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淡水养殖基础知识演示_第1页
鱼类增养殖学淡水养殖基础知识演示_第2页
鱼类增养殖学淡水养殖基础知识演示_第3页
鱼类增养殖学淡水养殖基础知识演示_第4页
鱼类增养殖学淡水养殖基础知识演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淡水养殖基础知识ppt讲解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一、池水的物理性

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池水的水温,其次是透明度和池水的运动。

(一)水温

直接影响鱼类,而且影响其他环境条件而间接对鱼类发生作用,几乎所有的水环境条件都受到温度的制约。

1.池塘水温的变化特点在一年中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但和气温的变化不尽相同。池塘水温变化的幅度要比气温变化小得多。一天中的平均温度,水温高于气温,而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气温,晚上则高于气温。从昼夜变化看,一般是下午2~3点时水温最高,早上日出前后的水温最低。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也比气温小。一般1~2月最低,7~8月最高。水的透热性不大,透入净水中的光、热,在水面下10厘米处已被吸收了50%。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池水的热能传播主要靠风力混合和水的对流。一般在夜间因池水的对流和风力作用,可使上、下层的水温逐渐趋于一致。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2℃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

我国广大地区的池塘水温状况适合温水性鱼类的饲养。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18℃才开始产卵。水温影响池水的溶氧而间接对鱼类有很大的影响。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低。

3.水温状况的改良

(1)春季水温鱼池灌较浅水,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

(2)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包括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提高水温后入池。

(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二)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

混浊度是指水中混有各种微细物质和浮游生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池水透明度的高低,可以大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

一般说来,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水中浮游生物量较丰富。透明度用萨氏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池水的对流加快了池塘物质循环的强度,提高了池塘的生产力。但夜间发生对流时容易造成池塘缺氧和凌晨池鱼浮头。池水对流的影响:有利……不利……..。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在夏季晴天,生产上主要发生以下四种情况:

1、白天晴天、风力小,但上半夜风力增强,气温下降速度快。……鱼类浮头。

2、白天晴天、风力小,夜间风力仍小,气温下降速度慢。…….不会引起鱼浮头。

3、白天晴天、风力小,到夜间天气闷热,无风,气温下降速度极为缓慢。

4、白天晴天,傍晚下雷阵雨。…..易严重浮头.

改善: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二、池水的化学特性

主要有溶解气体、溶解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等.(一)溶解气体 池水中气体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溶解而入的;二是由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池底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的;三是地表水或地下水,以及加水带入。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1)与水温成反比。(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1)与温度成正比。(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2)密度流的强弱。(3)搅拌作用。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80%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散也损失一部分(水中溶氧过饱和时较为明显,约占10%)。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

①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大,阴天差异小。

②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的氧差即逐渐增大,至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的氧差最小。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晨池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趋向于上风面。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④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象。

(2)氧盈与氧债

氧盈(OS):夏秋季节,晴天中午上层水中溶氧超过饱和度100%以上的那一部分溶氧值。

氧债(OD):它是池塘底层中的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3)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也在池塘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改善水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饲养鲤鱼生长的摄食量的突变点为4.1毫克/升氧,而且摄食和生长随含氧量的升高而加快。饱和度很高有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4)溶氧状况的改良应从增加池塘溶氧和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两个方面进行。

在增加池塘溶氧方面:

①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②适当扩大池塘面积。③池水不宜过深,防止下层缺氧。④及时向池中加注新水。⑤巧施无机肥料,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⑥合理利用增氧机增氧。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在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方面: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②根据鱼类生长,及时轮捕,降低池塘载鱼量.③采用水质改良机或吸泥泵,降低氧债。④每年及时清塘,挖出过多底泥。⑤施用有机肥料需经发酵后在晴天施用。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2.二氧化碳(CO2)

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二氧化碳对鱼类和水生动物也有重要影响,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鱼类表现在为呼吸困难。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鱼池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夏天超过40mg/L时,表示池水已被污染至危险的程度,大量有机物的分解有可能造成鱼池缺氧而引起鱼类窒息死亡。

