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PAGE《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体味人物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导入:这个人,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他曾经带我们领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领我们欣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和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这个人是谁?——陶渊明。简介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著有《陶渊明集》。这节课,我们又将认识一位五柳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位先生的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示标。三、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一)朗读(屏显)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找一生朗读本课生字读音,订正。齐读两遍。3、找一生朗读课文。评价。4、学生齐读课文,读的语气舒缓些,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二)疏通文意,要求:(屏显)1、结合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圈划出疑难词句。不会的讨论交流。2、提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全班解决。3、检查自学情况:(屏显)请同学疏通句意,并指出划线词意思(请同学为大家强调重点词句含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带着对文意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四、读一读,整体感知:1、你觉得陶渊明熟悉五柳先生吗?结合课文谈谈理由。预设:(1)熟悉。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性格;名号来历;生活状况等。(2)不熟悉。他为五柳先生作传,竟不知五柳先生姓甚名谁。陶渊明真是个马大哈。(屏显)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补充:古人很重视门第出身,东晋尤其如此。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最有名的有三国名将赵云,一出场,一定要报:我乃常山赵子龙!古人又很重视声名,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无不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声名不朽。从全文来看,陶渊明很熟悉五柳。在世人都看重门第名声时,陶渊明却反其道而行——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钱钟书(屏显)可见,五柳先生是个不看重名利的人哪!五柳先生还真有点特别之处。五、品一品,体会形象2、你还从文章哪个地方能看出五柳先生特别?(屏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先生哪一点最特别,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心里轻轻地读一读,在旁边写出他特别的理由。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超链接)预设: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预设: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闲与静。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预设:古代文人取字号的时候都追求高雅,追求深意,五柳先生不是的,柳树是宅旁种的,稀松平常,他以五柳为字号了,能看出先生随意自然。(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①追问:求甚解的是什么人?资料链接:自中朝贵玄……诗必柱下(老子)之旨归,赋乃漆园(庄子)之义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从东晋开始,人们崇尚玄学,作诗写文章讲究出处,一定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作为文章宗旨,为了求得功名利禄,时人景仰,世人均好咬文嚼字。五柳读书是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他读书是为了内心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因此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他读书纯粹因为喜欢。=2\*GB3②如果你读到喜欢的书,读到有所领会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我们一起像他一样投入地、忘情地、陶醉地读一读这几行文字。=3\*GB3③从这句文字中你能看出一个什么样的五柳先生?不慕荣利。(板书)(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①追问:为什么这儿能看出五柳先生特别?预设:喝醉了就走,而且喝酒的态度很好。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个率真洒脱的人。(板书)=2\*GB3②哪些词最能体现先生的洒脱直率?预设:“既……而”能看出他干脆爽快,读时可以稍快;“辄”、“必”“曾不”表明他态度坚决,不装模作样。这些词可以重读,语速可以慢点。=3\*GB3③师生合作,读一读。(屏显)师: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预设:五柳先生很贫困,他家徒四壁,粗布衣服上满是破洞补丁,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却安然自若。这点很特别。(屏显)先生看到自己家徒四壁,他会想——嗯!没关系!先生看到自己粗布衣服上打着补丁,他会想——先生看到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会想——(这就是——晏如也)(屏显)尽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先生依然——“晏如也”!尽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依然——“晏如也”!小结:五柳先生可称得上赤贫!家徒四壁,不蔽风日,衣衫褴褛,饮食不继,却安然自在。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我们用一个字形容:安贫乐道(板书)不因贫夺其志,不为穷败其意,先生真是高洁。(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追问:为什么这儿能看出五柳先生特别?预设:当时很多文人写文章是献于公卿之家来博取功名的,五柳先生写文章是自娱自乐的,很特别。小结: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屏显)我们说就是:不慕荣利齐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样一位率真洒脱、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屏显)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六、悟一悟,升华感悟:1、在这些体现五柳先生精神面貌、性格品质的句子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先生的与众不同,哪一个?“不”文章有172个字,但是用了9个“不”字,用了这么多“不”有什么用意吗?如果把“不”去掉读一读体会。

(屏显)

生朗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追问:慕荣利是指哪些人?

