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施工图设计说明第页工程概况工程概述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白沙镇北部的白沙工业园二期,路线东接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S106,西连白沙长江大桥、合璧津--港桥工业园区快速干道白沙连接线,是在建白沙长江大桥东岸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G93成渝环线高速与规划合璧津-港桥高速之间的横向联系通道。本项目不仅起到完善白沙园区二期路网建设的推动作用,联系园区与G93成渝环线高速的对外交通作用,还与白沙长江大桥共同承担起横向过江交通,对促进白沙镇往北发展、跨江开发滩盘半岛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白沙长江大桥正处于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同时要求大桥的东引道同步建成,发挥大桥的过江功能。工程规模慈白路:路线整体呈东西走向,西起于白沙长江大桥工程终点,向东分别与创业支路、绵环路延长线、环城路平交,之后上跨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并新建白沙东立交与高速公路之间进行交通转换,终点止于S106。慈白路主线道路全长约2.7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小时,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6车道。项目含白沙东立交一座。本项目共分为两个部分:市政道路部分为慈白路主线K3+500~K5+000段,立交部分为慈白路主线K5+000~K6+151.291段和白沙东立交。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共分三卷。第一卷为《白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市政道路部分)》。第二卷为《白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立交部分)》,分四册:第一册为《道路工程、支挡结构工程》,第二册为《桥梁工程》,第三册为《地通道工程》,第四册为《排水工程》,第五册《照明工程》,第六册《交通工程》,第七册《房屋建筑设施工程》,第八册《机电工程》。第三卷为《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白沙东立交工程专项设计》。本册为第二卷《白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园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慈白路)(立交部分)》第二册《桥梁工程》。设计依据合同及各主管部门批复本工程的设计合同;《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穿越跨越高速公路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渝交管养(2017)76号]《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江津区白沙长江大桥东引道四期工程等方案的专家评审会纪要》[江津规资纪(2019)43号](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11)《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渝交管养许[2021]1277号)(重庆市交通局2021.04)《江津区白沙长江大桥东引道(市政工程部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四川自力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09)《江津区白沙长江大桥东引道四期(主体部分)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5)《白沙工业园区一期、二期1:500实测地形图(2017年)》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对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提出的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如下:初步设计阶段需修改完善的意见序号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该立交设计应为成渝环线高速原址拓宽为双向八车道预留足够空间。请优化细化立交主线上跨桥梁及匝道桥梁结构、跨径等相关设计,进一步核实最不利位置净空参数取值,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本项目设计已为成渝环线高速原址拓宽为双向8车道预留空间,且匝道最不利位置处的净空大于5.5m,满足《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穿越跨越高速公路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渝交管养(2017)76号]和规范的要求。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按照现行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无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有关涉及城市建设桥梁专业相关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要求。设计规范主要采用的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参考的规范《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T391-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技术标准道路等级:主线:主干路;B匝道、E匝道:匝道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取值。桥面横坡:车行道横坡详见图纸,人行道单向2%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栏杆、伸缩装置、盆式橡胶支座设计使用年限40年、板式橡胶支座设计使用年限15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1。设计温度:整体温度:钢箱梁整体升温30℃,整体降温-30℃;混凝土梁整体升温23℃,整体降温-19℃;温度梯度:竖向温度梯度: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规范进行取值。抗震设计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Ⅰ类。净空:≥5.5m。项目地区建设条件【本节内容摘自《江津区白沙长江大桥东引道(市政工程部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四川自力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11)】气象水文拟建区属北半球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9℃~18.4℃,最热月8月,多年平均气温27.5°C,最冷月1月,多年平均气温6.3°C。极端最高气温43.4°C(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2.5°C(1975年12月15日)。无霜期常年平均341天,年均湿度81%,多年降雨量为1030毫米,其中大雨、暴雨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0mm。道路沿线主要地表水为东引道K4+000到K4+080之间有一水沟,勘察期间水量较小,水深约0.30m。东引道K4+260.000附近鱼塘,面积约990㎡,水深约0.50m;东引道K5+200.000附近鱼塘,面积约4770㎡,水深约0.60m;A匝道AK0+380附近鱼塘,面积约3000㎡,水深约0.60m;除此之外零星分布有小鱼塘、水沟和小水坑。施工时通过在流水通道处设置排水设施,鱼塘、水田等将放水清淤,处理后对场地影响较小,沿线区域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东引道工程沿线工程沿线海拔高程在258.32~311.39m间(1956年黄海高程系)。拟建道路线路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貌多清晰可辨。沿线地势起伏,坡度一般在10~30°左右,K4+000附近存在陡倾边坡。相邻地段高差一般5~25m。线路区域现状以耕地、农田、鱼塘、旱地为主,植被较茂密,K5+325.415上跨渝泸高速,沿线分布有较多民房。东立交工程区域海拔高程在274.88~305.66m间(1956年黄海高程系)。拟建道路线路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貌多清晰可辨。区域地势起伏,坡度一般在10~30°左右。相邻地段高差一般5~15m。线路区域现状以耕地、农田、鱼塘、旱地为主,植被较茂密,B匝道在里程BK0+244.810上跨渝泸高速上跨渝泸高速桥梁,E匝道在里程EK0+537.583上跨渝泸高速,沿线分布有较多民房。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属川东褶皱带组成部分的东支“重庆弧”体系,构造形迹总体呈南北向,向西突出呈“S”状展布,弧形线状排列。