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成考高升专理科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成考高升专理科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成考高升专理科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成考高升专理科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成考高升专理科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葫芦岛市成考高升专理科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

A.A.

B.

C.

D.

3.某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该气体可能是()

A.NH3

B.S02

C.C02

D.N0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较多的热量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5.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物质是()。A.Ca(OH)

2

B.H2S溶液

C.NH4HCO3

D.NaCl溶液

6.

7.

8.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长为a,宽为6,线圈电阻为R。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以速度匀速拉出来,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矩形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为

9.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是R2O5,R的气态氢化物在标准状况下466mL的质量是0.354g,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A.14B.31C.75D.122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只与它的温度有关

B.物体的温度是由组成该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决定的

C.组成一物体的分子间的势能的总和与该物体的体积有关

D.—物体的内能为组成该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11.下列物质各10克,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甲烷B.乙烯C.乙炔D.环丙烷

12.X、Y、Z三种金属,Y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元素之后。X与Fe组成的原电池中,X是负极。将Y、Z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过一段时间,金属Y表面附有金属铜,Z的表面没有变化,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B.X>Z>YC.Y>X>ZD.无法比较

13.如图,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三个电阻的阻值均为2r。现闭合开关S,则电阻A消耗的电功率为()。A.E2/18r

B.E2/16r

C.E2/8r

D.2E2/9r

14.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氨气B.氢气C.氧气D.—氧化氮

15.

16.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球状碳分子,其代表有C60分子、C70分子等.C60分子与石墨属于()

A.同系物B.同位素C.同素异形体D.同分异构体

18.将下列物质分别装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其中可以分解生成三种气态物质的是()。1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的pH值大于7的是20.下列各组气体中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都能用浓H2SO4或碱石灰干燥的是()A.A.NH3、O2、HCI

B.CH4、H2、CO

C.NH3、H2、N2

D.Cl2、C2H4、C2H2

21.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则这里的X和钠的衰变分别是A.质子、a衰变B.电子、a衰变C.a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

22.

23.第

12

24.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Cl-

B.Ba2+、Na+、SO42-、Cl-

C.K+、H+、SO42-、OH-

D.Ag+、Al3+、NO3-、H+

25.

二、填空题(15题)26.将氯气通入KBr溶液生成Br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27.氢氧化钠应贮存在_____的玻璃瓶中。

28.向NH4Br溶液中加入石蕊指示剂时溶液显红色,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

29.500mLNa2SO4溶液中含有0.2mol的Na+,则Na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0.

31.存以下的氧化还原反应中

若有2mol还原剂被氧化,则有______mol氧化剂被还原.

32.

33.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滑行,当物体滑行一段距离后速度变为则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物体的速度从减少到0的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___。(重力加速度为g)

34.醋酸钠固体跟盐酸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36.完全燃烧1摩尔某饱和一元醇,生成67.2升(标准状况下)CO2和72克H2O,该醇的分子式为______。

37.为防止污染环境,工业上利用氨氧化法制HNO3,其尾气用______吸收;工业上利用接触法制硫酸,其尾气用______吸收。

38.39.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如图所示,则从卡尺上可以读出物体的厚度,是______。

40.质量m和速度大小u均相同的两个运动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碰撞,碰撞后,两物体总动能可能的最大值为,可能的最小值为。

三、计算题(5题)41.(本题l0分)将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灼烧至恒重,将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1.0g.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物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气体.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42.如图所示,电阻为r=0.30Ω,质量m=0.20kg的金属棒CD垂直跨在位于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的光滑导轨上,导轨与金属棒接触良好,导轨的电阻不计。导轨左端接有电阻R=0.50Ω和电压表。当金属棒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以速度v=2.0m/s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若导轨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求:(1)水平拉力F的大小。(2)若突然撤去水平力,此后在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是多少?

43.某温度下Na2SO4的饱和溶液20克,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析出9.32克白色沉淀,求该温度下Na2SO4的溶解度和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4.

45.如图所示,电阻为r=0.30Ω,质量m=0.20kg的金属棒CD垂直跨在位于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的光滑导轨上,导轨与金属棒接触良紅,导轨的电阻C不计。导轨左端接有电阻R=0.50Ω和电压表。当金属棒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以速度v=2.0m/s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若导轨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求:

(1)水平拉力F的大小。

(2)若突然撤去水平力,此后在电阻只上产生的电热是多少?四、解答题(2题)46.第25题

47.无水CrCl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组成相当于CrCl3.6NH3及CrCl3.5NH3。加入AgNO3溶液能从第一种配合物水溶液中将几乎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而从第二种配合物水溶液中仅能沉淀出相当于组成中含氯量2/3的AgCl。加入少许NaOH并加热时,两种溶液都无NH3味。试从配合物的形式推算出它们的内界和外界,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价数和配合物的名称。

参考答案

1.D

2.A

3.BA选项,NH3的水溶液呈碱性;C选项,C02是无色无味气体;D选项,N02是红棕色气体,只有B选项符合。

4.A该试题考查了分子热运动与物体内能的掌握情况。【考试指导】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也就是说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A正确;热量是一个过程词,不是状态词,B项错误;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的融化需要吸热,但是温度不变,C项错误;温度是内能的量度,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时如果同时对外做功,则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可能不变或者降低,D项错误。

5.D如下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有关变化:

6.D

7.D

8.D

9.A(1)从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R2O5可知R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所以其负化合价应为-3价,从而可知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是RH3.

