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由于前面学问的学习,学生初步驾驭了求"几个几"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纳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究学问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实力和主动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驾驭了乘法的意义,并会把加数相同的加法运算转换为乘法算式,这些基础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编制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口诀还不是很了解,须要多加引导。这节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详细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娴熟口算表内乘法”,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经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知道编制口诀的方法。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娴熟运用口诀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学习重点是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娴熟运用口诀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难点是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5的乘法口诀、识记5的乘法口诀、巩固应用、课堂小结5个环节。“复习导入”环节,实行了看图列算式和改写算式,大比拼等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带他们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在“探究5的乘法口诀”环节,我利用福娃这一情境图导入,调动孩子们熟识的数数阅历,然后通过说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进而引出乘法口诀的编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因此编写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放手让他们去编,尽管占用了一段时间,但可以让他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学会思索,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带他们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有助于增加民族骄傲感。在识记乘法口诀时,采纳了意义识记、找规律识记、顺背、倒背、对口诀等多种形式,各环节的设计从易到难,有梯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巩固练习环节,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实行了闯关嬉戏的方式。我作为一个引导者,在课堂中留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
不足之处也有许多: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较单一。2、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前面几个环节用时较长,导致后面巩固练习时间太短。3、对课堂生成处理得不够好。学生编不出口诀时,应当引导他们先编出一两个,再让他们去编写,结果就没想到。4、忽视学生已有阅历,太按部就班,缺少思维的跳动。等等。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点图与数》这节课是二期课改小学二年级数学新教材中的新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限制学生的反应。整节课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和猜想来得出结论的,学生的水平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临场的表现和意外的出现也是不得而知的',这样就给执教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依据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步一步地实施教学,但是还是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比如整节课最难的第三部分,学生很难找稀奇数与平方数之间的关系,经过老师的一再引导,最终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关系。但是对于两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清晰这样的关系。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在学生说不稀奇数与平方数关系的时候,自己来告知他们结论,而是一次又一次地通过直观的图来引导,从而使学生自己相识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发觉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在操作中探究而得到结果的,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发觉最终的结论。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昨天进行了视察用正方体搭建的图形,学生心情很高,还没上完就下课了。课后和晋老师探讨了一下上这一课的感受。认为除了会视察外,还可以增加一个内容,也就是拔高的内容:老师说一个图形从各个方向看到的状况,学生依据信息搭建图形。
今日接着上。早晨起得很早,就思索该怎样上才能将这一部分的学问上得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呢。我汲取了晋老师提问的风格。
首先常规训练过后,我提出:让我们来视察。学生静静等着下文。我问,你有什么要问我?我想问你视察什么?视察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又有学生站起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依据学生的提问,我出示了小黑板。还有问题吗?我不知道在哪儿视察啊?对,我们还必需知道从哪个方向视察。我顺势提出了要求:视察图形(1)的正面、上面、侧面是什么样的。你打算怎么视察啊?学生说:我打算照着图形的样子用正方体拼成,再进行视察。很好,补充一个,再把你看到的正面、上面、侧面的样子画下来。学生主动性很高。
视察了2幅图后。我提出了新要求:假如我们手中没有正方体,可是又要视察正方体搭建的图形,该怎么办呢?学生是聪慧的,我把正方体放在脑子里。我的`脑子里有几个正方体在搭建,我再视察。是不是都将正方体装进脑子里了呢?学生很确定。那我来考考你。脱离了实物,过渡到抽象的图形的视察。孩子们的视察实力真的很强,好像是脑子里真有一个模型。
如此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孩子的空间思维实力,我很神奇地说,调皮和笑笑他们也用正方体搭了图形,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孩子们的新奇心被调动起来,想。不告知你。可以告知你一些数学信息,你能依据这些数学信息搭出来吗?学生爱好空前高涨。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有5个正方形(板图),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学生依据这些信息起先小组合作。当得到我的确定后,一个个兴奋得欢呼起来,下课铃也在欢呼声中响起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教材说明
教材让学生视察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等来相识角。用一张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终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任何定义,只相识角的形态,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然后通过“做一做”进行一些巩固角的相识的练习。如通过第1题着重使学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留意出现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七。
2.教学角的相识时,先引导学生视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折扇等实物图形,指出哪里是角。老师可以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把硬纸条拉成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相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仿照教科书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学生有了这些感性相识以后,老师再在黑板上画出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要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
3.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要使学生联系学过的学问进行推断。第1题,通过视察能正确区分题目里给出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其次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视察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4.教学画角时,老师先说明画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画。要求学生仔细、细致地画,发觉问题老师要刚好指引。
5.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要使学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题中的两个角都是30°,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确认两个角一样大。使学生初步相识到角的大小跟画出的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第3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着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第4*题中,左图有3个角,中图有7个角,右图有8个角。做题时,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老师可以指引。
