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纠纷案例及处理方案汇总_第1页
股权纠纷案例及处理方案汇总_第2页
股权纠纷案例及处理方案汇总_第3页
股权纠纷案例及处理方案汇总_第4页
股权纠纷案例及处理方案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股权纠纷处理案例汇总本文计5.08万字,共10篇目录股权纠纷处理案例汇总 -1-(一)、常见的股东纠纷案例类型及处理方法 -3-(二)、公司并购实务中的七大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15-(三)公司股权纠纷案 -20-(四)股东之间关于股权争议解决 -38-(五)股权转让股权纠纷案例 -39-(六)股权转让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43-(七)股权转让欠款纠纷案例 -47-(八)离婚时出现股权纠纷问题怎么处理 -49-(九)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49-(十)有关于股权转让纠纷立法完善的相关建议 -60-

(一)、常见的股东纠纷案例类型及处理方法在法律实践中与公司有关的民事纠纷有以下二十二种类型:

一、股权确认纠纷1、股东之间因出资产生的股权确认纠纷(隐名出资);2、股东之间因股权转让产生的股权确认纠纷(未变更登记);3、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股权确认纠纷(公司与隐名股东)。

二、股东名册变更纠纷1、因转让方股东怠于履行变更登记义务;2、因公司怠于变更登记。

三、股东出资纠纷1、有关出资形式上的纠纷;2、有关出资义务履行上的纠纷;3、股东出资责任纠纷。

四、公司章程或章程条款撤销纠纷1、章程的制定违反法定程序;2、股东对章程的意思表示是可撤销的;3、章程的内容存在违法情形;4、章程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五、公司盈余分配纠纷

六、股东知情权纠纷;

七、股份收购请求权纠纷

八、股权转让纠纷1、股权转让合同的违约纠纷;2、股权转让合同的无效和撤销纠纷;3、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因办理股权工商变更登记而产生的纠纷。

九、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纠纷1、决议效力确认纠纷;2、决议撤销纠纷。

十、发起人责任纠纷1、公司不能成立时的责任;2、公司设立过错中,因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

十一、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

十二、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赔偿纠纷

十三、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赔偿纠纷

十四、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赔偿纠纷

十五、清算组成员责任纠纷

十六、公司合并纠纷(确认合并协议无效)

十七、公司分立纠纷(确认分立协议无效)

十八、公司减资纠纷(确认无效或撤销)

十九、公司增资纠纷(确认无效或撤销)

二十、公司解散纠纷

二十一、公司清算纠纷

二十二、上市公司收购纠纷

其中大部分是与股东、股权有直接关系的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纠纷有股权确认纠纷、股东名册变更纠纷、股东出资纠纷、股份收购请求权纠纷、股权转让纠纷等。我现在就上述所列举的常见的股权纠纷进行简单阐述并根据案例简单地介绍实践中的对此种纠纷的处理方式。以下以有限公司为公司类型来具体阐述。

股权确认的定义:股权确认实质上就是股东资格的确认。股权确认纠纷就是指第三方与公司或者股东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或者股东与公司之间就股权是否存在以及持有比例多少发生争议而引起的纠纷。诉讼中的当事人:该诉的原告是认为自己的股东资格没有被认可或者受到了伤害的主体,而被告是公司或者是公司股东,因为公司与股东的天然联系,因为该诉结果与公司、股东有着必然的利害关系,可能引起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变,公司和股东均应参加诉讼。在原告与公司争执时,被告是公司,公司股东为诉讼第三人。在原告与其他股东争执时,被告是其他股东,公司为诉讼第三人。一般认为,可以确认股权存在的证明有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验资证明、工商股东登记、实际履行股东出资义务或者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等六大证明。

(1)公司章程章程是公司作为社团法人最为主要的象征之一,称为公司的“宪法”。章程是判断股东身份和股权的重要标志。我国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等,并规定“股东应当在章程上签名、盖章”。股东签署章程是其作为公司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公司章程对内是确定股东及其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具有对抗股东之间其他约定的效力;对外具有公示和公信力,是相对人判断公司股东的重要依据。(2)股东名册有关公司法律普遍要求各类公司形态都应置备格式规范的股东名册,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股东名册是股东主张行使股东权利重要证明,由于股东名册仅仅是一种宣示性登记,自然具有它的局限性。(3)出资证明书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缴纳的出资额和出资日期”。出资是股东实际缴付资本的行为,出资证明书是公司签发给股东的证明凭证。出资证明书也只是证权证券,而不是设权证券,并不能以没有出资证明书或没有规范的出资证明书否定真实出资者的股东资格。(4)验资证明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从而使验资证明具有极强的证明力。(5)工商机关股东登记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但是,不能认为股东权是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时才创设出来的,工商登记的目的在于将股权的归属及其变化向社会公示与披露,基于此种宣示性作用,成为第三人确认公司股东的重要证据。(6)实际履行股东出资义务或者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如果当事人没有记载于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名册上,公司没有为其出具出资证明书,验资机构没有验资,工商登记上也无法查到他的股东登记资料。但是该当事人却真实履行了股东出资义务,向公司实际缴付了出资,拥有注资凭单及财务账簿记载;或者实际享受了公司股东的权利,参加股东大会、参与股东决策、签署股东文件;分享了公司红利,公司和公司其他股东知悉和承认该当事人的股东身份。所有这些依然不失为股东权之一大证明。综上,取得股东资格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形式条件即公众认知的形式,如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的记载,出资证明书的颁发、登记机关的登记等等,就此形成了形式证据。取得股东资格还包括实质条件即股东出资,这是股东取得实质资格的基础,如出资凭单、验资证明和实际承受股东权利义务的行为等等,就此形成了实质证据。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做为原告要努力寻求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股权存在,一一查找,切实补证,才可能在证据上夺人先声。