预设:世人

求甚解的是哪些人?那些好清谈、空谈的人,他们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吝情去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是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正因为世人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作者才大声言“不”!一个小小的“不”字,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这位不慕荣利,率真洒脱,安贫守志的五柳先生。那么这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五柳先生到底是谁呢?2、出示陶渊明生平简介。(屏显)陶渊明少有“大济苍生”之志,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官,但由于朝廷腐败,不仅他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人逢迎周旋。有一次上面官员到他的地方去检查。这个官员不仅要他穿戴整齐去见他,而且还向他索要钱物。他不愿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教师明确:不肯降志辱身的陶渊明与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何其相似!陶渊明就是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示己志”,“乐其志”,《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配乐)正是因为先生空有凌云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所以他只能——(屏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生他壮志难酬,只能寄情于酒——(屏显)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因为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降志辱身,不愿曲意逢迎,所以虽然——(屏显)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依然——(屏显)晏如也。先生他虽然不为官,但他不愿自己的人生就这样默默度过,所以他——(屏显)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七、拓展:陶渊明辞官归隐,官场上少了一个猥琐的小人,而诗坛上却立起了一棵参天大树,开一代田园诗风。(画好树,完成板书)(屏显):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滚屏,配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悠然自得,闲适洒脱;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村院疏落,炊烟袅袅,模糊朦胧中一派田园风光的静谧安详;晨兴理荒秽[huì],带月荷[hè]锄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躬耕田亩,披星戴月,劳动中充满了诗意的醇美。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小结:他入仕十三载,洁身自好;退隐二十年,安贫乐道。他志趣高洁,一生清苦;诗词质朴,百世流芳。和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官吏有许多,他们早已被人们淡忘。陶公却名垂千古。真隐士不隐!(屏显)结束语:陶公生在乱世,朝廷腐败,他只能避世隐居,保持自己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行;而我们,正当盛世,国泰民安,老师更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守住我们心灵的一方净土,逆境中保持操守,顺境时兼济天下!(屏显)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八、布置作业:必做:背诵全文;选做:推荐阅读《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此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加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所以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五柳先生传》教学效果分析本次教学,我紧紧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初读、诵读、品读、感悟等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在师生互动交流,质疑探究中,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品鉴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高洁志趣,也让学生情感上受到了熏陶,体味到一个乱世中保持自己正直品行和洁白操守的高洁先生。在课堂上我作了五个环节的安排,节奏明快、板快清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疏通文意。阅读其实就是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对话的基本前提是亲近文本,“披文以入情”,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先从正音开始,通过自由读,个体展示,齐读等多种形式读顺文章。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教给了学生必要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解决了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时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于学生的独特发现和领悟,也让学生自己去评价。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一个主问题“你觉得陶渊明熟悉五柳先生吗?结合课文谈谈理由”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名号、爱好、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设计“品一品,体会形象”环节:主问题反复斟酌之后定为“你还从文章哪个地方能看出五柳先生特别?”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发言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感悟五柳先生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独特个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安排“悟一悟,升华感悟”环节:追问“在这些体现五柳先生精神面貌、性格品质的句子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先生的与众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先生特立独行的形象,并追问:这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五柳先生到底是谁?通过补充陶渊明事迹,明确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其中我的配乐极具感染力,选用的音乐是《恬静小村》,与课文情景相得益彰,而且效果很突出。拓展环节,通过补充陶渊明事迹,引导学生体味人物的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也做一个高尚的人。在课堂最后的寄语中深情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反思:在充满国泰民安的现代社会更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它实际上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文章篇幅精短,仅169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率真洒脱的先生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五柳先生传》测评练习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我觉得好的语文课堂可以概括成两点:“有意思”和“有意义”。“有意思”就是把语文课上得贴近学生,生动活泼,;“有意义”就是把语文课堂上得学生感慨唏嘘,有价值,有作用。怎样才能有这样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呢?《五柳先生传》的教学,或许是我粗浅的尝试。《五柳先生传》是初三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本导入框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我发现编者根本没告诉学生五柳先生是谁。经过反复斟酌思考,我决定就从探讨五柳先生是谁入手,让学生上一堂“有意思”的语文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体味人物的高尚情操。教学的重点放在怎样感受人物形象上。具体流程如下:一、温情导入,激起共鸣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任何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这需要我们想办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这种方法最好是有趣的、温情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我从学生已经学习过陶渊明的篇目入手,回忆学过的《桃花源记》,背诵耳熟能详的《归园田居》,初步唤起对对作者的记忆,缩短了与作者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后,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字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卖个关子,走近文本

张伟忠老师在2016年山东省语文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活动讲话中指出:“我们看到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有悬念,有挑战,有波折的,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应该这样,老师不断的卖个关子,使个破绽,留一点神秘感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整体感知课文环节,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你觉得陶渊明熟悉五柳先生吗?结合课文谈谈理由。”这一问题的设计自认为比问“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内容?”更容易撬动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全体学生几乎都参与进来,学生在争辩中思考,在提炼中辨析,很快从陶渊明了解五柳的性格、名号、爱好、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判定,陶渊明很熟悉五柳先生。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四、品味赏析,渐入佳境同上一环节,我顺势抛出问题:既然熟悉,陶渊明为何不知五柳先生姓甚名谁?难道他是个马大哈?学生果然大感兴趣,纷纷猜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原因,此时我通过补充介绍世人当时均好“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