控制池塘二氧化碳的方法:①对碱度和硬度偏低的池水施加生石灰;②控制池塘不被有机物过度污染;③池底过多的淤泥必须挖除。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3.硫化氢(H2S)

来源: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气细菌分解而形成;或是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因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再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是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另外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鱼池中是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的。

防止硫化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水中氧的含量;②使用氧化铁剂;③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池塘。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4.氨(NH3)

来源: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pH值小于7时几乎都以铵离子存在,pH值大于11时几乎都以氨存在;水温高时,氨的比率增大。氨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是极毒的,铵离子则无毒。氨的毒性很强。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对其他水生生物也是同样的。在高密度的精养鱼池(尤其是在换水不良时),氨的浓度可能会达到抑制鱼类生长的程度。目前,一般按0.05~0.1mg/L的分子氨作为可允许的极限值。

提高底层水的含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在鱼池施用铵态氮肥时,必须根据水质的pH值等状况,掌握合适的施肥量。

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二)溶解盐类

主要由阴离子的碳酸氢根、碳酸根、硫酸根、氯和阳离子的钙、镁、钠、钾等组成。

1.含盐量与盐度

1升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或毫克)数称为含盐量;1000克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数,则称为盐度。淡水水体的盐度在0.5‰以内,水的盐度大小影响到鱼体细胞的渗透压,因而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在天然水域中,水文部门常用矿化度的大小,将天然水域划分为四级:一级(弱矿化度)小于200mg/L;二级(中矿化度)200~500mg/L;三级(较高矿化度)500~1000mg/L;四级(高矿化度)大于1000mg/L。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2.碳酸盐类、碱度、硬度和钙、镁

淡水中溶解最多的盐类是碳酸盐类(包括主要是碳酸氢盐和碳酸盐,水中主要是碳酸氢盐)。

碱度是指水中碳酸氢根等弱酸离子的含量;水的硬度则是代表钙盐与镁盐的量。淡水盐类的主要组成是钙和镁(主要是钙,一部分是铁)的碳酸盐类。一般淡水总碱度和总硬度较高的水,有利于鱼类食料生物的繁殖,其生产性能也较高。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过软的水对养鱼不利,因此种水体缓冲能力弱,不能保持水质稳定。一般生产上饲养鲤科鱼类的水体需要5°~8°的硬度,饲养鲑、鳟鱼类需要8°~12°。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3.无机氮化合物

氮化合物的组成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养化。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池中有效氮的来源:主要是死亡的生物体、鱼的粪便、残存的饲料等经细菌的分解而产生。鱼类和水生生物排泄的代谢废物主要是氨,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能将水中的游离氮同化为有机氮。水源流经含硝酸盐丰富的矿物和泥土,使硝酸盐含量提高。

氮的消耗:主要是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在缺氧条件下,脱氮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还原成N2O和N2

而逸出空气。不同池塘的含氮量差异很大,主要随底质和水质的肥度而不同。池水中无机氮化合物的含量有季节、昼夜、垂直等变化,这主要与浮游生物的繁殖有关。水中无机氮化合物含量和其他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①酸性;②溶氧缺乏。

浮游植物繁殖的适宜含氮量一般在0.3毫克/升左右。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降低氮化合物的毒性的措施:

①排污换水。

②增氧:有利于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低毒的硝态氮。

③降低水生动物氮的排放量:如总铵浓度过高,应立即停止投饵。

④脱氮:利用水生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或采用生石灰进行脱氮(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以稳定水的pH值。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4.磷酸盐

磷的组成:养殖水体的磷包括溶解的无机磷、溶解的有机磷、颗粒磷,总和称总磷。植物利用的是溶解的无机磷酸盐,故这部分称为有效磷或活性磷。磷的含量以每升含P量或P2O5或PO4(3-)的毫克数来表示。

来源:投饵、施肥、动物排泄物、生物尸体、底泥释放和补水带入。

消耗:

除生物吸收利用外,主要受土壤黏粒的吸附、有机物质的鳌合以及生成难溶性磷酸盐。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水中的磷能促进固氮作用和硝化作用,加速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养殖水体有效磷的变动范围为3~50μg/L;通常将水体有效磷含量超过10μg/L定为水体富营化指标。湖泊、水库、河流、粗养池塘一般为3~20μg/L,精养鱼池一般为10~30μg/L,而大部分藻类要求有效磷的最低需要量均高于此值。

一般认为鱼池含0.05-1mg/L的量,对浮游生物的繁殖是必需的。

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5.铁化合物

促进叶绿素的正常发育,参与某些酶的化学组成,在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低价铁仅在缺氧还原条件下才能稳定存在,在溶氧充足时则氧化为高价的胶状氢氧化铁或氧化铁沉淀。浮游植物需要的最适浓度,一般不会超过天然水中的含铁量。较高浓度的铁能在鱼鳃上沉淀一层棕色薄膜,妨碍鱼的呼吸,在呈酸性反应的水中会增加铁的有害作用;胶状的氢氧化铁吸咐磷。水中含过多的铁(每升水含5毫克以上)时需要进行改良:①向水中充气;②施加一定数量的生石灰.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三)溶解有机物质

投喂人工饲料、施放有机肥料、死亡的有机体、生物排出的废物等是其主要的来源。以溶解的有机物质占大部分,是水中营养盐类的重要来源,是细菌的营养。有机碎屑物质,为鱼类和水生动物提供重要的天然食料。通过絮凝等作用,可大量形成有营养价值的食料,对提供水生动物和鱼类的天然食料有重要意义。

一般混养鲢、鳙、鲮等鱼类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COD)以保持在20~35mg/L较适宜;饲养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COD含量保持在15~20mg/L;对于饲养冷水性鲑鳟鱼类的池塘,以及工业化养鱼水体有机质越少,水越清爽越好。肥水的主要化学指标:COD超过40mg/L,表示有机物过高。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四)pH值

表示水的酸碱度,间接地表示水中二氧化碳、碱度、溶氧、溶解盐类等情况,是一项影响生物的综合因素。主要决定于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的比例池水pH值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其变化规律与溶氧、二氧化碳等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pH值对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养殖鱼类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6~9,最适为中性微偏碱性状态,即7~8.5。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三、养殖水域的生物特性

主要包括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养鱼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采取措施促进池塘中鱼类食料生物的繁殖、抑制或消除有害生物的发生。

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精养鱼池生物的特点:1、细菌数量多,以异养菌为主。2、水体中以浮游生物为主。池塘中高等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少。3、在浮游生物中又以浮游植物为主。4、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极为显著,其种类少、生物量大,并在夏秋季节形成水华。5、生物的变动量大。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精养鱼池生物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

(1)春季——早春硅藻、衣藻大量出现,轮虫和桡足类开始大量繁殖,到晚春逐渐减少,枝角类达到高峰。(2)夏季——浮游生物量达最高峰。浮游动物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大型浮游动物少;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常形成“水华”。(3)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逐渐增加,但仍少于春季;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下降,硅藻、甲藻类上升。(4)冬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精养鱼池生物的变化规律:

2、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

主要由浮游生物的趋光性决定(一般浮游动物趋弱光、浮游植物趋强光)。

3、水平变化

主要是受风力影响。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一)高等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芦苇等)、浮叶植物(荇菜等)、漂浮植物(浮萍等)、沉水植物(菹草等)。对于池塘中繁殖的等高等水生植物,一般须加以清除(在池塘中种植水草饲养草鱼种者除外)。