拟建道路位于璧山向斜北东翼,优势岩层产状100°∠8°,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面平直光滑,闭合,为硬性结构面,多为泥质胶结,结合差;根据场区沿线及附近基岩露头,见有4组陡倾裂隙,裂隙eq\o\ac(○,1)优势产状为:70°∠80°,裂隙平均间距0.5~2m,延伸8~10m,裂隙面平直光滑,局部泥质填充,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裂隙eq\o\ac(○,2)优势产状为:295°∠30°~46°,裂隙平均间距0.5~5m,延伸6~8m,裂隙面平直光滑,局部泥质填充,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裂隙③优势产状为:220°~230°∠53°,裂隙平均间距0.5~5m,延伸6~8m,裂隙面平直光滑,局部泥质填充,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裂隙④优势产状为:215°∠77°,裂隙平均间距0.5~5m,延伸6~8m,裂隙面平直光滑,局部泥质填充,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建设场地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较简单。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拟建道路区域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基岩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地层由新至老分叙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素填土①:棕褐、灰褐色,成分为粘性土、砂岩、泥岩块石等,稍密为主,稍湿,砂岩、泥岩块石风化程度为中等风化为主,含量约25%,块径多为10~100mm,由回填大于5年,未经机械压实,未完成自重固结。周围无污染源,未被污染。该层在线路沿线零星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50(ZY78/153/158)~4.50m(ZY302)。素填土②:棕褐、灰褐色,成分为粘性土、砂岩、泥岩块石等,密实为主,稍湿,砂岩、泥岩块石风化程度为中等风化为主,含量约25%,块径多为10~100mm,由渝泸高速修建回填而成,回填大于5年,经机械压实。周围无污染源,未被污染。该层主要分布于渝泸高速两侧,钻探揭露厚度0.60(ZY337/342)~9.10m(ZY321)。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为主,由粘粒、粘土矿物及粉砂质组成,表层多含植物根系,可塑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分布较广,场地内均有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30(ZY136/267)~7.10m(ZY65/300)。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dl):褐黑色,由粘土矿物及粉砂质组成,为流塑~软塑状,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差,有腐味,残坡积成因。该层主要分布于鱼塘、水田及坑洼区域。钻探揭露厚度0.80(ZY337)~1.80m(ZY160)。粉砂(Q4el+dl):棕褐色,主要为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片状、针状物组成,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占全重50%~70%。稍密状,稍湿~湿,残坡积成因。该层分布较少(仅在ZY159~ZY163之间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90(ZY159)~1.80m(ZY162)。~~~~~~~~~~~~~~~不整合~~~~~~~~~~~~~~3、基岩拟建道路沿线出露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砂岩和泥岩地层。泥岩(J3sn-Ms):褐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较重,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泥质胶结。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0.65m(ZY100/101)。砂岩(J3sn-Ss):灰褐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中厚~厚层状构造,中细粒结构,钙质胶结。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5.60m(ZY72)。泥质粉砂岩(J3sn-As):棕褐色,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中细粒结构,泥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钻探揭露最大厚度8.30m(ZY278)。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基岩强风化厚度一般0.20~8.10m,部分地段缺失,岩芯多沿风化裂隙断开,破碎呈碎块状、颗粒状,岩质极软,手捏即碎;中风化基岩未揭穿,岩芯较完整,多沿层面断开,多呈柱状,局部为饼状,一般节长0.05~0.30m,个别可达1.00m,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岩质软,砂岩岩质较硬。强中风化界线多与地形起伏一致。基岩面整体呈浅丘地段较浅、丘间宽谷较深的特点,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各层在钻孔中分布情况详见钻孔地质柱状图及钻孔情况一览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1、受场地地形和岩性的控制,场地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土层内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土层内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层中,为临时性上层滞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迳流途径为由地表下渗至基岩顶部或产生侧向渗透,沿基岩表面或基岩裂隙向地势较低处或临空面渗流/排泄或大气通过蒸发排泄。该类地下水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该类地下水水量变化较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网状裂隙中,该类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或上部覆盖层下渗补给,迳流途径较短,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及中等风化基岩节理裂隙中,场地内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不大,节理裂隙多被粘性矿物充填,中等风化基岩节理裂隙一般不发育,岩体结构较致密。该类地下水补给较弱,该类地下水水量较贫乏。终孔稳定水位观测:勘察期间在各钻孔终孔后提干孔内残留水,钻探完毕24小时后观测水位,均未观测到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贫乏。除靠近鱼塘和水沟的钻孔观测到稳定水位外,均未观测到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贫乏。靠近鱼塘和水沟的钻孔中测得水位高程均与鱼塘和地表水高程一致,说明靠近鱼塘和水沟钻孔内地下水通过结构松散的土层与鱼塘和水沟存在水力联系,该类地下水较丰富。水、土的腐蚀性评价1、本次勘察在场地沿线的取3组水样作水质简分析,试验结果如下:ZY182附近鱼塘水离子ρ(B)/C(1/zBz±)/x(1/zBz±)/项目(mg/L)(mmol/L)%阳离子Na+21.260.92527.71pH值6.75K+4.770.1223.65色度<5Ca2+31.811.58747.57浑浊度<1Mg2+8.550.70321.07嗅和味无NH4+0.000.0000.00项目ρ(B)/

(mg/L)合计66.383.337100.00游离CO27.07阴离子HCO3-161.882.65373.75侵蚀性CO20.00CO32-0.000.0000.00总硬度(以CaCO3计)114.34Cl-21.560.60816.91总碱度(以CaCO3计)132.75SO42-16.130.3369.34暂时硬度(以CaCO3计)114.34OH-0.000.0000.00永久硬度(以CaCO3计)0.00负硬度(以CaCO3计)18.41合计182.683.597100.00矿化度265.95判定:根据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其为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PH>6.5判定,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ZY177附近鱼塘水离子ρ(B)/C(1/zBz±)/x(1/zBz±)/项目(mg/L)(mmol/L)%阳离子Na+22.880.99530.23pH值5.64K+10.130.2597.87色度<5Ca2+26.841.33940.69浑浊度<1Mg2+8.490.69821.21嗅和味无NH4+0.000.0000.00项目ρ(B)/