相关法条:《公司法》第三十二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公司名称;(二)公司成立日期;(三)公司注册资本;(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缴纳的出资额和出资日期;(五)出资证明书的编号和核发日期。出资证明书由公司盖章。第三十三条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一)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二)股东的出资额;(三)出资证明书编号。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第七十四条依照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对公司章程的该项修改不需再由股东会表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精品案例】2000年A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建造经营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并以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名义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2002年间,A公司引进C公司参与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的投资。并在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章程中明确B公司占70%股份,C公司占30%股份。并且,A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合同中属于B公司一方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由A公司、B公司共同享有和承担,所得利润和亏损由双方各半分摊。2003年,B公司、C公司同意A公司委派朱某某为出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董事会成员之一。此后,B公司按与A公司的协议,与A公司平均分配了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的收益。之后,由于各种原因A公司担心其在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的权益受损,于2006年初要求尽早解决其在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中的法律地位问题。但一直争议不休,2006年7月,A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其在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的股权,变更隐名股东为显名股东。法院审理认为从协议中双方的权利义务来看,A公司的投资行为符合隐名投资的特征。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隐名投资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也不违反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隐名投资协议有效,确认B在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的投资中有A公司的份额。但A公司的权利是通过与B公司之间的隐名投资协议保证实现的,该协议的效力限于隐名合伙人和显名合伙人双方之间,A公司不能以该协议对抗第三人。A公司由于不具备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显名股东地位,如要成为浦东某开发区商贸中心的显名股东,必须征得联营另一方C公司的同意,因其未征得C公司的同意,于法无据,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分析公司股权确认纠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及判断标准: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主张确认其享有公司股权的,须证明以下事实:A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股权、债券、土地使用权等向公司出资;继受公司股权或者以合法方式取得技术股、赠与股等。B已为公司章程或者公司股东名册记载为公司股东。2、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股权受让人受让股权之后,公司未向其签发出资证明书或者未将其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公司履行签发记载义务。3、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交付股票;公司不予交付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公司履行交付义务。通过证券交易市场购买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而成为股东者,其股东身份可以股票交易记录予以证明,其起诉请求公司交付股票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4、记载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的公司股东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利,公司无相反证据证明其请求无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有限责任公司未置备股东名册,或者因股东名册登记管理不规范,未及时将出资人或者受让人记载于股东名册,但以其他形式认可出资人或者受让人股东身份的,出资人或者受让人可以依照前款向公司主张权利5、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根据公司登记条例将出资人或者股权受让人作为公司股东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或者变更登记。公司不予申请登记的,出资人或者受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享有公司股权并请求公司履行登记义务。股东向公司主张权利,公司仅以其未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股东登记抗辩的,人民法院对其抗辩不予支持。6、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股权转让的受让人支付受让资金后,公司未向其签发出资证明书、未将其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或者未将其作为公司股东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的,出资人或者受让人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公司履行签发、记载或申请登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7、双方约定一方实际出资,另一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且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的,如实际出资人主张名义出资人转交股份财产利益,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一方实际出资,另一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但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亦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在上述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发生的纠纷中,可以列公司为第三人参加诉讼。8、债权人向工商登记文件中的公司名义股东主张其承担出资不实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后,可按照约定向实际出资人追偿因此遭受的损失。在上诉纠纷中,公司债权人将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列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情判决双方承担连带责任。名义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系被他人冒名为股东的,不予承担责任。

定义:就是指股东是否按照股东的协议、公司章程全面履行出资义务而产生的纠纷。股东出资纠纷类型:(一)出资瑕疵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纠纷案(三)空股纠纷案(二)公司股东出资不足责任纠纷案(四)土地使用权出资纠纷案诉讼中的当事人:该诉的原告是认为股东未有履行或全面履行出资义务,要求股东在出资义务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原告一般为公司股东、公司或债权人。而被告是公司股东,因为公司与股东的天然联系,因为该诉结果与公司、股东有着必然的利害关系,可能引起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变,公司和股东均应参加诉讼。在债权人与股东争执时,公司为诉讼第三人。股东出资纠纷的处理方式:从法律的视角进行观察,出资纠纷可以说都是股东违反出资义务造成的。如果股东未按发起人协议或公司章程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延期缴纳出资、缴纳出资有瑕疵、采取欺诈手段虚假缴纳出资,都构成对出资义务的违反,从而引发出资纠纷。

(一)公司其他股东要求违反出资义务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的请求权从股东之间关系来看,股东为组建公司而签订的发起人协议构成约束股东的合同,每一位缔约当事人负有按照发起人协议进行出资的合同义务,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股东没有履行或没有适当履行其出资义务,即构成对合同的违反,应当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协议的终止。股东或投资者间的关系和利益冲突,在公司成立之前,是由发起人协议调整,而在公司成立之后,则主要是由公司章程和公司法调整,但是并不意味着对发起人协议的摒弃。在存在分期缴纳出资的情形下,即便是公司已经成立了,如有股东在缴纳出资上违反了发起人协议,其他股东及公司仍然可以发起人协议起诉之。另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投资不到位,该股东又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人的,对股权转让前公司的债务,原股东仍应承担因公司注册资金不到位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新股东知道原股东出资不到位仍接受股权转让的,由新股东承担因公司注册资本不到位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二)公司对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请求权这种责任的追究属于公司对股东的权利,而不属于股东对股东的权利,因此,相应的诉讼当事人应以公司为原告,以未出资的股东为被告。同时,对出资责任的追究是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无论公司本身还是公司的股东都无权改变或放弃,如果公司不予追究,股东应有权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如果公司放任不履行出资的行为持续,将构成公司法上的违法行为———虚假出资。公司成立后,发现股东没有履行出资义务或没有适当履行出资义务的,可以采取多种救济手段:(1)追缴出资。经公司追缴,股东仍不履行缴纳义务的,公司完全可依契约之债的性质,请求法院强制认股人缴款。此种救济手段在股东以现物出资的情形下更为常用。(2)行使失权程序。否认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股权。对于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未适当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公司可以通过约定、诉讼或股东会决议的方式催告其于一定期限内履行或补充履行出资义务,逾期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即丧失或部分丧失股权。(3)损害赔偿。它可以和其他救济手段并用。当其他救济手段不足以弥补所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公司仍可主张损害赔偿。