练习十七最终的思索题的答案是:(3)个三角形,(3)个长方形。
(一)教学要求
1.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相识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视察实物起先,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所学几何图形的相识。
教材说明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视察手帕、练习本、黑板面上的角,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相识。再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终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做一做”中的习题,留意出变式图形,使学生能驾驭直角的特征。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相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始终都是很专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觉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刚好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觉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起先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视察、发觉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晰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的确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肯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依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肯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肯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留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料学生,要关注全部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爱好,多多激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觉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推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渐渐到难。谭老师:练习时肯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化,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才智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切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感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毅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为怎样引出课题而大伤脑筋。后来,我确定带全部的学生实际测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长高了;二是让他们体会到测量在生活中的用途。由于前一节课,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厘米”我特意告知每个孩子以“厘米”为单位的测量结果。测量过的学生已经在卫生室的门口比起了高矮,甚至有的孩子兴奋地告知大家“我又长高了!”
课上一起先,我问孩子们:“第一节课我们去测量了身高,同学们测量后都特别兴奋,你们发觉了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发觉自己长高了。”我随即板书课题,接着问:“你们原委有多高呀?”“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后,给每个小组一根和老师身高等长的绳子“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厘米’为单位,在2分钟之内测量出老师有多高?”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究竟有多高,小组合作测量起来。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简单出错。汇报的结果是:有3组没有测量出来,只有1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我趁机告知大家:“你们测量得慢是因为‘厘米’是一个小挚友,今日假如相识一个大挚友,你们就会很快很精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上面的谈话导入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学生沉醉在自己长高的喜悦中,情愿了解和学习与之相关的学问,成长的欢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这样的谈话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儿童的才智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嬉戏巩固新知,形成实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我发觉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假如能更细致些,会取得更志向的效果,如:
1、在相识了1米有多长后,学生对1米和1厘米能建立不同的表象,正确的区分,并能正确估计课桌的长度。在此之后,应指导学生用米尺去测量,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正确测量老师的身高。
2、在数学活动是应在注意活动形式注意全体参加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组织和活动的效果。假如活动这样设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把学生分成两组,以组作裁判,出示结果或推断对错,另一组参与活动;然后交换。题目也进行了调整,增加6—8题,活动的效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3、在板书“米”后,一个学生大声说:“米,大米的米。”在出示小房子的图让学生推断单位时一个学生又说:“我家的房子上没有烟囱。”这些充分表明:学生情愿说,有剧烈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他们不知如何沟通,如何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沟通的中关键话题去发觉问题,表达想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须要深化探讨,悉心指导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上完《找数列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找数列的排列规律》是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书第116~118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探究数列的排列规律。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发觉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洁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初步感受数学的奇异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爱好,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其次册时初步接触了一些简洁重复的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初步感知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相识数列中稍困难的排列规律,通过操作视察、试验、揣测、培育学生的发觉及推理等实力,同时建立找规律意识。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它们之间有着肯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对于图形和数列的改变,它们都是通过探讨图形或数列隐藏的数量的改变找出规律。
不同点是:一年级下册探讨的数列或图形比较简洁,而本册教材图形、数列排列规律更困难,每相邻两数的差又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即隐含2个或2个以上的规律。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总的说来,大部分学生还是驾驭了找数列的排列规律的几种方法,也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还能动手画一画。结合数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并把残缺不全的数列补充完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得到了训练。我充分信任学生,激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揣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想我都赐予了充分的.确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赐予主动的评价。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索,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沟通.找规律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初步感知规律之后,在“动手操作、探究规律”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同学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创建规律,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看法有无道理,并刚好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新的灵感。这样不仅培育了合作意识也培育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力。