(mg/L)合计68.333.291100.00游离CO237.69阴离子HCO3-53.960.88428.53侵蚀性CO20.00CO32-0.000.0000.00总硬度(以CaCO3计)100.89Cl-26.960.76024.53总碱度(以CaCO3计)44.25SO42-69.891.45546.94暂时硬度(以CaCO3计)44.25OH-0.000.0000.00永久硬度(以CaCO3计)56.64负硬度(以CaCO3计)0.00合计150.803.100100.00矿化度219.13判定:根据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其为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5.0<PH<6.5,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ZY62附近鱼塘水离子ρ(B)/C(1/zBz±)/x(1/zBz±)/项目(mg/L)(mmol/L)%阳离子Na+22.110.96231.16pH值5.53K+10.220.2618.47色度<5Ca2+24.081.20238.94浑浊度<1Mg2+8.040.66121.43嗅和味无NH4+0.000.0000.00项目ρ(B)/

(mg/L)合计64.443.086100.00游离CO223.56阴离子HCO3-26.980.44213.82侵蚀性CO20.00CO32-0.000.0000.00总硬度(以CaCO3计)93.04Cl-26.360.74323.23总碱度(以CaCO3计)22.13SO42-96.772.01562.95暂时硬度(以CaCO3计)22.13OH-0.000.0000.00永久硬度(以CaCO3计)70.92负硬度(以CaCO3计)0.00合计150.103.200100.00矿化度214.54判定:根据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其为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5.0<PH<6.5,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根据对场地周边进行调查访问和本次勘探查明,场地内及周边无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及周围环境情况,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有关规定判定,场地环境类型属Ⅲ类、A类,地表水、地下水及岩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经调查场区附近未发现有环境土污染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按Ⅲ类环境、B类条件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不良地质作用及致灾地质体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表明,勘察区域及周边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塌岸、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无洞穴等以及可能产生地裂缝、地面沉降的致灾地质体。道路施工相邻建筑物影响道路沿线及线路影响范围内已有民房建筑和市政管网较多。施工前将对工程范围内的民房建筑进行拆除,对其影响的市政管线进行迁移。东引道K5+700.00到K5+800.00之间存在两条天然气主管网,根据调查访问埋深在1.50m左右,本次勘察未收集到起详细资料,施工前应收集详尽的走向埋深等资料,注意对其保护或协调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迁移。东引道在里程K5+325.415上跨渝泸高速,B匝道在里程BK0+244.810上跨渝泸高速上跨渝泸高速桥梁,E匝道在里程EK0+537.583上跨渝泸高速,上跨渝泸高速桥梁建设时,对渝泸高速影响较大,施工时应注意对其保护,确保施工期间渝泸高速通行安全。本次勘察未搜集到详细分析资料,施工前应进一步搜集和查清该段线路附近管线以及沿线管线具体空间分布特点,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1)土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室内试验和地区工程经验)素填土:根据试验成果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建议素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素填土天然重度取19.5KN/m3,天然综合内摩擦角取30°,饱和重度取20.5KN/m3,饱和综合内摩擦角取25°。根据地区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施工时应根据处理后原位测试确定;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9.5KN/m3,饱和重度取19.9KN/m3,天然状态抗剪强度标准值:C值取23.5kpa,φ值取13.2°,饱和状态抗剪强度标准值:C值取16.7kpa,φ值取9.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后期施工时应根据处理后原位测试确定;淤泥质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9.1KN/m3,饱和重度取19.2KN/m3,天然状态抗剪强度标准值:C值取13.2kpa,φ值取10.2°,饱和状态抗剪强度标准值:C值取10.6kpa,φ值取7.7°,建议施工时对其进行清除或抛石挤淤等处理。粉砂:根据地区经验,天然重度取18.5KN/m3,饱和重度取19.5KN/m3;(2)岩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中等风化基岩: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uk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本工程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桥位区域的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6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6160KPa。桥位区域的中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2.9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6190KPa。桥位区域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6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860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岩(东引道K3+500~K5+020段)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8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7480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岩(东引道K5+020~K6+155.81段)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6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5060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岩(东立交区域)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4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5940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5.3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8830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4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740KPa。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结果如下:根据地区经验,强风化基岩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取值,建议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5条,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根据计算结果:桥位区域的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160*0.33≈2032KPa。桥位区域的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6190*0.33≈11942KPa。