(三)公司债权人在出资纠纷中的请求权1.公司债权人对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请求权司法实践中一般都认为出资不实股东应当对公司的债务向债权人承担责任。在股东出资不实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没有能力向债权人清偿,法院一般是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将出资不实的股东追加为被告,判令该股东在出资不实的限度内与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实践中的做法虽认为股东有过错,但对过错程度的认定却是以不实出资额为限的。股东对债权人的责任实际上是对出资义务的另一种承担方式。2.公司债权人对负有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的请求权实践中,公司设立人员往往串通验资机构共同蒙蔽登记机关,在股东没有出资或没有适当出资的情况下取得法人资格,从事经营活动,给交易相对人带来法律风险。在此情况下,负责公司设立验资和为公司设立开始临时账户的银行应当负有一定责任。在公司不能清偿自身债务时,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负有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承担补充责任。3.公司债权人对负有责任的其他股东(含发起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请求权实践中,公司在出资、增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过程中,其他股东(含发起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往往存在失职或提供协助义务,存在一定。在公司不能清偿自身债务时,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负有责任的其他股东(含发起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规定:《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三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十六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精品案例】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一份《合资合作协定》。约定:A公司、B公司双方共同出资组建“某消毒洗涤液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注册人民币5000万元,A公司以其拥有的消毒洗涤液高科技专有技术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及相关配套技术,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价人民币2550万元投入共同组建的公司,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1%。B公司投入货币资本金人民币2450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9%。B公司在180天内将人民币2450万元全部到位。“协议”签署后,虽然经A公司多次催讨。B公司未能按协议履行出资义务,致使新公司组建进展缓慢,至今无法生产经营。为此,A公司请求法院判令:1、解除原B公司签订的《合资合作协定》;2、B公司支付A公司违约金、前期用、市场可的利益、商誉等损失。法院审理认为,A公司、B公司签订的《合资合作协定》属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法律规定,应认定有效。B公司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额,应向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定义: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纠纷种类:1、股权转让合同的违约纠纷;2、股权转让合同的无效和撤销纠纷;3、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因办理股权工商变更登记而产生的纠纷。

股权转让纠纷的几种形式及司法救济对策:

一、违反转让限制规定产生的纠纷之情形及法律适用1、违反法定限制规定有限公司向非股东转让股权受三个法定条件限制:1、需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2、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未经达到上述要件向非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是否一律无效?一种效力待定的行为,如果其他股东追认的,则转为有效。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发生纠纷的,法院可先将诉讼情况通知公司,限期在一定合理期限内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在期限内作追认的及不作相反意思表示的(视为同意转让)相加超过全体股东半数,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又不购买该转让出资且无任何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的应认定转让行为(合同)有效。经诉讼中的一定征询期后,仍不能满足公司法第72条规定的条件的,则应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按无效返还及依过错赔偿损失的原则处理。2、违反约定限制规则股东之间的约定主要体现在公司章程中,公司章程是股东共同协商制定,在公司成立后对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具有契约性质。这种约束力对持反对意见及后续加入的股东同样有效。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规定有的严于公司法的规定。如有的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必须经全体股东2/3同意,甚至规定需经其他股东一致同意。违反约定限制规则在股权转让是否无效,这一主张是否应获支持?公司法第72条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因此违反约定限制规则在股权转让是否无效。若股东之间的约定可能体现在投资协议当中,因投资协议仅对签署各方有约束力,该情形下,股权转让符合法定条件,应认定有效,但出让人违反公司投资协议约定,应向其他股东负违约责任。

二、出让人为实际投资未到位者或抽逃投资者产生的纠纷之情形及法律适用此类纠纷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股权受让人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或确认其无效;二是公司债权人要求出让人、受让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若出让人在转让股权时,对受让人隐瞒了真实情况,受让人可以欺诈为由撤销合同,或以违法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公司债权人因追索债权,将受让人与公司列为共同被告,审理中受让人又以欺诈或违法为由主张撤销转让合同或主张转让合同无效的,应告知受让人另行起诉,本案中止审理。若公司债权人将出让人、受让人及公司一并列为共同被告,受让人提出撤销之诉或无效之诉时,可一并审理。查明股权转让时受让明知或应当知道出让人出资不实情况而接受转让,或事后知道该事由而未及时提出撤销诉讼或无效诉讼的,视为其已同意在受让时同意承担出让人投资不实的责任,受让人的撤销或无效主张不应予以支持。受让人同意承担责任并不能免除出让人对第三人的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是公司作为市场主体而存在并运行的基础,公司设立时出让人真实出资是法定义务,是对外承担责任的基础,出让人出资不实并延续于受让人,出让人与受让人有共同过错行为,由此产生的对外责任应共同负责,即出让人与受让人对债务负有连带责任。如果受让人无过错,股权转让会被撤销或被认定无效,受让人无须对第三人承担责任。

三、股权受让人在变更工商登记中产生的纠纷之情形及法律适用股权转让合同依法订立之后,受让人支付价款,转让人及时通知了公司,但公司拒不办理或拖延办理股东名册变更、工商变更登记,使受让方无法享有、行使股东权利,进而引发纠纷。受让方因此主张解除股权转让合同,要求转让人返还转让价款并赔偿损失,其主张应否得到支持?股权转让合同依法订立之后需依法履行。由于股权不同于传统的物权或债权,其履行方式也有特殊之处。在股权履行中,受让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约定向转让方支付转让款,而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向受让方转移股权。但合同转让标的为股权,转让方交付的义务实际上只能体现为对公司的一种通知行为,即转让方将股权转让事实及要求公司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意思以书面方式通知公司,至此,转让方的合同义务已履行完毕。我国公司法第72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应当自转让股权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此由可见,股东转让股权涉及两个登记变更:一是公司股东名册变更;二是股东工商登记的变更。这两个登记变更都应由公司出面来完成,是公司的义务。如果公司未能及时完成两个登记变更,受让人应以公司为被告要求公司履行法定义务并可要求赔偿损失。因转让人不存在违约行为,股权转让合同不能解除,更不能要求转让人负赔偿责任。自公司接到转让人要求变更登记之日起至实际完成变更登记之间有一段期间,该段期间内的股东权利义务归属于谁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2000)第262号)中规定:“股东转让股权,出让人与受让人签订转让协议后,受让人直接支付出让人已缴付公司的出资额,不必再向公司重新入资,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变更登记后,成为公司股东。”因此,在股权变更登记之前,股东权利义务归属于转让人所有,若转让人违反协议对股权进行处分,第三人为善意时,只能按照协议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而不能提出撤销之诉或无效之诉。若公司未能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受让人只能要求公司依法履行义务,但不能直接诉请法院认定其为股东。

