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教材分析】《知法于心守法于行》这节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是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第二层次是遵守规则做起,第三层次是用法我也行。本项目是本单元的结束课,也是提升课,包括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最终引导学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学情分析】法律是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缚它的规则,否则方寸大乱。法律就是用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而使这个社会变得井井有条。但是,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青少年缺乏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学习法律常识有助于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自觉地守法、用法。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知法、守法,做任何事情都要与法律同行。只有我们懂得了法律,才不会误入歧途,如果不懂法,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2、能力: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3、知识:通过阅读报刊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未成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认真学习法律,才能懂得法律自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违法要受到的法律制裁,从而自觉遵守法律,也只有掌握了法律武器,才能运用它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难点:用法我也行,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年龄小,对法律的学习和掌握还很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依法维权的方式和途径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会错误地认为维权是大人们的事,与未成年人无关。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常识,选用合法的方法和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1)搜集学习中、生活中、社会上不遵守规则、违法乱纪的案例。(2)准备“规则卡”,用于课堂;(3)预习课本。

2.

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中没有遵守学校规则的事情;2、阅览相关法律文件或条纹;3、搜集社会上有关违法乱纪的案例;4、制作微视频,解读规则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5、精制课件,力求美观、大气、文艺。【教学设计思路】1.课堂按照教材的分布结构,课堂分为“知法、守法、用法”三个板块;2.运用经典学生中的违法案例导入新课,运用学生小军的三个故事贯穿始终,其他材料起了适当补充的作用,形散而神不散;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汇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力求立足法制教育,穿插中学生守则、法律和国情教育;4.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讨论、案例分析法相结合,注重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制教育。【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分析法、传统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播放少年法制歌曲《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配歌词。黑板上老师在描绘明天,和谐的社会法制当先,从小学法为了平安,富裕的生活才会更甜。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典范,公平的环境才会体现,从小要有守法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会更甜。法制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高高的旗杆上红旗飘扬,列队敬礼高声歌唱,我们要做守法的好少年。法制来到了我们的校园,团结的氛围向兄弟一样,尊师爱幼相互温暖,我们的友谊直到永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听的音乐,缓解学生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带着愉悦轻松地心情步入课堂。同时,一首道德法制歌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奠定法制的基调。)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谁改了我的高考志愿?》,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郭某为何要篡改同学的高考志愿?郭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他的后果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引导:正是因为郭某不知法,不守法,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要想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我们就要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中学生篡改同学的高考志愿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体验,从而激起学生要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的愿望。)环节二:探究新知,精讲点拨板块一:知法于心,善学习小军的故事一:藏刀惹祸一天小军在班级里炫耀他的那把精美的藏刀,班主任发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在回家的途中,心有不满的小军随手将路边的私家车用刀刮伤。没想到警察又找上了他。小军叹了口气说:“哎,都是藏刀惹的货。”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班主任为何找他?警察为何又找到了他?教师点拨:因为小军不知道带刀上学、刮伤别人私家车是违法的,他不知法、不懂法。课件出示:法律当中有关管制刀具的相关规定。(设计意图:通过小军的案例,从生活入手,一把刀子贴近学生的日常实际,小军的犯错启发学生知道不懂法、不知法的后果。)小军的故事二:被迫辍学小军因为在学校犯事,不好好学习,被老师训,父母很生气!又得知小明把人家的汽车用刀划伤,还需赔偿人家的损失费,父母更是大发雷霆!一气之下,父母就拒绝让小明上学,让他辍学打工,小军知道上学是自己的权利,可是不敢反抗父母,于是就默默的离开学校,走上了打工之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军的父母做的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小军的做法对吗?如果不敌,错在哪里?教师点拨:小军的父母做法不对,侵犯了小军的受教育权。而小军明知道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却默默忍受,走上了打工之路。这说明了,有些人明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无动于衷,缺乏法律意识。课件出示:法律当中有关受教育的法律规定。(设计意图:通过小军被迫辍学例子,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我们习惯性的默默忍受,无动于衷,缺乏用法律维权的意识。通过这则实例,让学生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引起足够重视。)三、出示材料: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18个省、直辖市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对1793名未成年犯的调查表明,“不知道”“不太清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分别占36.97%和38.05%,二者相加共有75.02%。在180例个案访谈中,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不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计意图:通过这项社会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数字、“不清楚”“不知道”等字眼让学生意识到对法律无知的严峻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知法的重要性。)教师总结:有的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无知!有的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到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学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通过学法,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做到知法于心。教师过渡:国家教育部也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2016年在中学阶段开设了我们现在的课程《道德与法治》,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中学生知法、守法和用法。