桥位区域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860*0.33≈943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岩(东引道K3+500~K5+020段)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480*0.33≈3128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岩(东引道K5+020~K6+155.81段)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60*0.33≈1669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岩(东立交区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940*0.33≈1960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8830*0.33≈12813KPa。线路区域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740*0.33≈1234KPa。说明:泥岩按天然抗压强度取值,前提是需保证施工和使用期间不受水的浸泡影响;(3)岩体重度中风化泥岩天然重度取25.0kN/m3,饱和重度取25.2kN/m3;中风化砂岩天然重度取24.7kN/m3,饱和重度取24.9kN/m3;(4)岩体抗拉强度(经验值)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σt=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系数,折减系数取0.40,时间效应系数取0.95。中风化泥岩抗拉强度标准值=0.33Mpa×0.4×0.95≈0.125Mpa=125Kpa;中风化砂岩抗拉强度标准值=1.74Mpa×0.4×0.95≈0.661Mpa=661Kpa;(5)岩体抗剪强度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岩体内摩擦角(粘聚力)标准值=岩石内摩擦角(粘聚力)×折减系数×时间效应系数;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取0.90,粘聚力的折减系数取0.30,时间效应系数取0.95;中风化泥岩内摩擦角(φ)=36.19°×0.9×0.95≈30.9°;中风化泥岩粘聚力(c)=0.97Mpa×0.3×0.95≈0.276Mpa=276Kpa;中风化砂岩内摩擦角(φ)=37.15°×0.9×0.95≈31.7°;中风化砂岩粘聚力(c)=9.58Mpa×0.3×0.95≈1.875Mpa=1875Kpa;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裂隙C取30Kpa,φ取15°,岩层面C取50Kpa,φ取18°;未考虑结构面参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当判定为不利因素时,可进行适当折减。(6)其他岩土参数:基底摩擦系数,压实填土取0.30,粉质粘土取0.25,强风化泥岩取0.35,中风化泥岩取0.45;强风化砂岩取0.40,中风化砂岩取0.5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取0.3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取0.4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经验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素填土取6MN/m4,可塑状粉质粘土取15MN/m4;稍密粉砂取18MN/m4;强风化基岩取40MN/m4;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中风化泥岩取60MN/m3;中风化砂岩取420MN/m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取50MN/m3;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和表8.2.3-3,土体、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标准值(经验值):粉质粘土取40Kpa,中风化泥岩取36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取270Kpa,岩土的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节,综合分析室内试验等成果统计,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见下表。岩土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岩土名称状态天然密度(g/cm3)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内聚力标准值C(kPa)内摩擦角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土体MN/m4,岩体MN/m3)填土压实填土1.95*(2.05)/////5*(5)30*(25)130*0.30*6*粉质粘土可塑1.95(19.9)/////23.5(16.7)13.2(9.3)160*0.25*15*泥岩强风化2.25*(2.30)///////300*0.35*40*中风化(桥位区)2.50(2.52)5.63.51797.42017.20.3427630.920320.45*60*中风化(东引道K3+500~K5+020)6.84.3///27630.931280.45*60*中风化(东引道K5+020~K6+155.81)4.62.8///27630.916690.45*60*中风化(东立交区域)5.43.4///27630.919600.45*60*砂岩强风化2.25*(2.30)///////300*0.40*40*中风化(桥位区)2.47(2.49)32.925.27598.87882.60.23187531.7119420.55*420*中风化(线路区)35.327.3///187531.7128130.55*420*泥质粉砂岩强风化2.25*(2.30)///////300*0.35*40*中风化(桥位区)2.50*(2.52)2.61.6964.61104.80.37276*30.9*9430.45*50*中风化(线路区)2.50*(2.52)3.42.0///276*30.9*12340.45*50*注:带*为经验值,宜通过可靠的试验验证,并视情况调整;括号内为饱和状态值;岩体列没有说明的均指中风化岩体。土体抗剪强度为天然直剪。强风化岩体天然密度可统一取2.25g/cm3,饱和密度可统一取2.30g/cm3,基底摩擦系数可取0.30。强风化基岩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值时按土考虑;压实填土按设计要求确定。当地下水、施工扰动、运营环境、时间等不利作用较明显时以上参数建议值视情况作适当调整。对粘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可采用天然状态下承载力特征值;当桩顶水平位移大于《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值或灌注桩配筋不小于0.65%时,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适当降低;当水平荷载为长期荷载或经常出现时,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乘以0.4后使用。岩土的均匀性素填土:该层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高速路两侧和现有人类活动附近区域,厚度分布不均,岩土组成、性质变化较大,均匀性为不均匀。粉质粘土:该层分布较广,厚度分布不均,力学性质差异较小,均匀性为不均匀。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鱼塘、水田及坑洼区域,厚度分布不均,均匀性为不均匀。粉砂:该层分布仅在ZY159~ZY163之间分布,厚度较小,埋深较大,均匀性为不均匀。强风化基岩:该层分布不均,厚度、层位不稳定,均匀性为不均匀。中风化基岩:该层分布较广,厚度较大,力学性质较好,均匀性为较均匀。道路沿线整体上岩土分布不均,后期存在可能存在差异沉降,均匀性为不均匀。沿线筑路材料根据地质调查显示,公路沿线广泛分布砂岩和泥岩,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部分天然筑路材料,可用于路基、路面的填筑。外购建材可由江津白沙运往拟建道路区域,运输距离较近,施工用水采用市政用水。场地已有施工便道,道路起止点道路已修建好,各种建筑材料进场条件较为便捷。工程地质评价线路整体工程地质条件经地面调查,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溶洞等不良地质,除存在部分填土、残坡积土和强风化基岩外未发现湿陷土、易液化土、震陷性土、红粘土及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场区内基岩分布较连续稳定,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线路区现状整体稳定,适宜拟建市政道路建设。地震效应评价1、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场区基本烈度为6度,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道路沿线为对抗震的一般地段。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3.1.1条该工程涉及的桥梁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均为B类。