(二)底栖动物:包括环节动物(水蚯蚓)、软体动物(螺、蚌、蚬)、昆虫及其幼虫(摇蚊幼虫等)等。它们大都是青鱼、鲤鱼等的食料,有一些则是饲养鱼苗的敌害,必须消灭。(三)附生藻类:主要种类为蓝藻、硅藻和绿藻等,附生藻类是鲮、鲻、梭鱼、鲴等的主要食料.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四)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在池塘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水生动物和鱼类的重要食料。有些种类使水质变坏,有些种类引起鱼病。(五)浮游生物:是饲养幼鱼和鲢、鳙等成鱼的主要天然食料,与池塘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1.池塘浮游生物的组成:包括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浮游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变动情况,很大程度上是随施肥、投饲、饲养鱼的种类和数量等养殖措施而转移的。池塘一般含有机质较多,喜有机质的种类如绿藻、蓝藻极易形成优势种,特别是在夏天,硅藻、隐藻也能形成优势种。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在鱼类密度较高的精养鱼池,大型的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往往不易大量繁殖。池塘浮游生物有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等的变化。发生季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数量等季节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讲,硅藻、金藻、黄藻适宜于较低的温度,绿藻适宜于较高温度,蓝藻适宜于更高温度。季节变化的大致情况是:早春硅藻大量出现;夏季绿藻、蓝藻大量繁殖;秋季绿藻、蓝藻数量有所下降,而硅藻、甲藻等数量上升;冬季浮游生物数量和种类均大为减少。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2.浮游生物与池塘水色及肥度的关系:池水反映的颜色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综合造成。鱼池的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殖的浮游生物所造成。

(1)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较大,可达60~70厘米以上。包括:

暗绿色水——天热时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水中团藻、裸藻类多;

灰蓝色水——透明度低,混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多;

蓝绿色水——透明度低,混浊度大,天热时有灰黄色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2)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色带黄色,混浊度较大,水中多数是鱼类半消化及易消化的浮游植物。

(3)肥水: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一般为25-40厘米。包括:

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优势种类多为硅藻,同时有较多的微细浮游植物;

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优势种类多为绿藻和隐藻。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肥水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

肥—浮游生物多,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

活—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浮游植物处于繁殖盛期。

嫩—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浮游生物细胞未衰老;

爽—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厘米,水中含氧量高.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肥、活、嫩、爽”水质的生物学分析:

〈1〉浮游植物量在20—100mg/L;

〈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细胞未变老化;

〈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多。

实践证明合乎这四项条件的是好水,但不完全具备这四项条件的也可能是好水。比如螺旋鱼腥草和拟鱼腥草的水华都是较好的水,但这类水华只是“肥”的一项标志。北方有些鱼池常施化学肥料,硅藻和绿藻较多,水色“肥”、“爽”,但不“活”,也是较好的水。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4)“水华”水(俗称“扫帚水”、“乌云水”):是在肥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浮游生物数量多,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或绿色带状或云块状水华。当藻类极度繁殖,遇天气不正常时容易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称为“转水”。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这是无锡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3、裸甲藻水华由蓝绿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长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常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称为“转水”。

4、角藻水华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由螺旋鱼腥藻或其它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极为突出,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状微囊藻,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常为蓝球藻、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它鞭毛类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水面常有绿色浮膜。

11、绿球藻目水华通常由小球藻、栅藻、四角藻、十字藻、绿球藻和空心藻等形成的水华,隐藻等鞭毛藻类和小环藻占一定数量,水色绿或黄绿,透明度较大,在水浅和常施化肥的鱼池出现.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12、裸藻水华主要由红裸藻形成水华,通常隐藻和其它鞭毛藻的数量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中发红,绿色或红褐色,水面通常有红色浮膜。

13、囊裸藻水华通常由棘刺囊裸藻和旋转囊裸藻等形成水华,水面烟灰或红褐色。

14、硅藻水华主由小环藻、针杆藻、舟形藻和菱形藻等形水华,隐藻和绿球藻通常也有较多数量。水色褐,透明度较大。多在春秋出现。

15、金藻水华常由棕鞭藻和单鞭金藻等形成水华,通常硅藻和阴藻的数量较多。水色金褐色,透明度较大。主要在早春出现。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四、池塘的土质

(一)土质对水体的影响

首先,池塘土壤必须有较好的保水性;其次,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物质和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质。池塘底质一般通气状况不良,经过一定时期的养鱼后,池塘原来土壤对水质的影响被淤泥所代替。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二)池塘淤泥的性质和作用

