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_第1页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_第2页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_第3页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_第4页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目录分析读书笔记内容摘要作者介绍精彩摘录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绘画交流史绘画中国日本方式方面日本考察绘画中国美术交流模式痕迹画家文化问题背景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书在架构上采用诗词对仗的思维方式,对中日绘画作对冲式研究。从近代史背景探讨出发,首先点出近代中国文化中“日本模式”存在这一重要事实;又对“美术”词源考证并追溯其背后无所不在的“观念”问题;牵涉到油画引进、裸体画之争、“美术革命”论战等重大事件,又以大量资料双向考察了近代到中国的日本画家、赴日本的中国画家,更以绘画史学、绘画理论两个主要领域中中国的“日本影响”以及对位的日本学者中国画论研究主要成果梳理,最后还有一个中日近代美术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书后附《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年表》。目录分析第二节纵向的比较:以古典绘画传统与近代模式转换为中心的比较研究第一节横向的比较:以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比较研究第一章近代中日绘画交流的背景探讨——兼论近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日本模式”第一节关于“美术”一词的语源第二节关于油画引进问题第三节关于裸体画之争第四节关于“美术革命”的论战第二章近代中日美术观念的迁移——关于“美术”一词的语源考察及其他第一节以非美术方面理由为目的的访华活动第三节以与中国画家交流为目的的访华活动第二节以美术古迹考察为目的的访华活动第三章赴华的日本画家们第一节前期:作为个人行为的交流活动第三节后期:作为理性吸收构成创作流派的交流活动第二节中期:作为集团组合方式的交流活动第四章赴日的中国画家们第二节中国绘画史学研究中的“日本影响”痕迹第一节同类史学研究成果在中日的绝对时间比较第五章近代中国绘画史学研究中“日本影响”的考察第一节著作的借移:陈师曾·例外的黄宾虹第三节沿袭与批判并存:以傅抱石为例第二节论文中的日本痕迹:《东方杂志·中国美术专号》第六章近代中国绘画理论研究中“日本影响”的考察第一节通史研究第三节专题研究第二节纯理论研究第七章近代日本学者关于中国绘画史论研究的成果考察第二节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步与日本第一节近代中日泛文化教育大背景的考察第八章近代中日美术教育的交流作者介绍同名作者介绍陈振濂(1956年2月-),号颐斋,祖籍浙江鄞县,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第七届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原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书法篆刻创作与理论研究,提倡书法创作的原创性,创构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2007年4月,当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5年12月,担任中国书法家协第七届副主席。2018年11月,当选西泠印社副社长。2021年12月,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副主席。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这是《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的读书笔记模板,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