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3.1.2条抗震设防目标为E1地震作用下,不受损坏或不需修复可继续使用,E2地震作用下,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的结构损伤,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桥梁烈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3.1.4条B类桥梁抗震措施设防烈度为7。2、据各线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道路沿线由未来填筑土、素填土、粉质粘土和基岩组成,选取6个钻孔(ZY72、ZY83、ZY130、ZY186、ZY278、ZY307)做现场波速测试,试验成果如下表: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表孔号地层名称测试范围Vs土的类型(m)(m/s)ZY72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0~1621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2931岩石中风化砂岩~271128岩石ZY83粉质粘土0~1176中软土强风化泥岩~2624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20926岩石中风化砂岩~221095岩石ZY130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0~3628软质岩石中风化砂岩~61087岩石中风化泥岩~8921岩石中风化砂岩~131118岩石中风化泥岩~21936岩石ZY186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0~1625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17931岩石ZY278素填土0~1132软弱土粉质粘土~2174中软土强风化泥岩~4616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10902岩石中风化泥质粉砂岩~17854岩石ZY307素填土///强风化泥岩0~3614软质岩石中风化砂岩~15915岩石根据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数据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表4.1.5,素填土剪切波速132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174~176m/s,本次地震效应评价取平均速度175m/s,属中软土;场地基岩的剪切波速值取>500m/s,为岩石。未来填土建议压实后现场测试以核实地震效应。路线的平均剪切波速、场地类别等分段评价(按道路设计标高、最不利钻孔计算)如下表地震效应分段评价表道路分段里程计算位置总厚度(m)填土(m)粉质粘土(m)平均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s)地段K3+500~K3+686ZY9附近1.800.001.80175.00Ⅰ0.35有利K3+686~K3+829ZY17附近19.3015.104.20141.36Ⅱ0.35不利K3+829~K3+975ZY41附近1.800.001.80175.00Ⅰ0.35有利K3+975~K4+186ZY4629.3026.303.00132.00Ⅲ0.35不利K4+186~K4+936ZY90-ZY93之间5.804.201.60143.86Ⅱ0.35不利K4+936~K5+820ZY12222.2018.403.80135.44Ⅲ0.35不利K5+820~K5+960ZY169-1附近2.600.002.60175.00Ⅰ0.35有利K5+960~K6+155.81ZY172-19.205.603.60148.83Ⅱ0.35不利AK0+000~AK0+038ZY10611.108.302.80142.85Ⅱ0.35不利AK0+038~AK0+136ZY1851.000.001.00175.00Ⅰ0.35有利AK0+136~AK0+357.324ZY194-ZY183之间11.2010.001.20136.61Ⅱ0.35不利BK0+000~BK0+563ZY303-ZY298之间22.6015.007.60142.75Ⅱ0.35不利BK0+563~BK0+665ZY3331.400.001.40175.00Ⅰ0.35有利BK0+665~BK0+736.545ZY33810.2010.200.00132.00Ⅱ0.35不利CK0+000~CK0+115ZY334附近4.202.901.30145.31Ⅱ0.35不利CK0+115~CK0+220ZY3289.604.704.90153.95Ⅱ0.35不利CK0+220~CK0+318ZY266附近2.100.002.10175.00Ⅰ0.35有利CK0+318~CK0+583.691ZY25314.8012.502.30138.68Ⅱ0.35不利DK0+000~DK0+170ZY22312.408.204.20146.56Ⅱ0.35不利DK0+170~DK0+306ZY250附近1.500.001.50175.00Ⅰ0.35有利DK0+306~DK0+546.871ZY32414.0010.203.80143.67Ⅱ0.35不利EK0+000~EK0+838.845ZY29920.7014.706.00143.40Ⅱ0.35不利QK0+000~QK0+222ZY3273.601.402.20158.28Ⅱ0.35不利QK0+222~QK0+425.028ZY22711.406.604.80150.11Ⅱ0.35不利XK0+000~XK0+490ZY1207.203.603.60153.50Ⅱ0.35不利桥梁计算位置总厚度(m)填土(m)粉质粘土(m)平均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s)桥梁工程调整后特征周期地段东引道上跨渝泸高速桥梁ZY123附近20.6015.605.00142.75Ⅱ0.350.35不利B匝道上跨桥ZY303附近22.2016.006.20140.60Ⅱ0.350.35不利E匝道上跨桥ZY281附近18.5014.903.60154.56Ⅱ0.350.35不利注:场地类别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4.1.3条确定;桥梁工程特征周期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5.2.3条进行调整。地段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2.1.8条、2.1.9条和2.1.10条进行判定。道路沿线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第4.1.6条,确定:Vse=d0/t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东引道线路评价拟建道路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表:东引道线路工程地质评价表分段编号起点桩号(m)终点桩号(m)里程长度(m)性质工程地质评价和建议1K3+500K3+686186挖方为主K3+500~K0+K3+686段,长度186m。该段以挖方为主,挖方高度0~6.50m。地貌主要为浅丘坡地、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泥岩和砂岩。该段道路为Ⅰ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该段根据沿线岩土分布分别选择以下持力层,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残坡积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砂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0;砂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2813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50;边坡采用逆作法放坡开挖,土层按1:1.50放坡,强风化基岩按1:1.00放坡,中风化基岩按1:0.75放坡,开挖后岩土体稳定性较差时应放缓坡率。坡面可采用挂网喷砼护面,开挖后岩体破碎段或放坡条件不足时采取锚杆挡墙支护,如放坡条件有限时,也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边坡岩体破裂角强风化段取46°,中等风化砂岩段取60.8°;2K3+686K3+829143填方为主K3+686~K3+829段,长度143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0.40~4.00m,最大填方高度约15.20m,平均填方高度约7.0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基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该段道路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3K3+829K3+975146挖方为主K3+829~K0+K3+975段,长度146m。该段以挖方为主,挖方高度0~13.70m。地貌主要为浅丘坡地。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泥岩和砂岩。该段道路为Ⅰ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建议两侧挖方边坡按土层1:1.50坡率,强风化基岩按1:1.00,中风化基岩按1:0.