1.池塘淤泥的性质: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包括非腐殖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腐殖物质(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腐殖质是一种胶体物质,有巨大的表面能,可以吸附并保持大量阳离子成分,并能与其他离子代换而达到动态平衡。土壤胶体一般是带负电荷的,也有带正电荷的。淤泥中存在大量的细菌。

2.淤泥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

⑴起供肥、保肥、调节水质肥度的作用:①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营养成分。②淤泥中的胶体物质能吸附一部分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

③淤泥能吸附磷酸、铵、钾等离子,但不吸收硝酸离子;④淤泥吸附离子受PH值的影响。在6.5~7.5范围内,磷酸盐受化学吸附及离子代换吸附相对减少;⑤水中溶氧状况也影响离子的吸附和释放。

⑵淤泥过多易恶化水质,造成缺氧死鱼和发生鱼病.

(三)池塘底质的改良

1.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

2.让池底日晒和冰冻,杀死许多害虫和鱼类寄生虫,提高池塘肥力;

3.施放生石灰;

4.养鱼与作物轮作。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第二节评价养鱼效果常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水面生产率指标

(一)产量(产值)指标

产量指标是考核技术经济效果的实物指标。1.生物量(多用B表示)

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所存在的生物总量,可用数量、重量或能量来表示。它是反映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从水面利用效果方面来反映水产养殖技术的经济效果的一个指标。2.生产量(多用P表示)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生物增长的总量。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2.分类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指标

⑴成鱼单位面积毛产量(产值)

⑵成鱼单位面积净产量(产值)成鱼池单位面积产量减去放养苗种重量。⑶单位水面鱼种产量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二.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是从劳动力利用方面反映养鱼技术经济效果的最直接的指标,也是衡量劳动者创造财富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水产品。计算劳动生产率的一般采用如下公式: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三.水产品成本指标

指生产出单位水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费用和劳动报酬费的总和。一般评价水产品成本的指标有:1.单位水产品成本

2.单位面积水产品成本

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四.生产技术指标1.放养密度(千克/亩)一般以每口塘单独计算.2.放养比例一般以每口塘单独计算。是指不同品种的鱼种重量,占放养鱼种总重量的百分比。3.成活率

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四.生产技术指标4.增重倍数5.饲料系数

又称饵料系数,即用鱼类养殖期内增重一公斤消耗的饲料数来表示。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第三节养殖鱼类与选择一、养殖鱼类选择标准(一)与产品销售条件(二)养殖鱼类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三)食用价值(四)饲料和肥料情况(五)苗种来源情况(六)生产性能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二、主要养殖品种简介青鱼

又叫黑鲩、青鲩、青根鱼。呈圆筒型,腹部圆而无角质棱,头较尖,体色及各鳍青黑,腹部灰白,鳞大而圆,尾鳍叉形。咽部有坚实的臼状齿,适于压磨食物。在天然环境的水体中主要以螺蚌类及水生蚯蚓和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食。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其最大个体重量可达60~70kg。其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南北各地均可养殖。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生长较快,只是其饵料比较缺乏,少有单养,与草鱼、鲢、鳙鱼搭配混养较为好。喂养到体重2~3kg时上市为宜。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草鱼

又名白鲩、草棒、白鲜、鲩鱼。体较长,近似圆柱形,腹面无角质棱。体色黄褐,背方、头部的颜色较深,腹部灰白。鳞大而圆,后缘灰褐。各鳍色淡灰或淡黄。通常喜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靠水草多的地方,是比较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我国大部分地区,4~5龄的草鱼可达到性成熟阶段,初次达到性成熟的雌鱼重约10kg,雄鱼约8kg。最大个体可达40余kg重,通常1龄鱼可达0.7~1kg。适宜上市的食用商品草鱼规格以1.5~2kg为佳。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鲢鱼

又名白鲢、鲢子。体侧扁,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鲢鱼性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适宜在肥水中养殖。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一般3kg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卵半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同。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kg。1龄鱼可达到0.8kg上下。适宜上市的体重以1~1.5kg较好。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鳙鱼

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最大者可达50kg。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1龄鱼可重达0.8~1kg。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鲮鱼