最终,谈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个别时候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得不够,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课堂评价还须要再主动些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主动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看法不一样时,我刚好组织学生相互沟通,质疑、争辩,直到看法统一。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俗话说“儿童的才智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真正而又实际的操作,才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学问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学问驾驭得最坚固。本节课我本着注意学生的操作体验,感知相识。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视察、比较。
在设计线段这节课的时候,我把自己的教学从孩子们生活入手,一根妈妈的卷发,一段绳子、一根跳绳。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在相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老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再进而阐述线段的意义,了解线段的三大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我留意学生生活的联系,找出身边的线段,从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来感知线段的特点。
最终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总结出用尺子画出的才称之为线段。学生们也在这“再创建”学问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胜利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念。我知道只讲不练是达不到学习的效果,我注意练习开放,拓展思维。只有练习形式多样好玩,富于开放性的.状况下,才是帮助学生刚好巩固新学问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我设计了“推断是否是线段──量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相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相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但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拓展的深度还不够。本节课我也有不足之处,反思我的整节课堂只是注意了学生对学问的学习,图形的数学思想渗透不足。其次,这节课本身与探讨不简单组织,我课堂语言表述欠简洁,通俗。为了突出尺子与其它物品画线段时,有什么好处时,表达得有点抽象,深邃。记住:上课语言要简洁,明白。我们要用学生最简单接受的语言传达。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问学习效果明显,但对于学生在点与点之间画线段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够,比如:五点的画法,可以从一点动身,逐一画出,也可以用从外到内的方法进行画线段。再者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让学生全体参加但依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明显。我知道想要上好一节课很难,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对学问的了解,更要关注更多学生的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会学数学!我会接着学习,接着努力。争取每一节课少留缺憾!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这一单元教学中,我将两个简洁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视察探讨,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剧烈愿望。在教学中,我还向学生供应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深厚的爱好和亲切感。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觉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假如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当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又告知他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确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找寻。”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老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探讨,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务”,事实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建了机会。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视察,在视察中发觉新知,在沟通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爱好深厚,学得主动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我在运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简单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精确。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相识厘米和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老师要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会给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而很少有老师注意培育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表象,假如老师能够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够功夫,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10厘米,为米做铺垫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长度单位,并且只相识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很留意对1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学生对1厘米的理解和驾驭比较到位。相识了厘米,紧接着就相识米,众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老师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学问干脆灌输,不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假如老师能够让学生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个明确的表象,学生在头脑中有个10厘米的也许长度的相识后,老师引导学生用10个10厘米长的纸条在黑板上贴成一个长纸条,学生有了10个10是100的相识,他们能够相识到这个长纸条是100厘米,这是老师再揭示100厘米的长度又有个新的名称,叫做1米,学生就能够清楚的相识到100厘米构成了1米,1米就等于100厘米。这样一来,学生既相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有驾驭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获得了米这个单位的形成过程。
二、用好10厘米,渗透1分米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10厘米的长度、闭上眼想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活动后,老师注意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了10厘米的也许长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义,即10个1厘米,这些活动都为了三年级时学习1分米做好了渗透,只不过此时没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罢了,其实1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学生都已经理解了。虽然分米的相识不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但是作为老师,就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数学学问系统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三、用好10厘米,估测有标尺