法律规定:《公司法》第七十二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精品案例】2006年初,A将50万元借给江门一燃料物资股份公司(B、C两人持股各12%,D持股76%)的两位股东B和C,后一直偿还借款。于是2006年6月双方另签协议,将A的50万元中的25万投入公司构成三人各8%的公司股权。另25万元由B、C两人从每年公司分红中各提取50%偿还A,不计利息。2007年9月,A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表决任命新董事长并在大会决议上签名;2007年11月,A与D签订《股权转让协议》,D将公司22%股权转让给A。但是,公司一直未将A股权及变更情况向工商机关办理登记,2008年4月,A具状诉至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请求公司履行向工商机关办理股东变更登记的法定义务。在诉讼过程中,股东B、C提出D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A转让股权时未经B、C同意,且要求行使有优先购买权,要求确认A、D的股份转让行为无效。法院审理认为: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D向A转让股权时,未有征得其他股东同意,也未经公司开会表决,导致其他股东无法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股份转让合同无效,A请求公司向工商机关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没有依据,据此驳回A的诉讼请求。

随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公司股权的变动也呈上升之势,由于公司股权法律关系涉及的利益各方关系复杂,既有公司股东之间的确权纷争,也有公司股东和公司之间的资格纷争,因此,对股权关系的准确把握,对化解矛盾、解决纷争,保持公司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实务中,股权纠纷主要发生在投资和转让环节。投资环节中,多出现在纠纷当事人之间存在有一方名义投资、一方实际投资的约定,双方对约定的认识不一致,难以达成协商一致,最后引发诉讼。个人认为,此约定是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约定。对其效力的认定,应依合同法的原理进行处理。合同的约定应具有相对性,只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因此,对公司,并不产生效力,实际的出资人不能对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那么,实际出资人如何寻求权利救济?实际出资人可以提出确权之诉,诉讼中,实际出资人应举证,一是有限责任公司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出资(或者同意);二是在公司运行过程中,认可其以实际出资人的身份行使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在时间上应有连续性。如果确权之诉得到法院的支持,实际出资人应及时办理相关的股权变更及登记手续。在转让环节中,多出现股东的转让没有经过其他二分之一以上股东的同意,转让协议的效力和股东身份是否对公司产生效力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他人转让股权,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征求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如果未经过其他二分之一以上股东同意转让股权或,在签定转让协议后公司其他二分之一以上股东仍不同意的,签定的股权转让协议对公司不产生效力。在此情况下,受让人可以向转让人主张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如果受让人明知转让人的转让行为没有得到其他法定股东人数同意而签定转让协议的,受让人是不能向转让人主张承担违约责任的。其依据是《公司法》规定的程序是强制性的,其立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的人合性。股权转让协议得到其他法定人数股东同意的,转让协议对公司产生法律效力,公司有义务办理股权的变更登记手续。如果公司不协助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可以向公司提起确权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不能对转让人提起撤销诉讼。(二)、公司并购实务中的七大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公司并购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公司并购一般是指收购方收购目标公司50%以上股权的收购行为,低于50%的收购行为只能算是股权转让,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收购。资产收购因为税负等原因,一般最终还要采取股权收购的方式,故本文以股权收购为主,兼谈其他收购,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方主要股权收购中的疑难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不再赘述。一、员工安置问题

员工安置是公司并购中的头等大事,既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利益,也关系到目标企业的顺利交接以及社会的稳定,所以收购方务必做好员工的安置。常见的做法是,全盘接收目标公司的全部员工。私营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性较小,故在私营企业的收购中,员工安置的问题不大。而对于有国企背景企业的收购,则需特别慎重。因为,这些企业的员工对企业和国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依赖,他们将自身的生存、荣辱几乎全押在企业身上,对企业的要求也高,“五金”(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工伤)必须全部买齐。而不少私营企业,连“三金”都没买,“五金”更是奢侈。有国企背景的员工,一旦自身利益受损,要么上访、要么静坐示威,给企业、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对该类员工的安置工作一定要做细。几个大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1、所有员工原则上全部接收,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并给过渡期,一般控制在两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内,以保证收购的顺利进行;

2、过渡期结束后,所有留下来的员工,一律竞争上岗,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3、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以及该法实施后至收购基准日之前,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目标公司一律补签书面劳动合同,以避开双倍赔偿的问题;

4、原则上,收购方不主动开除任何员工,以避开可能支出的经济补偿金;

5、特殊员工,比如“三期”中的女职工,以及工伤、工亡员工,特殊对待,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和收购的顺利进行。二、债权债务问题

对于债权问题,目标公司的原股东更为关注,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出现最多的是债务问题。一般情况下,收购方与原股东会在股权收购协议中约定:基准日之前的债务由原股东承担,基准日之后的债务由新股东(收购方)承担。此种约定,实质上是目标公司将自己的债务转让给了原股东或新股东,是一份债务转让协议。债务转让,需经债权人同意。故,此种约定在没有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是无效的。虽然此种约定对外无效,但在新老股东以及目标公司之间还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实务中,收购方一般会采取让老股东或第三人担保的方式进行约束。

或有债务,是收购方关注的另外一个债务问题。实务中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分期支付股权收购款。即,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付一部分;办理完工商变更登记后,再付一部分;剩余部分作为或有债务的担保。

2、约定豁免期、豁免额。例如,约定基准日后两年零六个月内不出现标的在X万元以下的或有债务,则原股东即可免责。约定豁免额,以体现收购方的收购诚意;约定豁免期两年,是考虑到诉讼时效,而六个月是体现一个过渡期。

3、约定承担或有债务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比例。需要指出的是,原股东承担的或有债务,一般是以原股东各自取得的股权收购款为限的。

