。”“那多吃菜,菜有营养,吃了不发胖。”妈妈脱口而出。“说”放在后面,让两句对话紧紧贴在一起,妈妈想让我多吃点的急切心理就表达得更明显了,她的担心和疼爱在急切中显得更浓了。5.总结方法:(妙招二)恰当改变“说”字的名称、位置,美化形式,突出感情。设计意图:通过与上一条对话的对比,让学生发现改变后的好处,借“老师”的评语和“我”的回忆,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其习得描写对话的技巧二。(四)渲染篇:1.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刚刚那段对话的不足。先看一段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视频,再看一段有声音有画面的视频,能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人说话时,自然会伴着一些神态、动作,我的对话里缺少正是对妈妈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2.讲述我修改的过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人物说话时细微的神态、动作。(我仔细回想着妈妈“唠叨”我时的表情和动作。皱眉头、瞪眼睛、直直盯着我、摇头、拿筷子、敲盘子等细微的情节一鼓脑儿蹿了出来。然后细细梳理,妈妈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呢,说那句话时什么动作呢,这样就把神态和动作自然地融入到对话里了。)3.出示最后一次的修改——“好好吃饭,大口吃。”妈妈皱着眉头责怪道。“很大口了。”我头也不抬地应和着。“看你瘦得皮包骨头,”妈妈放下筷子盯着我看,长长地叹了口气,既而抱怨道,“多吃点肉。”我头一扭,斜着眼睛反驳:“我才不要变胖猪呢。”“那多吃菜,菜有营养,吃了又不发胖。”妈妈用筷子点了点盘边,话脱口而出。“他爸,倒点热水,”她又瞪着眼跟爸爸抱怨,“你看你闺女吃饭像吃药一样,咽不下去。”“每次吃几口,胃怎么受得了?”她摇了摇头,喃喃自语,“胃糟蹋坏了,就有罪受了。”——你能总结出描写人物对话的第三个妙招吗?总结方法:(妙招三)描摹神态、动作,营造画面感,增强感染力。设计意图: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上一条对话的不足,引导其修改,从而习得描写对话的技巧三。小结:我的故事,对你有帮助吗?你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对话吗?你试着用这三个妙招写写,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学情分析】因为在学生的作文里,人物对话要么被叙述所代替,缺乏生气;要么单调乏味,只会用“你说……我说……他说……”的形式罗列一大段。之后就无话可话,一件事又一件事的堆叠,凑字了事。虽然对话描写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特别是名家名作里的对话,巧妙、灵动,但那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初学写作者,还是要借助一些技巧的。效果分析:从学生听课、回答问题的状态和习作测评的效果来看,我感觉本节作文课还算颇有成效。一、迅速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用学生最熟悉、最敏感的生活情景——妈妈的唠叨,并以自己对“唠叨”的感受和儿时作文里的“唠叨”片段切入,迅速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 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动向我以自己儿时的作文故事为载体,通过“多次对比”“视频演示”“巧妙提问”等手段,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改进不足,一步步达成学习任务。三、 亲切地使用聊天模式紧张的课堂气氛,严肃的课堂用语,端正的课堂坐姿,已让孩子们厌倦,也凝固了他们的思维。一本正经地枯燥讲解,显然已经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想启动亲切的聊天模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同他们一起探究知识的奥秘,将知识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的感觉中不自觉得地接受了学习,习得了知识。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活动三“妈妈的唠叨”里选取的一个点。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想借这次活动让学生明白,妈妈的唠叨常叫人心烦,但这唠叨却自有它的道理,这道理里包裹着挚爱深情。我组织学生完成这项活动之后,更希望学生能用文字把这唠叨里的爱细腻地刻画出来。评测练习:试着用本节课学习的技巧描写一个“唠叨”片段。(对照评价量表,自评。)通顺“说”名称位置神态动作优美总计1分1分1分1分2分2分2分分课后反思:我认为一节有效的作文课,必须清晰地呈现知识点,迅速地激起学习兴趣,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达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我感觉本节作文课还算颇有成效:清晰地呈现知识点我细细揣摩学生作文里常见的“对话”片段,找出其不足之处,并思索出三种行之有效的技巧——显现对话,单独成段,有“声”有“形”;恰当改变“说”字的名称、位置,美化形式,突出感情;描摹神态、动作,营造画面感,增强感染力。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三次变形”将三种技巧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其习得描写人物对话的诀窍。二、迅速地激起学习兴趣我选用学生最熟悉、最敏感的生活情景——妈妈的唠叨,并以自己对“唠叨”的感受和儿时作文里的“唠叨”片段切入,迅速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紧紧地抓住思维动向我以自己儿时的作文故事为载体,通过“多次对比”“视频演示”“巧妙提问”等手段,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改进不足,一步步达成学习任务。亲切地使用聊天模式紧张的课堂气氛,严肃的课堂用语,端正的课堂坐姿,已让孩子们厌倦,也凝固了他们的思维。一本正经地枯燥讲解,显然已经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想启动亲切的聊天模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同他们一起探究知识的奥秘,将知识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的感觉中不自觉得地接受了学习,习得了知识。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当然,有一种艺术是遗憾,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外。我想这与汉语的博大精深有关,也与老师的个人素质有关。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自己的薄弱之处在于文化底蕴不深厚,控制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对于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得总是显得过于简单、肤浅,从而导致课堂上难以摩擦出闪亮的知识火花。汉语言文化如同广袤的天空,我想我们语文老师能做的就是引领孩子们撷取天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让他们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他们爱上语言文字,让阅读、写作成为他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即要求学生能对人物、景物、场景等作细腻刻画,从而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