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相关内播放视频《道德与法治》相关新闻。(设计意图:播放《道德与法治》的新闻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对青少年学习法律的重视,在中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激起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四、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教师过渡:我们除了可以从《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学到相关法律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呢?学生:法律原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等。教师点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加法制活动,例如我们举办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其他学校还举办过少年模拟法庭等等。(课件展示学习法律的途径和方式,法制教育片,少年模拟法庭视频)(设计意图: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眼界,能够灵活的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到法律知识。开发区法制教育图片的展示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是他们切身经历的事情。少年模拟法庭视频的播放,一方面紧扣教材,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勇于参与这样的活动。)五、做法律宣传的使者教师过渡: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法律的同时,也要做法律宣传的使者,让更多的人知道法律,实现你知、我知和他知。请同学们为宣传法律,写一段宣传法律的广告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同时采取写广告语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只有将法律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法律、了解法律,做到你知、我知、大家知,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养成守法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的社会氛围。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二个板块:板块二:守法于行,规则始微视频——解读规则与法律的区别(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清楚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法律,不明白遵守法律为何要从规则开始。因此,有必要让孩子明白规则与法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此处,知识内容较为深奥,在课堂上讲解会浪费时间,因此采取了微视频的方式,形式新颖,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将知识解释清楚。)小军的故事三:考试惹祸转眼间,期中考试到了,小军特别想考个好成绩让老师、爸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但是由于平时学习不太努力,考试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他就偷偷地拿出了藏在口袋里的“小纸条”,结果被监考老师逮了个正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军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除此之外,你所在的学校还有那些规则?教师点拨:小军的行为属于考试作弊,没有遵守考试规则。课件出示:法律当中有关考试作弊的相关规定。(设计意图:通过小军考试作弊的例子,再加上法律条文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规范学生考试,严格遵守学校规则的习惯。)三、寻找规则让学生找出在公园、公交车、图书馆内应该遵守的规则,记录在规则卡内。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将相应场景的规则记录到规则卡上。2、组内人人参与。3、组长负责记录。4、选一名小组代表展示。5、讨论时间:3分钟。学生回答:公交车上要主动让座、图书馆内保持安静、公园里不能乱扔垃圾等等。教师引导:如果规则消失了,我们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教师总结:规则,是限制和约束,更是一种保护。播放视频,《规则在身边》教师总结:通过视频画面我们要时时守规则,处处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强化规则意识,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养成守法的习惯。(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养成规则意识。设计规则消失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意识到规则一旦消失,世界将不可想象。让学生明白规则是限制和约束,更是一种保护。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养成时时守规则,处处守规则的习惯。)践行法律根据法律规定,填表格。法律内容要求做法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陷。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宪法规定,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教师总结: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才能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倡导做的积极去做。(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教师过渡: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我们只有知法、守法,才能更好的用法!板块三:用法于理,靠行动模拟小品表演《给不给》剧本:几个人在商议如何筹到钱。“这段时间没有钱了,你们想办法弄点钱。”“大哥,我认识一个他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手头上应该有钱。”“好,那我们去找他!”放学以后,他们抓到了这名小同学,引到了胡同里……“小子,过来跟我们走,快点!”“小子,明天给哥几个弄点钱来!要不然没你好日子过!你要记得,明天给哥几个带钱。”教师引导学生表演。(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小品表演,让生活情景再现,并围绕“如何维权”分组展开讨论,得出依法维权的必要性,归纳出维权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点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掌握的法律常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现象做斗争,当发现违法犯罪现象时,我们要灵活机智地与其作斗争。比如,周旋法、呼叫法、拨打110等。教师过渡:我们在拨打110,寻求警方的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这6位女生怎样做的?播放视频,6名女生智斗歹徒。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6名女生智斗歹徒,他们“智斗”表现在哪些方面?2、这些“智斗”为警方破案起到了什么作用?3、这则实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教师总结:当我们拨打110报警时,要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和线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破案。“用法”口诀:合法权益遭侵犯,法律武器来评判,面对违法和犯罪,灵活机智巧应对。环节四: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材料:某市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以“开心上学,安全回家”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生活中那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但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如果南来北往的车辆及行人各不相让,挤成一团,那么结果将是谁也难以通过。(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培养规则和秩序意识应该从我做起,你打算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到生活中去。)环节五:收获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这样做——环节六;教师寄语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的身上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法律是和谐之基,有了法律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养。法律是实践之果,有了法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环节七:拓展作业看一看:观看法制节目《今日说法》《道德与法治》《道德观察》《法律讲堂》等栏目。做一做:以知法于心,守法于行为内容,做一期手抄报。