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的债务问题也要妥善处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可能向员工有借款,或员工名为持股,实为借贷,内部债券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妥善处理,否则就容易滑向非法集资的泥潭,很可能导致刑事犯罪的发生。三、土地、房产问题

公司收购,一般都是收购方看中了目标公司的土地、房产等重大财产,或者是看中了目标公司的许可证、资质证等经营许可手续,否则不会收购。经常会遇到目标公司的净资产是零甚至是负数,但收购方竟愿意出高价收购的情形,其用意就在于此。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收购方节省了大量的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营业税等税收,避免了资产收购需要支付的巨额税费,同时也便于目标公司的顺利交接。

土地和房产一般遵循的是“房地一体”的原则,即房产证与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是同一人。但实务中往往出现“房地分离”的情形。“房地分离”并不违法,值得探讨的是如何解决房与地之间的使用权问题。实务中,有的采取“回赎”的方式,有的采取维持现状的方式。

还需要注意的是,土地的用途是商业用途还是工业用途,土地的剩余使用期限,以及土地上是否存在抵押等。

以上土地均系国有土地,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公司收购中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也就是说,除了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之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得对外出租,不得流转。其原因在于,农村的建设用地系无偿划拨取得,在没有依法征为国有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是不能对外流转获取收益的。该法第八十五条特别指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使用土地的,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实践中,为了节省成本,私营生产型企业大都租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的甚至不是建设用地,而且租赁期限一租就是五十年甚至更长。

河南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能否流转、以及如何流转,做了一些突破性规定。《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的暂行意见》(豫国土资发【2009】52号)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下列条件下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流转,即可以以租赁方式作为生产厂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含县城)建设用地范围外,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经依法批准或者依法取得;权属明晰,界址清楚,持有合法的土地权属证书;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合法权益。并且,土地的对外出租需经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作为目标企业的生产厂地。

租地期限超过二十年的问题,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解决。第一种,采取分别订立一份20年的租赁合同、两份附期限生效的租赁合同,即以“20+20+10”的方式解决。第二种,采取联营的方式,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目标企业签订联营合同,目标企业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联营费。第二种方式对于非上市企业,可以采取,但对于拟上市企业一般不要采取,其原因:一是上市企业对土地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二是此种方式凭空增加了拟上市企业的关联方,人为的增加了企业上市的难度。

最近几年,煤炭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网吧经营许可证等经营许可证特别难以获得审批,而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顺利达到了收购方的预期目的。四、股权收购价格

股权收购款的支付价格,有平价、低价、溢价以及零价格转让。实务中,个别工商登记机关对股权转让价格不干涉,听凭转让双方的真实意思。但大多数工商登记机关均以“注册资本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增加或减少”为由,要求平价转让,否则不予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为解决此种难题,实务中,一般会制作两份股权收购协议,工商登记机关一份,股东自己留一份。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的是平价转让,股东自己留的是低价或溢价,甚至零价。不过,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的协议上,一般会写上这样一句话,以做好两份协议的衔接:“此份股权收购协议,仅为办理工商登记所用。在股权收购过程中,双方可达成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工商登记机关对此特约条款,一般不作干涉。股东自己留存的股权收购协议中,也会在“鉴于条款”中列明:“本股权收购协议系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的股权收购协议的补充协议,两者不一致的,以本协议为准”。

上述两份“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尚有争议。笔者认为,对于内资收购来讲,“阴”合同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也未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尽管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在当事人之间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不应单纯以“协议未经备案”而确定其无效。

对于外资收购来讲,上述“阴”合同系无效合同。“阴”合同属于“阳”合同的补充协议,对股权转让的价格进行了实质性变更,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法释〔2010〕9号,2010年8月16日起施行)第二条的规定,属于绝对无效的条款。该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就外商投资企业相关事项达成的补充协议对已获批准的合同不构成重大或实质性变更的,人民法院不应以未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为由认定该补充协议未生效。前款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包括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的变更以及公司合并、公司分立、股权转让等”。

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外资收购,审批机关(商务局)依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规定,都会要求提交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净资产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且经“招拍挂”程序,以公允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否则不予审批。五、外资并购中注册资本的计算问题

关于注册资本,在资产并购的情形下,确定注册资本较简单,与所有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一样,该并购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所有中外投资者的出资总额,即为企业的注册资本。在股权并购的情形下,由于目标公司的法人资格继续存在,因此注册资本的确定相对复杂。这里需要区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外国投资者仅购买目标公司原股东的股权,未认购企业的增资。这时,目标公司仅仅是股东和企业性质发生变化,其注册资本未变化。因此,并购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就是其变更登记(由境内公司变为外商投资企业)前的注册资本额;

第二种,外国投资者不仅购买目标公司原股东的股权,而且还单独或与其他投资者一同认购目标公司的增资。虽然股东变更不影响企业注册资本额,但由于目标公司还有增资,所以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会因该增资部分而增加,所以并购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应为“原境内公司注册资本与新增资额之和”,外国投资者与目标公司原其他股东,在目标公司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各自在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

第三种,外国投资者不购买目标公司原股东的股权,仅认购目标企业的增资。这时,目标公司同样会因该部分增资,导致其注册资本同步增加。所以,并购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亦为“原境内公司注册资本与增资额之和”。需要指出的是,在境内公司(目标公司)是股份公司的情况下,如果其以高于票面价值的方式“溢价”增发股票,其注册资本即股本总额应为原公司注册资本额与增发股票的票面总值之和。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的“增资额”应为股份公司增发股票的票面值,而非“溢价”值。

在外资并购中,注册资本的计算,直接决定外方能汇入多少增资并购款,故异常重要。六、外资并购中的关联交易问题

在外资并购中,关联关系披露是《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交易双方的法定义务。交易双方的不存在关联关系的声明及法律意见书也是报审批时的必备文件。在做法律意见书时,要做好尽职调查,参照企业上市的要求,以《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等法律、行政法规等为依据,穷尽所有关联关系。一般的关联关系包括:股权、协议、人事安排等。对法人股东,要穷尽到自然人股东;对自然人股东,要穷尽其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旁系血亲以及姻亲。同时,要求收购方、目标公司及股东、董、监、高出具不存在关联关系的保证。律师要调查目标公司的全部工商档案,还需要求收购方提供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收购方的全部工商注册档案。

