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夜归鹿门歌》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第1页
2023年《夜归鹿门歌》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第2页
2023年《夜归鹿门歌》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第3页
2023年《夜归鹿门歌》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第4页
2023年《夜归鹿门歌》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年《夜归鹿门歌》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制造背景和制造目的。品尝诗歌,并背诵全诗,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潇洒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潇洒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争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潇洒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见教材P28)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受比较简洁,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宽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二、解释题意

汉末闻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今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三、诵读观赏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留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三、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四周,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闻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今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始终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间或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同学朗读,背诵诗歌.

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争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诗歌内容赏析

开头两句,(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吵闹不已。)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落,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四周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吵闹,首句表现的是安静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亮而剧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在山寺偏僻与渡口吵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进人潇洒的胸怀。

第三、四句,(译文: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详细补述。两种归途呈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五、六句,(译文: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晰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突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奇妙无比,诗人沉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覆盖,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楚。诗人完全被大自然沉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坎坷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溶化,至于忘乎所以。

第七、八句,(译文: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静静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探讨讨论:

六、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1)此诗根据时空挨次,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明确:

(1)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吵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孤独。从第一个场景到其次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潇洒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2)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四周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好像与大自然溶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安静、超脱和悠闲得意。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在《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安静、清幽,的心境、情思也安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安静、清幽的意境。这安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非常全都,所以说“诗如其人”。

七、比较阅读: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篙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明确:《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动身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终舒适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乐观憧憬的,感到闲适得意。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美丽。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荣。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用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八、背诵全诗

九、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相关链结

1、李白《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当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全都,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受。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毀,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闻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缘由。这首诗就是二人友情的见证。

【词语解释】

①夫子:对男子的敬称。②风流:飘逸潇洒的风度。

③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④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⑤卧松云:指退隐山林。⑥中圣:即喝醉酒的意思。

⑦醉月:月下醉酒。⑧揖清芬:向高风清韵致敬。

⑨安:岂。⑩徒此:惟有在此徒此:惟有在此。

【诗文解释】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经常沉醉,沉迷景色不情愿侍奉国君。你的品行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视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芳香的德行。

【诗文赏析】

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行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仰慕孟浩然,艳羡他的生活的心情。

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

补充: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知了唐玄宗实情,皇帝兴奋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可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2、怎么理解苏轼评价孟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宋人言韵,有“不俗”、“有余味”等含义,是很高级的审美境界。苏轼说孟浩然诗韵高,并将孟喻为“造内法酒手”,这是很高的评价。“内法酒”即宫廷御酒,能造内法酒者自然是高手。苏轼以之喻孟,赞扬他为作诗之高手,又称其诗“韵高”。这与前人对孟诗的评论是全都的。

参考前人的评论和孟浩然诗来理解“韵高”。或有高雅脱俗,有妙悟,有格调,含蓄蕴藉、醇至飘逸等含义。

至于“才短”,明显是言孟之短处。如大内造酒高手却缺少材料,这个比方有点模糊。从“韵高”之论看,“才短”当不是说缺少天赋才情,而是指缺少“材料”。但“材料”又是指什么呢?后人继苏轼而作的一些解释,或可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如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云:

子瞻云浩然诗如内库法酒,却是上尊之规模,但欠酒才尔。此论尽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