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如放坡条件有限时,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该段根据沿线岩土分布分别选择以下持力层,残坡积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泥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5;泥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128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5;砂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0;砂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2813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50;边坡采用逆作法放坡开挖,土层按1:1.50放坡,强风化基岩按1:1.00放坡,中风化基岩按1:0.75放坡,开挖后岩土体稳定性较差时应放缓坡率。坡面可采用挂网喷砼护面,开挖后岩体破碎段或放坡条件不足时采取锚杆挡墙支护,如放坡条件有限时,也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边坡岩体破裂角强风化段取46°,中等风化泥岩段取60.4°,中等风化砂岩段取60.8°;4K3+975K4+186211填方为主K3+975~K4+186段,长度211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0.40~2.70m,最大填方高度约26.30m,平均填方高度约10.0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泥岩。该段道路为Ⅲ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5K4+186K4+936750挖方为主K4+186~K4+936段,长度750m。该段以挖方为主,挖方高度0~18.60m。地貌主要为浅丘坡地。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该段道路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建议两侧挖方边坡按土层1:1.50坡率,强风化基岩按1:1.00,中风化基岩按1:0.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如放坡条件有限时,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该段根据沿线岩土分布分别选择以下持力层,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残坡积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泥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5;泥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128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5;砂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0;砂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2813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50;边坡采用逆作法放坡开挖,土层按1:1.50放坡,强风化基岩按1:1.00放坡,中风化基岩按1:0.75放坡,开挖后岩土体稳定性较差时应放缓坡率。坡面可采用挂网喷砼护面,开挖后岩体破碎段或放坡条件不足时采取锚杆挡墙支护,如放坡条件有限时,也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边坡岩体破裂角强风化段取46°,中等风化泥岩段取60.4°,中等风化砂岩段取60.8°;局部存在填方边坡建议按1:1.5坡率放坡,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若局部区域距离已有建筑较近,且该建筑不计划拆迁时,可采取护脚挡墙和路肩挡墙进行支挡,与已有建筑保持安全距离。6K4+936K5+820884填方为主K4+936~K5+820段,长度884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0.60~5.90m,最大填方高度约18.40m,平均填方高度约8.0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粉砂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该段道路为Ⅲ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其中桥梁工程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调整后特征周期0.35。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7K5+820K5+960140挖方为主K5+820~K5+960段,长度140m。该段以挖方为主,挖方高度0~7.20m。地貌主要为浅丘坡地。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和残坡积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泥岩。该段道路为Ⅰ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建议两侧挖方边坡按土层1:1.50坡率,强风化基岩按1:1.00,中风化基岩按1:0.75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如放坡条件有限时,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该段根据沿线岩土分布分别选择以下持力层,残坡积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泥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5;泥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69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5;边坡采用逆作法放坡开挖,土层按1:1.50放坡,强风化基岩按1:1.00放坡,中风化基岩按1:0.75放坡,开挖后岩土体稳定性较差时应放缓坡率。坡面可采用挂网喷砼护面,开挖后岩体破碎段或放坡条件不足时采取锚杆挡墙支护,如放坡条件有限时,也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边坡岩体破裂角强风化段取46°,中等风化泥岩段取60.4°;局部存在填方边坡建议按1:1.5坡率放坡,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若局部区域距离已有建筑较近,且该建筑不计划拆迁时,可采取护脚挡墙和路肩挡墙进行支挡,与已有建筑保持安全距离。8K5+960K6++155.81195.81填方为主K5+960~K6++155.81段,长度195.81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1.10~3.60m,最大填方高度约5.60m,平均填方高度约3.0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粉砂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该段道路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局部区域为挖方区,挖方较小,开挖坡率参照相邻路段。B匝道线路评价拟建道路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表:B匝道线路工程地质评价表分段编号起点桩号(m)终点桩号(m)里程长度(m)性质工程地质评价和建议1BK0+000BK0+563563填方为主BK0+000~BK0+563段,长度563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0.70~9.00m,最大填方高度约15.00m,平均填方高度8.0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基岩主要为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该段道路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其中桥梁工程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调整后特征周期0.35。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2BK0+563BK0+665102挖方为主BK0+563~BK0+665段,长度102m。该段以挖方为主,挖方高度0~3.2m。地貌主要为浅丘坡地、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和素填土,基岩主要为泥岩和砂岩。