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至继之以歌-优秀劳动精神的诗歌表达课时_第1页
兴之所至继之以歌-优秀劳动精神的诗歌表达课时_第2页
兴之所至继之以歌-优秀劳动精神的诗歌表达课时_第3页
兴之所至继之以歌-优秀劳动精神的诗歌表达课时_第4页
兴之所至继之以歌-优秀劳动精神的诗歌表达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完了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你有什么感受?乐之所至、继之以歌——优秀劳动精神的情境描摹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学习任务一:校艺术节,需要准备节目,请朗读《芣苢》全文,揣摩文中关于采摘动作的描摹,模拟还原采摘过程。《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为十五国风之一,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芣苢》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明快而优美,是一首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劳动之歌。“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从采获写到收盛,直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切合劳动过程。《芣苢》中,劳动者灵巧的手的动作,也就成了即兴歌唱取材的对象。诗"实六章,章二句",每"章"变换的就在一个动词,一共变换了六个字∶采、有、掇、捋、祜、襭。这六字可以细分为三组,即∶(1)采、有(有即采得),这是对采集最一般性的描述,虽然概括,还不具体;(2)掇、捋,这是对手取苯莒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或一颗一颗地拾,或一把一把地抹,写来很真切很生动,是没有劳动经验者难以捕到的动词;(3)祜、瓻,这两个"衣"部的字,是对用裙襟盛取苯莒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或是手提衣襟而往里揣,或是掖起衣襟来兜着。从采写到盛,是完全暗合劳动实际操作程序的,它取自生活,是不必用意而自工的神来之笔。由此我们又发觉,这支创作的歌在笔录为诗时分为三章,也是深具匠心的。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学习任务二:校艺术节,需要表演《插秧歌》,请设计演员形象,并结合具体文句加以阐释。田夫田妇小儿,一共三个人物形象,一家人通力合作,繁忙紧张。三四句"笠是兜鉴衰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肥",以特写的镜头描摹农人冒雨插秧的场录。抽秧的时节性强、即便遇到下雨、农人也不停止劳作。诗人先是聚焦雨中农人的穿戴,用兜鍪比斗笠,以铠甲喻蓑衣。兜鍪,是古时兵士戴的头盔;甲,是兵土护身的铠甲。这两个新颖的比喻,化板滞为飞动,形成一股活泼灵动的气势,也展示出农人如兵土,在天地之中奋勇战斗的意味。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农人虽然"带盔披甲",却还是被雨水淋得从头湿到肩。"雨从头上湿到押"一句通俗浅白,流露出质朴的生气,使得农事的艰辛之感跃然于纸上。后四句通过对呼唤农人吃早饭插曲的描绘,进一步展现插秧的辛劳。"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写有人招呼农人吃早饭并歇息一下,可农人仍然弯腰干活没有做出相应的回答。"朝餐",表明吃的是早饭,可见农人起早就下田干活,还未吃早饭,这再次反映了插秧时节劳作的紧张。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为什么"不答"?原来农人挂念的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刚种下去还不牢固,而且这块田还没插完秧,此时要看管好饲养的鹅和雏鸭,提防它们来捣乱。最后两句农人的答语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传神地反映了农事生产的劳身和劳心。学习任务三:在校艺术节上,如果你是导演,在《芣苢》和《插秧歌》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节目作为“劳动之乐”环节的代表?为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述,不少于50字。1、语言风格上:《芣苢》简单明快,回环往复(重章复沓);《唱秧歌》通俗浅白,纯真质朴。

2、动词使用上:《芣苢》“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从采获写到收盛,直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切合劳动过程。

《唱秧歌》“抛”“接”“拔”“插”将一家大小的劳动真切地表现出来。有的负责把秧苗从秧田里拔出,有的负责抛接秧苗,有的负责把秧苗插入水田,大家各有分工,相互配合,井然有序。这两句一气呵成,渲染出一家人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三、四句以特写的镜头描摹农人冒雨插秧的场景,使用比喻,写农人“戴盔披甲”,却还是被雨水淋得从头湿到肩,通俗浅白流露出质朴的生气,使得农事的艰辛之感跃然于纸上。“低头折腰”“不答”写农人对秧苗的牵挂,反映了农事生产的劳身和劳心。

3、主题上,两首古诗,细节描写,传神到位。《芣苢》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唱秧歌》反映了一家人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表现了插秧时节农耕劳动的繁忙、紧张和辛劳。《芣苢》《唱秧歌》内容对比分析《芣苢》"以韵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只换一字,实六章,章二句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吴师道"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一切其他艺术告诉我们的,甚至不及诗所告诉我们的片鳞半爪之多。……一切所有艺术,像活的现实一样,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诗则作用于想象。”——车尔尼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