三、学情分析法律是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缚它的规则,否则方寸大乱。法律就是用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而使这个社会变得井井有条。但是,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法律意识淡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欠缺,缺乏遵纪守法的习惯和观念。再者,青少年缺乏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学习法律常识有助于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自觉地守法、用法。但是,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法律知识较为抽象,因此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情境分析、小品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应该知法、守法,做任何事情都要与法律同行。只有学会懂得了法律,才不会误入歧途,如果不懂法,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六、课堂观察量表(效果分析)观察项目内容细化是否课堂实例课堂提问1.问题设置是否过于宽泛否2.问题是否设在重难点等关键处是问题的设置都从材料中挖掘,例如小军的案例都具有针对性的设置了相关问题,即紧扣材料,也挖掘课本,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等3.问题是否有思维含量,具有启发性是情境模拟中让学生分情况讨论遇到犯罪分子行凶时会采取哪些措施结果如何等4.提问是否生硬、刻板否5.提问后是否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是必要时小组讨论6.是否分层次提问,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得是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层层启发活动设计1.是否调动学生积极性,有较高参与度是采用跟学生相关的案例分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等2.是否围绕教学内容,为课标服务是采取有关法律案例分析3.对重难点的突破是否有重要作用是通过文字材料、视频、音频、情景模拟等,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4.是否按规则有序进行是5.师生间、生生间是否有积极互动是师生互动较好6.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如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小组合作,但老师未参与课堂评价1.评价是否及时、恰如其分是及时给学生效果或鼓励性评价,但小组奖励性措施不够明显2.评价是否丰富而富有感情色彩是3.是否以肯定表扬为主,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是及时鼓励,但语言不太丰富4.消极评价时是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少用到消极评价目标达成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达成是帮助学生树立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2.能力目标是否达成是提高了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3.知识目标是否达成是了解了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4.是否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否备注学生积极性调动较好,活动选取较适合,但对学生的评价较欠缺,小组合作激励的较少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是“认识法律,树立守法观念”。围绕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核心价值观。第十一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主要强调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第十二课维护法律尊严,在感受法律的基础上,主要强调法律制裁违法犯罪、遵守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常识。最后一课,《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是对本单元主题的升华与总结,引导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后,引导学生讲法律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观念。《知法于心守法于行》这节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是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第二层次是从遵守规则做起,第三层次是用法我也行。本项目是本单元的结束课,也是提升课,包括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最终引导学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第一部分: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这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明确分析,不知法、不懂法的严重后果。然后强调了学法与手法、用法的关系,学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即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用法。从而得出,未成年人要通过学习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知识,做到心中有法。这部分教材还从增长知识和增强法律意识两个方面,介绍了学习法律常识的方式和途径,教材配有滨城区第五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照片,也是为了说明学法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第二部分:从遵守规则做起。主要讲述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规则,要按照规则办事。同时强调指出,规则是限制和约束,更是一种保护。接着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时时处处养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最后强调规则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养成规则意识,才能养守法习惯。另一部分主要讲述守法的重要性,提出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观念,并从“法律允许做的、不允许做的、要求做的、提倡做的”四个方面提出了遵守法律的具体要求。最后教材强调,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及时终止。第三部分:用法我也行。主要讲述依法维权是每个公民都应有的法律意识。当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还要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后以列举的形式,讲述了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三种方法。整节课主要围绕知法、守法和用法展开,培养孩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五、课堂评测练习一、走近法治生活:某市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以“开心上学,安全回家”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生活中那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但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路面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如果南来北往的车辆及行人各不相让,挤成一团,那么结果将是谁也难以通过。(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培养规则和秩序意识应该从我做起,你打算怎么做?二、课外拓展作业看一看:观看法制节目《今日说法》《道德与法治》《道德观察》《法律讲堂》等栏目。做一做:以知法于心,守法于行为内容,做一期手抄报。八、教学反思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本节课《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我尽量避免上述现象,给孩子呈现一堂有趣、有乐、有学的道德法治课,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节课上课之前让学生听了一首《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道德法治歌,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缓解紧张的气氛。导入我通过一个视频《谁改了我的高考志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文字材料都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字体,避免文字材料的枯燥。法律条文采用录音播放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学生比较感兴趣等等。2、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本节课涉及到法律内容,知识相对枯燥、抽象,这就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本节课的第三板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