该段道路为Ⅰ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该段根据沿线岩土分布分别选择以下持力层,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残坡积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泥岩强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5;泥岩中风化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9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5;边坡采用逆作法放坡开挖,土层按1:1.50放坡,强风化基岩按1:1.00放坡,中风化基岩按1:0.75放坡,开挖后岩土体稳定性较差时应放缓坡率。坡面可采用挂网喷砼护面,开挖后岩体破碎段或放坡条件不足时采取锚杆挡墙支护,如放坡条件有限时,也可设置挡墙进行支挡,边坡岩体破裂角强风化段取46°,中等风化泥岩段取60.4°;3BK0+665BK0++736.54571.545填方为主BK0+BK0++736.545段,长度71.545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1.6~6.7m,最大填方高度约3.8m,平均填方高度3.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素填土,基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该段道路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E匝道线路评价拟建道路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表:E匝道线路工程地质评价表分段编号起点桩号(m)终点桩号(m)里程长度(m)性质工程地质评价和建议1EK0+000EK0+838.845838.845填方为主EK0+000~EK0+838.845段,长度838.845m。该段主要为填方区,填方区覆盖层厚度一般0.5~11.20m,最大填方高度约14.70m,平均填方高度约7.00m左右。地貌主要为丘间宽谷。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和泥岩。该段道路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其中桥梁工程为Ⅱ类,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0.35s。调整后特征周期0.35。根据道路沿线岩土分持力层布选择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后期填方边坡建议分阶放坡,每阶高度不宜大于8m,阶面宽度≥2.0m。第一阶回填坡率为1:1.50,第二阶回填坡率为1:1.75。回填前应清除表土层,对表层淤泥质土应清除或采取抛石挤淤;旱地表层耕植土应清除。回填段的人工填筑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回填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在坡脚设挡墙支挡。主要材料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桥墩墩身采用C40混凝土,桩基、承台均采用C30混凝土,桥台台身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承台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其它构件混凝土标号详见相应的设计图并以设计图为准)。本桥使用的各种混凝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考虑大桥使用年限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及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等参数均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替代水泥用量8%的膨胀剂,膨胀剂要求是大厂、回转窑生产,膨胀剂根据试验及厂方提供的参考数据综合分析后确定,并保存依据资料。对于微膨胀剂等混凝土外添加剂的使用应满足《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要求。普通钢筋本桥所有混凝土结构均采用HPB300、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型号、连接要求、抗拉强度、标准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标准要求;HRB400钢筋钢筋型号、连接要求、抗拉强度、标准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标准要求。直径≥16mm的受力主筋采用滚轧剥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等级为I级,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现行规范标准要求。钢筋焊接网: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的标准要求。预应力材料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七股型钢绞线,钢绞线型号、公称直径、截面面积、设计强度、弹性模量、松弛率及回缩值应符合图纸要求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预应力锚具预应力锚具类型、变形应符合图纸的各项要求及《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现行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锚垫板、锚头、夹片、锚下螺旋筋、压浆管及排气管等分别应采用与锚具规格相应的成套产品,锚具产品的检验应按相关规定进行。预应力管道本桥所有预应力管道均采用塑料波纹管,真空压浆体系,应符合图纸的各项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的相关技术要求。预应力管道灌浆预应力管道压浆材料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为M50商品浆液,必须保证压浆饱满密实。为满足压浆质量的要求,压浆浆体可以加入部分的外加剂,以改善浆体的性能。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分。钢材钢材钢箱梁主要采用Q345qD,其技术指标均应符合《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的相关要求;附属钢构件采用Q235B,其技术指标均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相关要求。钢梁主体结构钢板出厂板厚允许偏差应符合《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2019)B类厚度偏差的要求。声测管材质采用Q235A,并应符合《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现行规范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冷却管材质采用Q235A,并应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15)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结合焊接工艺,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进行选择,保证焊缝性能不低于母材,工艺简单,焊接变形小。焊接材料采用与母材相匹配的焊丝、焊剂和手工焊条,焊接材料应符合《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2012)、《热强钢焊条》(GB/T5118-2012)、《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2008)、《埋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5293-2018)、《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2470-2018)的技术规定。CO2气体纯度不小于99.5%。桥梁附属结构材料附属用钢桥梁附属结构用钢采用Q235A、Q345B(具体材质要求以相应的设计图为准),Q235A需要符合《碳素结构钢》现行规范标准要求,Q345B需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现行规范标准要求。桥面泄水管及排水管桥面泄水管和所有的纵向收集排水管均采用HDPE管,应按照有关质量检验标准严格进行验收,遵照施工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防撞护栏及防抛网桥面系的护栏采用混凝土防撞护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防抛网采用Q235、45号钢。桥面铺装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17cm等厚,由8cm厚C50防水混凝土找平层、9cm厚沥青混凝土(上层为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cm,下层为沥青砼AC-16厚5cm)组成,在混凝土现浇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间设纤维增强型防水层。钢箱梁桥面铺装采用8cm厚钢纤维混凝土+9cm厚沥青混凝土(上层为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cm,下层为沥青砼AC-16厚5cm),在钢桥面与铺装层间设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由胶粘剂、高分子防水膜和底涂层组成),钢桥面喷砂除锈清洁度Sa2.5级,粗糙度50-100um。