学生既然相识了厘米和米,就要对生活中的一些长度进行估测,虽然在估测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误差,一般来说,老师也会给一个估测的取值范围,但是,我觉得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尽量的精确一些。学生在二年级阶段,只相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由于这两个长度单位的长度相差比较大,一般的学生在估单位时不会出错,而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尤其是几厘米和十几厘米的物体,这时要估测它们的长度,学生们的误差就比较大,因为学生只有1厘米的表象,假如老师注意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就可以把10厘米长度当个标尺,首先去推断所给物体是比10厘米长,还是比10厘米短,推断出也许的范围后,再进行估测,这样一来,估测的精确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加强对1厘米和1米表象的建立,还要注意对10厘米长度的表象建立,这正是巧用10厘米,一举而三得。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本节课为学生供应了许多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经验编写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索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课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
胜利之处:
1、处理好了数学学问的驾驭与敏捷应用的问题
就教材而言,显得很枯燥,以前我会简洁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这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供应许多许多的生活中的与6、7有关的话题。
2、处理好了情景创设的问题
本课起先引出小挚友喜爱的逛商店画面,从学生干脆的对图像的爱好转移到对数字的爱好,初识6、7的乘法口诀。
3、在本课中体现合作学习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纳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编写的口诀并让记录最快的同学整理下来,每个人都很投入,争取以小组第一获胜。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纳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共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探讨假如遗忘了其中一句口诀你可以有什么方法想出来,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要强调学问之间的联系,本课是学习6、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6、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阅历,完全可以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过来,这堂课上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下次教学要深化考虑。
2、这节课的设计运用了许多集体备课中老师的设想,自己创新的地方很少。虽然是擅长学习了,但是也要自己尝试改革创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相识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的思路,留意为学生供应“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验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忱。通过调皮搬新家要买电器的图片,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很想了解商品的价格战。通过“猜价钱”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习爱好倍增,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计算的必要性。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相互探讨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沟通、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相识规律,创设学生熟识的教学情境,激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加数学的学习过程。
2.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在教学例10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纳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殊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究,并切实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习爱好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3.计算中注意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实行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老师给以主动的确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不足:1、时间支配把握不够好,节奏不紧凑,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2、语言有点平淡不够生动形象,不够激情昂扬,提问引导的启发性有待加强。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这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加法运算,包括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两大课时,在讲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由于暑假已经预习过,所以驾驭的还不错,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须要改进,比如在列竖式时,部分同学数位不对齐,当其中一个加数是一位数时,有同学不仔细或者是不细致就将其写在十位下面,或者写在十位与个位的中间,所以关于这一点须要加强,还有一种现象,在作业本上写竖式,由于作业本上有横线,学生在列竖式时就不画横线了,忽视了竖式横线表示等号的意义。再有在做练习时,许多学生计算错误,该进位的'不进位,不该进位的进位了。所以对于这一点还是须要强化练习。
对于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沟通,引导学生从列竖式对位、计算依次、进位等方面加以归纳汇报,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归纳总结,淡化了计算法则运算规定的文字表述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总结笔算法则,事实上是促进学生对100以内加法计算过程及其方法的理性相识。对刚进入二年级的同学们来说通常有肯定的难度,应当赐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回忆、沟通,大家相互启发、共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相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平角、周角,依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学问,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肯定的发展,但依旧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育。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袤天地,把所学的学问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自己捕获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欢乐的欢乐。
我依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相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终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很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实力、分析实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找寻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学问有效地进行了延长。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学问,我让学生在主体主动参加、操作、沟通、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缘由分析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缘由是困难的、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爱好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课程增多,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困难就更大了,书看不动,题不会解。再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简单觉得味同嚼蜡,从而丢失学习爱好。
2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SOA的企业服务总线研究与应用》
- 《职业生涯考虑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 自然灾害救助申请表(样表)
- 《帕立骨化醇对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开学摸底考试卷10
- 2024年锡林郭勒盟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 2024年天津客运资格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 2024年度货物采购合同供应商权利与义务
- 地球物理勘探合同范本
- 超星尔雅学习通《人人学点营销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章节测试答案
- 营业线施工有关事故案例及分析
- 植物油灶具供货安装合同
- 车辆维修技术服务方案(2篇)
- 品牌提升策划方案
- 2024年国家工信部信息中心事业单位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肩痹(肩袖损伤)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 协同办公平台应用系统接入要求
- 跟踪审计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打印)初一英语语法练习题(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