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经济_第1页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经济_第2页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经济_第3页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经济_第4页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梳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史史实(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2、理解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有关内容。3、记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青花瓷系列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自然经济什么是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或本经济单位(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地位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自然经济特点:(1)小农经营为主(2)高度分散(3)自给自足地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2、家庭手工业(1)特点:小农业与小手工业者紧密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产品:自己种植和采集原料,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3、田庄手工业 (1)前提:土地高度集中,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2)地位: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魏氏庄园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牟氏庄园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刘氏庄园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二“工官”和“匠户”出现西汉部门职责地位局限性产品使用产品支出从汉武帝时期,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东西织室、三服官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高水平的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容易导致失传。除皇帝特别赏赐,平民不得使用不计成本,大笔支出1、工官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有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工艺。2、匠户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蕃匠)定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宋代:匠户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历程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三、纺织业的发展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材料:传说嫘祖“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示意图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汉代丝织业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东汉的罗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刺绣

东汉丝绸袜子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唐代花鸟纹锦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多达700人。唐代丝织业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民间还流传歌颂黄道婆的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元代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明代的团龙袍料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清代龙袍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汉朝明朝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品种繁多。宋元棉纺织业发展,黄道婆革新技术,创造新式纺车。商周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在经济生产中相当重要。手工业的成就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商四羊方尊:商晚期的贮酒器。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832.84千克。周四、先进的冶金技术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战国的铁农具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

汉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冶铁示意图铸造铁器示意图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冶铁商代:青铜器分布广泛,规模大新石器时代:小件铜器,非主要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器,出土大量铁器,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西汉: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原料,供风形式不断进步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装置——水排南北朝:先进的灌钢法周代: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代表权利和秩序,铸造工艺水平高冶铜北宋:出现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冶金业的成就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五、陶瓷业的成就古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1、制陶业(1)原始社会①高工艺水平的彩陶②山东龙山文化出现蛋壳黑陶(2)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近日,甘肃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套2800年前古人类所用的陶制烹饪器具,其中一为陶锅,另一为放置在锅上用来蒸东西的笼屉(即为史书中记载的“甑”)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色彩绚丽的唐三彩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2、制瓷业(1)东汉:出现青瓷(2)北朝:成熟白瓷(3)唐朝①地位: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②表现:越青邢白,景德镇,四川大邑白瓷③技术:长沙铜官窑首创彩下绘,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4)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5)明清:出现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瓷都)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白瓷公道杯荷叶盖青瓷东汉制瓷技术趋于成熟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宋朝出现五大名窑钧窑月白釉碗

官窑穿戴瓶

汝窑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定窑孩儿枕

哥窑冰裂双耳洗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罐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元延佑款青花瓷器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青花缠枝牡丹纹瓶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清乾隆胭脂红珐琅彩鼻烟壶清代粉彩瓷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意大利画家的《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4、制瓷业影响: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深受世界各国人的喜爱。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时,打破了之前的“工商食官”制度,出现三种经营形态。3、官营手工业在明代之前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之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一些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经济中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5、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受农业制约。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灌溉工具B、冶铁工具C、播种工具D、纺织工具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企业3、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D、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57分4、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