支座车行桥采用GPZ(Ⅱ)型支座,桥梁支座需满足《公路桥梁盆式支座》(现行规范中的各项规定。同时滑动型支座的摩阻系数不大于0.03,固定支座和单向活动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平承载力均不小于支座竖向承载力的10%,竖向设计转角不小于0.02rad。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盆式桥梁支座主要构件使用年限界定为40年,可更换次要构件使用年限界定为15年。拼宽桥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桥梁支座需满足《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现行规范要求。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板式橡胶支座使用年限界定为15年。伸缩缝伸缩缝的规格为40mm、60mm、160mm。伸缩缝需满足《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和《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现行规范中的各项规定。梳形板伸缩缝需满足《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标准。伸缩缝的初始缝宽需根据安装时的常温进行反算及预设固定。伸缩缝主要构件使用年限界定为40年,可更换次要构件使用年限界定为20年。涂装为了封闭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表面的空隙,增强混凝土外表面的抗水性、抗腐蚀性,增强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桥梁结构外侧的美观,在桥墩、混凝土主梁、桥台外露部分外表面、混凝土附属设施(路缘石和挂板外表面)涂刷外保护涂料,半光质感。混凝土结构涂装应符合《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的要求,要求混凝土表面涂装使用年限≥15年。钢箱梁外表面涂装应符合《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的要求,钢箱梁防腐涂装使用年限≥20年。桥梁主体结构及附属工程设计桥梁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主线桥(1)桥型布置图主线桥全长100.168m,桥梁起点桩号为K5+253.996,终点桩号为K5+354.164,桥梁共一联,跨径布置为(5.122+40+50+5.046)m,小里程侧接白沙长江大桥,大里程侧接S106省道。桥型布置图(单位:cm)横断面布置图(单位:cm)(2)断面设计主线桥左幅桥宽为15.5~17.4m,标准桥面布置为0.5m(人行道栏杆)+2m(人行道)+0.5m(人行道护栏)+12~13.9m(车行道)+0.5m(护栏);右幅桥宽为15.5m,标准桥面布置为0.5m(人行道栏杆)+2m(人行道)+0.5m(人行道护栏)+12m(车行道)+0.5m(护栏)。(3)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箱梁,双箱单室截面,梁高2m,双幅布置。主梁通过结构找坡,顶板设单向1.5%的横坡。钢箱梁桥面铺装采用4cm厚改性沥青SMA13+5cm厚AC-16沥青混凝土+8cm厚现浇C50钢纤维混凝土+底涂层铺装。下部结构:A0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接承台群桩基础,桩基直径为1.5m;A2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A0桥台台身高约5.4m,A2桥台台身高约为8.9m,采用人工开挖形成基坑。台后均设置50cm厚级配碎石反滤层,并应设置封水层及排水盲沟。台帽混凝土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台后的填料采用压实度不小于96%的砂卵石。桥墩为桩柱式桥墩,柱直径为1.8m,桩基直径为2.5m。(4)施工方法钢箱梁采用工厂预制,整体节段吊装方式施工。桥墩台采用现浇搭架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成孔。B匝道桥(1)桥型布置图B匝道桥全长128m,桥梁起点桩号为BK0+181.737,终点桩号为BK0+309.737,桥梁共一联,跨径布置为(5+35+48+35+5)m,小里程侧接收费站,大里程侧接成渝环线高速。桥型布置图(单位:cm)横断面布置图(单位:cm)(2)断面设计B匝道桥桥宽为10.5m,标准桥面布置为0.5m(护栏)+9.5m(车行道)+0.5m(护栏)。(3)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箱梁,单箱单室截面,梁高2m,单幅布置。主梁通过结构找坡,顶、底板设单向4%的横坡,部分主梁位于超高渐变段。钢箱梁桥面铺装采用4cm厚改性沥青SMA13+5cm厚AC-16沥青混凝土+8cm厚钢纤维混凝土+底涂层铺装。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接承台群桩基础,桩基直径为1.5m。台身高约6m,采用人工开挖形成基坑。台后均设置50cm厚级配碎石反滤层,并应设置封水层及排水盲沟。台帽混凝土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台后的填料采用压实度不小于96%的砂卵石。桥墩为花瓶墩,接承台桩基础,承台尺寸为5.5×2.7×2.3m,桩基直径为1.5m。(4)施工方法钢箱梁采用工厂预制,整体节段吊装方式施工。桥墩台采用现浇搭架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成孔。E匝道桥(1)桥型布置图E匝道桥全长126m,桥梁起点桩号为EK0+472.88,终点桩号为EK0+598.88,桥梁共一联,跨径布置为(5+35+48+35+3)m,小里程侧接成渝环线高速,大里程侧接收费站。桥型布置图(单位:cm)横断面布置图(单位:cm)(2)断面设计E匝道桥桥宽为10.5m,标准桥面布置为0.5m(护栏)+9.5m(车行道)+0.5m(护栏)。(3)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箱梁,单箱单室截面,梁高2m,单幅布置。主梁通过结构找坡,顶、底板设单向5%的横坡,部分主梁位于超高渐变段。钢箱梁桥面铺装采用4cm厚改性沥青SMA13+5cm厚AC-16沥青混凝土+8cm厚钢纤维混凝土+底涂层铺装。下部结构:A0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接承台群桩基础,桩基直径为1.5m;A3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桩基直径为1.5m。A0桥台台身高约6.5m,采用人工开挖形成基坑,台后设置50cm厚级配碎石反滤层,并应设置封水层及排水盲沟。台帽混凝土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台后的填料采用压实度不小于96%的砂卵石。P1桥墩为花瓶墩,接承台桩基础,承台尺寸为5.5×2.7×2.3m,桩基直径为1.5m;P2桥墩为桩柱式桥墩,柱直径为1.5m,桩基直径为1.8m。(4)施工方法钢箱梁采用工厂预制,整体节段吊装方式施工。桥墩台采用现浇搭架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成孔。拼宽桥(1)桥型布置图拼宽桥全长30m,桥梁起点桩号为CYK487+013.972,终点桩号为CYK487+043.972,桥梁共一联,跨径布置为(5+20+5)m,小里程侧接泸州,大里程侧接重庆。桥型布置图(单位:cm)平面布置图横断面布置图(单位:cm)(2)断面设计拼宽桥桥宽为5.48m,标准桥面布置为0.5m(护栏)+4.98m(车行道)。(3)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空心板,梁高0.9m。主梁通过结构找坡,顶、底板设单向2%的横坡。桥面铺装采用11cm厚沥青混凝土+10cm厚现浇C45混凝土。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接承台群桩基础,桩基直径为1.2m;台身高约4m,采用人工开挖形成基坑,台后设置50cm厚级配碎石反滤层,并应设置封水层及排水盲沟。台帽混凝土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台后的填料采用压实度不小于96%的砂卵石。(4)施工方法混凝土空心板梁采用现浇搭架施工。桥台桩基础采用机械成孔。桥梁附属工程设计桥面铺装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17cm等厚,由8cm厚C50防水混凝土找平层、9cm厚沥青混凝土(上层为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cm,下层为沥青砼AC-16厚5cm)组成,在混凝土现浇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间设纤维增强型防水层。钢箱梁桥面铺装采用8cm厚钢纤维混凝土+9cm厚沥青混凝土(上层为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cm,下层为沥青砼AC-16厚5cm),在钢桥面与铺装层间设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由胶粘剂、高分子防水膜和底涂层组成),钢桥面喷砂除锈清洁度Sa2.5级,粗糙度50-100um。防水层防水等级不得低于Ⅰ级,并满足《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