如果存在关联关系,则要披露,并遵守国家的相关税收、外汇法规;否则,出具不存在关联关系的法律意见书,顺利通过审批。七、税收问题

公司并购中,主要税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2009年前后,国家税务总局拟对股权转让征收营业税,并要求工商登记机关配合,但实务中,因种种原因,该政策并未实际执行。

2、所得税。溢价,则征收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平价、低价以及零资产转让,不存在所得税的问题。内资并购的所得税问题一般较好解决,而外资并购比较复杂。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并购原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涉及到外汇的汇出,又可能涉及到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题,律师应提前策划好。有的企业利用“因私用汇”、设计费、双向抵销等不法手段规避税收,逃避外汇监管,应当予以禁止。

3、土地增值税、契税。股权收购很好地避开了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八、其他

1、协调好与政府机关的关系。公司并购涉及到诸多国家机关,必须将相关问题提前向相关国家机关确认,并得到肯定答复。如有疑问,提前解决,否则任何一个问题的突然出现,都可能导致收购的失败。内资收购主要涉及工商、税务等部门,外资收购比内资收购多了商务、外汇、海关、发改委等部门。

2、与注册会计师、咨询公司的密切配合。选择人品好、专业知识扎实的注册会计师、工商顾问的合作,将使收购工作进程大大提前。而长期的合作,使双方配合非常默契。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大大凝聚了团队。