(2)根据该气态氢化物在标准状况下466mL的质量是0.354g,可知22.4L该气态氢化物的质量即为其摩尔质量.设该气态氢化物的摩尔质量为x.

10.A从宏观看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但并不是只和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体积等因素有关,选项A错误,其余选项描述正确。

11.A由于本题所给选项的四种气体中甲烷的摩尔质量最小,故等质量的这四种气体,甲烷的物质的量最大,相同条件下体积也最大。

12.A根据题意X与Fe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说明金属活动性X>Fe。由于Y、Z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Y表面有Cu说明Y的金属性大于Cu,而Z表面无变化,说明Z金属性小于Cu,所以金属活动性Y>Z,又因Y的金属活动性在H之后,所以金属活动性X>Y>Z。

13.C本题考查了电功率的计算、电阻串并联的知识点。电路中R总=4r,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总①,电功率W=I2RA②,①②联立得W=E2/8r,故选C。

14.ANH3(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5.A

16.C

17.C【解题指要】C60是由60个碳元素原子组成的单质的分子,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单质,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互不相同,所以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18.B该小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分解的知识点。【考试指导】根据各物质加热分解时的方程式可判断。

19.B

20.B(1)先找出能够共存的气体.A组气体不能共存,因NH3可与HCl发生反应:

(2)再找出可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C组中的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因NH3可与H2SO4发生反应:

B、D两组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

(3)最后找出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D组中的Cl2可与Ca(OH)2反应,也可与NaOH反应:

所以D组气体不可以用碱石灰干燥.

选项B为正确答案.

21.C

22.D

23.B

24.DA项H+与CO32-反应生成CO2;B项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C项H+与OH-不能共存;D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

25.B26.【答案】Cl2+2Br-=2Cl-+Br2

【解析】由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

28.

NH4Br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NH4+和Br-,NH4+和OH-结合生成较难电离的NH3·H20,溶波中的OH-相对减少,使H+浓度大于OH-浓度,使溶液显酸性。

29.0.2mol/LNa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为,所以Na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30.

31.10

32.

33.

34.【答案】

(3分)

【解析】该小题考查了考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点。

【考试指导】醋酸钠固体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醋酸钠是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可电离,应写成离子形式,HCl、NaCl拆写成离子形式,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35.

36.C3H8O由于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即CnH2n+1OH,即CnH2n+2O。又由于1摩尔该饱和一元醇完全燃烧,标况下生成CO267.2升(67.2升÷22.4升/摩尔=3摩尔),可见该分子式中的n=3。再则又会生成72克水(72克÷18克/摩尔=4摩尔),其中含氢原子为4摩尔×2=8摩尔,即2n+2=8,n=3。

37.NaOH溶液;氨水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其尾气中含有少量NO2和NO的混合气体,可以用NaOH吸收,使其变成亚硝酸钠:NO+NO2+2NaOH═2NaNO2+H2O;工业上利用接触法制硫酸的尾气中的SO3,可用氨水吸收,使其成为化肥2NH3+H2O+SO3═(NH4)2SO4。

38.39.【答案】21.7mm

【解析】21mm+0.1×7mm=21.7mm

40.总动能最大的情况为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速度大小没变,速度方向变反,总动能大小仍为;总动能最小情况,碰撞后两物块均静止,总动能大小为0。41.解:设混合物中含NaHCO3xmol.根据反应方程式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含Na2CO3为0.05mol-0.01mol=0.04mol.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4:0.02=2:1.答: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解此题用关系式法比较简便,可以减少计算步骤.(2)因在混合物加热时,只有NaHCO3发生反应,放出CO2,而Na2CO3不发生反应,放出的CO2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CaCO3,所以可根据生成的沉淀(CaCO3)的量直接求得NaHCO3的物质的量.(3)由于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所以与盐酸反应的Na2CO3应包括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和NaHCO3分解后生成的两部分,这一点很关键.根据反应生成的CO2的量可求得Na2CO3的总量,又知NaHCO3的量已求出,故其生成的Na2CO3的量也可求得,二者之差即是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解:设混合物中含NaHCO3xmol.根据反应方程式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含Na2CO3为0.05mol-0.01mol=0.04mol.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