鲤科

,地方名:土鲮、鲮公、花鲮。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口小,下位,上唇边缘具裂纹,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鳞中等大,圆形。背鳍无硬刺,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为华南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鲤鱼

体呈纺锤形,稍侧扁,背部略突,腹面较扁平。吻部有须两对。体色青黄,也有红色和黑褐色的品种。鲤鱼性温顺,生活在水体下层,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杂食性鱼类。通常2龄左右性成熟,并能在池塘、湖泊、水库等静水中自然产卵繁殖,卵粘性。上市商品鲤鱼的个体重量,以0.5~1kg为宜。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鲫鱼

又叫鲫壳、佛鲫。体形略似鲤鱼,但吻部无须,背部深灰色,体侧和腹部银白或略带淡黄色而易于和鲤鱼区别。分布广,适应能力特别强。鲫鱼的繁殖能力强,其性成熟早,一般1龄鱼就可怀卵。杂食性鱼类,幼鲫主要吃浮游生物和植物嫩芽、腐屑等。与鲫鱼同类的还有银鲫,原产东北地区,背部较高.白鲫,原产日本,其体型大,高而侧扁。彭泽鲫,原产江西,为鲫鱼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一般鲫鱼的上市规格为0.1~0.5kg。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鳊属鲤科。俗称鳊鱼,长春鳊,草鳊,油鳊,长身鳊。体高,甚侧扁,呈长菱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近似三角形;口较小,端位;上颌比下颌稍长,上下颌前缘且角质层。无须。腹面自胸部基部下方至肛门间有明显的皮质腹棱。背鳍具强大光滑的硬刺,臀鳍鳍条较多,基部很长。体背部深青灰色,其它部分银白色;每个鳞片的后部有一宽黑斑,各鳍灰黑色。生活范围较广,成鱼多栖居于水的中下层,尤其喜欢在河床上有大岩石的流水中活动;幼鱼喜栖息在浅水缓流处。鳊为草食性鱼类。性成熟年龄长江流域为2龄,北方为3-4龄。最大个体可达2kg。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团头鲂又叫武昌鱼、团头鳊。是中型的优质经济鱼类。体型侧扁,侧视呈菱形。头尖口小,上下颌等长。腹面自腹鳍基到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体色青灰或深褐色,两侧下部灰白,具有纵向的暗色条纹。体鳞较细密。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水草、旱草和水生昆虫为食。2龄可达性成熟,卵粘性。当年鱼的最大个体重量,可达0.15~0.25kg。以2龄鱼体重在0.5~0.6kg时上市为宜。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细鳞斜颌鲴

鲤科,又名沙姑子、黄片、板黄鱼、黄皮、黄条。体侧扁,背部较高。头小,吻钝。口小,下位,横裂成弧形。下颌有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棱明显,自腹鳍基部直达肛门。背鳍有硬棘。尾柄较宽,尾鳍深叉形。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背鳍灰色,臀鳍淡黄色,尾鳍橘黄而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分布广,从黑龙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均有。生长快,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鳜鱼

鮨科,又名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体侧扁,背部隆起,头呈三角状,口大,端位,口裂倾斜。鳞小,背鳍发达,其前部有几个锋利的硬刺;尾鳍呈扇形。体侧灰黄色,有不规则的大黑斑块,较鲜艳。鳜鱼喜居于水的下层,栖息于缓流而有水草丛生的水域。冬季在大的江河、湖泊的深水中越冬。生长较快。3年性成熟,卵为浮性。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乌鳢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才鱼、乌鱼、乌棒、蛇头鱼、生鱼。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尖而扁平,颅顶、颊部及鳃盖上均覆盖着鳞片。口大,端位,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咽头上方有一宽大的鳃上腔,能呼吸空气。背鳍和臀鳍基部都很大,尾鳍圆形。体色暗黑,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头侧有2条纵横的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及尾鳍上都有黑色相间的条纹;胸鳍和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斑点。为底栖肉食凶猛性鱼类。2龄达性成熟。乌鳢生长快,最大个重5kg左右。本文档共77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三\19点17分虹

鳟体型侧扁,口较大,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