(三)公司股权纠纷案原告X因与被告X、上海XX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发生股权转让纠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X诉称:原告与被告X原为大学同学,X提出将其在被告X公司中的20%股份转让给原告。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原告按X提出的价格,先后向X公司汇入40万美元,以投资人身份被列名为X公司的副董事长,但一直未参与X公司的经营管理。1999年9月原告应邀暂时管理公司时,才发现X并未按合同、章程的约定,将其许诺投入的211万美元现汇及价值89万美元的生产设备注入X公司,而是将原告投入的资金当作他个人出资进行验资,并且在经营管理期间还有违规操作及侵害其他股东权益的情形。为此,原告向X要求退出X公司,由X按原价收购其出让给原告的20%股权。X表示同意,并与原告达成协议,草拟了《股权让度协议书》,但在行将签约时,因X变更付款条件,致签约未成。双方又确定以X公司董事会决议案的方式代替股权转让合同。2000年3月13日,X公司董事会作出A、B两个决议案(以下简称“3.13决议”),同意原告将X公司20%股权以4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X;同意在决议签署后两日内,将公司购买的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之房产作价421145元人民币过户给原告,同时将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出售款中的150万元人民币先支付给原告,余款由X公司向原告开出远期银行汇票每月支付一次;若有任何一期透支或被退票,原告有权主张全部未到期债权。由于X实际是X公司的全额投资人,因此X对原告的付款行为,即为X公司向原告的付款行为。董事会决议作出后,原告即离开X公司,X也已经向员工宣布了原告退股的消息。而X并未将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之房产过户给原告,X公司也未向原告开出远期银行票据支付余款。原告认为,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虽未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已经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在X和X公司未按协议向原告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已构成违约。为维护己身合法权益,故提起诉讼,请求判令X立即向原告支付股权转让款40万美元或按1:8.279的比例折算的人民币3311600元;判令X公司连带清偿X的这一债务。原告X提交了以下证据:1.X公司的工商登记材料,以证明X公司的原始股东状况;2.X支付投资款的汇款凭证及股东变更后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以证明X的投资情况。这些证据还证明,至2000年6月,X公司实到注册资金是50万美元。3.X于1999年10月17日向X发出的质疑函,以证明X退股缘由。4.X于1999年10月22日给X的回函。5.《股权让度协议书》草案以及X与X和X公司为股权让度事宜的往来传真,以证明退股有充分协商的过程。6.X公司于2000年3月13日作出的董事会A、B决议,议定X将持有的X公司20%股份作价40万美元转让给X。被告X辩称:被告X公司是本人与案外人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新公司)共同设立的中外合作企业。原告X为了参股,共向X公司汇入资金392908.64美元,不是40万美元。X的资金是汇入X公司,而X公司不是本人的私人企业。X将本人列为本案被告,没有事实根据。X公司确于2000年3月13日作出董事会决议,全体董事同意由本人承购X的20%股权。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公司股权的变更,光有董事会决议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审批机关的批准和登记机关进行变更登记。这次董事会还决议,将属于X公司的两处房产作价给X支付股权转让款。此举如付诸实施,就会造成合作公司的注册资本减少,这有悖法律规定。董事会虽然决议X把价值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的股权转让给本人,但由董事会决议的形式转让,不符合法律的要求。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的以外,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决议后,X没有与本人订立过转让的书面合同。基于以上理由,X现在根据X公司2000年3月13日的董事会决议主张支付股权转让款,是违法的,其诉讼请求不应当支持。被告X提交的证据是:1.X公司接受X投资的进账凭证,其上记载X的投资共计392908.64美元。被告X公司辩称:本案是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与本公司没有关联。审理中,原告X以被告X、X公司故意不到政府部门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人为制造诉讼障碍为由,增加一项诉讼请求为:判令X和X公司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因股东、股权变化所引起的一切法律手续。原告X还补充提交了以下证据:7.X发给女儿的传真,告知X已转股的事实。8.X分别于2000年11月18日、12月18日所发催促X和X公司办理转股手续的函。9.X于2001年1月18日致X和X公司的函,要求X和X公司不得将金沙江路69号店面房屋等财产转移。10.上海市X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室于2000年7月21日出具的证明,内容称:X公司自2000年3月13日以后,未向其提出过变更批准证书原有事项的要求。针对原告X增加的诉讼请求,被告X和X公司答辩称:由于金沙江踣69号底层房屋的出售事宜未能如约成交,也由于X已经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停止办理X公司的股权变更手续,所以X公司无法办妥股权变更手续,并非拖延不办。2000年12月5日,在X借故拒绝参加的情况下,X公司召开了一次董事会,作出了“关于2000年3月13日之A、B决议终止执行”的决议(以下简称“12.5决议”)。因此,X退股的事实前提已不存在,其支付股权转让款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X公司不会再因X而去办理股权变更手续,X增加的诉讼请求也不能支持。况且X增加的诉讼请求与原来的诉讼请求是两个法律关系,应当分案起诉、分案审理。被告X和X公司补充提交了以下证据:2.江苏X律师事务所X、X律师于2000年5月12日致“上海市嘉定区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的函,内容为:X诉X关于X公司的合作企业纠纷一案,已经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立案。其二人受X委托,要求“上海市嘉定区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对X的任何增减资本以及其它变更公司事项行为依法不予办理,待案件结束后再行处理。3.X公司2000年12月5日的董事会决议,内容为:决定终止执行“3.13决议”。4.上海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00年10月23日的验资报告。该报告确认至2000年4月1日,X公司已收到股东投入的资本为861398.64美元。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对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综合评判,确认本案事实如下:1997年4月,被告X与案外人立新公司签订《中美合作经营上海X铸造有限公司合同》,约定合作设立被告X公司,合作各方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三年内提供完合作条件。同年5月29日,X公司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6月10日取得营业执照。1997年7月以后,原告X投资,成为X公司的股东。后双方因X公司的资金以及经营等问题发生矛盾,X要求退股。有X、X以及案外人立新公司出席的X公司董事会作出“3.13决议”,同意由X承购X的20%股权。关于被告X公司的资金。原告X以营业执照的记载,认为只有50万美元;被告X对营业执照的记载虽无异议,但以己方提交的证据4,主张至2000年4月1日,X公司的资金是861398.64美元。资金是法人行为能力的财产基础,也是社会各界确认法人行为能力的一项依据,应当公示于众。对企业法人资金的认定,只能以法人营业执照上的有效记载为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尚未对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进行变动登记前,应当认定X公司到位的注册资金是50万美元。关于原告X向被告X公司的投资数额。被告X以进账凭证为据,主张是392908.64美元;X起诉时主张其投资是40万元,在审理中认为可能因银行扣除手续费之故,而使投资款不足此数,对X的主张不再表示异议。“3.13决议”议定的是X将其持有的X公司20%股权作价40万美元转让给X,不是X公司退还X的投资款,因此认定X原向X公司的投资数额,与本案的处理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双方当事人存在争议,因此应当确认X向X公司的投资数额为392908.64美元。关于“12.5决议”。原告X对“12.5决议”本身的真实性不持异议,但对该决议的合法性持有异议。因此,应当确认“12.5决议”这一事实存在。关于被告X和X公司是否到政府审批机关申报过股权变更。原告X以己方提交的证据11,主张X和X公司从未向政府审批机关申报;X和X公司则以已方的证据3,主张申报过,只是由于X委托的律师向政府审批机关发函阻扰,才未办成。是否申报与申报后是否办成,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X和X公司的证据3,虽然能证明X委托的律师曾经发函要求停止办理,但不能证明X和X公司确实申报过。除此以外,X和X公司没有提交任何向政府审批机关递交过的股权变更申报材料。X提交的证据11,却能证明X公司没有向政府审批机关申报过股权变更手续,应当确认此为本案事实。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案是在履行中外合作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股权转让纠纷,根据这一规定,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审理。原告X为退出被告X公司的合作经营事宜,与被告X以及案外人立新公司达成了“3.13决议”。该决议不但议定了X公司股东间转让股权的方案,还对受让方如何向出让方支付转让款等问题作出规定。“3.13决议”具有董事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合同的双重属性,X与X在“3.13决议”上签字时,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已成立。仅就合同的效力而言,该股权转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该意思表示符合法律,应当认定具有法律效力。X后来虽然又与立新公司达成了“12.5决议”,欲以此决议否决“3.13决议”中的股权转让合同,但由于股权转让合同中的另一方当事人X未参与“12.5决议”的议定,因此“12.5决议”不能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十条规定:“中外合作者的一方转让其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的,必须经他方同意,并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原告X虽与被告X达成了股权转让合同,并且该股权转让行为已经得到被告X公司董事会的同意,但依法还应报经审查批准机关批准。由于X公司未按“3.13决议”申报股权变更手续,致股权至今不能转让,股权转让合同未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原告X的原诉讼请求是判令被告X支付股权转让款,而股权转让款的支付必须以股权转让行为得到审查批准机关的批准为前提。鉴于X与X之间订立股权转让合同的事实已查清,X也已提出关于判令X和被告X公司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诉讼请求,依法可对X增加的这一诉讼请求先行判决。至于X关于支付股权转让款的诉讼请求,待先行判决生效后视审查批准机关的审批结果再行处理。据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1年10月24日判决:被告X、被告X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就原告X与X之间的股权转让事宜,至审批机关办理相关股权变更手续。先行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一审判决生效。被告X和被告X公司在判决生效后,到审批机关申报了股权变更。审批机关也已经按照申报,将X公司的投资者变更为X和案外人立新公司。先行判决执行完毕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公开开庭,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股权转让款支付事宜进行审理。原告X诉称:被告X与被告X公司已经按照生效判决的规定,履行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为此,X和X公司应当向原告支付约定的股权转让款40万美元。鉴于“3.13决议”作出时,X公司正处在经营困难中,因此当时约定由X公司出卖相关房屋后支付股权转让款。现该协议签订已近两年,X公司的经营状况好转,故要求X和X公司即时付款。被告X辩称:“3.13决议”作出的基础,就在于以售房款折抵股权转让款。由于相关房屋的销售实际是由原告X操作的,房屋未能售出,其责任在于X,故不同意立刻以现金方式给X付款。另,X的退股给X公司的经营造成很大压力,X应当分担因此给X公司造成的亏损。被告X公司辩称:原告X的退股行为确实给本公司的经营带来损失,同意被告X的意见。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3.13决议”分A、B两部分。决议A议定:被告X公司以及全体董事同意将上海市金沙江路X之房产(包括全部内装修)作价人民币421145元过户给原告X,公司或董事会成员应配合X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于决议签署两日内将相关手续交X;董事会同意将上海市金X层店面房以总价人民币2706545元、首付95%的条件出售,卖房首期款中的人民币150万元支付给X,余款付给X;房产作价及出售款,作为X支付的部分股权转让款,其余股权转让款的支付由决议B调整。决议B议定:X持有的X公司20%股权作价美元40万元或人民币3311600元。根据决议A,X以房产作价及出售款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款为人民币1921145元,其中的店面出售款人民币150万元X在取得后的两日内,应当给X公司借款人民币27万元作融资援助,期限为两个月,此27万元由X公司或X分两个月偿还;X将在美国KINGSTONFOUNDRY&MACHINGINC公司的全部股权以美元2.6万元折合人民币215245元出售给X,X持有的该公司全部股票应当向X交付,此款也折抵股权转让款;XX层店面因此次出售而产生的面积损失计人民币114239元,由X负担,在股权转让款中扣除;同时,该店面因出售而产生的增值利润人民币195295元,归X公司或X处分;数者相抵后,X还应支付的股权转让尾款人民币1060971元,从协议订立后第三个月起分十二个月付清。上述事实,双方当事人没有异议,应予确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3.13决议”是被告X公司的董事会为原告X与被告X之间的股权转让事宜达成的协议,各方当事人均应恪守。根据“3.13决议”,被告X公司愿以其所有的房屋抵顶被告X欠原告X的股权转让款,属于债的加入。X公司在本案中承担有限责任,即仅在用于抵债的房屋范围内承担债务清偿责任。关于作价抵债的房屋,被告X公司应当按约定的价格过户给原告X抵债。关于约定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后抵债的房屋,由于该房屋至今没有卖出,并且现在也没有买家能恰巧以“3.13决议”中设定的价格购买此房,因此决议中对该房屋约定的处理方式已失去履行基础。在不危及X公司其他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对该房屋可通过双方当事人重新作价或者由X公司自己出售后还债的方式履行。X公司出售此房后用于还债的价款,如果不足原约定的还款数额,差额部分由被告X补付,与X公司无关。债务人应当无条件给债权人还债。在各方当事人议定如何支付被告X欠原告X股权转让款一事的“3.13决议”中,关于X应当借款给X公司作融资援助的条款,显然是债务人利用还债为条件,违背债权人的真实意思达成的,不符合合同应为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法律规定,是无效条款。“3.13决议”中,关于被告X将美国X公司的全部股权作价折抵给原告X一事,X没有举证证明其已将相关股票交付给X,而且此举涉及到境外公司的股票转让程序,故本案对此不予处理,由X与X另行解决。综上,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3月31日判决:一、被告X应予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X支付股权转让款40万美元或人民币331160元。二、对于被告X在前款中的债务,被告X公司应以各方约定的财产(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上海市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房)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具体履行方式为:(一)被告X公司将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之房产过户给原告X,该房屋作价人民币421145元。(二)被告X公司出售上海市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房,以所得款项偿付被告X在本判决第一款中的债务。三、对原告X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费人民币26568元,财产保全申请费人民币19520元,共计人民币46080元,由被告X负担。宣判后,双方当事人没有上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一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基本案情:2008年1月,上海某有限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共有股东三人,注册资金50000元。2008年10月4日,张某同被告原两股东签订一份协议书,约定原告张某以“选择项目及劳务”作为入股被告的条件。后原告张某与被告发生其它纠纷,被告拒绝其行使股东权利,并认为原告并非被告的股东。原告诉至上海某区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原告系被告处股东,被告称原告不是被告公司的股东,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二.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三.评析:原告在被告公司成立时,未实际向被告公司出资也没有认缴公司资本,故原告不是被告公司的原始股东,在被告公司成立后,原告同被告原股东签订一份协议书,约定原告以“选择项目及劳务”作为入股被告公司的条件,该协议从形式上看,协议的一方是原告,另一方是被告原两股东,但被告还有第三名股东,该协议书未经第三名股东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故未经被告上海某公司另一名股东同意,该协议书程序上存在瑕疵;从实质上看,原告并没有向被告公司实际出资,而是以选择项目、劳务作为原告入股的资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原告作为入股的资本条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出资范围,不能认定原告向被告公司实际出资,原告不能因为该协议而成为被告公司的继受股东。在没有实际出资的情况下,没有被告公司的出资证明,也没有在公司章程上记载为股东,工商注册登记文件中也不显示原告为股东。从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来看,均不能认定原告是被告公司的股东,故原告无权确认自己是上海某公司的股东。二股权转让后新股东的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一.基本案情:A公司是B公司和C公司于2007年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B公司占股95%,C公司占股5%。A公司的实际经营主要由B公司委派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负责。2009年1月,A公司为进一步拓展其经营规模,有意吸纳D公司为其股东。BCD三公司共同签订《备忘录》:由B公司将其55%的股权作价200万元出让给D公司,C公司放弃优先购买权;D公司分三期付清股权转让款,第一期支付80万元,第二期支付100万元,在支付完第二期股权转让款后,B公司将协助D公司办理有关股权变更手续;余款20万元在股权变更手续办理完毕后支付。同年4月,D公司支付了第一期和第二期股权转让款,之后D公司参与了A公司的股东会会议并收取了A公司的股东年度分红。但A公司以D公司未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为由,一直未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D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要求A公司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B公司协助其办理。二.法院判决:A公司与B公司将55%的股权办理工商变更登记至D公司名下。三.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一)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二)股东的出资额;(三)出资证明书编号。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第七十二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十三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第七十四条:依照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对公司章程的该项修改不需再由股东会表决。本案中,《备忘录》确立了D公司与B公司之间就股权转让的合同法律关系,双方均应依约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现D公司已经依据《备忘录》支付了两期股权转让款,履行了其相应的义务,因此A公司应相应地依约定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而不能以D公司未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为由拒绝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同时B公司负有协助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的义务。三名义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纠纷一.基本案情:1991年初,港商王先生出资60万元挂靠于某集体设立潮阳市骏丰皮革制品厂。2002年,相关政策规定,挂靠集体的企业必须脱钩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